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之一是股份制,股份制的资本结构特点和所有制性质是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财产来源的社会化、产权结构层次化、出资者责权有限化、企业管理科学化。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优势互补、富有效率的企业组织形式,将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 股份制; 混合所有制; 功能特征; 构造机理
[中图分类号] F12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03-0019-0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除了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的重大推进与突破。笔者认为,中央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决定,主要是基于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功能特征及其构造机理的科学把握。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
1.现代企业制度最典型的形式是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它有多种形式,其划分一般是按照财产关系和法律责任为依据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即为公司制。所谓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出资者兴办的,以共同盈利为目的,每个出资者以其出资份额的多少对该公司享有相应的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企业。现代公司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独资公司三种具体形式,其中最典型、最基本和最广泛的是股份有限公司。
2. 股份制的资本组织特征是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股份公司的主要特征:一是全部资本划分若干等额股份;二是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负有限责任;三是公司可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进行交易;四是公司股东只对公司负责,不对公司债权人负责,实行财产的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五是股份公司要定期向社会公开其经营情况、负债状况和财务状况,而且要经过会计师的审验。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典型的现代企业制度形式,目前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其财产组织是通过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而汇集的资本,其资本的性质是不同的,构成是多元的,经济成分必然是混合的。显而易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最典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科学而富有效率的企业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科学而富有效率的奥秘主要产生于这种企业的组织制度和科学的构造机理:即财产来源的社会化、产权结构层次化、出资者责权有限化、企业管理科学化。
1. 财产组织的社会化。所谓财产组织的社会化,一方面表现为企业法人支配的是从社会汇集起来的分散资本;另一方面,实际负责支配财产的组织者、管理者的法人也是从社会汇集起来的成员。既然公司的财产组成是多元化的,法人机构也不属于任何单一私人,公司财产是典型的社会化的财产,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条件下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运动社会化,其最主要的标志是社会资本积累的增加导致了资本所有权的分散化,为财产的社会化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2. 产权结构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关系是层次化和结构性的:第一层是出资者所有权。出资者所有权在股份制企业表现为股票所有权,出资人即是企业的股东,握有所投资本的最终所有权。出资者所有权一方面可以在股东大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按其出资额领取股息和红利,享受法律规定的各种权益。第二层是企业法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权是指企业法人拥有全部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财产权,法人财产权的权能是一个多层次、多维性的权利体系,它包括法人对现实资产的控制权,表现为董事会的决策权、经理人员的指挥权、生产人员的占用权。所谓多维性的权利体系,是指法人产权即公司内部的生产要素全方位和全过程的配置权,对外部其他企业的投资权、兼并权、借债权、租赁权、融资权、对资产的转让权以及产品的定价权。第三层是企业经理层,拥有企业的经营权。企业经理层是由懂业务、会管理的专家人员构成,它是由董事会向社会招聘的,经理层的经营权主要表现为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的组织指挥运作权。
3. 企业财产法人化。所谓法人是指通过法律确认的经济组织和团体,具有人格化的性质。法人是相对自然人而言的,自然人是有生命的生物学中的真人,而法人则是用法律创造出来的非生物学的人。企业法人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和团体,它本来是无生命的社会组织,但要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要与其它市场经济组织发生复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了使经济组织从事的经济活动能够发展和延续,不受企业成员个人生死等情况的影响,因而法律赋予这些经济组织法人地位,使它受到法律的保护,享受种种权利并负有相应的责任。企业具有法人身份并选有代表,就表现为一个有人格的社会经济实体,从而也就拥有区别于个人意志的共同意志,企业法人就能够支配企业的完整的法人财产权。法人以企业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主要是债务清偿责任,以及连带的法律责任,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
