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低效现状,以有效教学论为理论指导,对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与组织就提问的功能、提问的结构与过程、提问的类型、提问的策略,作了详尽的论述,全面深入的探讨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策略,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提问策略
20世纪50年代末,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其核心内容也是問题设计,即主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与教学是一对孪生兄弟,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并研究课堂提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物理课堂提问的功能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有以下几方面功能:
1.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提问可引起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集中学生对这一学习课题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
2.诊断作用。通过提问可了解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经验,对过去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在的心理状态,对新知识的感知、理解与掌握等情况。
3.强化与评价作用。利用提问中学生的反应、应答,造成强烈印象、强化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4.培养作用。在提问中,为深入展开思路进行追问与反驳,通过再次追问,促使学生加深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5.促进相互学习。通过对话刺激学生对教师或其它同学发问,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同时通过对话,让学生得到从别人的立场出发来相互学习的机会。
6.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二、物理课堂提问的结构和过程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包括引入、陈述、介入、评核四个阶段。
1.引入阶段:即教师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对其问题有所准备。引入要有明显的界限标记,教师要用语言显示出由提示转入提问。
2.陈述阶段:即教师陈述所要提及的问题,主要包括:①点题集中:教师引导学生并清楚地显示出将要提及的主题;②陈述问题:教师陈述提问的主题;③提示方式:教师预先提示回答的方向;④提名回答:教师指定某位学生作答。
3.介入阶段:即教师在学生不作答时才引进此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以各种不同的方法,鼓励或诱发学生作答。这一阶段主要包括:①查核:教师查核学生是否明了所提问题;②催促:教师催促学生作答;③提示:教师提供资料,协助学生作答;④重复:教师重复所提的主题;⑤重述:教师以不同的词句变换重述问题。
4.评核阶段:即教师以不同的方法处理学生的答案。这一阶段主要包括:①查核:教师查核学生的答案,并看看其它学生是否了解;②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③评论:教师对学生答案的内容加以评价;④延伸:教师依据学生答案的内容联系其它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回答另一更深刻的问题;⑤更正:教师给学生正确的答案;⑥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追问其中要点;⑦扩阔:教师就学生的答案,补充新的资料或提出新的见解;⑧重述:教师以不同词句重述学生的正确答案。
提问的结构和过程可以概括为:
三、提问的类型
在提问的类型上,早期的心理学家把提问分成两大系统即“开放与封闭”和“记忆与思考”。开放性的问题允许有广泛的反应范围,不仅包括认知的要求,还包括情感的表现、移情的作用、态度和价值。封闭性的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他要求学生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选择反应。记忆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回忆己有的信息,它是教师经常提问的一种类型。相反,思考性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信息去创造新的信息,桑得士(Sanders,1956)根据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对提问进行的分类研究,共计为七项,具体为:记忆性问题:要求学生回忆或认知已学过的知识,包括事实、定义、规则、价值观及技能等。
转换性问题:对问题的回答是将原材料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或符号来表达。
解释性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对两个或更多个别事实、规则、定义、价值观念或技能等,找出其间的关系,包括比较的、应用的、数据的、归纳的、因果的等关系
应用性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表现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新的问题。
分析性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表现为依据事实以及思考方法(归纳、演绎等方法)或由实例类推去分析其关系。
综合性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表现为应用想像,可以别出心裁地设想或发现前所未有的方法。此类问题允许学生自由寻求各种不同答案。
评价性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须先设定自己的标准或价值观念,以此来评价事物或观念。
四、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质疑、释疑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提问学生答,或是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都离不开问。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可见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顺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在物理教学中应加强设问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空泛、随意地问。课堂提问的目的,或是引起学生注意,或是检查教学效果,或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或是调动学生思维,或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教师在备课中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教科书重点和难点,针对具体的目的设计提问,并确定要提的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应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策略等,尤其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使问题指向课堂教学中心。 (二)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讲究设问的合理性
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科书,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三个层次的关系是: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不仅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而且会使提问失去价值。为什么有经验的教师提问,总能于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逐渐提高難度,最后圆满地完成任务?笔者以为他们是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原有的认知结构,也便于将新知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课堂提问要注意安排好发问的时机、角度,控制好难度,具体说就是“当问才问”,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问,不以教师的主观臆想来设计课堂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难理解的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增强设问的启发性
