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4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导学案的理解
  “导学案”不仅要起到沟通教与学的作用,而且承担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任务,所以“导学案”的编写应重点突出一个“导”字,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如何“学”。在实践过程中我遵循以下原则: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的原则。从整体上体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导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启发性,对重点、难点作适当提示的原则。“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样阅读文本,怎样精读,解答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导学的原则。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第一个层次是“知识点的梳理”,难度不大,学生在书本上就可以找出答案。第二个层次是“理解运用”,是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在对知识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拓展延伸”,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最后还配备了“课堂检测”等,是在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的问题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4.合作化原则。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应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该考虑设计的问题,学生是否可在合作的基础上得以解决。对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应该针对性的设计教案。
  我认为导学案应起到“授人以渔”的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进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二、课堂提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采取恰当提问方式,营造出“问题情境”。这是最理想的课堂。当前在我们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亟待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1.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由“满堂灌”变“满堂问”。新课改要求课堂师生互动,有些教师为了使课堂显得热闹些,频繁的向学生提问,但问题的质量不高,实则效果很差。个别式提问。提问只引起某个同学或者某些同学的注意,忽视了班上其他同学。这种提问最终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只问不评式提问。有的老师对学生的答案不做任何评价,或者评价的不到位。这样的点评不能对学生的思维有任何启发,而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意性的提问。教师对问题没有做任何的预设,就直接抛出了问题,不考虑学生的情况和问题的质量。
  2.解决的办法
  (1)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编写教案,设计问题。对共性的问题要着重讲。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适当的加以点拨。这样的问题,一般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效果较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我在讲授《阿房宫赋》这篇文章时,就紧紧扣住“奢”字,问了这样几个问题:(1)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阿房宫的奢侈表现在那些方面?(3)作者是如何表现阿房宫的奢侈?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这三个提问的设计,紧紧扣住了课文中心,学生弄懂这几个问题,对全文的主旨,也就领会了。
  (2)抓住线索进行问题设计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写作的线索,线索抓住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也就抓住了,学生就很容易弄清文章的结构方式,我们可以从结构线索的角度设计问题:
  例如《我与地坛》第一部分就可以设计这样几个提问:史铁生当年为什么来地坛?地坛与史铁生是怎样的关系?地坛中的生命给了史铁生怎样的启发?史铁生来地坛的最初几年一直在想什么问题?想明白没有呢?史铁生对怎样活的问题想清楚了吗?15年了,史铁生为什么还要不断去地坛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此时,地坛又给了史铁生怎样的启示呢?六组“譬如”的景象有没有一些共性特征?地坛给史铁生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3)抓住表现手法设计问题
  作者设计人物形象与构思文章的情节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经作者再三推敲,浓缩了丰富的内涵,设问激发学生扩散联想,能使其体悟独有的表达功效。例如,《渔夫》这篇课文,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对刻画屈原与渔父这两个人物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屈原与渔父这两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
  3.课堂提问的技巧
  (1)循序渐进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把课堂提问由低到高地分为了六个层次:①知识水平的提问;②理解水平的提问;③应用水平的提问;④分析水平的提问;⑤综合水平的提问;⑥评价水平的提问。这实际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问。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应该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
  (2)分层提问的原则
  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个性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师提问应当分层。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问一些简单基础的问题,使各能力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感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情况。提出问题后,全班没有学生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4)及时点评学生的答案
  对学生的答案,教师应该及时的点评。对学生的答案,不可一言不发,也不可笼统的回答“好”或者“错”,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久而久之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点评,应该给学生有所启发,使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在规范办学行为“五严”的背景下,我们应坚持课堂改革,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走出题海,走出高压,走出无奈,能够愉快、高效的完成学业,还给学生多姿多彩的青春。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画川高中。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高中作文教学质量对提高高中生整体语文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阶段,高中作文教学情况不尽如人意,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不当,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作文成为高中语文的老大难问题。如何改变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高中作文教学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在合作中
“5·12”汶川大地震,地震重灾区位于岷江、嘉陵江、沱江中上游,这些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已建大小水电站1000多座。其中岷江是长江水量最大的支流,年水量达868亿立方米,山高坡陡
据通讯社报道,坦桑尼亚与巴西计划在坦桑尼亚修建一座耗资204C美元的水电站。针对这座装机2100兆瓦的斯蒂格勒峡水电站的修建问题,2010年早些时候,坦桑尼亚官方与其巴西合作者已
写作在语文课当中占有很重的份量,它能突出地反映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及水平。语文老师应该及时改进写作教学方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初中阶段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可塑性非常大,所以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充分把握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初中学生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初中语文写作之于小学时期有了质的改变。我们有必要探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新方法,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小组构成,提升合作学习和谐性  小组合作学习成效高低与小组构建有很大关系。合作学习自然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行为,小组成员团结和睦,合作学习效果才会体现出来。教师要注意小组构成的均衡性和互补性,男女生要搭配、优差生要均衡、个性要互补。小组成为牢固团体,其合作学习自然会呈现高效。初中生自控能力还比较差,同学之间很容易出现一些矛盾冲突,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将不和谐因素消灭在萌芽中。  合作小组和谐度
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性的应用类学科,更是一门艺术类教学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需要教师积极运用创新性手法拓宽教学渠道,多形式、多
数学是一门知识理论丰富且抽象的学科,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需要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
一、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特质与意义  “语文生活化教学”是将语文教学从传统的学校、教室、课堂中解脱出来,让语文学习感受自然、关注社会现实、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亲身的体验过程,增加生活积累,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促进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真知,从而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特质是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它更注重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
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亚洲光伏峰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解读了《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情况,此次修订更强调了规划的作用和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的
摘 要:绵延悠悠的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文化沉淀,汇聚了独具一格的文学殿堂,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艺术宝藏,在这众多的艺术瑰宝当中,诗词是一块含金量最高的艺术品,其优美的艺术语言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给人营造了广阔的艺术想象境界,是先秦散文汉赋等文学样式无法企及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抓住诗词的艺术形式来加强教育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