4. 出资者责权有限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者拥有股权,即以股东的身份享有资产收益权、参与重大决策权、自主选择管理者权以及转让股权等权利。但是,这里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出资者不能对法人财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进行直接支配,更不能抽回资本。如果股东要退回资本,只能通过股票市场。如果公司经营亏损,出资者得不到收益,企业破产时,出资者也只以投入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5.管理制度科学化。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健全的组织架构即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的运行机理,使公司形成责任明确、权利清晰、互相监督和互相制约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凡参与股份公司者都是公司的股东,即企业的主人,股东对其资产采取委托经营方式,首先在股东参议的基础上设立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领导和决策组织,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一般是持有一定数额股份的股东才有资格进入董事会,其核心人物是董事长。董事长是公司的法人代表,握有公司的法人财产权。为了体现股东的意志,防止最高领导人的独断专行,在股东和董事会之间另设立了一个监事会,主要是检查和审核董事会的工作是否尽职、是否越权、是否贯彻股东大会的决议。企业的具体经营权又是聘请具有经营才能的企业家来具体运作的。显而易见,股东——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架构是三权分离,即所有权、占有权、经营权的分离,并互相制衡,使董事、董事长、监事、经理和职工之间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组织体系,不仅有利于调整和激励各方的积极性,而且又形成了责任与权利对称的约束机制。
三、混合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优势互补的企业制度
所谓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一个企业组织中,由多种经济成分构成,亦即由不同的产权主体投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新的经济形式。多种经济成分从大的分类看主要包括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而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私营经济或民营经济等,各种经济成分都有各自的功能优势。
1. 国有经济的特征和功能优势。国有经济的功能优势主要体现在,产权主体是一个国家,资本实力雄厚,发展目标一般具有战略性,它是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以全社会的整体长远利益为出发点,追求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国有经济也有自身的劣势,主要表现为产权主体抽象、产权模糊,机制不灵活,不宜于管理。国有经济最适宜经营的领域和行业是至关国家安全、民族命运的军事工业,重要票据及纸币的印刷等,这些领域是以国家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在这里,经济效益让位于民族利益和社会效益,价值规律失灵。其次适宜进入重要资源开发和重要公共产品生产及重要服务行业。主要指那些事关国民经济大局的稀缺资源开发,以及为社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水、电、航空、邮电、医药、金融等行业的生产和经营。这些行业有的因资源奇缺易形成垄断,被少数人垄断就可以发大财,因此应由国家代表全民族利益实行垄断经营;某些行业由于其社会化程度非常高,或至关全社会成员的健康,因此应由国有资本经营。国有资本还适宜经营那些国家命脉和支柱产业:如作为人类基本食品的粮食经营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的基础产业,如交通运输业、能源开发业;为经济发展起龙头作用的金融业;提供劳动对象的冶金业;提供劳动手段的机器制造业;和领导经济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上述至关国家生存大计的命脉行业,国有经济要进入并经营是由国有经济的功能优势决定的。
2. 集体经济的功能优势。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的一种形式,它与国有经济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与国有经济的区分只是公有程度的不同,产权主体是一个集体,资本实力相对较小。它的功能优势除了具有国有经济的那些特征以外,其功能还具有机制灵活、船小调头快、反映比较敏锐等优势。集体经济的局限和劣势与国有经济也基本相似,只不过在程度上稍轻一些。集体经济除了适宜经营重要资源开发、重要公共产品生产、重要服务行业、国家命脉和支柱产业外,也适宜从事一般的竞争行业。
3. 个体私营经济的功能优势。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统称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私人经济,也可以称私有经济。私人经济的资金规模有大有小,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产权明晰,产权主体对财产有很高的关切度;私人经济的最大功能优势是利益机制作为这一经济形式的惟一导向机制,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它的惟一目标。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私人经济能够内生出极高的积极性、澎湃的激情、巨大的动力和很强的竞争力。私人经济是一种最适宜于市场经济环境的经济形式,它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经营方式灵活,管理成本低、生存能力强、搏击力强。个体私营经济也有很大的弊端,由于强烈追求私利的冲动,可能导致竞争的无序,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经济的浪费。可见,私人经济的特征和功能优势、劣势,决定了它最适宜经营一般竞争性行业。
混合所有制经济突破了单一公有制或单一私有制的传统界限,实现了公有和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所有制的相互融合和相互合作,它整合了各种经济成分的功能优势,又相对抵消了它们各自的缺陷和劣势,是一种功能优势互补的最适宜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制度。
四、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 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误区与传统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弊端。在传统体制下,我国的公有制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与之相适应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也主要有两种:国有国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这两种企业组织形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两种形式特别是国有国营这种形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产权不明晰,企业缺乏自主权,也不自负盈亏,分配上的大锅饭,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存在较严重的管理不善和效率不高的问题。
