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应该根据人们的行为心理,创造一个围合的,具有向心力、聚合力的“公共空间”,不仅可以使城市商业中心区景观更加丰富多样,而且可以为人们的购物、休息、驻足停留、交往等活动提供“场所”,提高人们公共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环境行为;行为活动;设计
一、环境行为学简述
(一)环境行为学特点
环境行为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过程中,人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人的行为也会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环境行为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那些以利用和促进此过程为目的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对应这个定义,环境行为学友两个目标:一是了解“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二是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复杂多样的环境问题。
(二)环境行为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评价是人类思考的一种能力,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活动的方式。评价研究通常集结行为信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描述环境场所及外部的因素和对行为的影响。“人塑造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对人产生影响。”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引起设计者和普通市民的关注。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提高人们的活动质量,不仅需要高水平的环境设计和管理人员,而且需要高素质的环境使用者,这是形成环境可持续发展得必要条件。提高人们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认识,建立和谐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行为研究的永恒主题。
二、城市公共空间与人的活动
(一)城市公共空间人的行为心理需求
通过对马洛斯需求层次的分析,可以将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行为心理需求概括为以下三方面:安全性需求;舒适性需求;社会交往需求。
1.安全性需求
安全性需求比生理性需求更高一级,在城市商业中心区人们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将进一步寻求安全性需求。在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中,人们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其空间的安全性,因为安全性是他们开展各种活动的基本保证。不安全的或存在潜在危险的城市公共空间,都会给使用者的心理造成影响,降低他们对其公共空间的使用时间,抑制他们在其公共空间中的活动,从而降低其公共空间的活力。
2.舒适性需求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得到满足后,人们将进一步寻求在其公共空间舒适性的需求。城市公共空间舒适程度越高,则人们在其公共空间的活动时间越长、活动类型越丰富,反之则相反。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应该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为适于使用者的开展丰富的公共生活营造舒适的公共空间,为人们的公共活动提供舒适的环境。
3.社会交往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对社会交往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交往,不仅是他们的公共生活的需要,也是他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通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社会交往,不仅可以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可以促进其公共空间公共活动的多样性。
(二)城市公共空间人的行为活动
借鉴丹麦建筑师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中的户外活动类型,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动有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1.必要性活动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必要性活动可以在各种条件下发生,是使用者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参与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必要的,使用者没有其它选择的余地,它们的发生很少受到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物质环境的影响,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可能进行,相对来说与其空间环境品质的高低关系不大。
2.自发性活动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自发性活动只有在其物质空间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是使用者对其空间环境品质行为心理反映的最直接的表现。因为这些活动是自发性的,使用者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它们的发生受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促进或抑制,与其空间环境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3.社会性活动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社会性活动是使用者与其他使用者共同参与进行的活动,它的发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发展而来的。这就是说,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中引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空间环境品质,就会间接地促进社会性活动的发生。
(三)城市公共空间人的行为体验
在城市公共空间发生的活动中,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占主导地位,而这两种活动又都可以看做是休憩行为。休憩行为同时又是一种行为体验过程,这种行为体验过程就是使用者在休憩地从事信息交流与身体运动的过程,它包括生理体验、心理体验、社交体验、知识体验、自我实现体验及其他体验等六种体验方式。
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生理体验和心理体验是初级体验;社交体验和知识体验是基本体验;自我实现体验和其他体验是高级体验。任何一种行为类型都伴随着一种甚至几种行为体验发生。必要性活动通常只能发生初级的行为体验;自发性活动则在初级行为体验的基础上还伴随着发生基本行为体验;社会性活动除了上述两种体验以外,有些还可能发生高级体验。
三、基于环境行为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主要包括包括绿化、水体、雕塑、标识、等的设计。
(一)绿化的设计
绿化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增加城市商业中心区中的绿化空间可大大提高公共活动的质量。绿化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舒适的心理感受,绿化多的地方往往能激发人们开展休憩或者交流等活动的欲望。绿化不仅可以活跃气氛,净化空气,赋予空间自然趣味,而且可以为行人遮阳避雨、美化空公共间景观,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公共空间场所等,从而使人们获得身心两方面的舒适感和愉悦感。 绿化是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开展步行、休息、交往活动的重要视觉“焦点”,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对它的形态、色彩、意义的表达,这样才能产生令人赏心悦目的感受。可以利用可以使用高大浓密的树木,形成购物者良好的休息环境,利用成片的草地可以增加场所感,营造休闲、娱乐、交往的场地。
(二)水体的设计
