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策略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versk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古诗文,其内涵深刻,包含了许多哲理,同时,古诗文的教育价值也较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作文的语言表达较为单调,想象力较为匮乏且用词过于白话,如果能够将古诗文教育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那么产生的效果将会非常好。因此,本文将对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的措施进行分析,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古诗文教学;作文教学;结合
  现阶段,作文与古诗文学习对高中生来说是两大难题。纵观学生的作文,多数作文都是空洞无物甚至是无病呻吟,只有少数文学底蕴较为丰厚的学生写出的作文较好。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古诗文以及作文的学习效果,建议将古诗文教学以及作文教学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关联性较强的整体,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于培养学生基于学科的整体、综合能力,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条块分割的情况较为明显,诸如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不同的要素之间相互独立,导致学生本身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存在断层的情况。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避免学生作文空洞、语言干瘪、文化底蕴过低的情况,有必要将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到一起,提高两个模块以及整体语文教学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读写本就是一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再现。能够写出好的文章,丰富的阅读量是基础,且高中课本中的古诗文都是兼具文质与优美的精品,学生不仅能够从其中积累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古诗文精美的排篇布局和写作技巧,这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与此同时,通过写作文的方式也进一步深化了对古诗文的认识,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量。这样,古诗文教学以及作文教学就会在不断的训练中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很多省市的教师都开始将作文教学与古诗文教学结合到一起,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是可行的。
  二、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途径
  基于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教师需要探索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路径,以提升学生的读写综合实力。
  1、巧妙使用名词佳句
  古诗文的语言含蓄精炼且意境丰富,充满了人生哲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与光辉。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巧妙地使用名词佳句,化俗气为雅致,那么所创作出来的作文内容将会更加精彩。要提升学生运用名词佳句的能力,需要先加强诵读的能力,保持古诗文中优美文段的完整性,在整体阅读中领悟其所蕴含的韵味。在具体的读写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名词佳句,可以借古诗文来拟作文题目,让作文从题目开始就具备浓厚的书卷气息。如: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文章开头,学生就利用寓意较强的古诗文引领了全文——《管子》有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百姓不勤,遂有饥寒。管仲又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耕织不仅是衣食之源,也是礼仪文明的基础。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劳可安邦。
  2、文章再现古诗文意境
  古诗文的意境是非常丰富的,情景交融、虚实相接,蕴含着无穷韵味。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在作文中再现古诗文的意境。因此,教师需要在平时引导学生们加强古诗文的审美赏析,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中饱含的思想情感,同时,调动学生的主观生活体验和想象力,通过联想的方式来加强对古诗文的再创造,进而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美。同时,针对高中生本身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推荐一些具有古典韵味美的歌曲,使其在歌词中感受到古诗文的意境美,如《青花瓷》、《君生我未生》、《采薇》等。
  3、古诗文多种表现手法的借鉴
  古诗文中经常会使用到各种手法来表达意境、烘托情感,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直抒胸臆等,用简洁的语言、灵活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这是当代中学生普遍不具备的能力。很多诗人作家都是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到了丰富的养分,才能够对其进行传承和创造,进而创作出更多的佳作,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篇多处使用比喻、叠字、通感等手法,让全文都充满了典雅气息、诗情画意。因此,教师需要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古诗文手法的借鉴,锻炼学生写作手法的多元化发展,让学生能够具备更多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手法,进而促使作文内容更加饱满。
  4、谋篇布局方式的借鉴
  一篇好的作文,其谋篇布局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在古诗文中,古人擅长使用谋篇布局的技巧,借助完善的组织架构让篇章的内容富于变化,又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联络网”,达成统一协调的美。清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以及思想家方東树先生曾说“学欧公作诗,全在用古文章法”,这表明欧阳修在古文创作中拥有较为高超的章法,具备较好的谋篇布局的技巧。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把握,对文章整体发展方向的感知,比如:文章采取总分总结构,人物叙述按照时间为基础,内容上并列抒情,形式上完美对称,开头结尾相互照应,一气呵成。比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该文章的谋篇布局较为精巧,开篇用“呜呼”发出由衷感叹,随后引出值得后人深思的历史问题,然后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来描写后唐的兴废,最后在反复论证后得出了千古不朽的结论。结构铺排紧凑,引人入胜。
  5、改写诗文以拓展想象
  改写创作自古以来就已经有很多,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家诗文,经常会在流传的过程中被改写,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曾经被改写成《阳关引》,将诗改成词,描写的内容更加丰富、细腻,情感的宣泄也更加丰富。在高中课本中,每本教材中都有古诗文,很多学生都已经能够背诵下来,但却无法将这些内容学以致用,写出来的作文依然空泛干瘪,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将古诗文的精髓内化,没有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联系到一起。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改写,加以想象,将古诗文改写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散文。古诗文的语言简洁但是十分丰富,韵味无穷,只要学生掌握了古诗文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的心境等,就很容易将自己代入,将自己的真实情感代入,借助原文的意境进行加工创造,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6、借助写读后感加强训练
