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设计及其应用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284636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课以其鲜明的特点,适应时代的网络化和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在辅助教学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重在讨论针对“机床电气控制及PLC”课程,微课的设计思路和表现方式,以及微课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 微课;录制;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01
  引言:
  机床电气控制及PLC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授课,增加了大量的课堂训练,由于实践课程比例的加大,必然会压缩理论课课时,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之间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冲突。提供更多的课外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就显得尤为必要。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时代的网络化和碎片化带来了时间碎化等问题,在教学领域,微课正蓬勃兴起。微课通常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突出重点、指向明确。因此,它们对教学方式、资源建设等方面将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即探讨如何设计微课以及其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录制微课的几种常见形式
  目前微课录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使用录像设备(手机或者摄像机)和白纸,主要过程为将授课者用笔在白纸上所演示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对于演算类、公式推导类知识点的讲解优势比较明显,能够最大程度的掌控授课节奏,为学习者留有充裕的思考空间。二是可汗学院模式,使用录屏录制软件,配合手写板和画图工具进行。三是录屏软件录制,主要使用录屏软件,将讲授者演示和讲解PPT的过程录制下来。
  当然,几种录制形式还可以结合起来,利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编辑和美化,最终生成的微课可以是PPT屏幕录制、现场授课视频或是两者的无缝结合。这也是目前在高校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形式。
  二、以“机床电气控制及PLC”课程为例,微课制作的几点说明
  (一)合理选择可以制作微课的知识点
  梳理整个教材,将重点、难点内容设置为录制的知识点,保证每个知识点时间在5-10分钟。如果超时,就将知识点再次分割,控制总时长。本门课程初定十个录制微课的知识点。包括电动机启停控制、置位/复位指令S/R、边沿脉冲指令EU/ED、通电延时定时器TON、断电延时定时器TOF、保持型通电延时定时器TONR、增计数器CTU和减计数器CTD、增/减计数器CTUD、比较指令、跳转指令JMP和标号指令LBL。
  (二)采用多种表现手法
  突破单纯的录屏方式,围绕单个知识点使用多种表现手法。授课过程中利用现有的宇龙仿真软件和PLC控制箱,录制其操作过程和演示结果,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使理论知识得到更直观的验证。使微课以更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力求使每个知识点知识体系完整。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基础知识讲解和结果演示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掌握该知识点,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的微课既可以答疑解惑,还可以预习、复习使用。
  以接通延时定时器TON的微课设计为例,介绍其表现形式和涵盖内容。
  1.将已经学习过的关联内容—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中的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作为引子,通过回顾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中实现时间控制的方法,与PLC中实现控制的方法做出对比,引出新知识点—接通延时定时器。学生能够横向联系已学知识,通过对比,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该部分内容的讲解,采用现场录制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师手持教具,采用现身引领的方式进入主题。
  2.介绍接通延时定时器的指令格式及其功能,然后具体学习接通延时定时器的指令说明。在这一部分中,需要在实训设备中连接线路、基于开发编辑平台在线调试程序,因此采用录屏和录制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具体步骤是对PPT课件中的理论介绍部分进行录屏;在程序调试阶段,将编辑平台的屏幕录制和实验设备的操作及演示的录像部分,后期用视频编辑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编辑、链接。
  3.扩展内容—实例应用 每个知识点在学习之后,配合其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学习。当然难度要适中,而且考察知识点单一的实例更为适合。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道学有所用,而且能够固化理论知识。
  4.教学小结 总结所涉及知识点,并提出学习掌握程度的要求,也可以补充说明需要注意的事项。
  5.布置课后设计任务 作为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资源。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能够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掌握知识。
  三、充分发挥微课优势,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信息技术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上资源和课下资源,鼓励学生利用其扩展学习途径,将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微課。课前布置教学任务,课堂上利用微课,解决重难点问题。二是在授课之前引入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两种方式也要借助于其他学习途径系统进行,比如说网络课程、精品在线课程中的大量辅助性资料和博客或者微信群等在线交流平台。课后一定要有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梳理学习思路,固化学习效果。
  四、总结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优势,适应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本文所介绍的微课教学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先理论、再实践的认知规律,螺旋上升的提高方式进行,知识体系完整。同时提供扩展资源,进一步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多种表现方法,理论和操作相结合,使微课生动形象,增加学习趣味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夏燕兰.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顾宇峰.微课程教学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研究,2015,(63).
  [3]张霞.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有感情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读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读出理解 读出形象 读出情感  【中
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格局,造成了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目前这种结构持续扩大并已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其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现
自2016年"旅游+"概念产生,到2017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我国已全面进入"旅游+"时代,"旅游+"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该文结合全
“通识教育”源自欧洲,成型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进人中国高校课程改革的范畴,但研究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成果并不多见。本文立足于吉林动画学院和吉林艺术学院的实际,探讨艺术院校
会计信息是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产生的。会计计量的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它对会计信息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多重计量属性的背景下,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自从迈入21世纪,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为此国家还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政策,以此来让人与自然能够更好的
在林业产业发展中,森林经营是很重要的内容,对林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在现代林业发展中,需要对森林经营分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森林培育,为林业产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