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主要有三点,第一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调查成本过高,第二是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这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有疑虑。第三是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本文提出了几项具体的措施。一是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与信息建设,大数据的基础就是信息,中小企业内部也要积极响应,从而建立公开、透明的征信体系和健全的信用担保制度。二是紧靠科技创新即大数据平台,接受新思维,把各种信息串联起来,成为”数据资产”,其中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的成功经验是先例,该公司利用大数据服务为中小企业融资,是科技、技术创新的成果。三是政府部门要协助推出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以及鼓励扶持大数据平台,完善金融体系架构,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解决。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大数据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困境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中,利用自身积累的自有资金占比48.40%,通过银行贷款筹资占比38.89%,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融资仅占2.39%,其他方式不足13%。不论企业处于哪个阶段,仍然非常依赖于自有资金、银行贷款。
2.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以及原因
(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①内源性融资不足。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良好的自我积累机制,缺乏长期经营理念,没有建立完善的融资管理机制,不注重自身积累造血功能,内部积累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
②外源性融资渠道狭窄。中小企业多采用债务融资方式。由于我国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仍比较严格,这种管制对金融机构主体资格做出了严格限制,并对各种业务准入实行审核批准制度,这些制度一定程度上抵挡了金融风险,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挡住了大量资金进入融资领域限制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其后果就是资本供给不足、融资渠道单一。
③融资成本高。一般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高于市场平均利率水平。为弥补和防范贷款风险,很少选用信用贷款的方式。最常见的做法是把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用额外的利息收入去平衡无法收回的贷款。以及,在融资过程中,中间环节繁琐,费用过高,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利润。
(2)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原因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最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点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中間调查成本过高。第二点是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有疑虑。第三点是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这其中有中小企业内部原因,如平均素质偏低、经营管理不科学、信用意识淡薄、抵押担保能力不足。也有外部原因,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因为道德风险以及无法收集到真实准确的企业信息。
二、新型融资模式:大数据金融
金融行业融资过程中核心的因素就是信用,一个信用良好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加优质与成本更低的贷款,当信用信息无法甄别的时候,就需要提供担保,来补偿因为信息不充分所带来的风险。
大数据金融指的是集合规模庞大的数据,对其中有关金融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并提取有价值的数据部分,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的信息。通过综合分析,能够用技术手段减少甚至消除信用、信息壁垒。借助海量的数据形式,通过分析,使金融行业呈现出更清晰的流程化、新产业链的重构等形态,便于更精准地探测到问题的症结以及寻找新的利润空间,从而为金融企业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代进行深度掘金提供可能。
三、大数据金融主要融资模式:以阿里小贷为例
大数据金融主要融资模式中以阿里金融的阿里小贷(现已独立为蚂蚁金服)最具有代表性。以阿里金融为例,由于有明确的规定:非金融企业不能开展信贷业务。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虽然拥有着天然的信息优势,但是不能直接对旗下电商商户展开信贷业务,而只能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来提供资金。阿里金融最初考虑与银行直接合作,但在传统商业银行的观念中,电商平台上的企业信息例如交易数据、物流信息、用户评价等不具价值,无法接受这些信息作为判断是否给企业贷款的依据,传统商业银行也始终依赖于线下的调查手段来审查客户的贷款申请。当然,这也是由银行趋向于风险稳定的运营方所决定的。但是对于新时代的电商商户来说,传统银行模式显然不适合。银行资金基本流向大型企业,以更大额的长期贷款形式贷出。这种形式也不能满足具有“短、频、少、急”为特点的中小企业贷款需要。阿里巴巴在2010年与2011年先后在全国开设了多所小额贷款公司。阿里小贷公司没有违反非金融机构无法经营贷款业务的限制,同时也去掉了传统银行模式复杂的贷款审批流程,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效率。有对于电商平台的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与利用使其能够充分服务于实体经济。
四、大数据金融存在的问题
1.行业问题
首先,由于引入了电子商务这个新平台而产生新的系统风险。由于电商大数据模式引入了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重要的参与方,分析与评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不仅仅依赖于量化模型,还依赖于云计算等新兴互联网技术来判断。而量化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仍然有待检验,其运营模式是否可行,也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2.风险问题
(1)信用风险
与阿里小贷的经营模式相类似,很多大数据网贷平台基本不涉及抵押担保,如果出现失信风险就会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必须要做好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虽然一些大数据网贷平台正在积极接入征信系统,但是大数据网贷平台主要是通过自身电子商务平台积累的行为数据对企业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并通过贷后监控和网络店铺的方式来提高客户违约成本并以此来控制信用风险。但是,大数据网贷平台主要以申请方的交易数据作为判断依据,这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制造假的交易记录比较容易,如果遇到企业通过刷单的方式骗取信用,可能会使大数据网贷平台面临较高风险。