2. 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的推进与改革探索的历程。为了解决传统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弊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开始了改革的探索,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放权让利搞活企业的改革思路,但由于上述改革思路没有触及到深层次公有产权的组织方式问题,企业始终没有焕发出较高的活力,公有资产自然也没有激发出应有的效率。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提出了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新的改革思路,使公有制组织形式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还同时对股份制这一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给予了明确的肯定,这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的重要推进。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了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这是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了近年来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又令人瞩目地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首次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新观点,这是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的重大推进与突破。
3. 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改革探索的实践是同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紧密相关。党的十五大以来,我们对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认识有了重大提高,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仅要有量的优势,而且更要有质的提高,最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当收缩国有经济运作战线,逐渐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来,集中力量加强重点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一些领域和一些小企业,国有经济已经和正在退出,国有经济布局得到不断优化。但是,从目前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总体现状看,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正因如此,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是党中央审视历史和现实所作出的科学决策,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一方面就是要原则上对中小型国有企业通过拍卖、转让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来;另一方面要对大型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要彻底改变国家单一投资主体国有国营的局面,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混合经济条件下,国家根据企业的性质,有的实行控股经营,有的进行参股经营,无论股份比例的大小,国家同一般的投资人一样,享受平等的权利。这样,企业法人财产权才能完全独立,企业内生活力才能真正产生。近年来,产权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目前绝大多数的大中型国有企业,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改革,选择的主要形式是股份制企业。可以见得,以股份制为基本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必将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本文作者: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教授)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 股份制; 混合所有制; 功能特征; 构造机理
[中图分类号] F12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03-0019-0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除了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的重大推进与突破。笔者认为,中央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决定,主要是基于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功能特征及其构造机理的科学把握。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
1.现代企业制度最典型的形式是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它有多种形式,其划分一般是按照财产关系和法律责任为依据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即为公司制。所谓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出资者兴办的,以共同盈利为目的,每个出资者以其出资份额的多少对该公司享有相应的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企业。现代公司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独资公司三种具体形式,其中最典型、最基本和最广泛的是股份有限公司。
2. 股份制的资本组织特征是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股份公司的主要特征:一是全部资本划分若干等额股份;二是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负有限责任;三是公司可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进行交易;四是公司股东只对公司负责,不对公司债权人负责,实行财产的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五是股份公司要定期向社会公开其经营情况、负债状况和财务状况,而且要经过会计师的审验。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典型的现代企业制度形式,目前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其财产组织是通过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而汇集的资本,其资本的性质是不同的,构成是多元的,经济成分必然是混合的。显而易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最典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科学而富有效率的企业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科学而富有效率的奥秘主要产生于这种企业的组织制度和科学的构造机理:即财产来源的社会化、产权结构层次化、出资者责权有限化、企业管理科学化。
