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根据课程标准我认为培养学生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和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兴趣;习惯;提高;水平
一、培养学生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善于对事物进行精细的观察,习作时就会文思泉涌,而有的学生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习作时就会苦于“无米下锅”。
(一)学会观察方法
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根据不同事物,或从外到内,或从远到近,或从“整体——部分——整体”或从主要到次要等等。
1.观察动物,要观察外形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2.观察植物,要抓住根、茎、枝干、叶花、果实及生长特点。
3.观察事情,应从起因、经过、结果、进行观察。
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但每个事物都具有本身独自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努力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进行重点细致观察。观察是获取习作材料的途径之一,“生活就是一本活书”“生活处处皆素材”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培养学生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积累语言材料
如果说善于观察充实生活是作文的源,那么读书就是作文的流,源和流是相通的,我们应紧紧抓住作文的源和流,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和阅读水平。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课内阅读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包括增强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关注学生课外语文学习,指导学生课外语文学习,不断组织交流课外语文学习的成果。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要做儿童文学的引领者。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是8岁左右,当时孩子识字量小,读书受限制,读书兴趣不高,鉴于这种现状,我采取了一个非常奏效的办法,那就是好伙伴合作读书。一到读书课前,每个人找到自己的读书伙伴,可以换座位,一起看同一本书,互补识字量的不足,一起放声读书,学生的读书热情高涨。读书兴趣一下子就培养起来了。
其次,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也非常关键。有的家长常和孩子一起读书,浓浓的书香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旦养成,必将终生受用。
这样,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的密度、深度、广度都在扩展,综合性和实践性越来越强,以便儿童在语言实践中读、悟、积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不仅可以开拓眼界,对于小学生来说,多读多练更是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良方。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百益而无一害。
1.选择好书。
2.要让学生爱上看书,就得让学生喜欢上这本书。
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选好书,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作品。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可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其次,推选好书的面应该广泛。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尽量扩大选择范围。可以是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3.课内外结合,并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5.要发挥小集体的力量。
为了同学们之间互相借阅,好书共享,一部分同学自觉自愿成立了小书社。他们能自我管理,效果很好。教师可提倡学生之间互相交换图书阅读,扩大阅读资源。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多个课外阅读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订好计划,开展“交换——合作”式阅读学习。
6.读书使人充实、交流使人清醒。
学生之间进行读书交流,师生之间进行读书交流,家长和孩子之间进行读书交流都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如在学习《智谋》一单元时,我们围绕诸葛亮这个人物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样的辩论会对促进阅读效果很好。
有的学生家长,对孩子读名著不很理解,认为孩子读不懂,我告诉家长,孩子沉积在大脑中的知识,随着孩子心智的成熟,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后会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同一本《三国演义》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他的理解水平不一样,一本好书,就是一本字典,要用一生的时间来读。
三、结束语
加大阅读量,是训练学生语言的有效手段,通过课外阅读一是丰富语言积累,二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三是写读后感,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除课内认真读书之外,还要在课外多读书,多练笔,多积累。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跃之功。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写作水平也就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兴趣;习惯;提高;水平
一、培养学生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善于对事物进行精细的观察,习作时就会文思泉涌,而有的学生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习作时就会苦于“无米下锅”。
(一)学会观察方法
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根据不同事物,或从外到内,或从远到近,或从“整体——部分——整体”或从主要到次要等等。
1.观察动物,要观察外形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2.观察植物,要抓住根、茎、枝干、叶花、果实及生长特点。
3.观察事情,应从起因、经过、结果、进行观察。
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但每个事物都具有本身独自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努力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进行重点细致观察。观察是获取习作材料的途径之一,“生活就是一本活书”“生活处处皆素材”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培养学生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积累语言材料
如果说善于观察充实生活是作文的源,那么读书就是作文的流,源和流是相通的,我们应紧紧抓住作文的源和流,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和阅读水平。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课内阅读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包括增强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关注学生课外语文学习,指导学生课外语文学习,不断组织交流课外语文学习的成果。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要做儿童文学的引领者。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是8岁左右,当时孩子识字量小,读书受限制,读书兴趣不高,鉴于这种现状,我采取了一个非常奏效的办法,那就是好伙伴合作读书。一到读书课前,每个人找到自己的读书伙伴,可以换座位,一起看同一本书,互补识字量的不足,一起放声读书,学生的读书热情高涨。读书兴趣一下子就培养起来了。
其次,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也非常关键。有的家长常和孩子一起读书,浓浓的书香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旦养成,必将终生受用。
这样,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的密度、深度、广度都在扩展,综合性和实践性越来越强,以便儿童在语言实践中读、悟、积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不仅可以开拓眼界,对于小学生来说,多读多练更是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良方。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百益而无一害。
1.选择好书。
2.要让学生爱上看书,就得让学生喜欢上这本书。
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选好书,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作品。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可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其次,推选好书的面应该广泛。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尽量扩大选择范围。可以是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3.课内外结合,并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5.要发挥小集体的力量。
为了同学们之间互相借阅,好书共享,一部分同学自觉自愿成立了小书社。他们能自我管理,效果很好。教师可提倡学生之间互相交换图书阅读,扩大阅读资源。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多个课外阅读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订好计划,开展“交换——合作”式阅读学习。
6.读书使人充实、交流使人清醒。
学生之间进行读书交流,师生之间进行读书交流,家长和孩子之间进行读书交流都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如在学习《智谋》一单元时,我们围绕诸葛亮这个人物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样的辩论会对促进阅读效果很好。
有的学生家长,对孩子读名著不很理解,认为孩子读不懂,我告诉家长,孩子沉积在大脑中的知识,随着孩子心智的成熟,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后会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同一本《三国演义》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他的理解水平不一样,一本好书,就是一本字典,要用一生的时间来读。
三、结束语
加大阅读量,是训练学生语言的有效手段,通过课外阅读一是丰富语言积累,二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三是写读后感,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除课内认真读书之外,还要在课外多读书,多练笔,多积累。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跃之功。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写作水平也就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