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巨大的挑战。通过对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从三个方面对中国老龄化现状进行总结,从而对开展老年教育的必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发展老年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老龄化现状;老年教育意义;老年教育模式;
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他的《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统合。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强调指出,“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这里提到的终身教育,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想之一。
1973年,皮埃尔·维乐斯教授在法国图卢兹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第三年龄大学,即老年大学。这所老年大学的设立,标志着世界老年教育的兴起。我国于1983年成立了第一所老年大学,标志了老年教育开始在我国受到重视。我们重点关注老年人口教育问题,不仅是满足老年人文化水平提高的需要,而且是发展21世纪全民终身教育的需要。
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
1、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程度提高,老年人口增速超过少儿人口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正在超过整个欧洲的老年人口数。中国的人口老齡化正在加速发展时期。
结合少儿人口比例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少儿人口比例与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接近的现象值得我们引起重视。数据显示:2010年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2000年下降了6.29个百分点,而201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2000年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少儿人口比例与老年人口比例差距从12.56个百分点缩小为3.34个百分点。在上海、北京等东部发达地区省市,老年人口数已经超过少儿人口数。
2、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明显,高龄化趋势明显
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如果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为标准划分,中国现在已有26个省成为老年型人口地区。重庆、四川、江苏、等11个省市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已经超过全国人口老龄平均值。
2010年全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占60岁及其以上人口的11.79%,较200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比重的9.23%,上升了2.56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3、“空巢”老人数量和比例上升
2010年全国4.01亿个家庭户中,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为1.23亿户,占30.6%。其中只有一个老年人的家庭占所有家庭户的58.91%,两个老年人的家庭占40.13%,有三个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0.96%。
单身家庭户的老年人有1824.4万,只有夫妇两个老年人的户数为2189.1万户,总体上看,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口总数至少有620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二、发展老年教育的意义
随著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老年人照料护理问题突出,老年人的教育需求也随之增长。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满足老年人自身生活的需要
我国老年人口心理状况较差,适应环境能力较弱。发展老年教育有利于老年人正确处理在岗繁忙到离岗清闲的心理落差感;提高老年人的认识水平,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另外,发展老年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意识, 对延长其寿命、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满足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
发展老年教育,是在老年人口结构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的技能和机会,使之继续参与社会发展,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口的个人发展,更有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人口红利期缩短等社会发展问题。
3、满足劳动力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的需求
假如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保持不变的状态,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容易造成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部分生产资料闲置浪费,从而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生产力和经济发展遭到阻碍。
从长远看,劳动力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已经出现。我国老年人口文化程度不高,受教育程度中为高中和大专及以上的比例不足一成。发展老年教育,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资源不足和劳动参与降低等问题。
4、发展终身教育型社会的需要
发展终身教育是让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充实的度过。党的十七大强调说我们必须将社会建设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制。老年人口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我们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5、满足老年人社会化的需求
由于老年人体力、经历、智力、技能的下降,使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容易受到歧视,从而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增多,生活幸福指数下降。
政府、社会、家庭、子女等对老年社会参与并不关注,致使老年人因缺乏社会认同感而与社会疏离。教育活动可以影响老年人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给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生活提供机会,使老年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社会角色的变化,把自身老年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三、如何发展老年教育
1、国外老年教育经验借鉴
老年问题是当今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相较于西方国家几十年发展历史的老年教育,我国对老年教育的发展和研究还很薄弱。
目前各国存在的较为稳定的几种老年教育模式分别为政府投资型,社区型和自治自主型三种。在法国、瑞典等国,其老年教育的核心是高等院校,比较稳定的老年教育模式为政府投资型模式。由高等院校为老年教育提供日常经费、师资和基础设施,进行具体的日常教学管理。其中政府在其中只扮演监督者的角色。这种老年教育形式充分利用了高等院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成本增进老年人的知识资本,另外高等院校资源的社会共享,可以极大的提高老年人的精神创造能力,对老年人获得充实的晚年生活具有有力的促进作用。
而在美国和日本等地,老年教育则是作为社区养老模式的一部分存在,带有很强的社会福利性。这种社区老年教育形式是由政府到社区统一供给,是地方政府和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建设的产物,可以满足老年人知识增长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与之前两种模式不同的是英国的自治自主型老年教育。英国的第三年龄大学是以自治的教育机构为主导,一般均由能力较高的老年人组成,避免了政府供给的盲目性,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从而能较好的促进老年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积极发展健康的老年教育模式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我们在借鉴国内外老年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的老年教育模式:
从政府方面来说,要积极将老年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并利用法律为老年人教育保驾护航。政府可以对从事老年教育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考察,提高从事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共享高等院校资源,突破单一化老年大学模式。因此,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政府必须重视老年人口教育,通过对老年人口资源的再开发,使城乡二元化差距逐步缩小。
其次,要不断向社会宣传老年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社会机构、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老年教育中来。将老年教育的福利性和营利性相结合,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刺激老年教育市场需求,带动相关老龄产业的发展。
第三,对于老龄化下的城乡差异,可以通过城乡旅游文化交流形式,不定时举办城市知识老人帮助农村老人文化交流会等形式,既满足城市老年人口闲暇时光的旅游观光需求,又达到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的目标。对于那些本身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老人,可以提供专门的社区学习和培训机构,达到再教育的目的。
总的来说,中国的老年教育,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逐渐发展成为完整有效的老年教育模式,实现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作者简介:雷钦晴(1993-)女,汉族,籍贯,河南项城,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人口学。
