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l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笔无价的财富,让学生先背诵,用不同形式进行巩固,不断积累这些财富;再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运用“经典诗文”或填空或造句或组段,小试一番;最后灵活运用到作文中去。
  【关键词】
  经典诗文;积累;运用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典诗文”耐人寻味,简单的几十个字里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意境,让小学生学习“经典诗文”,并且运用“经典诗文”,是希望借民族文化的精华来重塑学生的精神底子,让国粹传承下去,使文字鲜活起来。然而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对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甚少,文化基本功相当贫瘠,让学生爱上“经典诗文”,的确是要语文教师花一番功夫的。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是前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积累是运用的前提,积累是运用的基石。要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一定要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从积累“经典诗文”开始,聚沙成塔。
  1.诗文背诵
  水滴才能穿石,功到方能自然成。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教师要用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在学习课文内容之余,背一些“经典诗文”,增加文学涵养,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什么时候让学生背诵诗文,既有效利用时间,又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呢?笔者认为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是最好的,每一节语文课花2分钟时间让学生读一首(篇)诗文,抽出一节课的2分钟是不会影响这节课的学习的。当然一节课背一首(篇)是不现实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熟读成诵,以一个星期为周期,即为每周一诗(文)。
  这每周一诗(文),可以是与文本无关的内容,也可以与文本教学相结合,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学习,拓展知识面,丰富学习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都是写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那么这一周的诗就定为背诵毛主席写的名篇。这样既学习了名篇,又丰满了主席高大的象形,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至于到底要选什么“经典诗文”,要从学情、教材等方面来考虑,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才有意义和实效。只有这样做,才能让“经典诗文”扎根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写作时才“有米可炊”。
  2.诗文接龙
  为了让学生大脑中的“经典诗文”能经常得到巩固,让学生渐入佳境,可以采用接龙的方式。这是一种很好的复习巩固诗文的方法,而且学生的热情会很高,起到的效果会很好。因为考虑到“经典诗文”毕竟不同于成语,为了让游戏更好地进行下去,笔者把接龙的游戏规则改了一下:后一句中的第一个字与前一句中的任何一个字(谐音也可)接得上,都算过关。为了让诗文接龙更有吸引力,进行分组比赛,还设置“突出贡献奖”、“优胜奖”等,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
  一种好的形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诗文接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积累达到信手拈来的熟悉程度。
  3.主题诵读
  对学生来说“经典诗文”太多,看起来不太好消化,作为语文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了背了之后能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系统,有条不紊。教师可以把“经典诗文”分类,进行主题式的诵读,让学生对“经典诗文”了然于胸,这是为运用打下基础。
  其一,可以结合古诗词的教材,进行归类式诵读。比如教学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以让学生回忆有关写“月亮”的诗文,全班一起来复习一下。这样做,既能起到复习作用,又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经典诗文”进行梳理,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其二,还可以结合其他教材的特点,进行归类式诵读。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把“经典诗文”的复习只是停留在语文课本中的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可以挖掘的教材资源,整合运用。例如教学《梅花魂》一课,就可以复习一些关于颂扬“气节”的诗文。
  任何一种学习都离不开良好的读书环境,只有处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受感染、受驱动。所以用不同形式积累、巩固“经典诗文”,是为了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喜欢上它。
  以上三个内容,一步一个脚印看似简单,但难在要坚持,不可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学生积累的精神财富才会多起来,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教师才会看到厚积薄发的力量和惊喜。
  二、小荷才露尖尖角——练习是过渡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在语文学习的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之前让学生积累“经典诗文”,最终的目的在于运用,语文教师要追求的是“下笔如有神”的境界。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提示,一种语言表达的氛围,唤醒他们心中积淀下来的“经典诗文”。
  1.诗文填空
  教师给出一个语境,隐去其中的名句,让学生在大脑中搜索所学的“经典诗文”,找出合适的句子填入这个语境中。这是一种最为简单的运用。当然这样的出题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它可以是只有唯一答案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但笔者以为这样的题目答案是开放式的更好一些。开放式的题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也不会显得十分呆板。
  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让学生做这样的练习:( ),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有这样的气魄和精神,才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这个空可以有许多的答案,“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以写,“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可以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也可以写。
