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工作的过程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教师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我从多年的教学工作经历体会学生到:要想轻松、愉快、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必须重视课前准备这一环节。
一、备好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社会在发展,教学内容在更新,教学要求在提高,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认真备好课,才能在教学中反映出最科学的成果。还因教育对象经常在变化中,各年级各班有不同特点,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教师只有认真作好备课准备,才能将知识有目的,有意识地传给授给学生,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技能、技巧得到培养,思维得到发展,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和方向。教学大纲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备课时应以大纲为准绳,弄清哪些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加以运用?在什么时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内容时,必须明确:①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的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进行圆的周长的计算。②通过对圆长公式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③通过“圆周率”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同时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④通过对“圆直径、周长变化,圆周率不变”的探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如果教师不去钻研大纲,很容易忽略对“圆直径、周长变化,圆周率不变”的探讨,不能紧密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因此,教师只有了解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对教学中要求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智力发展及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做到胸有成竹,才能设计好教案。
2、教师只有熟悉教材,才能把握好知识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教学知识具有连贯性、系统性,教材的编排也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教师只有熟悉教材,知道前后内容的联系,才能确定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的问题,才能把每节课设计好,使每节课讲得生动、具体。如在教“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教师备课时应清楚地意识到,该类数的读法是为今后学的“小数、多位数的读法”作铺垫,故应在读数方法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从什么位读起,怎样去读。特别重视“零”的读法。只要把“零”的读法妥善处理好,关键性的问题就解决了。在今后“多位数、小数的读法”教学时,教师只需起到“引”和“点拨”的作用就可以了,让学生通过前后知识间的比较,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设计“比的意义”这课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比、除法、分数”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因此,教师只有熟悉教材,认真钻研了教材,懂得教材的基本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为一体,达到精通的目的。
3、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的教育。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要想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师应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只有教师十分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心理水平,才能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参加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例如,我在设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这课时,觉得学生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两类题掌握得很好,便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方法上的迁移,放手让学生做下面各题:①甲数是50,乙数是10,甲数是乙数的几倍?⑦甲数是10,乙数是50,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你们会做吗?教师设置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动机,促使学生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磨炼了意志。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很快就解决了上面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肯定和给予鼓励。在学生兴趣甚浓时,教师再设问:做了这三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同学互相议一议。这时,学生认真去观察,激烈讨论,很快找出了三类题的计算的方法相同,结果的表达形式不同。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使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关系融洽,研究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然后再指导学生看教材,尝试做第十一册第63页的例l。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4、考虑教法,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数学目的、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素,恰当选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设计教案时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在板演练习设计时,应以“下在保底,上不封顶”的指导思想;在知识的传授方面要求达到“死中求活,活中求死”。如有关的概念、法则、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是死知识,教师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去理解、记忆,并加以运用,使死知识变成活知识;具体的习题是活的,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找出解答方法,在活知中求死。只有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学习有法,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作好课前准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教师作好准备还不够,还应要求学生作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导”的作用,而学生是起“主体”的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参与学习,才能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为此,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
I、作好预习,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所谓预习,就是指学生课前自学新教材的过程。通过预习,为听课作好知识上的准备。课本除了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还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书中获得,所以应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新知识前,指导学生预习,可使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对教材内容获得一个初步了解,明确教材的要求和主要解决的问题,找出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和不值的地方,听课时做到心中有数,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设疑解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在预习中,如发现与新教材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已经遗忘或理解不清,叫学生及时翻阅已学过的教材,进行查对复习,务必弄清,达到牢固掌握。另外,使学生在复习旧知,又预习了新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以便筑起“认知桥梁”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顺利完成新课教授。
2、准备好学具,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除了教师准备教具、电化教学外,还叫学生准备好学具,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讲出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学生思维随着动手操作展开,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直观的,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例如,在教“圆锥体积”这课时,教师叫学生准备好沙子和学具。在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让学生按教师的指导操作:①用圆锥装满沙子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中,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多少?②请学生用同一方法测量,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底高都不相等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间有上面的规律吗?通过实验证明,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的手、口、眼、脑并用,很直观地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技能、技巧得到了培养。
