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会学”,而且要让学生“爱学”。
关键词:学法指导;思维方法;思维能力
我在相互听课时发现,还有教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坐成一条线或一个姿势。老师上课不准学生随便乱说话(发言),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孩子的天性被扼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学生只能摸索着被动地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尤其显得重要。下面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身心以及数学教材特点,结合自己的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体会与做法。
一、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数学活动,经过学生动手、动脑等亲身的感受,才能透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学习数学要会读、会听、会想、会说、会写,“会想”也就是会“思考”,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成功的标志。例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几何名称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自己动手制作的长方形实物模型,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进一步观察、分析、对比,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要求举出实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教学中,进行思维方法训练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只有让小学生眼、耳、手、口、脑都用起来,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充分训练。
二、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解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教学实际内容让学生逐步把握对应、假设、转化、化归、集合等数学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通过数学学习学会将生活中、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时我出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白兔和黑兔的只数比是5:6,白兔有10只,黑兔有多少只?”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实践、探索,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课外实际结合起来,学会发展,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学生学会阅读是获得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就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第一步,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一环。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一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能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二是课堂上看书,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概念中关键词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四、教会学生善于提问的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学生敢于向老师提问,哪怕提出的问题不尽合理,甚至是异想天开的。教师也不要加以指责,而是要鼓励他们多思、多问,保护他们好问的积极性和热情。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大家讨论得到解决,会极大促进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例如:有一次遇到这样一道题目:“小明的前面有6个人,后面有8个人,这1排一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15个,有的说是14个,于是我请答案是14的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6个人,后面8个人,6+8=14,所以应该是14个人。”我又请了答案是15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15个人。想想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你的回答错了,坐下,听别人怎么说的。”“不对,你也好好想想再举手呀。”诸如此类生硬的批评话语,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应该慎重一些。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普遍提高。
五、教会学生小组交流的方法
学生小组交流就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游戏、阅读等方式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数学思想以动作的、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儿童语言的或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学生进行交流就是要教会学生“会听”数学、“会读”数学、“会写”数学、会思考“数学。例如:在讨论中,同学们逐步明确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既要“公”又要“小”,并研究了怎样才能保证这两点。有的同学说:“在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如果只要12和30公有的质因数2和3,那么相乘的积是6,6是12和30的最大公约数而不是公倍数。”也有的同学讲:“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不但要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和3,而且要包含12独有的质因数2和30独有的质因数5,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是12和30的公倍数”。还有人补充说:“12的质因数里有一个2,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2,12的质因数里有一个3,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3,而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能要一个2,一个3,这样才能保证是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述数学对象,只有多交流、多讨论,才能促进学生能力不断提高,智力水平迅速发展。
总之,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就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会学”,而且要让学生“爱学”。把学法指导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和谐统一。
关键词:学法指导;思维方法;思维能力
我在相互听课时发现,还有教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坐成一条线或一个姿势。老师上课不准学生随便乱说话(发言),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孩子的天性被扼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学生只能摸索着被动地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尤其显得重要。下面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身心以及数学教材特点,结合自己的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体会与做法。
一、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数学活动,经过学生动手、动脑等亲身的感受,才能透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学习数学要会读、会听、会想、会说、会写,“会想”也就是会“思考”,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成功的标志。例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几何名称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自己动手制作的长方形实物模型,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进一步观察、分析、对比,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要求举出实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教学中,进行思维方法训练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只有让小学生眼、耳、手、口、脑都用起来,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充分训练。
二、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解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教学实际内容让学生逐步把握对应、假设、转化、化归、集合等数学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通过数学学习学会将生活中、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时我出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白兔和黑兔的只数比是5:6,白兔有10只,黑兔有多少只?”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实践、探索,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课外实际结合起来,学会发展,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学生学会阅读是获得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就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第一步,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一环。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一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能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二是课堂上看书,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概念中关键词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四、教会学生善于提问的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学生敢于向老师提问,哪怕提出的问题不尽合理,甚至是异想天开的。教师也不要加以指责,而是要鼓励他们多思、多问,保护他们好问的积极性和热情。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大家讨论得到解决,会极大促进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例如:有一次遇到这样一道题目:“小明的前面有6个人,后面有8个人,这1排一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15个,有的说是14个,于是我请答案是14的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6个人,后面8个人,6+8=14,所以应该是14个人。”我又请了答案是15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15个人。想想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你的回答错了,坐下,听别人怎么说的。”“不对,你也好好想想再举手呀。”诸如此类生硬的批评话语,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应该慎重一些。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普遍提高。
五、教会学生小组交流的方法
学生小组交流就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游戏、阅读等方式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数学思想以动作的、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儿童语言的或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学生进行交流就是要教会学生“会听”数学、“会读”数学、“会写”数学、会思考“数学。例如:在讨论中,同学们逐步明确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既要“公”又要“小”,并研究了怎样才能保证这两点。有的同学说:“在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如果只要12和30公有的质因数2和3,那么相乘的积是6,6是12和30的最大公约数而不是公倍数。”也有的同学讲:“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不但要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和3,而且要包含12独有的质因数2和30独有的质因数5,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是12和30的公倍数”。还有人补充说:“12的质因数里有一个2,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2,12的质因数里有一个3,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3,而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能要一个2,一个3,这样才能保证是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述数学对象,只有多交流、多讨论,才能促进学生能力不断提高,智力水平迅速发展。
总之,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就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会学”,而且要让学生“爱学”。把学法指导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