  这样的一些题目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下,一定给出很多精彩的答案。其实这也是一种归类呀,把有关这一主题的“经典诗文”都复习了一遍,一举多得。
  2.诗文造句   学生做的作业中常常看到用好词来造句,但是从未看到过用经典名句来造句的,其实这是一个错误。好词可以用来造句,为什么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经典诗文”不能让学生来造句呢?其实它们更应当用来造句,让我国文苑中的奇葩传承下去。
  第一,从写景的诗文入手。写景的诗文是最好用来造句的,因为只要对上相应的景物,写起来不是困难的事。例如,学完《咏柳》,就可以让学生选用诗句来写一个句子,这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
  其次,慢慢让学生去用表达抒发情感的“经典诗文”进行造句。抒发情感的诗文是要讲究意境的,如果拿捏不好的话,写出来的句子就会是画蛇添足,所以要选择用这些名句来造句,必须有一定的学习基础,适合在高段学生中进行。
  让学生造的“经典诗文”一定是学生所理解的,并且难度不大的,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运用的,而且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会让学生失了信心。
  3.构思成段
  如果说用“经典诗文”来填空和造句比较容易的话,那么让学生选用“经典诗文”来写一段话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当然,找到恰当的时机就会是锦上添花。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难忘的小学生活,这单元中要求学生写一写毕业赠言,可以以“别离”为主题,运用相关的“经典诗文”来写一段文字。
  学生写的赠言:难忘六年小学生活。这六年中,我们如影随形;这六年中,我们共渡风雨;这六年中,我们携手共进。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们最终要分开了,但我一定会记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好友送我情”。在以后没有你相伴的日子里,我会牢记你的祝福。亲爱的朋友,你也要幸福地度过每一天。不要觉得孤单,“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们是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
  六年相处的友情在,可是不得不面对别离,学生心中的确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说,这样感情积淀有了。再者,学了这多么有关“别离”的诗文,在这儿也可以一展身手,用诗文来表达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学生写的毕业赠言中也是包含了浓浓的不舍和无奈。故此,找对练习的训练点是十分重要的。
  《课标》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了让学生能写好这样的一段文字,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创设好条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以及学生可用的“经典诗文”数量,再找出练笔点,绝不能信口开河。
  三、天机云锦用在我——缀文是目的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可见改版后的《课标》十分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高低就体现在学生自主写作中。我们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会表达,通过写作文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写作文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学的效果好不好。
  引用“经典诗文”能使学生干瘪的语言表达变得生动形象,更能抓住读者的心,让作文熠熠生辉。恰当运用“经典诗文”,既给语言增添了生机,又增强了传情达意的功效,让作文光芒四射。
  那么这些“经典诗文”运用应当用在什么地方呢?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来说也是无从下手的。
  1.用于描写景物
  中国古代文人留下了多少山水田园佳作,其实这些都是写作文的极好的素材,学生在写景是加以运用,景物就会变得内涵丰富,语言更是平添许多风采。
  学生作文《下雪啦》片断:看着纷纷扬扬从天空中飘落而下的雪花,大地银装素裹,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兴奋的我们又叫又跳,在雪地里尽情地狂奔、嬉戏,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经典诗文”是最富思想感情最具表现力的艺术语言,是文学艺术长河中的精华。把“经典诗文”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既解决了学生不知如何表达心中所想的困惑,又作文中的景物顿然生色、魅力丛生,作文增添了迷人的灵动风华,还能展示同学们的文化底蕴、满腹才情。
  2.用于抒发情感
  “经典诗文”,是前人用心血凝聚而成。“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便是最好的写照。将抒情气息浓郁的“经典诗文”引到文中,往往能收到情真意切、文采飞扬的效果。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句子都是有关于思念家乡的名句,而且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用“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于是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名句可不可以用在自己的作文中,怎么用?经过学生的一番讨论,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可以用在开头。
  一位学生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抬头仰望星空,又是一个月圆夜,“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心中不觉怅然若失。二十年了,二十年没有回到故乡了,不知故乡的亲人过得可还好,心中的愧疚之情也在不断滋长。
  一句“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把作者的思乡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还有什么文字比这样的诗句更能表达这种心情呢?善用诗词佳句,信手拈来,使得文章情感丰富,语言亮丽,也使作者的思想渗入了一些古典情节,作文也就变得厚重起来了。
  3.用于发表见解
  有些“经典诗文”发人深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将这些诗文引用到作文中,定然能语惊四座,犹如醍醐灌顶。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写读后感,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振兴中华——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的作文,他在最后一段中这样写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我们是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振兴中华是所有中华少年的责任。为了让祖国强大起来,我们必须先要让自己强大起来,好好学习,才能肩负起重任,才能看到“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多么深刻的见解,多么独到的用语,多么有力的文字。引用这样的“经典诗文”,比起其他学生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为祖国作出贡献”之类的表达要好上千万倍。当学生的表达已经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的时候,为什么不用一用古代的精髓呢?引用“经典诗文”,让作文更有说服力,更能起到震憾人心的作用,给读者更多的回味空间。读者也会被作者的情绪所感染。如此佳句,舍它其谁!
