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影艺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期“闲话影艺”之后,影友的反应热烈,“闲聊”也就更有意思了,当然问题就随之而来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的人认为应该聊一些重大问题,深入地聊;有人则说既然是“闲话影艺”,大家有问题就都可以提出来聊。
  一位“小Z”的影友来信问:
  《大众摄影》今年第1、2期上的“闲话影艺”要么尽聊一些那么浅的问题,要么浅尝辄止缺乏深度,摄影界有那么多长期没有厘清的重大问题怎么不拿出来深聊?
  首先要谢谢这位小Z同志的意见!摄影界“长期没有厘清的重大问题”有哪些?你能不能做个表率先提几个,我们一起来“深聊”一把?再者说“摄影界”所涵盖者众,但凡摄影人的问题也可以是摄影界的问题,尽管这其中也还有个别和普遍之分。但在你觉得“浅的问题”人家却不以为浅,何况问题的深浅又有什么绝对尺度?从小A的“浅尝”中我们完全有可能测知其“深度”;而与小B的“深聊”我们或可发现其“浅度”。既是“闲聊”栏目,就是让大家能来聊,能聊得开心,因而问题无论多浅,能聊明白就好,你说呢?。
  一位旅加多年的华裔摄影人魏先生(或者小姐)来信说:
  我从网上看到了《大众摄影》今年第1期“闲话影艺”专栏,觉得很有意思,尤其是你们关于摄影“朴实的记录”等内容的对话对我很有启发。
  作为一个在加拿大居住多年的喜欢摄影的华人,我更想和你聊聊“朴实的记录”这个问题(我试着和你聊聊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摄影的本质特性就是记录,用另外一种说法或者可以说不管你从事哪种摄影其前提都是建立在对摄影的对象的记录上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也应该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朴实的记录”和别的记录有什么不同呢?比如与艺术摄影中的记录有什么不同呢?是否“朴实的记录”更看重图像的历史价值而不是艺术价值呢?假如是这样我觉得我们可以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完全没有必要非得去东西海岸,或者国家公园。不知道我的理解是不是对的?
  你的理解是对的。如你所说,我们在第一期的“闲话影艺”中谈到“朴实的记录”这个问题起因于《共产党人的风采》这样一个具体的展览,所以就被摄对象的史实而言,其“历史的价值”无疑是第一位的。做“朴实的记录”的人不会象当代很多崇尚摄影的艺术价值的人那样手里捏着相机心里想着艺术,他们绝对“看重图像的历史价值”——或许,当初拍这些影像尤其是在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如火如荼的革命和战争做新闻报道摄影的人并不一定真切地认识到了这些影像在今天的意义,但是这些影像在今天所具有的意义确实直接由他们当初所作的“朴实的记录”所奠定的。这类摄影的结果--照片都是历史性的,拍过的那个瞬间已经无法重复,在那个瞬间发生的事实也无法重演,因此,作为新闻报道摄影、社会文献摄影的“朴实记录”与艺术摄影中的记录是有所不同的。新闻报道摄影和社会文献摄影同属记录性摄影,其动机和目的是为了突出摄影的记录性本质,以呈现摄影主体所面对的外部客观世界对象,所以“朴实的记录”既是这类摄影的出发点也是其目的之一,而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加以传播应该是这类摄影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了。这样看来,其从业人员会更看重对事实的详尽、深度、持续的挖掘。至于艺术摄影则以突出摄影主体不仅利用外部客观世界对象,而且运用一切摄影或非摄影的表现手段表现和反映自我主观世界为其出发点和目的,图像语言也应该相当个性化。因而,艺术摄影的记录也无疑是服务于其出发点和目的的,这明显地有别于上面说的“朴实的记录”。照此说来,如果你的影像价值观建立在“朴实的记录”这一点上,除非你的确需要“朴实记录”“东西海岸”或者“国家公园”的某些东西,否则你的确“完全没有必要非得去东西海岸,或者国家公园”。这是由你的记录对象所决定的。
  一位叫“F128”的影友写来电子邮件说:
  数码相机正如排山倒海之势向我们袭来,大有取传统相机而代之的架势。
  数码相机尽管“大有取传统相机而代之的架势”,但在中国取代传统摄影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一点只需看看近年来全球各种相机的销量和摄影人手中数码相机的拥有量就能够明白了--在你们家数码相机是不是已经取代了传统相机?