(2)监管政策风险 大数据网贷平台利用政策上的漏洞,打政策的“擦边球”,面临着极大的监管政策风险。未来,相关部门可能更多地从放贷金额、服务群体、融资比例等方面来规范小贷公司的业务范围。在融资比例上,相关文件只是规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比例不得超过50%,而对其他渠道融入資金比例并没有明确,随着行业不断发展,相关监管政策也会规定得更加明确、更加细致。这些监管政策的改变,都可能给网贷平台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3.技术局限
大数据金融存在的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量化放贷风险和技术安全防护两个方面。利用大数据经营的网贷业务平台一般都有其对应的放贷模型,根据模型来判断是否放款,这种量化评估虽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可能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设定的参数并不一定都能适应。如果将宏观经济高速增长下设定的参数用到经济衰退时,这时的模型往往就可能不具备现实意义,不及时调整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重大失误。技术安全风险指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风险。
五、对策与建议
1.完善征信体系
加强征信系统建设。金融行业征信系统起步晚、进展慢,也使得平台和投资者对借贷者的还款能力很难进行有效评估,导致投资者的资金可能损失,这一点也严重阻碍了互联网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点,实现央行征信系统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互通互接,居民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信用信息也可以成为央行征信系统的部分,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也能通过央行征信系统,获取用户的有效信用信息。第二点,建立统一的征信标准,健全个人与企业信用体系。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积累了大量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对这些数据的使用也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第三点,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利用大数据的技术,由专业的公司或机构,对个人与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为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信用参考,提高行业效率,降低行业风险。
2.加强大数据金融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能力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只是从事无风险或低风险业务,机构就无法发展壮大。但如果开展有较高风险的金融业务,就必须提高风险意识。互联网金融企业进是一个新兴行业,在无风险或者低风险金融业务市场被挤占完毕、互联网金融企业只能从事风险较高的金融业务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必须发挥核心优势,即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实现更高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传统金融业有着很强的风险管理能力,互联网金融企业只有切实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才能进一步发展。同时做到保障资金安全,加强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建立制度化的风险控制与处理机制。
3.政策建议
(1)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我国迅速兴起、发展,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势在必行,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尽快成立联合多部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行业的监管部门和监管职责。②出台、修订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制定《互联网金融法》,修订《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将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部分新增或者完善。③严格把控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准入许可,为企业的经营范围明确划定红线,为行业制定专业规则,为从业人员制定行为准则。
(2)建立分层监管机制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类型多样,形式多变,容易造成监管部门重复监管,对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首先,监管部门必须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分层管理,不同的层级对应不同的监管机构,不同的层级适用的监管政策也不尽相同。监管职责的进一步明确为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面对一些互联网企业规避政策的手段和变化繁多的业务,监管部门需要加大技术监控手段的投入,及时发现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监管的相关环节、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建立起一个灵活可靠的风险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最后,实行互联网金融企业牌照制度,互联网金融主体只有通过从业资质审查,并获得相关牌照,才能经营互联网金融业务。
(3)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
监管部门要对行业进行适度监管,另一方面市场应在互联网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互联网金融企业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主体,应当主动进行行业自律,成立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引导企业守法依规经营,从而保证健康有序的行业环境,以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加以规范,对存在严重漏洞的业务应该暂停经营,尽量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六、结论
中小企业是经济良好运行的关键一环,也是为宏观经济注入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却长期制约他们的发展,融资机会过于集中大型企业,而使得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信息不对称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道德风险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成型,融资困境不仅迎来了新的转机,也出现了新的窗口新的机会。
大数据应用于金融领域高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难题,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带来了新的融资模式。其灵活、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特点完美契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有望得到解决。但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创新的融资模式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只有在时刻保持创新步伐的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才能更好地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阿里小贷业务发展模式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2014.