启发性是设问最直接的目的,如果问题设计能让学生触类旁通,那么这个问题启发性就强。有启发性的设问就是让学生不断地生成问题,活跃思维…… 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立刻生成第二个问题,这就要求问题设计既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又有很好的诱导性,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注重提问方式的多样性和语言的变化性
1.单一型课堂提问
单一型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向学生的提问,这种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且答案的寻求和思维方式是简单的只要通过记忆判断、直接观察或简单思考便可求得。它可分为同一形式提问和复述式提问两种。同一形式的提问,答案简明唯一,适用于学生齐声回答。这种提问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使所有学生在这种浑然一体的回答声中受到感染,集中注意力听讲和思考。复述式的提问适用于对个别学生的提问,它主要是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物理定理定律的内容及适用等进行准确复述。这种提问虽然是个别性的提问,但对其他同学的大脑活动也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聆听被提问同学的复述,会的可以温故而知新,不会的则可以取长补短。
2.连续型课堂提问
这种提问的特点题与题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衔接,后一个问题建立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环环相扣。这种问题,不仅对突破教学难点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学习《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设问:(1)采用什么方法给弹簧施力?(2)弹力的大小如何确定?(3)什么是弹簧的伸长量?(4)用什么测量?(5)需要测量那些数据?(6)如何记录数据?(7)数据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连续型提问,加深了学生对探究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设计思想、操作步骤……
3.出其不意的课堂提问
物理教学中个别学生分散注意力不时发生,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时抛出一些问题,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长期可形成课堂对学生的约束力,迫使学生不是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紧跟教师教学步骤,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也可在教学过程中,为加深对教学规律的理解,可结合所学内容,提出一些很少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物理知识规律的巩固和运用。
4.设置陷阱,引诱上当提问
物理教学中有一些概念很抽象规律适用条件很苛刻物理情景多种多样,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容易混淆,课堂中通过设计,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方式多种多样的问题,引诱学生做出错误的判断,以消除学生的模糊认识。如学生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做功正负设计出以下问题:接触面粗糙且发生相对滑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所收的摩擦力一定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一定对物体不做功;摩擦力对物体只能做负功等,让同学们讨论回答。
5.“生—师”课堂提问
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师们都深刻认识到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更能增强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从教师为主体、教材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生提问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一般情况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也可在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让学生针对本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
6.“生—生”课堂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物理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模式之一,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从思维激发角度看最有价值。能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问题来自学生,又通过学生解决,这样才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教师作为组织者监控课堂学习的进程。
(五)提问既面向全体又层次分明,合理分配答问对象
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需要的问题也不同。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善于提出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鼓励有不同层次的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在课堂提问中展现出自己的心智努力。如,“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有什么异同”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应该合理分配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让每个学生都有言说的机会,获得成就感;对同一问题鼓励有不同的回答,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各有所获。提出问题和选择答问对象时要根据不同对象区别对待,让每个琴键都发出它自己的音响,合奏出和谐的旋律。
(六)课堂提问要合理点评问题;给予有效的教师反馈以刺激强化。
学生回答问题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对错之分,也有合理不合理之别。物理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概念规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能灵活应用到对现象的解释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因此,教师点评问题时不能强求正确的答案,更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因为“发现问题和系统的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决答案更为重要”同时教师教师点评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见解、疑惑、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依据“三维”目标要求,确定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坎上。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富有启发性的使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样的问题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教学由学生的被迫接受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积极求学,主动钻研。有效的学习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是终身学习和一身发展的基础。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分析、归纳、验证;指导学生自己去质疑、析疑、答疑;指导学生自己去争论、发现、创新。学生的主体要依靠教师主导,教师主导巧在引、妙在导。即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从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中获得精神情感上的满足,把学生的学习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起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敏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3(3).