【关键词】:老龄化现状;老年教育意义;老年教育模式;
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他的《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统合。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强调指出,“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这里提到的终身教育,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想之一。
1973年,皮埃尔·维乐斯教授在法国图卢兹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第三年龄大学,即老年大学。这所老年大学的设立,标志着世界老年教育的兴起。我国于1983年成立了第一所老年大学,标志了老年教育开始在我国受到重视。我们重点关注老年人口教育问题,不仅是满足老年人文化水平提高的需要,而且是发展21世纪全民终身教育的需要。
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
1、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程度提高,老年人口增速超过少儿人口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正在超过整个欧洲的老年人口数。中国的人口老齡化正在加速发展时期。
结合少儿人口比例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少儿人口比例与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接近的现象值得我们引起重视。数据显示:2010年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2000年下降了6.29个百分点,而201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2000年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少儿人口比例与老年人口比例差距从12.56个百分点缩小为3.34个百分点。在上海、北京等东部发达地区省市,老年人口数已经超过少儿人口数。
2、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明显,高龄化趋势明显
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如果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为标准划分,中国现在已有26个省成为老年型人口地区。重庆、四川、江苏、等11个省市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已经超过全国人口老龄平均值。
2010年全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占60岁及其以上人口的11.79%,较200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比重的9.23%,上升了2.56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3、“空巢”老人数量和比例上升
2010年全国4.01亿个家庭户中,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为1.23亿户,占30.6%。其中只有一个老年人的家庭占所有家庭户的58.91%,两个老年人的家庭占40.13%,有三个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0.96%。
单身家庭户的老年人有1824.4万,只有夫妇两个老年人的户数为2189.1万户,总体上看,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口总数至少有620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二、发展老年教育的意义
随著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老年人照料护理问题突出,老年人的教育需求也随之增长。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满足老年人自身生活的需要
我国老年人口心理状况较差,适应环境能力较弱。发展老年教育有利于老年人正确处理在岗繁忙到离岗清闲的心理落差感;提高老年人的认识水平,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另外,发展老年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意识, 对延长其寿命、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满足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
发展老年教育,是在老年人口结构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的技能和机会,使之继续参与社会发展,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口的个人发展,更有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人口红利期缩短等社会发展问题。
3、满足劳动力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的需求
假如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保持不变的状态,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容易造成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部分生产资料闲置浪费,从而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生产力和经济发展遭到阻碍。
从长远看,劳动力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已经出现。我国老年人口文化程度不高,受教育程度中为高中和大专及以上的比例不足一成。发展老年教育,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资源不足和劳动参与降低等问题。
4、发展终身教育型社会的需要
发展终身教育是让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充实的度过。党的十七大强调说我们必须将社会建设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制。老年人口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我们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5、满足老年人社会化的需求
由于老年人体力、经历、智力、技能的下降,使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容易受到歧视,从而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增多,生活幸福指数下降。
政府、社会、家庭、子女等对老年社会参与并不关注,致使老年人因缺乏社会认同感而与社会疏离。教育活动可以影响老年人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给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生活提供机会,使老年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社会角色的变化,把自身老年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三、如何发展老年教育
1、国外老年教育经验借鉴
老年问题是当今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相较于西方国家几十年发展历史的老年教育,我国对老年教育的发展和研究还很薄弱。
目前各国存在的较为稳定的几种老年教育模式分别为政府投资型,社区型和自治自主型三种。在法国、瑞典等国,其老年教育的核心是高等院校,比较稳定的老年教育模式为政府投资型模式。由高等院校为老年教育提供日常经费、师资和基础设施,进行具体的日常教学管理。其中政府在其中只扮演监督者的角色。这种老年教育形式充分利用了高等院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成本增进老年人的知识资本,另外高等院校资源的社会共享,可以极大的提高老年人的精神创造能力,对老年人获得充实的晚年生活具有有力的促进作用。
而在美国和日本等地,老年教育则是作为社区养老模式的一部分存在,带有很强的社会福利性。这种社区老年教育形式是由政府到社区统一供给,是地方政府和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建设的产物,可以满足老年人知识增长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与之前两种模式不同的是英国的自治自主型老年教育。英国的第三年龄大学是以自治的教育机构为主导,一般均由能力较高的老年人组成,避免了政府供给的盲目性,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从而能较好的促进老年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积极发展健康的老年教育模式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我们在借鉴国内外老年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的老年教育模式:
从政府方面来说,要积极将老年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并利用法律为老年人教育保驾护航。政府可以对从事老年教育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考察,提高从事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共享高等院校资源,突破单一化老年大学模式。因此,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政府必须重视老年人口教育,通过对老年人口资源的再开发,使城乡二元化差距逐步缩小。
其次,要不断向社会宣传老年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社会机构、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老年教育中来。将老年教育的福利性和营利性相结合,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刺激老年教育市场需求,带动相关老龄产业的发展。
第三,对于老龄化下的城乡差异,可以通过城乡旅游文化交流形式,不定时举办城市知识老人帮助农村老人文化交流会等形式,既满足城市老年人口闲暇时光的旅游观光需求,又达到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的目标。对于那些本身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老人,可以提供专门的社区学习和培训机构,达到再教育的目的。
总的来说,中国的老年教育,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逐渐发展成为完整有效的老年教育模式,实现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作者简介:雷钦晴(1993-)女,汉族,籍贯,河南项城,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人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