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以来,武隆抓住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历史机遇,投入农远工程建设资金623.5万元,在全县建成光盘播放点66个、卫星收视点122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3间,学校覆盖率达100%,形成“天上一颗星,地上一片网”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成为重庆市远程教育实验区。2004年,武隆“校校通”工程走在全市的前列,投入810余万元建设县教育城域网一期工程,建成教育城域网,在21所学校配置“班班通”设备,班班通覆盖率达65%。2007年,武隆“资源堂堂用”工程在全市率先建设,投入450万元建设县教育城域网二期工程,在完校以上学校配置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建设校园局域网,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堂堂用”。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武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先进理念统领教育信息化发展
现在的教育是为未来社会服务的牢固树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制高点”的发展眼光和“教育服务社区”的思想。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所需的人才不仅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农村中小学应利用资源优势,为社区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可弥补资源的短缺和不足,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完善保障机制,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
完善投入机制,优化设备设施将生均公用经费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仪器和图书配置等费用实行学校规划、全县统筹,设立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专项经费,用于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仪器等设施设备更新、资源建设、维修维护、教研科研等开支。
完善考核机制,确保持续推进建立全县现代教育技术专项的督导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评估体系之中,充分调动学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确保全县教育信息化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完善管理机制,保证设备和资源的普遍应用县教委出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与应用的意见》,先后制定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资源应用、表彰奖励等系列规章制度,增强师生使用信息技术资源的规范性和主动性,保证信息设备和资源的普遍应用。
走进课堂,服务三农,促进信息资源的高效应用
扎实培训,提高教师技能教师是信息资源应用的关键。武隆县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单独辅导相结合、实际操作与课堂应用相结合等方式,扎实开展“四类培训”,即校长的观念培训、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学科教师的骨干培训、学校教师的全员培训。5年多来,参加国家、市级培训186人次,县级培训680人次,校本培训9 250人次,培育和锻炼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与教学骨干,大大提高信息资源应用水平和应用面,目前全县能熟练运用信息资源的教师超过95%。
实施电子备课,建设特色资源用信息资源,实施电子备课,为课堂上应用资源提供便捷的平台。羊角中学推出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为主要形式,以远程教育资源为基本素材的电子备课模式;实验小学探索出“一分(分备课任务)、二备(教师初备、集体研课、个人复备)、三思(收反馈信息、写教学反思)、四传(上传服务器、供教师交流)”的电子备课操作模式。现在全县有20余所学校建立了电子备课室,积累了一大批小学、初中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设计方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特色资源。
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把推广“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网络教室”远程教育3种模式的应用作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与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积极举办赛课、说课、论文评选、课件制作、基本功竞赛等活动,抓示范、树典型,以点带面,实现信息资源与学科整合,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借助城域网、“班班通”优势,充分让资源走出接收室,进入教室、办公室、电子备课室、教师家中,广泛应用。
科研引领,促进应用武隆县成立县、片区、学校3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网络,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达到“以研促学,以研促用,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的目的。县装备所承担的市级教育装备管理课题《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获首届重庆市中小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县里还承担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的策略研究》的市级远程教育实验区专项科研课题,火炉中学等18所学校参与研究,构建“模式一”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二”的整合式教学,“模式三”的辩论式教学的远教资源应用模式。全县11篇论文收编到重庆市农远工程3种模式教学应用案例与研究——《交流与思考》一书,3项成果收录到重庆市农远工程成果汇编——《朝天扬帆》。全县师生参加国家级、市级、县级竞赛活动,获国家级奖项33 个,市级奖项60个,县级奖项280个。
服务三农,创新农民教育模式武隆县积极拓宽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坚持“三教统筹”、农科教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挖掘信息资源优势,采取各种形式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服务,为农村服务,为农村党员服务,走出一条新路子,探索出“一引(引导观念转变)”“二研(研究科技信息、研究致富项目)”“三训(实用技术培训、“定单”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四建(建“资源馆”、建服务网络、建基地和协会、建长效机制)”“三导(专家指导、示范引导、基地启导)”“二评(农民职称评定、教育效果评价)”“一带(以点带片)”的“武隆农民教育模式”。重庆电视台《人文天下》节目以《九亿农民的老师》为题专题报道武隆县利用信息资源服务“三农”的做法。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评论为:“武隆农民教育模式”一村一镇可行,则一县可行;一县可行,则一市可行;一市可行,则西部可行。