  4.用于突出主题
  好文章总是能很清楚地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地印象。“经典诗文”是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深沉,蕴涵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如果能用“经典诗文”来突出作文主题,可以激活文字表达,彰显文章个性,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氣息,就会让人过目不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意境悠远。
  一次要求学生写一篇写春景的作文,学生就是以《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总是春》等为题。这些题目既表达了作者的主题思想,又让人觉得这个学生颇有语文素养。
  或把“经典诗文”作为文章的题目,或把它放在开头,或把它写在结尾处,都能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诗意的突出主题,可以让作文占尽先机,给人留下全新的感觉。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只是引导学生找到一句恰当的诗句就可以了。每一种用法都教给学生之后,再长期坚持下去,随着积累的“经典诗文”不断增加,教师的渗透和熏陶,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自主运用了,作文也有了“别样红”。
  改版后的《课标》的前言中指出: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语文教师决不能做井底之蛙,不可以就教材中的古诗文教学而进行古诗文教学,这样的教学过于死板,学生难以正真体会“经典诗文”的国粹神韵。教师要学会高瞻远瞩,用大语文的视野来看今天的语文教学,从课内“经典”到课外“经典”,从积累到运用,从句到段,从段到篇,循序渐进,稳步前进,让诗风雅韵浸透学生的作文,如缕缕幽芳直沁人肺腑,让国粹代代传承。
  参考文献
  [1]茹李花.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古诗文[J].教育科研论坛,2010(4):27
  [2]周建飞.关于上好古诗文课的几点思考[J].内江科技,2010(4):202
其他文献
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成才和成才后的操守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社会学家曾指出,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或现象,当它仅仅体现为技术层面时,它是低层次的、不成熟的。当它进入到人的精神层面、人的意识层面,并影响到人的人格、心理、意识及行为时,那它就进入了成熟的科学的阶段。历史上中外教育
期刊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和简单的运动技术,使学生初步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体育娱乐的方法,这里无不包含着美育的要求。美育中的心灵美、行为美、形体美、艺术美都可以与体育课堂教育教学交织在一起。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美育,是体育课教学与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美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健美的概念和标准。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我体会到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用眼观察生活收集写作素材。二、读书是增加学生积累的有效方法之一。三、亲自体验生活,创设写作的情境.四、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用眼观察生活收集写作素材;与知识积累相融合增加学生积累;亲自体验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有人总结说,教无定法。当然,作为老教师,我们应因人设教,因文设教,应以学生习惯和能力养成和语文素养的培养为终极目的,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文试图从教学的导入、感知性体验、问题探究、延伸性学习、等几个方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进行浅显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导语;体验;問题探究;延伸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内容提要】中国文学素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传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留白艺术,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质疑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文学“此中的真意”,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达到语文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留白手法;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上丰子恺先生的《竹影》这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参看课本前的彩页《风竹图》(李方膺),这幅画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风中摇摆的竹子。我本想
期刊
一、说教材  1、教材简说。  《识字6》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这是一组数量词的归类识字。教材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二、说设计意图  本课设计理念是:“图文结合情景交融快乐识字”,教师在设计中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儿童的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
期刊
摘要:经过了教育部专家的探讨,我国编写了一部与我国国情符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忽视了对教师教育方法的研究,而当前的教育模式不光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定要求,还给学生的学习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法。通过文本的形式给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以指导。  关键词:文本;语言运用能力;工具性  【中图分类号】G622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对学生教学的重点都在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通过重视直观感知,重视直观图形与数学符号的合情转换,重视数形结合等方法,培养几何直观的能力,并在教学中运用几何直观.  关键词: 数形结合 直观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几何直观的概念与其
期刊
摘要:本文对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中职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对其中发现的问题找出了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借此对当前如何改进职校语文教学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中职生;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一、调查目的  当今的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需要的是有一技之长的才人,还需要拥有更多综合能力的人才。对于中职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
期刊
艺术是人类的天性。——伯克  说起一生对于美术的爱,其实仍然萌芽在小学。——三毛  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绘画对幼儿来讲是一种游戏、娱乐,也是表达自己思想情绪的一种方式。每一位幼兒的头脑中都有许多美丽的图画,每一位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