1. 财产组织的社会化。所谓财产组织的社会化,一方面表现为企业法人支配的是从社会汇集起来的分散资本;另一方面,实际负责支配财产的组织者、管理者的法人也是从社会汇集起来的成员。既然公司的财产组成是多元化的,法人机构也不属于任何单一私人,公司财产是典型的社会化的财产,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条件下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运动社会化,其最主要的标志是社会资本积累的增加导致了资本所有权的分散化,为财产的社会化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2. 产权结构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关系是层次化和结构性的:第一层是出资者所有权。出资者所有权在股份制企业表现为股票所有权,出资人即是企业的股东,握有所投资本的最终所有权。出资者所有权一方面可以在股东大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按其出资额领取股息和红利,享受法律规定的各种权益。第二层是企业法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权是指企业法人拥有全部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财产权,法人财产权的权能是一个多层次、多维性的权利体系,它包括法人对现实资产的控制权,表现为董事会的决策权、经理人员的指挥权、生产人员的占用权。所谓多维性的权利体系,是指法人产权即公司内部的生产要素全方位和全过程的配置权,对外部其他企业的投资权、兼并权、借债权、租赁权、融资权、对资产的转让权以及产品的定价权。第三层是企业经理层,拥有企业的经营权。企业经理层是由懂业务、会管理的专家人员构成,它是由董事会向社会招聘的,经理层的经营权主要表现为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的组织指挥运作权。
3. 企业财产法人化。所谓法人是指通过法律确认的经济组织和团体,具有人格化的性质。法人是相对自然人而言的,自然人是有生命的生物学中的真人,而法人则是用法律创造出来的非生物学的人。企业法人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和团体,它本来是无生命的社会组织,但要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要与其它市场经济组织发生复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了使经济组织从事的经济活动能够发展和延续,不受企业成员个人生死等情况的影响,因而法律赋予这些经济组织法人地位,使它受到法律的保护,享受种种权利并负有相应的责任。企业具有法人身份并选有代表,就表现为一个有人格的社会经济实体,从而也就拥有区别于个人意志的共同意志,企业法人就能够支配企业的完整的法人财产权。法人以企业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主要是债务清偿责任,以及连带的法律责任,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
4. 出资者责权有限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者拥有股权,即以股东的身份享有资产收益权、参与重大决策权、自主选择管理者权以及转让股权等权利。但是,这里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出资者不能对法人财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进行直接支配,更不能抽回资本。如果股东要退回资本,只能通过股票市场。如果公司经营亏损,出资者得不到收益,企业破产时,出资者也只以投入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5.管理制度科学化。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健全的组织架构即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的运行机理,使公司形成责任明确、权利清晰、互相监督和互相制约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凡参与股份公司者都是公司的股东,即企业的主人,股东对其资产采取委托经营方式,首先在股东参议的基础上设立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领导和决策组织,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一般是持有一定数额股份的股东才有资格进入董事会,其核心人物是董事长。董事长是公司的法人代表,握有公司的法人财产权。为了体现股东的意志,防止最高领导人的独断专行,在股东和董事会之间另设立了一个监事会,主要是检查和审核董事会的工作是否尽职、是否越权、是否贯彻股东大会的决议。企业的具体经营权又是聘请具有经营才能的企业家来具体运作的。显而易见,股东——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架构是三权分离,即所有权、占有权、经营权的分离,并互相制衡,使董事、董事长、监事、经理和职工之间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组织体系,不仅有利于调整和激励各方的积极性,而且又形成了责任与权利对称的约束机制。
三、混合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优势互补的企业制度
所谓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一个企业组织中,由多种经济成分构成,亦即由不同的产权主体投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新的经济形式。多种经济成分从大的分类看主要包括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而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私营经济或民营经济等,各种经济成分都有各自的功能优势。
1. 国有经济的特征和功能优势。国有经济的功能优势主要体现在,产权主体是一个国家,资本实力雄厚,发展目标一般具有战略性,它是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以全社会的整体长远利益为出发点,追求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国有经济也有自身的劣势,主要表现为产权主体抽象、产权模糊,机制不灵活,不宜于管理。国有经济最适宜经营的领域和行业是至关国家安全、民族命运的军事工业,重要票据及纸币的印刷等,这些领域是以国家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在这里,经济效益让位于民族利益和社会效益,价值规律失灵。其次适宜进入重要资源开发和重要公共产品生产及重要服务行业。主要指那些事关国民经济大局的稀缺资源开发,以及为社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水、电、航空、邮电、医药、金融等行业的生产和经营。这些行业有的因资源奇缺易形成垄断,被少数人垄断就可以发大财,因此应由国家代表全民族利益实行垄断经营;某些行业由于其社会化程度非常高,或至关全社会成员的健康,因此应由国有资本经营。国有资本还适宜经营那些国家命脉和支柱产业:如作为人类基本食品的粮食经营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的基础产业,如交通运输业、能源开发业;为经济发展起龙头作用的金融业;提供劳动对象的冶金业;提供劳动手段的机器制造业;和领导经济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上述至关国家生存大计的命脉行业,国有经济要进入并经营是由国有经济的功能优势决定的。
2. 集体经济的功能优势。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的一种形式,它与国有经济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与国有经济的区分只是公有程度的不同,产权主体是一个集体,资本实力相对较小。它的功能优势除了具有国有经济的那些特征以外,其功能还具有机制灵活、船小调头快、反映比较敏锐等优势。集体经济的局限和劣势与国有经济也基本相似,只不过在程度上稍轻一些。集体经济除了适宜经营重要资源开发、重要公共产品生产、重要服务行业、国家命脉和支柱产业外,也适宜从事一般的竞争行业。