[2]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提问策略
20世纪50年代末,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其核心内容也是問题设计,即主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与教学是一对孪生兄弟,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并研究课堂提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物理课堂提问的功能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有以下几方面功能:
1.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提问可引起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集中学生对这一学习课题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
2.诊断作用。通过提问可了解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经验,对过去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在的心理状态,对新知识的感知、理解与掌握等情况。
3.强化与评价作用。利用提问中学生的反应、应答,造成强烈印象、强化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4.培养作用。在提问中,为深入展开思路进行追问与反驳,通过再次追问,促使学生加深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5.促进相互学习。通过对话刺激学生对教师或其它同学发问,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同时通过对话,让学生得到从别人的立场出发来相互学习的机会。
6.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二、物理课堂提问的结构和过程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包括引入、陈述、介入、评核四个阶段。
1.引入阶段:即教师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对其问题有所准备。引入要有明显的界限标记,教师要用语言显示出由提示转入提问。
2.陈述阶段:即教师陈述所要提及的问题,主要包括:①点题集中:教师引导学生并清楚地显示出将要提及的主题;②陈述问题:教师陈述提问的主题;③提示方式:教师预先提示回答的方向;④提名回答:教师指定某位学生作答。
3.介入阶段:即教师在学生不作答时才引进此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以各种不同的方法,鼓励或诱发学生作答。这一阶段主要包括:①查核:教师查核学生是否明了所提问题;②催促:教师催促学生作答;③提示:教师提供资料,协助学生作答;④重复:教师重复所提的主题;⑤重述:教师以不同的词句变换重述问题。
4.评核阶段:即教师以不同的方法处理学生的答案。这一阶段主要包括:①查核:教师查核学生的答案,并看看其它学生是否了解;②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③评论:教师对学生答案的内容加以评价;④延伸:教师依据学生答案的内容联系其它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回答另一更深刻的问题;⑤更正:教师给学生正确的答案;⑥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追问其中要点;⑦扩阔:教师就学生的答案,补充新的资料或提出新的见解;⑧重述:教师以不同词句重述学生的正确答案。
提问的结构和过程可以概括为:
三、提问的类型
在提问的类型上,早期的心理学家把提问分成两大系统即“开放与封闭”和“记忆与思考”。开放性的问题允许有广泛的反应范围,不仅包括认知的要求,还包括情感的表现、移情的作用、态度和价值。封闭性的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他要求学生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选择反应。记忆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回忆己有的信息,它是教师经常提问的一种类型。相反,思考性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信息去创造新的信息,桑得士(Sanders,1956)根据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对提问进行的分类研究,共计为七项,具体为:记忆性问题:要求学生回忆或认知已学过的知识,包括事实、定义、规则、价值观及技能等。
转换性问题:对问题的回答是将原材料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或符号来表达。
解释性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对两个或更多个别事实、规则、定义、价值观念或技能等,找出其间的关系,包括比较的、应用的、数据的、归纳的、因果的等关系
应用性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表现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新的问题。
分析性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表现为依据事实以及思考方法(归纳、演绎等方法)或由实例类推去分析其关系。
综合性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表现为应用想像,可以别出心裁地设想或发现前所未有的方法。此类问题允许学生自由寻求各种不同答案。
评价性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须先设定自己的标准或价值观念,以此来评价事物或观念。
四、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质疑、释疑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提问学生答,或是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都离不开问。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可见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顺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在物理教学中应加强设问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空泛、随意地问。课堂提问的目的,或是引起学生注意,或是检查教学效果,或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或是调动学生思维,或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教师在备课中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教科书重点和难点,针对具体的目的设计提问,并确定要提的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应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策略等,尤其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使问题指向课堂教学中心。 (二)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讲究设问的合理性
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科书,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三个层次的关系是: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不仅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而且会使提问失去价值。为什么有经验的教师提问,总能于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逐渐提高難度,最后圆满地完成任务?笔者以为他们是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原有的认知结构,也便于将新知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课堂提问要注意安排好发问的时机、角度,控制好难度,具体说就是“当问才问”,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问,不以教师的主观臆想来设计课堂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难理解的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增强设问的启发性
启发性是设问最直接的目的,如果问题设计能让学生触类旁通,那么这个问题启发性就强。有启发性的设问就是让学生不断地生成问题,活跃思维…… 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立刻生成第二个问题,这就要求问题设计既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又有很好的诱导性,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注重提问方式的多样性和语言的变化性
