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个一历史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达到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又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学习与研究能力,有助于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five ones history teaching mode" effective use of the already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of the histor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struction knowledge, education students and training students' ability of purpose. And can promote teachers to their own learn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help history class teaching levels rising.
Keywords: teaching mode, teaching situation, the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建设幸福课堂,打造“五个一”历史教学模式》是柳州市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这“五个一”分别是:讲述一个历史故事,发出一阵笑声,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设置一个悬念,解决一个深层次问题。那么“五个一“历史教学模式如何在课堂上有效运用呢?以下是我的粗浅体会。
一、“讲述一个历史故事”的选材、时机、主体。
1、选材——讲述“什么故事”?
讲“什么”就是所讲述的故事必须与要教材内容相吻合,故事内容对学
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有帮助,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编那些与实际史实不相符的故事,更不能者选择那些虽然与教材有关联但格调低俗的故事。一般来说,历史典故和成语故事是比较好的故事素材。
2、时机——什么时候讲述故事?
恰当的时候,讲恰当的故事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的效率提高,那么什么时候讲述故事呢?
(1)开头,在一节课的开头讲一个与课文内容密切关联的故事,一下子就能够把刚刚进入教室的学生带入充满魅力的故事天堂,
(2)插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巧妙的插入一个小故事,
也可以调节学生的课堂情绪和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信心。
(3)结尾,在课程准备结束时,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此时,讲一个小故事,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3、讲述故事的主体
(1)教师口述,讲述的故事由老师口述出来。
(2)学生讲述,在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中要求学生准备相关的历史故事,学生经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课堂上讲演出来。这种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发出一阵笑声”主要来自教师生活化的、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
对繁杂、枯燥的史料知识比喻成我们身边所熟悉的人、事和物,并用生活化、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史料就可以化繁为简,化枯燥为趣味。学生课堂上那愉快学习的一阵笑声就会经常听到。所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学生是否能“发出一阵笑声”主要看教师是否善于使用生活化的、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
案例:在讲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地主阶级洋务派认为:中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没有“船坚利炮”造成的,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这些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军用企业和民办企业,但随后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求和,从这个结果说明,洋务运动失败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就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比不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封建统治者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维护自己的统治是行不通的。
对于这“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的讲述中,由于学生对逻辑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这些抽象的理论不能理解,所以假如我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作这样的讲解:
师:清朝末年的时候,封建社会制度已经即将走到尽头,正如一个老态龙钟、拄着“拐棍”走路的90多岁的老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他们像青年小伙子一样拿着最先进的武器“冲锋枪”对老人实施抢劫,老人一次一次的被抢劫,还被打的遍体鳞伤,越来越虚弱的老人认为是自己手中的“拐棍”不如别人的“冲锋枪”,于是拿了些银子也购买了AK_47“冲锋枪”……
生:笑声……
师:结果老人在被新的一轮抢劫中,老人手中的“冲锋枪”被打烂,老人跪地求饶,年轻人没有放过老人,老人一只腿被打断,身上的银子又被洗劫。
生:笑声……
师:为什么老人会被打败?是老人不会用AK_47“冲锋枪”吗?
生:笑……不是,是老人已经老了没有力气拿,
师:老人手中的“冲锋枪”被打烂,“冲锋枪”是指什么?
生: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师:“老人一只腿被打断,身上的银子又被洗劫”。是什么意思
生:台湾割让给日本,离开祖国的怀抱,还被赔款2亿两白银。
師:老人是谁?
生:落后的封建社会制度,落后的中国
师:年轻人是谁?