  高中教材中每篇古诗文都有其闪光点,包括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以及表现手法等,都可以作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点。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写读后感的方式来提升作文教学的效果。在学习了古诗文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古诗文的特点及内容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可以是书中精髓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可以是古诗文激发自己内心的决心与理想、可以是对社会某些行为的抨击等,加强作文训练,在古诗文与作文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读后感的写作能够让学生从古诗文中领悟到的情感进行进一步的升华,同时,读后感的写作能够帮助学生从古诗文中汲取更多的养分,锻炼学生的思维,一举多得。比如在学习《劝学》、《师说》等具有一定启发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古诗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选角度,联系实际生活,写读后感并且抒发自身的感受,锻炼习作能力。
  总之,高中古诗文教学以及作文教学都是两个难以攻破的内容,特别是作文教学,其与学生今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古诗文各方面的优势来加强作文教学,帮助并引导学生领悟古诗文的意境美、表达手法以及谋篇布局的手法,同时对古诗文中优美的词句进行借鉴,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底蕴,进而提升作文的整体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希.高中古诗文资源运用于写作教学的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8.
  [2]李琰洁.古诗文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3]詹莉华.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效结合的途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176-177.
  [4]何正安.古诗文中的人物、事件运用于作文例谈[J].语文教学之友,2013(06):39.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知识的海洋宽广浩瀚,而学生在课堂上所能接触到的毕竟有限,更多、更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生独立去获取,这便体现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所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就要积极改进教学方略。争取多给学生提供思考和锻炼的机会,并带领学生摸索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顺利提升学生的数学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培养;教学方略  高中生正处于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时期。但是在高
期刊
摘 要: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颖创新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直观性,是一种突出“学习者中心”式的教学方式。从本质上来说,议题式教学是一种基于真实议题、真实场景、真实学习而达到真实效果的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倡导教师发挥引导性作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教学理念。根据议题式教学方式的内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运用议题式教学,要丰富议题的内容,准确把握议题的切入点,创新议题议论方式,更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现阶段推行的新教育观念中,英语教学不再是的教师一言堂,而是要鼓励把课堂交给学生。这对新型高中英语教学来说其实是正中下怀,学生多读,多练,英语水平才能提高。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忽视了口语,只追求语法和单词的记忆,过分追求考试分数。所以导致了“哑巴英语”的现象。学生要敢讲、会讲、多讲,英语能力的提高就在一次次大胆的“讲”中潜移默化。  关键词:高中英语;实践策略;高效课堂  前言:高中
期刊
摘 要:伴随新课改逐渐深入,核心素养方面教学已经变成广大教师的一个教学准确。若想让学生实现综合发展,物理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让高中生对物理学科具有的重要性加以认识,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学习。基于此,本文旨在对核心素养之下高中阶段建立高效物理课堂的方法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前言: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之中对高中生实施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于高中数学日常教学的真情实况,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发挥个性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三个基本点出发,对如何开展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综合素质教育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关键字:新课改背景;高中数学;综合素质教育;自主能力;创新意识;应用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得以有效加强,除了对学生
期刊
摘 要:高中生物教材中关于光照时间长短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为此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从四个角度佐证,光照时间长短实际上会影响植株光合作用的强度。  关键词: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光合滞后期;光合色素;光合产物;植物内源激素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104探究实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中指出,“…光照的长短和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光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是否可以对学生分析社会历史提供有效指导,是否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活动的理解,已经成为了当前历史教学中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通过开展美育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美育的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美育;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同时还称带着培养学生美育鉴赏
期刊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与道德素养。STEM教育理念的应用,促使素质教育发展,实现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形成。文章以STEM教育在发展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应用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全面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STEM教育;高中;核心素养  引言:STE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
期刊
摘 要:模型是对现实问题的简化描述和模拟,其主要用途是帮助人们更加简洁方便地研究问题本质继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中学物理以物理模型为载体描述物理知识和思维方法,物理模型是物理学解决物理问题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它用一种简单的模型抽象表达实际的物理问题,将理解分析实际问题转化为理解分析物理模型,简化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还可以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和记忆知识点。  关键词:物理模型;构建
期刊
摘 要:针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耗时低效”问题,笔者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实施过程教学法,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索如何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目标在写作教学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写作教学模式;过程教学法;教学实践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言能力目标描述为: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在常见的具体语境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