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文阅读教学探讨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i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高年级每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可视为互相衔接、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阶段是借助对内容的理解,掌握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遵循叶圣陶先生“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俾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的语文教育思想,在阅读过程第二阶段中抓住重点句段精心设计提问,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措施。下面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做法。
  一、凭借对内容的理解设计提问
  理解和掌握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提问的角度变了,提问的内容变了,提问的难度也就变了,因此,训练必须紧紧凭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进行。
  如《穷人》一课中,渔夫听到妻子说邻居西蒙死去的消息后,作者凝聚笔墨对他进行了一段细腻的刻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你看怎么办?……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提问设计:
  1.作者写了渔夫的哪些动作?
  2.作者写出了渔夫表情上怎样的变化?
  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什么?
  4.作者又借表现的内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几个问题设计的目的在于紧紧围绕渔夫这个典型人物,从“怎样写”的角度,引导学生的认识由分到总,由表面及本质,由内容到表达,由渔夫到作者。问题1、2,是分开和表面的认识;问题3,总起来认识作者表现了渔夫具有怎样的个性品质;问题4,最终认识作者赞颂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由个别段落领悟和掌握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运用语言文字的层次和方法: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再如《捞铁牛》一课,在第2自然段里写了怀丙说的一句话:“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提问设计:
  1.结合学过的课文内容说一说,在这句话里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2.读下面的句子,跟课文中的原句比一比,哪种写法好?
  怀丙说:“让我来捞。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拔上来。”
  (点拨:①“试试”与“捞”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课文中为什么这样写?②“送回来”与“拔上来”的意思一样吗?课文中的写法好在哪里?③课文中的写法表现了怀丙是怎样一个人?)
  掌握遣词造句的方法是中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之一,而用词准确又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以上设计就人物的一句典型语言的写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几点:
  第一,用词语写话,要与人物所处的场合结合准确;第二,用词语写话,要能准确地体现人物的身份特点;第三,用词语写话,要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在品质;第四,用词语写话,还要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寄予的思想感情。
  二、凭借句子间的联系设计提问
  一篇课文中句子间的联系,表现了课文内容的联系,也是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有机衔接。
  如《灯光》一课中,“多好啊!”这句话前后几次出现,在课文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可设计以下提问:
  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都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写到的?
  2.作者后两次重复这句话分别为表现郝副营长什么?
  3.几次重复中,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上三个问题都是紧扣“怎样写”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辨清每次重复的作用中一步步领会语言文字运用的技巧。
  三、凭借事物间的某种联系设计提问
  有些课文中存在着有某种联系的几类事物,这种联系既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参照,又蕴含了行文的清晰脉络,还成为抒发思想感情的“生发点”。缘此设计提问,对于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表达是十分有益的。
  如在《白杨》一课的结尾自然段里,仅仅两句话中便写到了爸爸、两个孩子、火车、风沙、高大的和小的白杨树,分析其中的联系可设计以下提问:
  1.本自然段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两句中都写到了白杨树,它与作者要赞颂的人物有什么关系?
  4.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在写白杨树的语句中表露出来的,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方法?
  四、凭借布局谋篇的特点设计提问
  每篇課文的组织结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按什么顺序叙述,在哪里插叙,在哪里议论,都凝结着谋划者的匠心。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恰恰是按照这样的组织结构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利用恰切的提问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课文组织结构的特点,对于语文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结尾处两个自然段,可针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设计提问。
  1.从“第二天早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一句里,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作者这样描写死后的小女孩又是为了什么?
  3.作者在文章结束句的开头写道“谁也不知道”,特别强调了什么?
  (点拨:①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诉说;②对黑暗社会的揭露;③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等。)
  问题1、2、3,都是根据具体的词句指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深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突出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理解,把握住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来设计提问,一要有一个可靠的基础,由此能顺利地引导学生实现从理解内容到掌握表达形式的转折;二要有延伸的适当坡度和难度,让学生由浅入深,拾阶而上;三要教给方法,每一处训练都应让学生从作者那里悟到自己能用得上的写作知识。这样,关于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训练便落到了实处。
其他文献
【摘要】 针对学生多的教学班,只依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显得势单力薄。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目标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而课堂讨论是实施这种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课堂小组讨论与交流的进行要讲究策略,如:合理分组、培养组长、巧设话题、培养习惯与技巧等,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高效。  【关键词
期刊
一个语文教师要能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带领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快乐地畅游,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  学校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场所,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教师的高尚的人格是从事教育的基础,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思想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学生品行的优劣。所以,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恢宏的气度、让人景仰的人格魅力,在言行举止上要堪称学生楷模,在
期刊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感悟,提起“感悟”,或许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朗读”。是的,在当今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感悟已成了大家的共识,但在没有找到一条恰当的培养语感能力的途径时,朗读似乎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无论是平常课还是公开课,惊人的一致:那就是一遍一遍地读,反复地读。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重视朗读是好事,但把那些机械地朗读,毫无章法的朗读训练等同于“感悟”是认识的肤浅,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特感悟,
期刊
【摘要】 素质教育的推行、语文教材的变革以及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语文教学实践层面的新气象。近年来,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行之有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与探索者的初衷相悖的是,许多老师由此掉进了“模式”的套子里爬不出来,课堂教学模式于是演变为定式与套式。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主观上消解了教学主客体的个性差异,与教学百花齐放的原则背道而驰。本文提示,语文教学须慎用模式、远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一个好的导入语,它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重视新课的导入,对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进行精心设计。我们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导入法,收效较好。  一、直观导入法  即在导入新课时,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图片、音乐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这也是学生特别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形、声、色的感官刺激,形式的新颖形象,会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增强学习知识的吸引力。例如,在
期刊
语文科是中学各教学课中最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虽说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兼备了基础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然而毕竟基础性居多,人文性只是一种点缀,而语文科却能更集中、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有人说大学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教学初衷和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而中学语文呢?则是基础的教学、知识的教学。其实不然,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中固然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但也不能忽略人文素质的熏陶,只有既注重基
期刊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语文学习一直是重头戏,然而语文学习最终总是需要体现在书面的表达上,不管学生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参加的各種考试,都需要考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高考,作文就占语文试卷分数的40%,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师的重任。  一、重视积累,循序渐进  一篇好的文章是一个人生活阅历、内心情感、人生感悟等多方面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平时的长期积累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首先
期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何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可能是一个永远研究不完的课题,只有扬长避短,让课堂教学产生出最大的效益,才能使高中语文教学走的越好,越远。  高中语文作为高中生的一门必修课,必须提高教学质量,以保证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够适应他们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需要。为此,高中语文教学就必须进行改革,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就必须认清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  高中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让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实际上,新教材中的课后题的精心设置同样也是遵此原则,目的是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得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富。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课后题的地位因教师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不同而变得起伏不定,要么题题落实,浪费时间;要么
期刊
語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文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感  阅读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