生:资本主义制度,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
师:老人被欺负、被打败的原因是落后的封建社会制度战胜不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
就这样,一段初中生比较难理解的历史史实被比喻成一段生活化的、幽默的教学语言,并牢牢的记入学生脑海,所以使用“生活化的、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来解释历史史实,通常可以使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达到较好的认知效果,但比喻要恰当,否则可能会弄巧成拙。
三、利用编辑过的视频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类似史实的情景,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或由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联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在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成果里提到,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学生听讲是学习效果最低的,两周以后的学习内容只留下5%,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而声音、图片、示范及演示可以使自己学到的知识在两周后可以保留的达到30%左右。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如何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和手段示范及演示历史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视频资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互联网信息社会化的今天,在互联网上获取视频资料是非常方便和快捷的,视频资料能通过声音、影像、图片等把一些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生动、具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形象和情景,有身临其境之感。
比如: 初二年级第三册的历史课内容讲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10年的历史,它既是一部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史,要把这一部分历史内容给学生讲透,讲明白,同时要培养中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我们每一位历史老师应负的责任,因此,光靠历史课本上极为简单的历史文字材料是无法完成的,在大多数的历史课上,我没有按传统的方法直接给他们讲解教材上的内容,而是通过视频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将影视资料与课本文字资料进行有机集合,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我播放过的视频有《鸦片战争》、《大决战》
《开国大典》、《地道战》《远征军》《近代春秋》《建国大业》《甲午风云》《血战台儿庄》《林则徐》,《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谭嗣同》,《孙中山》《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等,由于上课时间是有限的,要在一节课内有效的利用视频创设情境,需要在播放视頻的时候,注意以下4点,1、对视频进行剪辑,把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视频片段剪辑下来。2、视频内容不宜过长,每一个故事或情境在10分钟以内。3、播放视频以前要对所播放视频的背景、人物、事件对学生进行简单介绍,以让学生更早的进入到视频情境之中。4、视频播放完毕以后,要对视频所体现的内涵进行总结,要对与课本内容相吻合的内容进行设问,例如,我在上《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我播放《甲午风云》中黄海海战的视频短片,当学生还沉浸在悲壮的黄海海战的情景中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该视频反映的是什么事情?(2)该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说他是民族英雄?(3)战争结果如何,该结果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课的学习。
四、设置一个悬念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设置悬念来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有帮助的。
1、以“悬念”开头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急于想听下去的心理,做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例如:在教学“重庆谈判”的时候,我们是这样导入新课的: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毛泽东若来,就借谈判拖延时间,加紧抢运军队抢占地盘;若不来,就给中共加上破坏和平的罪名,实施讨伐。那毛泽东有没有勇气去呢?结果又如何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就设置了这样的悬念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入本课的学习。
2、悬念式结尾,在课堂教学结尾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但不作答,以造成悬念,暗示新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心理,例如:讲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一节,我这样结尾: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点,慕尼黑会议后,英、法、美继续推行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借以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那么这股祸水是不是随着英、法、美的意愿流向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究竟谁最先遭到德国法西斯国家的进攻?英、法、美的行为会不会自食其果呢?这样的结局尾,教师并没有直接布置预习,但却能激发学生预习新课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自觉阅读课外历史读物,扩大知识面。
五、解决一个深层次问题
中学历史教材是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学理论的指导下编写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深度,发现隐含在在教材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引导学生加深认识,要解决一个个深层次的问题,就要通过将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体现出来,把具体的历史问题放到历史整体的相互联系之中去掌握,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去解决一个个深层次的问题。
例如:通过近代史几个单元的学习,如何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在教材中,我们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联系起来,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几代爱国仁人志士探索的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就可以得出上述结论,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农民运动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从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想在中国建立类似英国的政体君主立宪制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证明了在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制的道路的是行不通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打败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使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已达到总体小康,所以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的风雨历程足以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在每一节历史教学课堂中,能有效的运用“五个一”中的两三个,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达到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作为历史教师参与“五个一“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既可以促进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提高自己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five ones history teaching mode" effective use of the already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of the histor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struction knowledge, education students and training students' ability of purpose. And can promote teachers to their own learn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help history class teaching levels rising.
Keywords: teaching mode, teaching situation, the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建设幸福课堂,打造“五个一”历史教学模式》是柳州市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这“五个一”分别是:讲述一个历史故事,发出一阵笑声,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设置一个悬念,解决一个深层次问题。那么“五个一“历史教学模式如何在课堂上有效运用呢?以下是我的粗浅体会。
一、“讲述一个历史故事”的选材、时机、主体。
1、选材——讲述“什么故事”?
讲“什么”就是所讲述的故事必须与要教材内容相吻合,故事内容对学
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有帮助,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编那些与实际史实不相符的故事,更不能者选择那些虽然与教材有关联但格调低俗的故事。一般来说,历史典故和成语故事是比较好的故事素材。
2、时机——什么时候讲述故事?
恰当的时候,讲恰当的故事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的效率提高,那么什么时候讲述故事呢?
(1)开头,在一节课的开头讲一个与课文内容密切关联的故事,一下子就能够把刚刚进入教室的学生带入充满魅力的故事天堂,
(2)插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巧妙的插入一个小故事,
也可以调节学生的课堂情绪和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信心。
(3)结尾,在课程准备结束时,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此时,讲一个小故事,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3、讲述故事的主体
(1)教师口述,讲述的故事由老师口述出来。
(2)学生讲述,在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中要求学生准备相关的历史故事,学生经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课堂上讲演出来。这种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发出一阵笑声”主要来自教师生活化的、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
对繁杂、枯燥的史料知识比喻成我们身边所熟悉的人、事和物,并用生活化、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史料就可以化繁为简,化枯燥为趣味。学生课堂上那愉快学习的一阵笑声就会经常听到。所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学生是否能“发出一阵笑声”主要看教师是否善于使用生活化的、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
案例:在讲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地主阶级洋务派认为:中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没有“船坚利炮”造成的,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这些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军用企业和民办企业,但随后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求和,从这个结果说明,洋务运动失败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就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比不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封建统治者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维护自己的统治是行不通的。
对于这“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的讲述中,由于学生对逻辑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这些抽象的理论不能理解,所以假如我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作这样的讲解:
师:清朝末年的时候,封建社会制度已经即将走到尽头,正如一个老态龙钟、拄着“拐棍”走路的90多岁的老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他们像青年小伙子一样拿着最先进的武器“冲锋枪”对老人实施抢劫,老人一次一次的被抢劫,还被打的遍体鳞伤,越来越虚弱的老人认为是自己手中的“拐棍”不如别人的“冲锋枪”,于是拿了些银子也购买了AK_47“冲锋枪”……
生:笑声……
师:结果老人在被新的一轮抢劫中,老人手中的“冲锋枪”被打烂,老人跪地求饶,年轻人没有放过老人,老人一只腿被打断,身上的银子又被洗劫。
生:笑声……
师:为什么老人会被打败?是老人不会用AK_47“冲锋枪”吗?
