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0093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心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坚持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政协坚持人民性本质、履职为民的必然要求。人民政协要始终坚持倾力服务大局、真情服务群众,在履职工作中做到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更多关注目光投向普通群众特别是那些最需要帮扶的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多建顺民意的真言,多献遂民愿的良策,多办得民心的实事,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
  关心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是人民政协坚持人民性本质、履职为民的必然要求
  首先,更多地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是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当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他们寻求帮扶的呼声愿望更为强烈和迫切。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战略部署,提出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帮扶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增收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艰巨任务。人民政协在履职工作中,不仅要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而且更要特别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为保障和改善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民生献计出力。
  其次,更多地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民政协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兼顾到不同群体的利益和诉求,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当前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相对缩小,但城镇居民内部和农村居民内部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这种现象不解决,不仅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将导致两极分化,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做好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人民政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最具广泛性和包容性的统一战线组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理应关注和反映这一具有相当规模的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所急,真情关切和维护其切身利益,积极为他们代言建言,为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利益问题献计出力。
  再者,更多地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是彰显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政治本色、增强政协工作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人民性是人民政协的本质属性。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政协只有真正走进群众、走进基层、接通地气,常把普通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挂心怀,真情体察他们的疾苦,真心倾听他们的呼声,真实反映他们的意愿,集智聚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才能不断增强政协工作的群众基础,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永葆人民政协的政治本色和生机活力。
  关心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要努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要把重大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协商的重要议题,促进党委政府从决策上更加关切和兼顾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是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在继续做好有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政治协商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民生问题的政治协商,特别是要把事关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协商的重要议题,努力从决策机制上保证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利益被充分考虑、意愿被充分尊重,从政策源头上最大限度地保障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权益。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重要平台作用,进一步提高协商成效,切实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民意支撑、民利协调和民智参考。
  第二,要把推动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和党委政府利民惠民政策的落实作为民主监督的重点工作,积极维护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途径。要着力围绕涉及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围绕党委、政府近年来出台的各项利民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围绕浙江省“十二五”时期“富民惠民”十大工程进展情况,组织开展专项集体民主监督,以监督促落实,以落实促惠民。
  第三,要把促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助作为建言献策的重要内容,切实为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建言代言。要更加关注基础教育的均衡与公平,更加关注社会就业问题,更加关注因病因残致贫返贫和贫困家庭就医困难问题,更加关注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关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使用机制的完善以及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更加关注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完善及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时刻把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放在心上,进一步畅通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渠道,及时反映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呼声和愿望,积极为党委政府解决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第四,要把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作为重要着力点,进一步把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要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向各界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宣传中央大政方针和地方的决策部署,宣传各级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帮扶举措和积极作为,使他们不断增强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认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发挥政协委员界别群众认同感强、做思想工作效果好的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政协渠道畅通、联系广泛的组织优势,协助党委政府稳妥地协调好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与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关系,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关注、共伸援手、合力帮扶,着力帮助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不断激发他们就业创业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增强他们生产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第五,要把组织开展“系列民生”履职工作作为重要抓手,构建起为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善事的工作平台。切实把握浙江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搭建服务民生新平台,串起服务民生工作链,构建“系列民生”履职网,锁定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为重点服务对象。要把开展活动的重点放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放到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较为集中的地方;要始终坚持围绕基层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盼、最忧、最急的问题,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项目;要始终坚持“注重实效、不图形式,注重节俭、不讲排场,注重利民、不扰群众,注重责任、不搞应付”的导向,着力使基层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真得实惠、真正受益。
  责编/肖楠 美编/石玉
其他文献
【摘要】群众工作一直都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密切与农村群众联系,倾听百姓心声,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农村群众工作在新媒体时代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应利用网络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好。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群众工作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手机网络作为新的联通工具成为连接党
“城乡同票同权”目前体现的,不过是农村人口在选举原则上的平等。从原则的平等,到代表数量的平等,再到现实话语权的平等,可以说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    每逢两会,人大代表的身份都是民众热议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有统计显示,人大代表70%是各级党政官员,其余多为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真正没有官位的知识分子和一线劳动者,加起来占不到人大代表的10%。  近日,全国人大秘书长李建国表示,第十一届人民代
[摘 要] 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成长经历使其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结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设计相应的美术教学内容,发展儿童的美育情感,有利于帮助其缓解不良心理和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学美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近年来,在有关留守儿童问题中,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焦点。一方面,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环境和肩负生活重担的状况使得其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现
改革亟待新共识  改革共识是针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改革发展中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而提出的战略方针,是一种获取绝大多数民众认可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过往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众多的改革共识,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猫论”、“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等。在这些共识的感召下,“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牺牲小我、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