  数码相机普及的趋势是肯定的,但它需有赖于个人计算机特别是它的家庭拥有量的大幅提高,有赖于数字影像处理中心(类似现在无处不在的彩色冲印店,可以用各种相纸输出照片)、宽带网(有利于远程快速传递图像文件)的普及,因为人们不会只是满足于可在屏幕上观赏的虚拟的数字影像,更愿意它能象传统相机拍摄之后有一张张照片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拿在手中把玩欣赏。
  我想数码相机最终取代传统相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说快很快。你怎么看?
  我想数码相机最终也难以完完全全、百分之一百地取代传统相机。今天世界上不是还有不少人在玩针孔相机?不是还有人在自制感光材料吗?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回到1839年8月19日的巴黎去看看--画家德拉罗凯在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召开的一次联席会议公布了涅普斯和达盖尔的专利后喊道:“绘画艺术被扼杀了!”这一天也许不止是德拉罗凯一人,可能有很多画家都感到绝望和痛心疾首。可如今一百六十三年过去了,绘画艺术似乎远没有寿终正寝。技术与工具的改善、变革、进步,来源于思想也会反过来影响思想,但不能从根本上完全代替思想。或许,数码相机在某些摄影领域比如新闻摄影、商业摄影中“最终取代传统相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说快很快”。这是一个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上传统相机“最终”会被取代的问题,不过这个“最终”会快到什么程度呢?它是不是既要取决于技术和工具生产者、使用者的意愿,还要取决于技术和工具及其影像的生产者、使用者的意愿,传媒、影像使用者和摄影师的意愿如何?
  这是一个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家的时代,过去要在暗房里待上N倍的时间以求得一幅经过暗房加工的好照片,现在有了数码相机再加上专门的图像处理软件,你完全不必打“黑工”,大白天拿上一杯饮料,舒舒服服地坐在电脑前,慢慢地玩,更重要的是要想制作出一幅摄影佳作真是太容易了。
  只是以后影展、影赛的组织者和评委少烦不了了!不过,数码相机大量使用的直接结果是方便了数字影像的制造和传播,其意义在于:影像制造和传播权力的分散,人们不但制造、传播影像更为便捷、自由,而且在网上“点击”观看影像也更为便捷、自由,从而促进信息传播的民主化和社会的进步(当然,由此产生大量网上“垃圾”也是难以避免和值得注意的)。
  记得你曾经在几年前《大众摄影》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数字影像时代的思考”中提到:“数字技术、数字影像将给摄影带来无限可能性。正因为如此,今后在新闻摄影、文献摄影、报道摄影领域遇到的更多的将是数字影像伦理、数字影像利用的职业道德等方面问题。”你认为这类问题比摄影师如何看待自己的摄影:为什么摄影、为谁摄影、怎样摄影等问题更难解决。几年过去了,现在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没有改变?
  我丝毫没有改变。你又如何看呢?
  昆明的萧小姐专职做摄影的时间很短,从她拿给我看的照片来看却题材丰富、数量也大,足见其勤奋。她拍的几乎都是彩色负片,却有相当多相同、相近的画面,问她何以要如此?她很快便回答说:周围的朋友常常教导我说遇到好的东西要拍“N”张底片。我有点纳闷:要“N”张底片做什么用?她似乎也茫然:也许以后用得着。反问我:你怎么看?我能看到的只是你的照片,你当时在现场看到的东西我是看不到的。你说的“好东西”是什么?内容还是形式?被摄对象的人文历史价值还是审美价值?或者这些“好东西”的受众是谁?是传统的传媒还是特定的买家?你的照片多数是记录性的、社会文献影像,有不少在内容上属民俗民风方面的田野作业,这是值得肯定的,也是有价值的。问题在于如果你知道这些东西将来的出路或者“卖点”,也知道给谁看,你当然可以拍下“N”张底片,否则,就得白白消耗掉“N”倍的胶片。此外,人们对负片和正片的需要是不一样的,“N”张底片能否带来“N”倍的回报呢?