生:笑……不是,是老人已经老了没有力气拿,
师:老人手中的“冲锋枪”被打烂,“冲锋枪”是指什么?
生: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师:“老人一只腿被打断,身上的银子又被洗劫”。是什么意思
生:台湾割让给日本,离开祖国的怀抱,还被赔款2亿两白银。
師:老人是谁?
生:落后的封建社会制度,落后的中国
师:年轻人是谁?
生:资本主义制度,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
师:老人被欺负、被打败的原因是落后的封建社会制度战胜不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
就这样,一段初中生比较难理解的历史史实被比喻成一段生活化的、幽默的教学语言,并牢牢的记入学生脑海,所以使用“生活化的、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来解释历史史实,通常可以使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达到较好的认知效果,但比喻要恰当,否则可能会弄巧成拙。
三、利用编辑过的视频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类似史实的情景,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或由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联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在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成果里提到,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学生听讲是学习效果最低的,两周以后的学习内容只留下5%,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而声音、图片、示范及演示可以使自己学到的知识在两周后可以保留的达到30%左右。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如何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和手段示范及演示历史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视频资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互联网信息社会化的今天,在互联网上获取视频资料是非常方便和快捷的,视频资料能通过声音、影像、图片等把一些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生动、具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形象和情景,有身临其境之感。
比如: 初二年级第三册的历史课内容讲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10年的历史,它既是一部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史,要把这一部分历史内容给学生讲透,讲明白,同时要培养中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我们每一位历史老师应负的责任,因此,光靠历史课本上极为简单的历史文字材料是无法完成的,在大多数的历史课上,我没有按传统的方法直接给他们讲解教材上的内容,而是通过视频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将影视资料与课本文字资料进行有机集合,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我播放过的视频有《鸦片战争》、《大决战》
《开国大典》、《地道战》《远征军》《近代春秋》《建国大业》《甲午风云》《血战台儿庄》《林则徐》,《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谭嗣同》,《孙中山》《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等,由于上课时间是有限的,要在一节课内有效的利用视频创设情境,需要在播放视頻的时候,注意以下4点,1、对视频进行剪辑,把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视频片段剪辑下来。2、视频内容不宜过长,每一个故事或情境在10分钟以内。3、播放视频以前要对所播放视频的背景、人物、事件对学生进行简单介绍,以让学生更早的进入到视频情境之中。4、视频播放完毕以后,要对视频所体现的内涵进行总结,要对与课本内容相吻合的内容进行设问,例如,我在上《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我播放《甲午风云》中黄海海战的视频短片,当学生还沉浸在悲壮的黄海海战的情景中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该视频反映的是什么事情?(2)该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说他是民族英雄?(3)战争结果如何,该结果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课的学习。
四、设置一个悬念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设置悬念来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有帮助的。
1、以“悬念”开头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急于想听下去的心理,做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例如:在教学“重庆谈判”的时候,我们是这样导入新课的: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毛泽东若来,就借谈判拖延时间,加紧抢运军队抢占地盘;若不来,就给中共加上破坏和平的罪名,实施讨伐。那毛泽东有没有勇气去呢?结果又如何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就设置了这样的悬念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入本课的学习。
2、悬念式结尾,在课堂教学结尾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但不作答,以造成悬念,暗示新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心理,例如:讲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一节,我这样结尾: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点,慕尼黑会议后,英、法、美继续推行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借以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那么这股祸水是不是随着英、法、美的意愿流向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究竟谁最先遭到德国法西斯国家的进攻?英、法、美的行为会不会自食其果呢?这样的结局尾,教师并没有直接布置预习,但却能激发学生预习新课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自觉阅读课外历史读物,扩大知识面。
五、解决一个深层次问题
中学历史教材是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学理论的指导下编写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深度,发现隐含在在教材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引导学生加深认识,要解决一个个深层次的问题,就要通过将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体现出来,把具体的历史问题放到历史整体的相互联系之中去掌握,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去解决一个个深层次的问题。
例如:通过近代史几个单元的学习,如何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在教材中,我们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联系起来,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几代爱国仁人志士探索的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就可以得出上述结论,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农民运动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从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想在中国建立类似英国的政体君主立宪制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证明了在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制的道路的是行不通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打败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使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已达到总体小康,所以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的风雨历程足以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在每一节历史教学课堂中,能有效的运用“五个一”中的两三个,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达到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作为历史教师参与“五个一“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既可以促进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提高自己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