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添保障,“三孩”生不生?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kjz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放补贴、奖励假期、报销费用……据不完全统计,三胎生育政策发布以来,目前已经有10多个省份或地区纷纷发布相应的配套举措。
  时间往前推一个多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新规删除原来有关社会抚养费征收等与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不相适应的规定,同时提出,国家将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这也是继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公布后的又一重大举动。
  放开“三孩”背后的政策考量需认真消化,各项配套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人们的生育意愿,也需要时间来印证。

生育不再主要制约生育行为


  “无论过去还是未来,生育政策的调整和优化都是基于人口变化趋势和基本规律认识所做出的重大决策。”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首先指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直观展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形势和人口结构。其中,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即便略高于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中2000年、2010年的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但这一数字也因为建立在“全面二孩”已经实施的基础上而显得不尽如人意。
  “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人口学界认为其低于2.1即触碰到了低生育率的门槛。“1.3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解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时表示。
  这意味着,放开二孩后,育龄妇女也没有太大意愿生育多个孩子。但全面二孩的效果曾在2016年和2017年短暂出现——出生人口数量比放开二孩前分别增长200多万人和100多万人。
  “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二孩生育意愿和政策还是偏向于吻合的。”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称,“全面二孩”没有实施前,如果说生育率下降,原因可能在于生育数量上有约束。
  在“全面二孩”带来的新增人口数据回升的“鼓励”下,“三孩”政策有了支撑,却也是无奈之举。根据王广州前几年的调研,乡村地区有二孩生育意愿的达到80%左右、城市为40%左右,二者综合起来50%,而有“三孩”生育意愿的不到10%。“202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比2019年下降了一半,趋势若延续下去,今年可能接近或进入负增长,放开‘三孩’后最多出现一个小的波动。”他表示,即便这种情况下也仍要坚持放开“三孩”,否则会下降得更快。
  杜鹏则认为,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人们选择多生或者少生是基于务实考量,不少年轻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就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继续生育“三孩”很大程度上要看政策给予的支持力度有多大。“单纯对生育数量的约束不再明显影响生育行为,这是‘三孩’政策相较于‘二孩’政策很不一样的变化。”

不容低估的政策用意和力度


  政策靴子已经落地,对于想生不敢生的家庭,生育成本和养育成本是要仔细盘算的两本账。有些情况特殊的家庭,掣肘之处显然更多。
  《决定》列出了40多项支持政策,覆盖生育养育教育等领域。7月29日,国家卫健委为贯彻落实《决定》,提出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促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保障计划生育家庭权益、持续深化服务管理改革、加强人口监测和战略研究6项举措。受访专家指出,《决定》释放出生育政策调整的思路从放松限制向加强配套转变的信号,力度为史上最强。
  “‘全面二孩’时期实打实的举措主要是延长产假,从45天普遍延长到3个月以上,其他的优生优育措施现在看来其实是比较虚的。”王广州注意到,《决定》明确了部门职责,包括公共服务要做什么,还提到了辅助生殖技术、特殊家庭辅助制度、家庭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以及人口监测预警等。“说得实在且针对性强,有一些建议是我们提的,成文后更具体了,比如原来只有北京在实施的‘一老一小’,现在有推向全国的势头。”
  市场给予的反馈更为直接,也更容易被公众消化。近段时间,小学生“双减”、教培行业整顿、学区房降温、整治婚嫁陋习等话题热度不减,被视为给“三孩”政策的实施做铺垫。
  为了打消年轻人生了孩子没人带的顾虑,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关注托育问题,并提出具体举措。文件明确,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包括: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编制托育服务发展专项规划,强化政策引导,综合运用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推动建设一批承担指导功能的示范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參与各级政府推动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制定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
  潜在的生育群体能在多大程度上响应政策?王广州的预期不太乐观,他认为这取决于政策实施的力度。“比如陪产假、育儿假提出来容易,但带不带薪、钱谁来出、出多少则需要具体测算。有的措施需要时间来规划,也不能过度投入,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生育行为和被服务的对象,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在杜鹏看来,政策的效果不会像“全面二孩”那样比较快地出现,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意味着既有措施不能一劳永逸,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的状况进一步优化、完善。”   放开“三孩”是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下进行的调整,目的在于提供一个长期的、包容的生育环境,政策更深的用意还在于释放一孩二孩的生育意愿。杜鹏认为,生育“三孩”超出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规划,政策正朝着其他方向改变——用配套举措减轻一孩二孩的生育压力,鼓励少数愿意生育“三孩”的人将生育意愿转化为生育实践。
  王广州也认为不能本末倒置,应该保障所有的生育。“一孩二孩是基本盘,超出的才是增量。目前前者的生育意愿已经在打折扣,措施不能只盯在‘三孩’上,希望政策落地后能越来越接近制定时的初衷,最起码要符合人口变动的规律。”
  专家表示,放开“三孩”后,一些包容性的生育政策会逐渐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国家从法律和政策的方面来推动,要远超个别城市自身推动所起的作用。