[2]王明.电商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 2014.
[3]黄子健,张文忠.大数定律、互联网金融:破解小微企业信贷信用缺[J].经济体质改革,2015(1).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大数据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困境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中,利用自身积累的自有资金占比48.40%,通过银行贷款筹资占比38.89%,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融资仅占2.39%,其他方式不足13%。不论企业处于哪个阶段,仍然非常依赖于自有资金、银行贷款。
2.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以及原因
(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①内源性融资不足。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良好的自我积累机制,缺乏长期经营理念,没有建立完善的融资管理机制,不注重自身积累造血功能,内部积累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
②外源性融资渠道狭窄。中小企业多采用债务融资方式。由于我国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仍比较严格,这种管制对金融机构主体资格做出了严格限制,并对各种业务准入实行审核批准制度,这些制度一定程度上抵挡了金融风险,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挡住了大量资金进入融资领域限制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其后果就是资本供给不足、融资渠道单一。
③融资成本高。一般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高于市场平均利率水平。为弥补和防范贷款风险,很少选用信用贷款的方式。最常见的做法是把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用额外的利息收入去平衡无法收回的贷款。以及,在融资过程中,中间环节繁琐,费用过高,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利润。
(2)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原因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最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点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中間调查成本过高。第二点是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有疑虑。第三点是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这其中有中小企业内部原因,如平均素质偏低、经营管理不科学、信用意识淡薄、抵押担保能力不足。也有外部原因,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因为道德风险以及无法收集到真实准确的企业信息。
二、新型融资模式:大数据金融
金融行业融资过程中核心的因素就是信用,一个信用良好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加优质与成本更低的贷款,当信用信息无法甄别的时候,就需要提供担保,来补偿因为信息不充分所带来的风险。
大数据金融指的是集合规模庞大的数据,对其中有关金融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并提取有价值的数据部分,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的信息。通过综合分析,能够用技术手段减少甚至消除信用、信息壁垒。借助海量的数据形式,通过分析,使金融行业呈现出更清晰的流程化、新产业链的重构等形态,便于更精准地探测到问题的症结以及寻找新的利润空间,从而为金融企业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代进行深度掘金提供可能。
三、大数据金融主要融资模式:以阿里小贷为例
大数据金融主要融资模式中以阿里金融的阿里小贷(现已独立为蚂蚁金服)最具有代表性。以阿里金融为例,由于有明确的规定:非金融企业不能开展信贷业务。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虽然拥有着天然的信息优势,但是不能直接对旗下电商商户展开信贷业务,而只能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来提供资金。阿里金融最初考虑与银行直接合作,但在传统商业银行的观念中,电商平台上的企业信息例如交易数据、物流信息、用户评价等不具价值,无法接受这些信息作为判断是否给企业贷款的依据,传统商业银行也始终依赖于线下的调查手段来审查客户的贷款申请。当然,这也是由银行趋向于风险稳定的运营方所决定的。但是对于新时代的电商商户来说,传统银行模式显然不适合。银行资金基本流向大型企业,以更大额的长期贷款形式贷出。这种形式也不能满足具有“短、频、少、急”为特点的中小企业贷款需要。阿里巴巴在2010年与2011年先后在全国开设了多所小额贷款公司。阿里小贷公司没有违反非金融机构无法经营贷款业务的限制,同时也去掉了传统银行模式复杂的贷款审批流程,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效率。有对于电商平台的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与利用使其能够充分服务于实体经济。
四、大数据金融存在的问题
1.行业问题
首先,由于引入了电子商务这个新平台而产生新的系统风险。由于电商大数据模式引入了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重要的参与方,分析与评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不仅仅依赖于量化模型,还依赖于云计算等新兴互联网技术来判断。而量化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仍然有待检验,其运营模式是否可行,也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2.风险问题
(1)信用风险
与阿里小贷的经营模式相类似,很多大数据网贷平台基本不涉及抵押担保,如果出现失信风险就会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必须要做好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虽然一些大数据网贷平台正在积极接入征信系统,但是大数据网贷平台主要是通过自身电子商务平台积累的行为数据对企业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并通过贷后监控和网络店铺的方式来提高客户违约成本并以此来控制信用风险。但是,大数据网贷平台主要以申请方的交易数据作为判断依据,这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制造假的交易记录比较容易,如果遇到企业通过刷单的方式骗取信用,可能会使大数据网贷平台面临较高风险。
(2)监管政策风险 大数据网贷平台利用政策上的漏洞,打政策的“擦边球”,面临着极大的监管政策风险。未来,相关部门可能更多地从放贷金额、服务群体、融资比例等方面来规范小贷公司的业务范围。在融资比例上,相关文件只是规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比例不得超过50%,而对其他渠道融入資金比例并没有明确,随着行业不断发展,相关监管政策也会规定得更加明确、更加细致。这些监管政策的改变,都可能给网贷平台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3.技术局限
