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些教师理解为只教给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不教给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走出兴趣教学的误区呢?
一、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学生有喜欢学习浅显易懂的知识,不喜欢学习深奥复杂的知识这一行为特点.教师只要教给学生具象的知识,学生似乎就有兴趣理解;反之,学生就失去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是否就不教给学生抽象的知识呢?并非如此.如果教师回避了学生的学习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无法得到提高.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思想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知识.例如,在讲“建模”时,建模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知识,也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建模就是把建模问题视为一个对象,需要探讨的是影响对象的相关因素,很多学生就无法理解这个问题,从而不愿意学习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大家投过铅球吧.影响铅球投掷距离的因素是什么呢?学生在体育课上学过掷铅球,听老师讲过相关的知识,于是回答出影响铅球投掷距离的因素是初速度、高度和角度.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三种因素?请从科学的角度分析铅球的投掷距离与角度、速度、高度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提出,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学习过抛物线的原理及加速度的原因,这些原理可以成为探讨的依据,并描述如下:x=vcosθ·t,y=vinθ·t-12gt2 h.其中h是投掷的高度,v是初始的速度,θ是角度.学生学过这一物理知识,并有一定的认知,愿意探讨这一建模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学过的知识,给予学生案例,使学生愿意结合案例学习抽象的知识.即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应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差异.思维水平高的学生,对任何数学知识都有探索的兴趣,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思维水平不高的学生,没有探索知识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学习兴趣是呈现正相关关系的.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已知一个无穷等比数列,它的公比为q,如果把数列中的某一项以前的数列去掉,剩余各项组成新数列,那么这个数列的首项和公比是什么?这一段数学文本的描述比较抽象,很多学生觉得解这道题有困难.这道题可以这样理解:已知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表示方法是什么呢?能不能用符号的方式表示它?学生经过思考,将这一等比数列设为{an}.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数列中的某一项以前的数列去掉,怎么用符号表达这个未知项数?学生思考后发现可以用k表达未知项数.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等比数列,需要去掉的项数去掉了,可以应用什么公式解决这一问题?此时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等差数列计算的问题,可以用等差数列公式解决,结合已知条件,新数列从第k 1项开始公比不变,可得ak 1=a1qk,那么新数列的首项为a1qk,公比为q.有些学生的数学语言基础不扎实,对数学思想了解不深刻,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得不全面,觉得学习数学很困难,没有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优选数学习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层次,优选数学习题.当学生觉得只要努力学习知识,就能有所成长的时候,就会愿意提起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把上述问题1拓展成问题2:取出数列中所有奇数项,组成新数列,它的首項和公比是多少?在数列中每隔n项取出一项组成新数列,它的首项和公比各是多少?第一问比较简单,学生只要结合等差数列公式,就能做出第1问.解题过程如下:a1是奇数项组成数列第一项,a3是第二项,以此类推.a3a1=q2,那么可知数列首项为a1,公比为q2.第二问对抽象思维能力高的学生来说,可以迅速得到答案.在回答这种有挑战性的题目时,学生会产生学习动力;对思维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要回答这个问题有些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枚举法分析问题,通过分析及思考得到答案.对于层次比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并且要求他们限时回答;对于层次比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基础题目,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优选数学习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学生有喜欢学习浅显易懂的知识,不喜欢学习深奥复杂的知识这一行为特点.教师只要教给学生具象的知识,学生似乎就有兴趣理解;反之,学生就失去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是否就不教给学生抽象的知识呢?并非如此.如果教师回避了学生的学习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无法得到提高.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思想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知识.例如,在讲“建模”时,建模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知识,也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建模就是把建模问题视为一个对象,需要探讨的是影响对象的相关因素,很多学生就无法理解这个问题,从而不愿意学习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大家投过铅球吧.影响铅球投掷距离的因素是什么呢?学生在体育课上学过掷铅球,听老师讲过相关的知识,于是回答出影响铅球投掷距离的因素是初速度、高度和角度.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三种因素?请从科学的角度分析铅球的投掷距离与角度、速度、高度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提出,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学习过抛物线的原理及加速度的原因,这些原理可以成为探讨的依据,并描述如下:x=vcosθ·t,y=vinθ·t-12gt2 h.其中h是投掷的高度,v是初始的速度,θ是角度.学生学过这一物理知识,并有一定的认知,愿意探讨这一建模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学过的知识,给予学生案例,使学生愿意结合案例学习抽象的知识.即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应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差异.思维水平高的学生,对任何数学知识都有探索的兴趣,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思维水平不高的学生,没有探索知识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学习兴趣是呈现正相关关系的.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已知一个无穷等比数列,它的公比为q,如果把数列中的某一项以前的数列去掉,剩余各项组成新数列,那么这个数列的首项和公比是什么?这一段数学文本的描述比较抽象,很多学生觉得解这道题有困难.这道题可以这样理解:已知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表示方法是什么呢?能不能用符号的方式表示它?学生经过思考,将这一等比数列设为{an}.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数列中的某一项以前的数列去掉,怎么用符号表达这个未知项数?学生思考后发现可以用k表达未知项数.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等比数列,需要去掉的项数去掉了,可以应用什么公式解决这一问题?此时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等差数列计算的问题,可以用等差数列公式解决,结合已知条件,新数列从第k 1项开始公比不变,可得ak 1=a1qk,那么新数列的首项为a1qk,公比为q.有些学生的数学语言基础不扎实,对数学思想了解不深刻,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得不全面,觉得学习数学很困难,没有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优选数学习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层次,优选数学习题.当学生觉得只要努力学习知识,就能有所成长的时候,就会愿意提起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把上述问题1拓展成问题2:取出数列中所有奇数项,组成新数列,它的首項和公比是多少?在数列中每隔n项取出一项组成新数列,它的首项和公比各是多少?第一问比较简单,学生只要结合等差数列公式,就能做出第1问.解题过程如下:a1是奇数项组成数列第一项,a3是第二项,以此类推.a3a1=q2,那么可知数列首项为a1,公比为q2.第二问对抽象思维能力高的学生来说,可以迅速得到答案.在回答这种有挑战性的题目时,学生会产生学习动力;对思维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要回答这个问题有些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枚举法分析问题,通过分析及思考得到答案.对于层次比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并且要求他们限时回答;对于层次比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基础题目,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优选数学习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