警惕在解决老问题时制造新问题


  “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相对容易一些,从根本上扭转生育颓势还面临很多老问题和新问题。”王广州向记者表示。
  7月28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公布为当地二、三孩家庭每月发放500元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政策公布后的第5天,首个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功领取。攀枝花市发放育儿补贴金开创了我国“生娃给钱”的先例,有人认为政府从小切口切入展现出诚意,也有人认为相较于长生命周期内诸如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各项支出,育儿补贴金如隔靴搔痒。
  “如果有能力来做这件事,相信还是冲着营造更积极的生育环境去发力的,不仅仅因为人口外流或者缺少人才。”杜鹏表示,攀枝花更多起到了激励导向的作用。王广州则认为,地方应测算好财政上有没有负担,本源性问题也不可能单纯依靠诸如补贴金这样的方式解决。
  “社会上甚至有声音说生一个孩子给100万元,这是严重脱离实际研究基础的。”王广州强调,国家或地方要警惕在解决老问题的时候制造新问题,不能因为高度重视“三孩”政策就把它做到极致,损害其他政策的落实——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非只有生育,各方面其实需要一个微妙的平衡。
  为了提高生育意愿,《决定》列举了很多更具体化的支持政策,包括支持夫妻双方均享有育儿假、促进普惠托育服务、保障妇女权益等。王广州认为,有些是立竿见影的,如教育上给小学生减负;有些则需要时间,如学区房降温。“公众接受和消化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目前还不好说,但要让他们相信这是政府一贯努力的方向。”