总之,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学生要听好课,必须作好预习工作。只有把准备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培养,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
一、备好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社会在发展,教学内容在更新,教学要求在提高,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认真备好课,才能在教学中反映出最科学的成果。还因教育对象经常在变化中,各年级各班有不同特点,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教师只有认真作好备课准备,才能将知识有目的,有意识地传给授给学生,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技能、技巧得到培养,思维得到发展,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和方向。教学大纲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备课时应以大纲为准绳,弄清哪些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加以运用?在什么时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内容时,必须明确:①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的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进行圆的周长的计算。②通过对圆长公式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③通过“圆周率”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同时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④通过对“圆直径、周长变化,圆周率不变”的探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如果教师不去钻研大纲,很容易忽略对“圆直径、周长变化,圆周率不变”的探讨,不能紧密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因此,教师只有了解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对教学中要求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智力发展及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做到胸有成竹,才能设计好教案。
2、教师只有熟悉教材,才能把握好知识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教学知识具有连贯性、系统性,教材的编排也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教师只有熟悉教材,知道前后内容的联系,才能确定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的问题,才能把每节课设计好,使每节课讲得生动、具体。如在教“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教师备课时应清楚地意识到,该类数的读法是为今后学的“小数、多位数的读法”作铺垫,故应在读数方法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从什么位读起,怎样去读。特别重视“零”的读法。只要把“零”的读法妥善处理好,关键性的问题就解决了。在今后“多位数、小数的读法”教学时,教师只需起到“引”和“点拨”的作用就可以了,让学生通过前后知识间的比较,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设计“比的意义”这课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比、除法、分数”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因此,教师只有熟悉教材,认真钻研了教材,懂得教材的基本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为一体,达到精通的目的。
3、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的教育。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要想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师应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只有教师十分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心理水平,才能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参加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例如,我在设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这课时,觉得学生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两类题掌握得很好,便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方法上的迁移,放手让学生做下面各题:①甲数是50,乙数是10,甲数是乙数的几倍?⑦甲数是10,乙数是50,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你们会做吗?教师设置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动机,促使学生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磨炼了意志。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很快就解决了上面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肯定和给予鼓励。在学生兴趣甚浓时,教师再设问:做了这三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同学互相议一议。这时,学生认真去观察,激烈讨论,很快找出了三类题的计算的方法相同,结果的表达形式不同。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使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关系融洽,研究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然后再指导学生看教材,尝试做第十一册第63页的例l。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4、考虑教法,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数学目的、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素,恰当选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设计教案时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在板演练习设计时,应以“下在保底,上不封顶”的指导思想;在知识的传授方面要求达到“死中求活,活中求死”。如有关的概念、法则、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是死知识,教师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去理解、记忆,并加以运用,使死知识变成活知识;具体的习题是活的,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找出解答方法,在活知中求死。只有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学习有法,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作好课前准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教师作好准备还不够,还应要求学生作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导”的作用,而学生是起“主体”的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参与学习,才能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为此,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
I、作好预习,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所谓预习,就是指学生课前自学新教材的过程。通过预习,为听课作好知识上的准备。课本除了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还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书中获得,所以应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新知识前,指导学生预习,可使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对教材内容获得一个初步了解,明确教材的要求和主要解决的问题,找出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和不值的地方,听课时做到心中有数,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设疑解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在预习中,如发现与新教材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已经遗忘或理解不清,叫学生及时翻阅已学过的教材,进行查对复习,务必弄清,达到牢固掌握。另外,使学生在复习旧知,又预习了新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以便筑起“认知桥梁”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顺利完成新课教授。
2、准备好学具,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除了教师准备教具、电化教学外,还叫学生准备好学具,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讲出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学生思维随着动手操作展开,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直观的,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例如,在教“圆锥体积”这课时,教师叫学生准备好沙子和学具。在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让学生按教师的指导操作:①用圆锥装满沙子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中,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多少?②请学生用同一方法测量,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底高都不相等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间有上面的规律吗?通过实验证明,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的手、口、眼、脑并用,很直观地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技能、技巧得到了培养。
总之,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学生要听好课,必须作好预习工作。只有把准备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培养,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