水体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最有趣味、最活跃的景观的元素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给整个公共空间带来生机,而且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与人们的行为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人们亲水性心理特点,合理运用水体设计构造公共空间景观,为公共空间增添活力的,并且赋于公共空间生机和魅力,吸引人们聚集,引发各种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三)雕塑的设计
雕塑是城市商业中心区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景观要素,它不仅是公共空间的点缀,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社会、经济,极具地域特色。雕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不仅可以强化空间的作用,而且作为视觉焦点可以加强人们对公共空间感知,吸引人们驻足停留。同时,雕塑还可以调节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气氛,使得公共空间更具吸引力。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雕塑设计中,应该从雕塑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角度出发,增强人的行为活动和雕塑的互动,形成充满活力公共空间,吸引人们开展各种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在雕塑的具体设计中,要考虑雕塑的体量、比例、材料、色彩、动势等因素,使之与所处的城市公共空间和谐统一,又能突出特色,使人们可以与其产生互动。
(四)标识的设计
标识是指能使人容易记忆的,代表一定事物之间关系的记号,为人们提供事物之间的交流信息,帮助人们理解事物,也有标示地域范围、目的或方向等作用。好的标识可以使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使公共空间更具生机与活力,对人的行为活动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反之,不良的、冗余的标识容易使人产生不良的心理感受,对人的活动的产生消极作用。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标识的设计中,应该从人们的行为心理出发,考虑设置各种标识,如路牌、交通标志、指示牌、地图等的使用,为他们的行为活动提供方便。
在具体的标识设计中,通过合理布置标志设计,通过文字、图形等视觉传达的方式来起到传达作用,并与商业建筑设计和公共空间组织相呼应,形成有节奏韵律感、变化统一的空间氛围。对一些重要商业建筑出入口处,标识的设计应该强化公共空间的视觉感知效果,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引导作用,有助于形成场所感、增强公共空间特色。另外,在公共空间转折点或道路交叉口及其它人流集中的场所设置标识,应该注意它所在空间的尺度,合理设置,以便于人们观看和使用。
四、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在规划建设、更新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商业效益,从而忽视了对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考虑,不能满足人们开展多种行为活动的需求,造成其公共空间品质下降。因而,论文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研究城市公共空间,从人们的行为心理与行为活动出发,充分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与更新,目的在于研究如何营造满足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城市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邹涛.基于公共生活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同济大学,2012
[2]周密.城市商业中心区外部空间活力研究[D].重庆大学,2007
[3]李皓.以环境行为学观点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营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4]李志民,王琰.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5]吴良庸.人居环境科学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艺术设计系】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应该根据人们的行为心理,创造一个围合的,具有向心力、聚合力的“公共空间”,不仅可以使城市商业中心区景观更加丰富多样,而且可以为人们的购物、休息、驻足停留、交往等活动提供“场所”,提高人们公共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环境行为;行为活动;设计
一、环境行为学简述
(一)环境行为学特点
环境行为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过程中,人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人的行为也会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环境行为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那些以利用和促进此过程为目的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对应这个定义,环境行为学友两个目标:一是了解“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二是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复杂多样的环境问题。
(二)环境行为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评价是人类思考的一种能力,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活动的方式。评价研究通常集结行为信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描述环境场所及外部的因素和对行为的影响。“人塑造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对人产生影响。”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引起设计者和普通市民的关注。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提高人们的活动质量,不仅需要高水平的环境设计和管理人员,而且需要高素质的环境使用者,这是形成环境可持续发展得必要条件。提高人们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认识,建立和谐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行为研究的永恒主题。
二、城市公共空间与人的活动
(一)城市公共空间人的行为心理需求
通过对马洛斯需求层次的分析,可以将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行为心理需求概括为以下三方面:安全性需求;舒适性需求;社会交往需求。
1.安全性需求
安全性需求比生理性需求更高一级,在城市商业中心区人们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将进一步寻求安全性需求。在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中,人们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其空间的安全性,因为安全性是他们开展各种活动的基本保证。不安全的或存在潜在危险的城市公共空间,都会给使用者的心理造成影响,降低他们对其公共空间的使用时间,抑制他们在其公共空间中的活动,从而降低其公共空间的活力。
2.舒适性需求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得到满足后,人们将进一步寻求在其公共空间舒适性的需求。城市公共空间舒适程度越高,则人们在其公共空间的活动时间越长、活动类型越丰富,反之则相反。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应该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为适于使用者的开展丰富的公共生活营造舒适的公共空间,为人们的公共活动提供舒适的环境。
3.社会交往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对社会交往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交往,不仅是他们的公共生活的需要,也是他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通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社会交往,不仅可以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可以促进其公共空间公共活动的多样性。