5月31日,湖北武汉,社区居民带着孩子在社区广场玩耍。

实施要兼顾公平


  可以预见,越来越多地方层面的支持政策会在《决定》公布后出台。值得关注的问题还在于,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条件差异,政策在实施时要有针对性地倾斜。
  王广州以往关于生育率下降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会带来生育率下降。“育龄妇女的受教育程度从原来的初中及以上,到现在的高中及以上,未来很快将变成大专及以上。低生育率人群的人数越来越多,高生育率人群则相反,生育率下降属正常趋势。”
  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生育意愿较高的育龄妇女主要分布在中小城市、乡村地区,她们生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最终流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带来了更严峻的人口结构问题和城乡差距问题。“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围绕这些问题其实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安排。”杜鹏表示,把“三孩”政策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更容易理解。
  这也要求配套政策在实施时不能铁板一块。“一方面要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要尽量平等。”杜鹏向记者分析称,城市占有的资源更多,在落实生育服务时,经济落后地区要有更加倾斜性的制度安排和资源安排。他进一步举例,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也要和城市孩子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等资源,这既是城市化进程的要求,也是落实生育政策的应有举措。
  杜鹏表示,事实上,在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阶段,农村地区生育养育教育方面已经加大了工作力度,比如農村普惠性托幼服务的完善、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等。“10多年前,无锡等城市也作出了示范,比如把进城务工人员视为‘新市民’,采取多种措施保障他们的权益。”他认为,“三孩”配套政策应推动这一现象成为普遍现象,使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在生育养育教育方面有同样更好的环境,同时也减轻那些仍然选择留在农村的家庭的生育负担。
  王广州认为,涉及资源统筹规划和配置内容,需要科学研究做支撑。“这也是为什么《决定》特意强调了要加强人口的预测预警机制建设,及时研究苗头性问题、倾向性问题,确保优化生育政策取得成效。”
其他文献
家政服务关系千家万户,既是朝阳产业,也是爱心工程,发展前景广阔。自2019年实施“南粤家政”工程以来,广东省紧紧围绕“一老一小”对家政服务的迫切需求,推动家政“短板”成為“潜力板”,切实以工作“小切口”促进服务“大变化”,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订标准,全面打造“南粤家政”标准体系  为了补齐家政领域评价标准的空白,广东省成立了省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今
期刊
广东省东莞市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全力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在构建全面完整的政策体系基础上,东莞突出产业化,技能培训主动赋能先进制造,以有效驱动湾区先进制造中心建设为导向,成立職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围绕东莞产业需求,开发70个技能培训标准规范,其中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标准成为国标,实现零的突破。  东莞市打造的“三项工程”工作品牌,已经成为东莞市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推动省“
期刊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施以来,广东省汕尾市以打造“吃在汕尾”“汕尾工匠”“善美管家”特色品牌为引领,把“三项工程”与精准脱贫、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高水平发展和增加居民收入一体谋划,全方位推动“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以“小切口”满足“大需求”
期刊
9月16日,中国向《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保存方新西兰提交了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的书面信函,标志着中国在加入更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逆全球化思潮盛行、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革之际,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尽管中国率先控制了疫情,经济逐步恢复到常态,但疫情在世界其他国家的不断反复又阻碍了
期刊
潮州着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窗口和世界级潮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调研时,来到潮州市,深入广济桥、广济楼、牌坊街和三环集团调研,为潮州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盛赞潮州发展“欣欣向荣,感到很欣慰”,嘱托潮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一年来,潮州市把总书记嘱托的“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作为最大任务,深入落实广东省委“1+1+
期刊
近年来,随着“南粤家政”工程不断推进,杏林护理之家股份有限公司及旗下仕馨学院围绕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推动职业技能认定与人才培养不断融合促进。  从2019年取得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所资质、专项能力考场资质,不到两年时间,仕馨学院已完成上千人次的相关鉴定考核工作,年培训学员过万名,月创造就业岗位超千个,为母婴照护行业源源不断输送技能人才。  杏林护理董事长方邓兴介绍,该集团深入推进广东“南粤家政
期刊
2月15日,河南三门峡,雏形初现的渑池县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921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间。这一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开幕,中国革命从此翻开崭新的一页;3个月后的10月23日,在北洋政府任职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与助手袁复礼等来到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27日,他们开始了考古发掘工作。  这次考古发掘,拉开了中国田野考古的序幕,在中国文化层面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具有划时代意义,因此也被视作
期刊
今年中秋节,除了央视,河南卫视、陕西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等5个地方卫视,以及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制作的主题晚会悉数播出。与往年不同,传统意义上的“顶流”不再霸屏,中秋晚会俨然一个文化竞技场,带给观众不少新奇体验。  这一景象与半年多来高频“出圈”的河南卫视不无关系。从2021年牛年春晚的《唐宫夜宴》开始,河南卫视手持传统文化“王牌”,在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推出“月更”连续剧,开
期刊
哈尔滨最初是由满族人的祖先女真人在1898年建立的一个小渔村发展而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人修建中东铁路,当时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建设中心,由此使哈尔滨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开始快速发展。  俄国人选哈尔滨作为对中东铁路进行行政管理的基地,很快哈尔滨就变成了一座拥有由知名俄国建筑师和欧洲城市规划师设计建造的建筑、公园和公共设施的现代化城市。  来自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和其他国家的外国移民,
期刊
近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复杂演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反复给全球经济复苏和稳定带来了重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以“大变局下的经济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将于今年10月18日至20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旨在探讨应对全球经济风险和结构性问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  9月14日,博鳌亚洲论坛在北京举行了经济发展与安全高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