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深入剖析高校教学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从基于信息化的高校教学环境建设需要的视角,对教育技术在优化高校教学环境方面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力求为提高和改进高校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技术 教学环境 教学优化
教学环境是高等院校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它泛指一切与学校教学、科研、内外交流与合作等相关的诸多客观条件的综合。构成高校教学环境的因素很多,既有物质的、有形的因素,也有精神的、无形的因素。狭义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高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组织管理、文化氛围、师生关系、校风班风、课堂教学等。
“教学环境对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发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以教学环境为中介实现的。”由此可见,教学环境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进程。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等高新技术已逐渐被应用到教学领域 这将导致高等教育手段、方法上的一次深刻革命。各高校都以发展教育技术为教改突破口,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相应采取了许多措施,教学观念、教学资源、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以及教师继续教育等越来越呈现信息化的特征,这对于目前高校教学呈现出的内容多、节奏快、前沿性、跨越性、合性强的特点无疑是最佳战略选择。但随着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和高校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目前仅处于把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甚至是一种形式上的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也要求给予其本身功能的重新设计与优化。
本文在深入剖析高校教学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从基于信息化的高校教学环境建设需要的视角,对教育技术在优化高校教学环境方面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力求为提高和改进高校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对高校教学环境的重新审视
近年来,随着对高校教学环境的系统、科学的探讨和研究,教育教学也因此受益匪浅。尽管如此,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人为将环境与人分离的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
(1)教学智能化管理相对滞后。如,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由于校园大或多个校区,相当一部分选修课以及主辅修双学位的课程由于学生分散或选课人多,教务很难排课,不是教师疲于奔命就是学生往返奔波。
(2)在信息化建设中,普遍重视硬件环境建设,忽视或不够重视软件环境建设,更缺乏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设计及应用理论的指导,导致设备利用率低或闲置而不能发挥作用,实用功能不尽人意,甚至人为分离。同时,在信息化设备、运行、传输、安全等方面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3)普遍缺少具有学校特色的、有用的、高效的网络资源库。目前许多学校的资源库内容主要来自于购买商业化的资源和学科教师自主开发的资源。商业化的资源缺乏针对性,对教学缺乏支持,可用性较差;教师制作的资源相对较少,且仅满足个别应用需求,缺乏系统性。
(4)由于广大师生已习惯于在传统教学环境中的教与学,对于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如何工作和学习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信息化资源共享利用效率较低。许多教师缺乏现代化教学理论的指导,没有将教学内容、方法、媒体的运用等诸多因素放到教学整体优化中去考虑,以致课堂信息容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欠佳。
随着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学环境已不单纯是传统的意义上的半封闭的教学环境,而是指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它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如设备)、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如教学、服务)全部信息化。因此,加快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已成为加快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教育技术在优化高校教学环境中的作用
教育技术作用于高校教学环境,它能极为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环境的诸多不足和缺陷,改变以前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获取方式,从而也就必然引发教育手段、教学管理模式新的变革。目前,高校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现代化教学平台已经在教育技术环境下架起。因此,借助于教育技术条件的教学环境将有着更为强大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
(1)有利于加强设备智能化管理,实现信息传输自动化。网络中控系统可以进行远程控制,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可以远程控制教室端各种设备的动作、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设置等,也可按照课表来安排教室内设备的定时开关,从而实现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同时,智能化信息传输系统具有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能在极短时间内传输、存储、提取或呈现大量的文字、语音、图形、图像乃至活动画面信息。师生可以完全接自己的意愿去控制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从而能实现更为理想的人机交互作用。
(2)有利于加强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运行效率。教育技术条件下的资源共享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能让更多学生同时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听到一流专家、教授讲演知识的传授;通过电子图书馆、教育信息资源联网等获取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及时完成相关调研和实习。
(3)有利于加强教学督导评估,保证教学质量。教育技术的介入,能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有利于构建实时教学评估平台,建立实时、可信的网络视频教学评估体系,从而加强教学督导,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教学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4)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与显性与隐性、有形与无形中影响和改变着教与学的思维方式,把教与学推向了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不仅丰富和拓展了教与学的信息来源,同时也改变了教与学之间的主体关系的变化。
(5)有利于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能使师生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提高师生捕捉信息的敏锐性、筛选信息的果断性、评估信息的准确性、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应用信息的独创性,并融入有机联系着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之中,使师生在感受信息、经历信息、发展信息的过程中,获得信息素养的提升。
总之,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是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核心工程。用现代人才观念、现代知识传播观念、现代教育效率观念,审视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探讨信息化教学环境对教与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所能发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找到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正确设计方法,建构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理论,明确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效益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宇莺.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定位思考.大家,2010.21
[2]叶志彦.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构建.河南科技,2010.9
