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职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正被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代替,学校体育教育也呈现出一派令人鼓舞的景象。然而,当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时,却发现情况不容乐观。2007年,笔者所在县的一项调研表明:现在学生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呈持续下降趋势: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超过一半,肥胖率在7.5%~23.4%之间;近视率高达49%,其中高三学生接近65%;有近18%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可以说,当今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尽管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健康教育的缺失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行为和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健康教育的现状
现代社会健康的定义已从过去单一的生理健康扩展到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学生健康教育应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习惯,改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健康状况为核心内容。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心理、环境、禁毒、行为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等都可作为健康教育的内容。但现在学校一般都不专门开设健康教育课,导致学生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据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健康行为知晓率仅为52%,健康知识合格率仅为46.8%。因此,职教院校根据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学校实际、课程特点等,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学生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由于健康教育包括很多内容,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健康教育包含于体育教学之中,两者有区别又有联系。由于条件限制,教师应结合体育课的特点选择健康教育的内容并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平衡好两者的关系,防止顾此失彼。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师应加强理论指导,并尽可能地把它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通过实例来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特点,开展运动处方教学即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4.心理和生理并重的原则
当今学生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等各种因素,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教师要本着心理和生理并重的原则,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5.经常性原则
由于初中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其健康行为、卫生习惯的形成需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强化,并用一定的制度加以督促约束,同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内外结合。
三、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呢?关键要做到五个字:“渗透与整合”,即把健康教育的思想和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和体育教材有机地结合。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
加强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对健康产生的影响,不能片面追求运动成绩或技能的掌握,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个体差异等因素。例如:在耐久跑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的运动量对某一学生来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而对另一学生来说则可能是伤害。从这个角度来说,“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健康教育的过程。
2.加强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渗透与整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1)利用各种场合,加强健康知识的渗透。例如,雨天室内课是比较好的时机,教师可讲授一些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在室外课时,教师可结合身体练习随时传授健康知识。
(2)把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整合起来。教师可创设情景,既是身体练习又可对学生传授健康知识。例如:教师可设计一堂“抢险救灾”课,让学生演练怎样在火场或其他危险的地方逃生,然后怎样搬运、抢救伤员,怎样包扎等。这样,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健康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3)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开展教学,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学生学会健体,对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及树立终身体育观都大有裨益。
3.结合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和卫生习惯
健康行为和卫生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它的养成需要自身及外界的共同作用。体育教学应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对此加以督促和培养。例如: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正确的走、坐、跑等姿势,让学生互相监督,纠错,把不正确的姿势找出来;培养学生每天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每周进行统计和评比,并与学生的体育成绩挂钩。
4.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学生处于生理突变期,自我意识较强。由于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社会、家庭的环境比较复杂,再加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且单亲家庭较多。因此,现在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耐挫力差,容易出现厌学、逃学、自私、任性、焦虑,抑郁等问题。教师应针对这些特点,首先加强学生的青春期教育,然后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体育课教学中采用小组竞赛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游戏来培养同学间的信任与合作;在教学时,采用男女小组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教师应重视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适宜的运动及欢笑声中得到心灵的释放。
5.健康教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
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提高了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反过来也促进他们锻炼、上课的积极性。而身体素质的提高、健康卫生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的文化学习和德育教育的开展。
四、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学校健康教育有多种途径,体育课是其主要阵地之一。教师要处理好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两者间的关系:应以体育教学为主,健康教育为辅,健康教育要建立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切不可把体育课上成健康教育课而本末倒置。
2.加强学校各个部门的联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健康教育内容广泛,涉及面大,单靠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作用,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取得家长的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培养好体育骨干,让他们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校园、教室环境的布置,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养成学生的健康行为和习惯。
4.学校应切实加强领导,认识其重要性
健康教育要有计划、有制度,并做到有人专管。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查评估,并将其列入学校规范化建设及达标考核内容之中,使其真正落到实处,为学校教育服务。
学生健康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与整合健康教育,在目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良方。职业院校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实践,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学校教育的持久和谐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一、学校健康教育的现状
现代社会健康的定义已从过去单一的生理健康扩展到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学生健康教育应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习惯,改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健康状况为核心内容。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心理、环境、禁毒、行为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等都可作为健康教育的内容。但现在学校一般都不专门开设健康教育课,导致学生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据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健康行为知晓率仅为52%,健康知识合格率仅为46.8%。因此,职教院校根据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学校实际、课程特点等,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学生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由于健康教育包括很多内容,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健康教育包含于体育教学之中,两者有区别又有联系。由于条件限制,教师应结合体育课的特点选择健康教育的内容并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平衡好两者的关系,防止顾此失彼。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师应加强理论指导,并尽可能地把它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通过实例来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特点,开展运动处方教学即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4.心理和生理并重的原则
当今学生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等各种因素,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教师要本着心理和生理并重的原则,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5.经常性原则
由于初中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其健康行为、卫生习惯的形成需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强化,并用一定的制度加以督促约束,同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内外结合。
三、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呢?关键要做到五个字:“渗透与整合”,即把健康教育的思想和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和体育教材有机地结合。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
加强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对健康产生的影响,不能片面追求运动成绩或技能的掌握,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个体差异等因素。例如:在耐久跑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的运动量对某一学生来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而对另一学生来说则可能是伤害。从这个角度来说,“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健康教育的过程。
2.加强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渗透与整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1)利用各种场合,加强健康知识的渗透。例如,雨天室内课是比较好的时机,教师可讲授一些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在室外课时,教师可结合身体练习随时传授健康知识。
(2)把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整合起来。教师可创设情景,既是身体练习又可对学生传授健康知识。例如:教师可设计一堂“抢险救灾”课,让学生演练怎样在火场或其他危险的地方逃生,然后怎样搬运、抢救伤员,怎样包扎等。这样,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健康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3)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开展教学,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学生学会健体,对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及树立终身体育观都大有裨益。
3.结合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和卫生习惯
健康行为和卫生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它的养成需要自身及外界的共同作用。体育教学应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对此加以督促和培养。例如: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正确的走、坐、跑等姿势,让学生互相监督,纠错,把不正确的姿势找出来;培养学生每天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每周进行统计和评比,并与学生的体育成绩挂钩。
4.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学生处于生理突变期,自我意识较强。由于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社会、家庭的环境比较复杂,再加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且单亲家庭较多。因此,现在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耐挫力差,容易出现厌学、逃学、自私、任性、焦虑,抑郁等问题。教师应针对这些特点,首先加强学生的青春期教育,然后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体育课教学中采用小组竞赛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游戏来培养同学间的信任与合作;在教学时,采用男女小组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教师应重视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适宜的运动及欢笑声中得到心灵的释放。
5.健康教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
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提高了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反过来也促进他们锻炼、上课的积极性。而身体素质的提高、健康卫生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的文化学习和德育教育的开展。
四、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学校健康教育有多种途径,体育课是其主要阵地之一。教师要处理好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两者间的关系:应以体育教学为主,健康教育为辅,健康教育要建立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切不可把体育课上成健康教育课而本末倒置。
2.加强学校各个部门的联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健康教育内容广泛,涉及面大,单靠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作用,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取得家长的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培养好体育骨干,让他们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校园、教室环境的布置,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养成学生的健康行为和习惯。
4.学校应切实加强领导,认识其重要性
健康教育要有计划、有制度,并做到有人专管。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查评估,并将其列入学校规范化建设及达标考核内容之中,使其真正落到实处,为学校教育服务。
学生健康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与整合健康教育,在目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良方。职业院校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实践,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学校教育的持久和谐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