3. 个体私营经济的功能优势。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统称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私人经济,也可以称私有经济。私人经济的资金规模有大有小,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产权明晰,产权主体对财产有很高的关切度;私人经济的最大功能优势是利益机制作为这一经济形式的惟一导向机制,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它的惟一目标。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私人经济能够内生出极高的积极性、澎湃的激情、巨大的动力和很强的竞争力。私人经济是一种最适宜于市场经济环境的经济形式,它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经营方式灵活,管理成本低、生存能力强、搏击力强。个体私营经济也有很大的弊端,由于强烈追求私利的冲动,可能导致竞争的无序,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经济的浪费。可见,私人经济的特征和功能优势、劣势,决定了它最适宜经营一般竞争性行业。
混合所有制经济突破了单一公有制或单一私有制的传统界限,实现了公有和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所有制的相互融合和相互合作,它整合了各种经济成分的功能优势,又相对抵消了它们各自的缺陷和劣势,是一种功能优势互补的最适宜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制度。
四、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 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误区与传统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弊端。在传统体制下,我国的公有制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与之相适应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也主要有两种:国有国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这两种企业组织形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两种形式特别是国有国营这种形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产权不明晰,企业缺乏自主权,也不自负盈亏,分配上的大锅饭,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存在较严重的管理不善和效率不高的问题。
2. 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的推进与改革探索的历程。为了解决传统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弊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开始了改革的探索,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放权让利搞活企业的改革思路,但由于上述改革思路没有触及到深层次公有产权的组织方式问题,企业始终没有焕发出较高的活力,公有资产自然也没有激发出应有的效率。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提出了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新的改革思路,使公有制组织形式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还同时对股份制这一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给予了明确的肯定,这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的重要推进。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了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这是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了近年来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又令人瞩目地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首次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新观点,这是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的重大推进与突破。
3. 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改革探索的实践是同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紧密相关。党的十五大以来,我们对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认识有了重大提高,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仅要有量的优势,而且更要有质的提高,最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当收缩国有经济运作战线,逐渐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来,集中力量加强重点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一些领域和一些小企业,国有经济已经和正在退出,国有经济布局得到不断优化。但是,从目前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总体现状看,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正因如此,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是党中央审视历史和现实所作出的科学决策,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一方面就是要原则上对中小型国有企业通过拍卖、转让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来;另一方面要对大型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要彻底改变国家单一投资主体国有国营的局面,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混合经济条件下,国家根据企业的性质,有的实行控股经营,有的进行参股经营,无论股份比例的大小,国家同一般的投资人一样,享受平等的权利。这样,企业法人财产权才能完全独立,企业内生活力才能真正产生。近年来,产权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目前绝大多数的大中型国有企业,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改革,选择的主要形式是股份制企业。可以见得,以股份制为基本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必将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本文作者: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