[3]王文胜.现代化教学环境的特征及教育观念的更新.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版,2002.18
关键词:教育技术 教学环境 教学优化
教学环境是高等院校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它泛指一切与学校教学、科研、内外交流与合作等相关的诸多客观条件的综合。构成高校教学环境的因素很多,既有物质的、有形的因素,也有精神的、无形的因素。狭义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高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组织管理、文化氛围、师生关系、校风班风、课堂教学等。
“教学环境对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发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以教学环境为中介实现的。”由此可见,教学环境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进程。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等高新技术已逐渐被应用到教学领域 这将导致高等教育手段、方法上的一次深刻革命。各高校都以发展教育技术为教改突破口,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相应采取了许多措施,教学观念、教学资源、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以及教师继续教育等越来越呈现信息化的特征,这对于目前高校教学呈现出的内容多、节奏快、前沿性、跨越性、合性强的特点无疑是最佳战略选择。但随着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和高校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目前仅处于把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甚至是一种形式上的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也要求给予其本身功能的重新设计与优化。
本文在深入剖析高校教学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从基于信息化的高校教学环境建设需要的视角,对教育技术在优化高校教学环境方面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力求为提高和改进高校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对高校教学环境的重新审视
近年来,随着对高校教学环境的系统、科学的探讨和研究,教育教学也因此受益匪浅。尽管如此,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人为将环境与人分离的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
(1)教学智能化管理相对滞后。如,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由于校园大或多个校区,相当一部分选修课以及主辅修双学位的课程由于学生分散或选课人多,教务很难排课,不是教师疲于奔命就是学生往返奔波。
(2)在信息化建设中,普遍重视硬件环境建设,忽视或不够重视软件环境建设,更缺乏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设计及应用理论的指导,导致设备利用率低或闲置而不能发挥作用,实用功能不尽人意,甚至人为分离。同时,在信息化设备、运行、传输、安全等方面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3)普遍缺少具有学校特色的、有用的、高效的网络资源库。目前许多学校的资源库内容主要来自于购买商业化的资源和学科教师自主开发的资源。商业化的资源缺乏针对性,对教学缺乏支持,可用性较差;教师制作的资源相对较少,且仅满足个别应用需求,缺乏系统性。
(4)由于广大师生已习惯于在传统教学环境中的教与学,对于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如何工作和学习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信息化资源共享利用效率较低。许多教师缺乏现代化教学理论的指导,没有将教学内容、方法、媒体的运用等诸多因素放到教学整体优化中去考虑,以致课堂信息容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欠佳。
随着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学环境已不单纯是传统的意义上的半封闭的教学环境,而是指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它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如设备)、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如教学、服务)全部信息化。因此,加快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已成为加快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教育技术在优化高校教学环境中的作用
教育技术作用于高校教学环境,它能极为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环境的诸多不足和缺陷,改变以前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获取方式,从而也就必然引发教育手段、教学管理模式新的变革。目前,高校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现代化教学平台已经在教育技术环境下架起。因此,借助于教育技术条件的教学环境将有着更为强大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
(1)有利于加强设备智能化管理,实现信息传输自动化。网络中控系统可以进行远程控制,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可以远程控制教室端各种设备的动作、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设置等,也可按照课表来安排教室内设备的定时开关,从而实现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同时,智能化信息传输系统具有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能在极短时间内传输、存储、提取或呈现大量的文字、语音、图形、图像乃至活动画面信息。师生可以完全接自己的意愿去控制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从而能实现更为理想的人机交互作用。
(2)有利于加强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运行效率。教育技术条件下的资源共享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能让更多学生同时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听到一流专家、教授讲演知识的传授;通过电子图书馆、教育信息资源联网等获取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及时完成相关调研和实习。
(3)有利于加强教学督导评估,保证教学质量。教育技术的介入,能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有利于构建实时教学评估平台,建立实时、可信的网络视频教学评估体系,从而加强教学督导,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教学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4)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与显性与隐性、有形与无形中影响和改变着教与学的思维方式,把教与学推向了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不仅丰富和拓展了教与学的信息来源,同时也改变了教与学之间的主体关系的变化。
(5)有利于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能使师生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提高师生捕捉信息的敏锐性、筛选信息的果断性、评估信息的准确性、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应用信息的独创性,并融入有机联系着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之中,使师生在感受信息、经历信息、发展信息的过程中,获得信息素养的提升。
总之,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是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核心工程。用现代人才观念、现代知识传播观念、现代教育效率观念,审视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探讨信息化教学环境对教与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所能发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找到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正确设计方法,建构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理论,明确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效益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宇莺.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定位思考.大家,2010.21
[2]叶志彦.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构建.河南科技,2010.9
[3]王文胜.现代化教学环境的特征及教育观念的更新.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版,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