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切入点,详细分析流通产业产值、产业链、产业结构等三个方面变化对就业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流通产业;就业量;就业结构
1. 基于就业量视角
1.1 流通产业产值增加对就业量的影响分析
流通产业转型升级首先体现在流通产业增加值的提升,只有产值增加,才能衡量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有效的,而产值增加也是宏观经济增长的体现。因此研究流通产业产值增加对就业量的影响机理时,可以看成是宏观经济增长与就业量的关系。流通产业三大行业的增加值在改革开放初期仅为468.9 亿元,2016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已经达到9.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9%。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4.6%,同比增加4.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说明流通产业产值增加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会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的发展与就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促进就业增长,反过来就业的增长能让经济平稳发展。只有经济增长,才会增加对产业的投入,提高人们的收入和对产品的需求。对产品需求增加,产业供给也要相应增加来满足消费需求,从而促进产业发展与规模扩大,最后帶动就业增长。但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实践证明,经济增长和就业总体呈现出倒U型的趋势。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最初阶段,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也随之快速增长,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业总量却出现下降的趋势,就业增长率降低,奥肯定律失灵。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缓慢等等原因有关。
1.2 流通产业价值链升级对就业量的影响分析
流通产业转型升级还体现在流通产业价值链的升级,产业价值链升级不仅是产业内部的升级,还是跨产业、跨地域的产业整合。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近年来的普及,让流通效率和生产率大幅提高,使传统的流通业不得不更新换代向高新技术流通产业发展。从流通设施,流通支付手段,交易环节,到物流配送、物流服务等产业链的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智能化的流通产业已逐渐脱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大量传统的低素质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面临下岗与失业,但对技术型脑力劳动者的需求迫切又会提供一大批就业岗位。不仅如此,从宏观层面上看,政府金融政策的颁布也会对流通产业价值链升级有推动作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才能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增加岗位设置,增强中小企业的自信心和动力,带动我国流通产业就业增长。当然,企业要想在整个流通产业链升级的背景下生存,单纯依靠外部环境的优化是不够的,最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长远发展。
除此之外,流通产业价值链全面升级也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产生影响。一方面,随着流通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机器设备的转型升级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流通业日益壮大,农村流通业也在普及,所以产生了大量的流通领域岗位;而且,线上线下的融合更是促使流通业的高速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当同时却存在就业岗位不匹配等结构性失业现象。
1.3 流通产业结构变化对就业量的影响分析
流通产业结构变化主要是由于高新科技的影响,让传统流通产业向现代化转型。所以流通产业结构的变化升级过程中,对就业量的影响是很复杂的,既有推动也有消极作用。首先,流通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所以在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中流通效率得到提高,各个部门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空前发展,拓宽新兴产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发展。但是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的同时,效率的提高,机械化的普及也意味着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来降低成本,机械化逐步代替人力。无人店铺的出现,物流自动化的过程,交易快捷化,都对原有的岗位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这些岗位上的员工自身技能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失业率增加。
2. 基于就业结构视角
流通产业在升级过程中其产业结构最先受到影响,进而也影响了该产业的就业结构。由于流通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在转型过程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所以必然要求劳动者由相对简单的体力劳动转向复杂的脑力劳动,故流通产业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会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对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而言,其在新一轮的流通产业转型过程中将处于淘汰边缘。但另一方面,流通产业的转型也会带来新兴部门的发展,如流通产业通过创新,进而向社会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同时也起到了改变国内的就业结构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流通产业中的住宿业、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关联效应,从而能够迅速带动劳动力就业人数的增加。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电路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为促进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创造了便利条件。
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消费者所接触事物更加广泛,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也随之产生变化,其提高了对产品的价值需求,从而导致企业需要通过技术改革、产品创新等多重方式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当技术进步后其生产成本会随之降低,进而企业会拥有更多的资金可用于投资,而企业投资的增加又会带动流通产业的新一轮升级,最终扩大了产业规模并增加了其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呈现出不同特点。当某一地区的流通产业在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现更好地配置了本地区要素,且充分使用本地资源时,其就会对该地的就业结构调整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进而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有鉴于发展流通产业需要有强大的城市化背景作为支撑,所以不同地区要根据当地的发展水平、要素禀赋等,在发挥其比较优势的同时推动产业的转型与优化,最终使当地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呈现出较一致的变化情况,最终优化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缓解国内就业的失衡问题。
3.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机理分析,流通产业转型升级首先通过流通产业产值的增加,进而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拉动人们的收入水平与消费需求,带动流通产业供给增加以满足不断上升的需求,从而引起流通产业规模扩大,促进就业增长;其次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主要通过流通产业价值链的升级,价值链升级体现在流通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流通设施设备的升级,仓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缩短运输时间提高效率,从而内部相关新型部门产生,推动流通业态创新,第三方物流要适应新形势缩短配送时间和降低物流成本,交通运输业也相应扩大覆盖范围,这都要求更多的技术型人才的流入,并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让劳动力能够更容易进入该行业;流通产业结构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过渡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引起就业结构也相应做出改变来适应,对劳动力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高新技术产业岗位需求增加;而流通产业水平在地区与地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流通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要求程度较高,落后的地区则不太适宜发展,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同程度的流通产业,才会使流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匹配;而我国大部分剩余劳动力都是从第一产业流出,进而转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对于流通产业现代化需求而释放出的大量技术型岗位能力有限,促使我国劳动力结构转变,只有提升自身素养才能适应流通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流通产业;就业量;就业结构