1.单一型课堂提问
单一型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向学生的提问,这种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且答案的寻求和思维方式是简单的只要通过记忆判断、直接观察或简单思考便可求得。它可分为同一形式提问和复述式提问两种。同一形式的提问,答案简明唯一,适用于学生齐声回答。这种提问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使所有学生在这种浑然一体的回答声中受到感染,集中注意力听讲和思考。复述式的提问适用于对个别学生的提问,它主要是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物理定理定律的内容及适用等进行准确复述。这种提问虽然是个别性的提问,但对其他同学的大脑活动也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聆听被提问同学的复述,会的可以温故而知新,不会的则可以取长补短。
2.连续型课堂提问
这种提问的特点题与题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衔接,后一个问题建立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环环相扣。这种问题,不仅对突破教学难点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学习《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设问:(1)采用什么方法给弹簧施力?(2)弹力的大小如何确定?(3)什么是弹簧的伸长量?(4)用什么测量?(5)需要测量那些数据?(6)如何记录数据?(7)数据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连续型提问,加深了学生对探究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设计思想、操作步骤……
3.出其不意的课堂提问
物理教学中个别学生分散注意力不时发生,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时抛出一些问题,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长期可形成课堂对学生的约束力,迫使学生不是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紧跟教师教学步骤,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也可在教学过程中,为加深对教学规律的理解,可结合所学内容,提出一些很少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物理知识规律的巩固和运用。
4.设置陷阱,引诱上当提问
物理教学中有一些概念很抽象规律适用条件很苛刻物理情景多种多样,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容易混淆,课堂中通过设计,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方式多种多样的问题,引诱学生做出错误的判断,以消除学生的模糊认识。如学生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做功正负设计出以下问题:接触面粗糙且发生相对滑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所收的摩擦力一定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一定对物体不做功;摩擦力对物体只能做负功等,让同学们讨论回答。
5.“生—师”课堂提问
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师们都深刻认识到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更能增强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从教师为主体、教材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生提问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一般情况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也可在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让学生针对本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
6.“生—生”课堂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物理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模式之一,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从思维激发角度看最有价值。能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问题来自学生,又通过学生解决,这样才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教师作为组织者监控课堂学习的进程。
(五)提问既面向全体又层次分明,合理分配答问对象
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需要的问题也不同。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善于提出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鼓励有不同层次的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在课堂提问中展现出自己的心智努力。如,“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有什么异同”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应该合理分配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让每个学生都有言说的机会,获得成就感;对同一问题鼓励有不同的回答,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各有所获。提出问题和选择答问对象时要根据不同对象区别对待,让每个琴键都发出它自己的音响,合奏出和谐的旋律。
(六)课堂提问要合理点评问题;给予有效的教师反馈以刺激强化。
学生回答问题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对错之分,也有合理不合理之别。物理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概念规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能灵活应用到对现象的解释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因此,教师点评问题时不能强求正确的答案,更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因为“发现问题和系统的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决答案更为重要”同时教师教师点评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见解、疑惑、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依据“三维”目标要求,确定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坎上。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富有启发性的使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样的问题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教学由学生的被迫接受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积极求学,主动钻研。有效的学习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是终身学习和一身发展的基础。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分析、归纳、验证;指导学生自己去质疑、析疑、答疑;指导学生自己去争论、发现、创新。学生的主体要依靠教师主导,教师主导巧在引、妙在导。即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从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中获得精神情感上的满足,把学生的学习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起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敏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3(3).
[2]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