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菌核病及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豆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1、发病特点
  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以植株上部叶片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这时病株的茎部已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圆柱形的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往往烂成麻丝状,病株外部菌核易脱落。荚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结荚,最后全荚呈苍白色,轻病荚虽可结粒,但病粒腐烂或干缩皱瘪。大豆菌核病菌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茎上形成的菌核圆柱形或鼠粪状,不规则形。外部黑色,内部白色,切面呈薄壁组织状。菌核在多雨、潮湿并有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形成子囊盘。病原真菌以散落在土壤里和混在种子间的菌核越冬,越冬后的菌核环境适宜时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成为田间初侵染来源。菌核在阴雨连绵的年份发生重,地势低洼、重茬地种和向日葵茬地发生重;此外,施氮肥过多,大豆生长繁茂,茎杆软弱,倒伏地段发病重。过度密植地,以及邻近向日葵的豆田发病较重。
  2、发生原因
  (1)大豆重迎茬对发病的影响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种植户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连年种植大豆,导致大豆菌核病发病较重。对重迎茬大豆菌核病发病率调查,迎茬发病率为5.6%,重茬发病率为11.2%,而且随着重茬年数的增加发病率越高,重茬3年发病率为13.7%,重茬4年发病率为28.5%,重茬5年发病率为37.0%。
  (2)前茬作物对发病的影响
  大豆菌核病除危害大豆外,还可侵染菜豆、蚕豆、马铃薯、白菜、向日葵、胡萝卜等383种寄主植物。近几年由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各种经济作物发展迅速,造成大豆前茬的多样性,再加上不合理的轮作,使大豆菌核病发病率逐年提高。据调查,前茬为菜豆的大豆田,发病率最高的是前茬豇豆地,发病率为41.7%;前茬为向日葵的大豆田,菌核可达6.18 g/m2;前茬为油菜的大豆田,菌核病发病率比正常轮作大豆田高20~50个百分点。
  (3)气候对发病的影响
  以2007年为例,大豆菌核病发病率较高,是由于6月降水量大于常年,再加上7月低温、寡照、土壤潮湿引发了菌核病病菌的萌发,造成大豆再次被侵染,致使许多地块大豆大面积死亡。
  (4)栽培管理对发病的影响
  土地不平,排水不畅;封垄前未及时中耕培土,使菌核病病菌有了萌发的机会。大豆种植过密或施用氮肥过多,致使植株繁茂,透气性差,湿度增加,促使菌核病病菌萌发。
  3、防治方法
  在大豆开花期,大豆菌核刚开始萌发出土至子囊盘形成盛期,即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用量450 kg/hm2喷洒防治,每隔7d喷1次,共喷2~3次,防效可达85%以上。
  二、大豆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1、病害症状
  大豆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危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茎、荚及种子。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和子叶片出现圆形或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气候干燥时,病斑扩展缓慢。当气候适宜、低温多雨时,病斑可蔓延至生长点,使幼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后,初现褪绿色小圆斑,逐渐发展成为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状斑,大小1~5 mm,有的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时,叶片背面病斑中央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为该病菌的分生孢子,发病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病斑融合,导致叶片枯死脱落。茎部染病后产生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或黑色,中部稍凹陷,后又变成淡灰色,从皮孔中又长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使病斑处密布小黑点荚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红褐色,中央灰色,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豆粒上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也有的呈现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轻病粒上仅产生褐色小点。
  2、发生原因
  (1)大豆品种抗性
  品种对发病影响很大,高感病品种在田间发病早、蔓延快、病斑多,形成孢子量大。耐病品种即使在该病流行年份,叶部病斑也很少。灰斑病生理小种容易变异,使大豆品种抗性丧失。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分子标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大豆灰斑病抗病育种开拓了新的思路。国内外已对部分灰斑病生理小种抗性基因进行了RAPD、AFLP和SSR等分子标记,期望找到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而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抗病育种,尽快培育出优良抗病品种,减少灰斑病对大豆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2006年在河南省永城和夏邑等地调查发现,有的地块大豆灰斑病发生严重,品种间反应差别较大。品种试验田中病情指数为4.3~85.7,可能是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发生了变化。