大数据金融存在的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量化放贷风险和技术安全防护两个方面。利用大数据经营的网贷业务平台一般都有其对应的放贷模型,根据模型来判断是否放款,这种量化评估虽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可能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设定的参数并不一定都能适应。如果将宏观经济高速增长下设定的参数用到经济衰退时,这时的模型往往就可能不具备现实意义,不及时调整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重大失误。技术安全风险指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风险。
五、对策与建议
1.完善征信体系
加强征信系统建设。金融行业征信系统起步晚、进展慢,也使得平台和投资者对借贷者的还款能力很难进行有效评估,导致投资者的资金可能损失,这一点也严重阻碍了互联网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点,实现央行征信系统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互通互接,居民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信用信息也可以成为央行征信系统的部分,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也能通过央行征信系统,获取用户的有效信用信息。第二点,建立统一的征信标准,健全个人与企业信用体系。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积累了大量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对这些数据的使用也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第三点,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利用大数据的技术,由专业的公司或机构,对个人与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为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信用参考,提高行业效率,降低行业风险。
2.加强大数据金融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能力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只是从事无风险或低风险业务,机构就无法发展壮大。但如果开展有较高风险的金融业务,就必须提高风险意识。互联网金融企业进是一个新兴行业,在无风险或者低风险金融业务市场被挤占完毕、互联网金融企业只能从事风险较高的金融业务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必须发挥核心优势,即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实现更高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传统金融业有着很强的风险管理能力,互联网金融企业只有切实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才能进一步发展。同时做到保障资金安全,加强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建立制度化的风险控制与处理机制。
3.政策建议
(1)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我国迅速兴起、发展,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势在必行,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尽快成立联合多部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行业的监管部门和监管职责。②出台、修订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制定《互联网金融法》,修订《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将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部分新增或者完善。③严格把控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准入许可,为企业的经营范围明确划定红线,为行业制定专业规则,为从业人员制定行为准则。
(2)建立分层监管机制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类型多样,形式多变,容易造成监管部门重复监管,对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首先,监管部门必须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分层管理,不同的层级对应不同的监管机构,不同的层级适用的监管政策也不尽相同。监管职责的进一步明确为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面对一些互联网企业规避政策的手段和变化繁多的业务,监管部门需要加大技术监控手段的投入,及时发现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监管的相关环节、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建立起一个灵活可靠的风险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最后,实行互联网金融企业牌照制度,互联网金融主体只有通过从业资质审查,并获得相关牌照,才能经营互联网金融业务。
(3)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
监管部门要对行业进行适度监管,另一方面市场应在互联网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互联网金融企业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主体,应当主动进行行业自律,成立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引导企业守法依规经营,从而保证健康有序的行业环境,以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加以规范,对存在严重漏洞的业务应该暂停经营,尽量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六、结论
中小企业是经济良好运行的关键一环,也是为宏观经济注入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却长期制约他们的发展,融资机会过于集中大型企业,而使得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信息不对称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道德风险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成型,融资困境不仅迎来了新的转机,也出现了新的窗口新的机会。
大数据应用于金融领域高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难题,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带来了新的融资模式。其灵活、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特点完美契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有望得到解决。但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创新的融资模式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只有在时刻保持创新步伐的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才能更好地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阿里小贷业务发展模式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2014.
[2]王明.电商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 2014.
[3]黄子健,张文忠.大数定律、互联网金融:破解小微企业信贷信用缺[J].经济体质改革,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