1. 基于就业量视角
1.1 流通产业产值增加对就业量的影响分析
流通产业转型升级首先体现在流通产业增加值的提升,只有产值增加,才能衡量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有效的,而产值增加也是宏观经济增长的体现。因此研究流通产业产值增加对就业量的影响机理时,可以看成是宏观经济增长与就业量的关系。流通产业三大行业的增加值在改革开放初期仅为468.9 亿元,2016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已经达到9.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9%。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4.6%,同比增加4.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说明流通产业产值增加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会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的发展与就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促进就业增长,反过来就业的增长能让经济平稳发展。只有经济增长,才会增加对产业的投入,提高人们的收入和对产品的需求。对产品需求增加,产业供给也要相应增加来满足消费需求,从而促进产业发展与规模扩大,最后帶动就业增长。但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实践证明,经济增长和就业总体呈现出倒U型的趋势。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最初阶段,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也随之快速增长,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业总量却出现下降的趋势,就业增长率降低,奥肯定律失灵。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缓慢等等原因有关。
1.2 流通产业价值链升级对就业量的影响分析
流通产业转型升级还体现在流通产业价值链的升级,产业价值链升级不仅是产业内部的升级,还是跨产业、跨地域的产业整合。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近年来的普及,让流通效率和生产率大幅提高,使传统的流通业不得不更新换代向高新技术流通产业发展。从流通设施,流通支付手段,交易环节,到物流配送、物流服务等产业链的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智能化的流通产业已逐渐脱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大量传统的低素质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面临下岗与失业,但对技术型脑力劳动者的需求迫切又会提供一大批就业岗位。不仅如此,从宏观层面上看,政府金融政策的颁布也会对流通产业价值链升级有推动作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才能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增加岗位设置,增强中小企业的自信心和动力,带动我国流通产业就业增长。当然,企业要想在整个流通产业链升级的背景下生存,单纯依靠外部环境的优化是不够的,最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长远发展。
除此之外,流通产业价值链全面升级也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产生影响。一方面,随着流通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机器设备的转型升级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流通业日益壮大,农村流通业也在普及,所以产生了大量的流通领域岗位;而且,线上线下的融合更是促使流通业的高速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当同时却存在就业岗位不匹配等结构性失业现象。
1.3 流通产业结构变化对就业量的影响分析
流通产业结构变化主要是由于高新科技的影响,让传统流通产业向现代化转型。所以流通产业结构的变化升级过程中,对就业量的影响是很复杂的,既有推动也有消极作用。首先,流通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所以在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中流通效率得到提高,各个部门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空前发展,拓宽新兴产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发展。但是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的同时,效率的提高,机械化的普及也意味着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来降低成本,机械化逐步代替人力。无人店铺的出现,物流自动化的过程,交易快捷化,都对原有的岗位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这些岗位上的员工自身技能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失业率增加。
2. 基于就业结构视角
流通产业在升级过程中其产业结构最先受到影响,进而也影响了该产业的就业结构。由于流通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在转型过程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所以必然要求劳动者由相对简单的体力劳动转向复杂的脑力劳动,故流通产业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会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对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而言,其在新一轮的流通产业转型过程中将处于淘汰边缘。但另一方面,流通产业的转型也会带来新兴部门的发展,如流通产业通过创新,进而向社会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同时也起到了改变国内的就业结构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流通产业中的住宿业、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关联效应,从而能够迅速带动劳动力就业人数的增加。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电路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为促进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创造了便利条件。
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消费者所接触事物更加广泛,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也随之产生变化,其提高了对产品的价值需求,从而导致企业需要通过技术改革、产品创新等多重方式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当技术进步后其生产成本会随之降低,进而企业会拥有更多的资金可用于投资,而企业投资的增加又会带动流通产业的新一轮升级,最终扩大了产业规模并增加了其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呈现出不同特点。当某一地区的流通产业在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现更好地配置了本地区要素,且充分使用本地资源时,其就会对该地的就业结构调整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进而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有鉴于发展流通产业需要有强大的城市化背景作为支撑,所以不同地区要根据当地的发展水平、要素禀赋等,在发挥其比较优势的同时推动产业的转型与优化,最终使当地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呈现出较一致的变化情况,最终优化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缓解国内就业的失衡问题。
3.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机理分析,流通产业转型升级首先通过流通产业产值的增加,进而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拉动人们的收入水平与消费需求,带动流通产业供给增加以满足不断上升的需求,从而引起流通产业规模扩大,促进就业增长;其次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主要通过流通产业价值链的升级,价值链升级体现在流通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流通设施设备的升级,仓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缩短运输时间提高效率,从而内部相关新型部门产生,推动流通业态创新,第三方物流要适应新形势缩短配送时间和降低物流成本,交通运输业也相应扩大覆盖范围,这都要求更多的技术型人才的流入,并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让劳动力能够更容易进入该行业;流通产业结构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过渡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引起就业结构也相应做出改变来适应,对劳动力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高新技术产业岗位需求增加;而流通产业水平在地区与地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流通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要求程度较高,落后的地区则不太适宜发展,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同程度的流通产业,才会使流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匹配;而我国大部分剩余劳动力都是从第一产业流出,进而转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对于流通产业现代化需求而释放出的大量技术型岗位能力有限,促使我国劳动力结构转变,只有提升自身素养才能适应流通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