  (2)环境因素
  大豆灰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2 ℃,以21~26℃为最适,超过35 ℃萌发率显著降低。在大豆生长季节,黑龙江省主产区最高温度很少超过35 ℃,且7—8月平均温度都在20 ℃左右,因此温度不会成为大豆灰斑病流行的限制条件。湿度是影响孢子萌发的关键因素。因此,降雨量和降雨天数是该病在当年能否流行的关键因素。田间湿度越大,孢子萌发率越高,发病越严重。在河南省,如果 7月上旬至8月中旬雨量大、雨天多,则导致相对湿度增大,当相对湿度超过82%以上,斑病发病重,此期若干旱少雨,则病害发生轻。
  (3)栽培因素
  大豆种植密度过大,通风条件差,导致局部温湿度大,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增大发病几率。在田间越冬菌源量大的重迎茬和不翻耕豆田,大豆灰斑病发生早且重。前茬作物对大豆灰斑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因为大豆灰斑病病菌的寄主范围窄,若连年种植大豆会使病原菌积累,感病品种遇到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会导致灰斑病的大发生。
  3、防治方法
  一般在大流行年,可在叶部发病初期喷药1次,花荚期再喷1次,喷洒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多菌灵胶悬剂5 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田间第1次施药的关键时期是始荚期至盛荚期。
  (作者单位:163311 黑龙江省大庆农业信息中心、黑龙江省大庆科技培训中心)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系统对于自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行波定位技术的发展为快速查找故障点,减少巡线时间做出了突出贡献。与传统定位方法相比较,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的行波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临安镇崇文社区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日益突出。如何才能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通过对临安镇崇文社区的调查研究,就得到的启示作
“快乐药引”是我的一位网友,确切地说,是我的一位博友,我是通过博客这个平台认识她的。第一次被吸引,是缘于她别致又含义深刻的博客铝: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没有淮能逃脱烦恼和痛苦
大用户直购电是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进行电力购销的一种双边交易模式,而客户关系理论则是目前比较先进同时也应用比较广泛的管理理论.它把企业行为看作是企业与上下游的消费者
目前人们都喜欢吃五谷杂粮,如谷子。谷子的营养价值很高,使得人们越来越喜爱。不过谷子的价格却也越来越高,这是因为谷子的单位产量过低,虽然价格能提高单位收入,但产量上不去,从而造成了谷农毁地种植大田玉米等。那么如何提高单位产量成为谷农们一再追求的课题。谷子对土质的要求较高,一是谷子喜旱不喜涝,二是谷子怕重茬。三是因为多数农田有机肥量越来越少,土地板结,适合谷子生长的土地越来越少。不过如果我们能按科学的
200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近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高达25%左右,是我国当年GDP增长速度的近三倍,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近三分之一,中国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大国的
[摘要]就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农村财务 问题 完善建议  笔者参与了109个村的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历时5个多月,从中发现不少问题,现汇总如下:  一、报帐不及时  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后,各乡镇要求每月必须最少报帐一次。可现实中有的村一年报一次帐,有的村甚至几年都不报一次帐,特别是工程款或征地补偿款,这些钱都要通过代理中心下拔,钱已拔给
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旱作农业区,春旱问题一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具有灌溉能力的耕地面积很少,仅相当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年均降雨量500毫米左右,且多集中在6~8月份,春旱发生频率达80%。特别是近年来,旱灾发生的频率更高,受旱面积更大,干旱程度越来越重,造成的损失也相当严重。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壤耕作制度、改变整地方法、实施深松整地、建立“土壤水库”,是农田建设的主攻方向,也是发展旱作
2014年8月20-21日,Solid Works2014中国代理商大会在武汉举行,SolidCAM中国应邀参加此次会议。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的代理商,超过15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玉米空秆俗称枪杆,是指玉米植株未形成雌穗,或有雌穗不结子粒。空秆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空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的高低。玉米花期遭遇阴雨连绵天气,某些玉米品种的空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