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有不少人认为,在依靠自然为生的农业时代,人们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林业这种通过市场关系实现其价值的产业,要发展成为少数民族的一种生业方式是值得怀疑的。这种怀疑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林业生产周期这么长,人们决不可能有林木生产周期这么长的生存资料的积蓄,如果没有这么多的生活资料的积蓄,那么,林农的生存保障又从何而来?本文通过对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业生产过程中的青山买卖关系的考察,就可以排解这些疑虑,并能明了清水江流域侗族地区人工营林业生产过程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使人工营林业成为一种经济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