在探索中尝试,在经验中总结,在实践中创新,在改革中完善,是武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艰辛历程。教育信息化必将在武隆遍地开花,武隆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重庆市武隆县教育条件装备所)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武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先进理念统领教育信息化发展
现在的教育是为未来社会服务的牢固树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制高点”的发展眼光和“教育服务社区”的思想。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所需的人才不仅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农村中小学应利用资源优势,为社区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可弥补资源的短缺和不足,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完善保障机制,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
完善投入机制,优化设备设施将生均公用经费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仪器和图书配置等费用实行学校规划、全县统筹,设立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专项经费,用于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仪器等设施设备更新、资源建设、维修维护、教研科研等开支。
完善考核机制,确保持续推进建立全县现代教育技术专项的督导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评估体系之中,充分调动学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确保全县教育信息化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完善管理机制,保证设备和资源的普遍应用县教委出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与应用的意见》,先后制定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资源应用、表彰奖励等系列规章制度,增强师生使用信息技术资源的规范性和主动性,保证信息设备和资源的普遍应用。
走进课堂,服务三农,促进信息资源的高效应用
扎实培训,提高教师技能教师是信息资源应用的关键。武隆县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单独辅导相结合、实际操作与课堂应用相结合等方式,扎实开展“四类培训”,即校长的观念培训、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学科教师的骨干培训、学校教师的全员培训。5年多来,参加国家、市级培训186人次,县级培训680人次,校本培训9 250人次,培育和锻炼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与教学骨干,大大提高信息资源应用水平和应用面,目前全县能熟练运用信息资源的教师超过95%。
实施电子备课,建设特色资源用信息资源,实施电子备课,为课堂上应用资源提供便捷的平台。羊角中学推出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为主要形式,以远程教育资源为基本素材的电子备课模式;实验小学探索出“一分(分备课任务)、二备(教师初备、集体研课、个人复备)、三思(收反馈信息、写教学反思)、四传(上传服务器、供教师交流)”的电子备课操作模式。现在全县有20余所学校建立了电子备课室,积累了一大批小学、初中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设计方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特色资源。
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把推广“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网络教室”远程教育3种模式的应用作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与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积极举办赛课、说课、论文评选、课件制作、基本功竞赛等活动,抓示范、树典型,以点带面,实现信息资源与学科整合,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借助城域网、“班班通”优势,充分让资源走出接收室,进入教室、办公室、电子备课室、教师家中,广泛应用。
科研引领,促进应用武隆县成立县、片区、学校3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网络,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达到“以研促学,以研促用,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的目的。县装备所承担的市级教育装备管理课题《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获首届重庆市中小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县里还承担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的策略研究》的市级远程教育实验区专项科研课题,火炉中学等18所学校参与研究,构建“模式一”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二”的整合式教学,“模式三”的辩论式教学的远教资源应用模式。全县11篇论文收编到重庆市农远工程3种模式教学应用案例与研究——《交流与思考》一书,3项成果收录到重庆市农远工程成果汇编——《朝天扬帆》。全县师生参加国家级、市级、县级竞赛活动,获国家级奖项33 个,市级奖项60个,县级奖项280个。
服务三农,创新农民教育模式武隆县积极拓宽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坚持“三教统筹”、农科教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挖掘信息资源优势,采取各种形式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服务,为农村服务,为农村党员服务,走出一条新路子,探索出“一引(引导观念转变)”“二研(研究科技信息、研究致富项目)”“三训(实用技术培训、“定单”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四建(建“资源馆”、建服务网络、建基地和协会、建长效机制)”“三导(专家指导、示范引导、基地启导)”“二评(农民职称评定、教育效果评价)”“一带(以点带片)”的“武隆农民教育模式”。重庆电视台《人文天下》节目以《九亿农民的老师》为题专题报道武隆县利用信息资源服务“三农”的做法。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评论为:“武隆农民教育模式”一村一镇可行,则一县可行;一县可行,则一市可行;一市可行,则西部可行。
在探索中尝试,在经验中总结,在实践中创新,在改革中完善,是武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艰辛历程。教育信息化必将在武隆遍地开花,武隆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重庆市武隆县教育条件装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