(二)城市公共空间人的行为活动
借鉴丹麦建筑师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中的户外活动类型,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动有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1.必要性活动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必要性活动可以在各种条件下发生,是使用者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参与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必要的,使用者没有其它选择的余地,它们的发生很少受到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物质环境的影响,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可能进行,相对来说与其空间环境品质的高低关系不大。
2.自发性活动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自发性活动只有在其物质空间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是使用者对其空间环境品质行为心理反映的最直接的表现。因为这些活动是自发性的,使用者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它们的发生受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促进或抑制,与其空间环境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3.社会性活动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社会性活动是使用者与其他使用者共同参与进行的活动,它的发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发展而来的。这就是说,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中引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空间环境品质,就会间接地促进社会性活动的发生。
(三)城市公共空间人的行为体验
在城市公共空间发生的活动中,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占主导地位,而这两种活动又都可以看做是休憩行为。休憩行为同时又是一种行为体验过程,这种行为体验过程就是使用者在休憩地从事信息交流与身体运动的过程,它包括生理体验、心理体验、社交体验、知识体验、自我实现体验及其他体验等六种体验方式。
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生理体验和心理体验是初级体验;社交体验和知识体验是基本体验;自我实现体验和其他体验是高级体验。任何一种行为类型都伴随着一种甚至几种行为体验发生。必要性活动通常只能发生初级的行为体验;自发性活动则在初级行为体验的基础上还伴随着发生基本行为体验;社会性活动除了上述两种体验以外,有些还可能发生高级体验。
三、基于环境行为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主要包括包括绿化、水体、雕塑、标识、等的设计。
(一)绿化的设计
绿化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增加城市商业中心区中的绿化空间可大大提高公共活动的质量。绿化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舒适的心理感受,绿化多的地方往往能激发人们开展休憩或者交流等活动的欲望。绿化不仅可以活跃气氛,净化空气,赋予空间自然趣味,而且可以为行人遮阳避雨、美化空公共间景观,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公共空间场所等,从而使人们获得身心两方面的舒适感和愉悦感。 绿化是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开展步行、休息、交往活动的重要视觉“焦点”,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对它的形态、色彩、意义的表达,这样才能产生令人赏心悦目的感受。可以利用可以使用高大浓密的树木,形成购物者良好的休息环境,利用成片的草地可以增加场所感,营造休闲、娱乐、交往的场地。
(二)水体的设计
水体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最有趣味、最活跃的景观的元素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给整个公共空间带来生机,而且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与人们的行为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人们亲水性心理特点,合理运用水体设计构造公共空间景观,为公共空间增添活力的,并且赋于公共空间生机和魅力,吸引人们聚集,引发各种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三)雕塑的设计
雕塑是城市商业中心区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景观要素,它不仅是公共空间的点缀,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社会、经济,极具地域特色。雕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不仅可以强化空间的作用,而且作为视觉焦点可以加强人们对公共空间感知,吸引人们驻足停留。同时,雕塑还可以调节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气氛,使得公共空间更具吸引力。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雕塑设计中,应该从雕塑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角度出发,增强人的行为活动和雕塑的互动,形成充满活力公共空间,吸引人们开展各种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在雕塑的具体设计中,要考虑雕塑的体量、比例、材料、色彩、动势等因素,使之与所处的城市公共空间和谐统一,又能突出特色,使人们可以与其产生互动。
(四)标识的设计
标识是指能使人容易记忆的,代表一定事物之间关系的记号,为人们提供事物之间的交流信息,帮助人们理解事物,也有标示地域范围、目的或方向等作用。好的标识可以使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使公共空间更具生机与活力,对人的行为活动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反之,不良的、冗余的标识容易使人产生不良的心理感受,对人的活动的产生消极作用。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标识的设计中,应该从人们的行为心理出发,考虑设置各种标识,如路牌、交通标志、指示牌、地图等的使用,为他们的行为活动提供方便。
在具体的标识设计中,通过合理布置标志设计,通过文字、图形等视觉传达的方式来起到传达作用,并与商业建筑设计和公共空间组织相呼应,形成有节奏韵律感、变化统一的空间氛围。对一些重要商业建筑出入口处,标识的设计应该强化公共空间的视觉感知效果,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引导作用,有助于形成场所感、增强公共空间特色。另外,在公共空间转折点或道路交叉口及其它人流集中的场所设置标识,应该注意它所在空间的尺度,合理设置,以便于人们观看和使用。
四、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在规划建设、更新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商业效益,从而忽视了对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考虑,不能满足人们开展多种行为活动的需求,造成其公共空间品质下降。因而,论文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研究城市公共空间,从人们的行为心理与行为活动出发,充分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与更新,目的在于研究如何营造满足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城市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邹涛.基于公共生活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同济大学,2012
[2]周密.城市商业中心区外部空间活力研究[D].重庆大学,2007
[3]李皓.以环境行为学观点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营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4]李志民,王琰.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5]吴良庸.人居环境科学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