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教学法在医学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ch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块教学是将医学形态学中的全部课程按照各章节的知识特点、学习要求、临床结合度、基础性等不同内容将其划分出几个模块,然后每个模块按照模块的具体内容和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模式,这样即可以使学生在医学形态学中的基础知识获得有效的巩固,在临床知识运用、科研能力培养和生活相关的活动、学习兴趣引导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 ; 医学形态学 ; 教学 ;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03-01
  随着医学形态学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目前相关的学科知识已经不断地进行渗透和融合,这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因而对于医学形态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有了新的要求[1]。如何能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系统全面的掌握医学形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及时有效地与其他课程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并共同服务于临床教学,是目前许多院校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之一。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学校自身的教学实际,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效率。模块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模块式教学的主要内容
  模块式教学法是将医学形态学的全部课程按照每个章节的知识特点、学习要求、临床结合度、基础性等不同划分成几个模块,而在进行各个模块的教学时根据每个模块的知识特点和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选择,从而使医学形态学的教学过程不再枯燥无味,即可以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医学形态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又使得临床知识的联系性获得加强,也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意识。而且通过这种模块划分,使得医学形态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不会产生完全性的变革,从而使得医学形态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使用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要求。
  1.1基础知识模块
  医学形态学的基础知识理论较为繁琐,但是基础性很强,因此在进行这一模块的教学时必须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才能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好的教学办法之一就是保证其基础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也可以进行一定的启发式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综合全面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了解”、“熟悉”、“掌握”三个部分,明确学生对不同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完成每一章的教学之后,应该针对每一章的知识点布置一些自测试题,使学生在自测过程中查看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自测的结果来查看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为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1.2前沿进展模块
  这一模块的显著特点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不多,但是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很多都是目前医学形态学研究的前沿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这一模块的教学,就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而且很多内容也很难理解。因此在进行这一模块的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与一些科研相结合的方法,将医学形态学的部分前沿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去,例如相关资料文献的阅读、讨论或者写作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文献的阅读或者整理,可以亲身感受到医学形态学的前沿知识和相关理论,并且充分了解相关科研的进展。教师不但能够顺利完成自身的教学目的,而且学生也会对科研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的认真程度、整理资料的标准符合程度、对文献的阅读理解程度等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2]。
  1.3临床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是将医学形态学的相关理论正确运用到临床实践中,这一部分往往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内容,学生对此的兴趣度也很高。但是在实际课程中,这一模块并不是基础医学形态学的教学重点,因而在课时的安排上相对较少,所以学生无法系统地认识到形态学和相关疾病的关系,而某些疾病又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临床的需求。在这一模块教师可以以相关疾病为引导,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正确地运用到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原理、预防和质量之中去,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升入讨论的方法使学生深刻掌握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相关疾病发生机制、检测、诊断和治疗原理的能力。
  1.4知识应用模块
  这一模块与现实生活、相关疾病的预防联系十分紧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流行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学生相当关心的一些问题。该模块的教学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灵活,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和不同专业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比如讨论式教学和论坛式教学,而且可以采用多样的辅助手段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更多的实用性知识[3]。
  2.模块式教学的评价
  模块式教学的显著优点是伸缩性强,可以逐步实施。教师想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模块教学可以用逐步增加的方式根据不同教师授课的特点来进行模块的增加或选择。而且模块式教学的模块划分也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不同教师教学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模块的分解和组合,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融会贯通。整个教学过程在围绕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重新划分,并不需要进行课程重组,减少了教师的压力,又能够丰富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模块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情况,使学生能够融入教学,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模块式教学可以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科研的兴趣,更能够促进学生在临床中正确运用理论,因此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肖正华.模块式教学法在医学生教学中应用优势分析[J].大学教育,2013,14:35-36.
  [2]王舟.医学形态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01:58.
  [3]李强,魏晶,李妍,李文彬.模块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4:1740-174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02-01  我院54年建校,从最初在校生6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人,走过了六十个春秋。在新形势下,技工学校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一直是技工学校改革的重点。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先后采用了模块式教学、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方法,效果一般。近几年,我们在此基础上采用了理论实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