  注:为了更方便大家“闲话影艺”,我们专门设立了一个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欢迎大家将感兴趣的话题与主持人和读者交流。当然,不便发电子邮件的读者也可以直接寄信给《大众摄影》编辑部“闲话影艺”栏目收。
其他文献
期刊
这次拍摄是为娃哈哈饮料公司用于路牌和印刷品的果茶广告图片,模特是冯小刚和周星驰。娃哈哈过去的广告形象都使用歌星,而这次他们使用了两位喜剧明星。  我的任务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跟拍”也叫“套拍”,就是在拍摄影视广告的同时,我拍摄图片。  跟拍的时候,图片摄影师没有自己的创意,他要在影视拍摄的现场条件下拍摄。影视拍摄是流动的,它对光线的要求不太严格,允许有三帧是虚的。相比之下,图片摄影师对光线的要求
期刊
编者的话    世人俗称小型自动相机为傻瓜相机,更有省略者直呼“傻瓜”,其中似无贬意,只是因其程序自动、较少人为控制而略有轻视和亲切的昵称。  此类相机不是摄影人的重武器,但对许多人来说又是必不可少。俗话说:“偏方也能治大病”。  当我们测试并刊登了“50款袖珍相机(2002年第1期)”的时候,同时发出了“展示傻瓜相机的风采”征稿启事,意在看看使用“傻瓜”者能拍出些什么样的片子。结果来稿数量超出我
期刊
EOS5,70-200mm,F11,10秒,FLD滤镜,三脚架  三角构图都有助于表现拱形桥柱的构造。FLD滤镜还原了桥柱装饰灯的本来面目并加强了暮色突出了主体。长时间曝光留下了车灯的轨迹,产生了流动的韵律。曝光使用了包围法,这组桥的照片多数都使用了包围法。    在纽约,有许许多多知名的标志性建筑,如帝国大厦、世贸中心(现在只能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自由女神像、人潮如织的布鲁克林大桥。它们吸引了
期刊
自十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国内旺销的全机械平视取景照相机“凤凰205”开创并支撑了凤凰品牌的诞生及延续。由江西光学仪器总厂生产的凤凰205相机在八十年代中期曾达到年产超30万台的生产能力,等待提货者挤满了工厂招待所,这也是“凤凰光学”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八十年代后期,大量的水货和傻瓜相机涌入中国照相机市场,迫使民族相机企业纷纷落马,也迫使“凤凰光学”适时认真地考虑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再度上马开发。其实“
期刊
方案一:最便宜的当然是凤凰205E型,它具备全金属机身,经典的平视取景器,双影重合手动对焦,带三灯指示电子测光系统,多次曝光功能。B、1-1/300秒机械控制镜间快门系统。在寒冷地区,或者在电池耗尽的情况下也可以释放快门。随机配备的50mmF2.8镜头(不可拆卸),成像很不错,镜头前也可配各种滤光或效果镜。机身顶部的标准热靴可以匹配市售的多款闪光灯。非常适合中小学生学习摄影使用。比起其他稍贵些的单
期刊
当您从商场买回一台中意的相机,日后最需要您花银子的地方,恐怕就是买胶卷和洗照片了。当然135相机要选用135胶卷,而120相机则应该选用120胶卷。但是面对柜台中品种繁多的各种胶卷,到底应该买什么样的胶卷,您知道如何去选择吗?下面请听我一一道来。  彩色胶卷    胶卷可以分为彩色胶卷和黑白胶卷两大类,彩色胶卷中又可以分为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两种,大家日常用得最多的就是彩色负片,使用彩色负片拍摄,
期刊
现在想买数码相机的人越来越多了。目前市场上的数码相机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如何买到一款称心的相机呢?你需要注意十个方面的问题。    1、分辨率  尽管分辨率并不是决定照片各个方面的因素,但它却是购买数码相机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分辨率一般都以百万像素MP来表示(如1.3MP、2.1MP、3.3MP)。1MP等于100万个像素点,1个像素点是画面构成的最小的数据单位,1.3MP、2.1MP、3.3M
期刊
在中国最北端有一片神秘的土地------呼伦贝尔市。这里有大兴安岭苍茫的森林;有绵延的草原;有被称为三少民族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还有大鼻子、黄头发、蓝眼睛的俄罗斯族。如今,这片神奇的土地已被人类学家和众多的摄影家所瞩目。  呼伦贝尔有多条采风路线。拍草原风光可乘车驶过海拉尔北山,首先使你眼乱神迷的是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勒根河。这里是巴尔虎蒙古牧人和鄂温克牧人的夏营地,七、八月间,是草原最美好的季
期刊
每一个摄影爱好者都需要全面了解自己摄影器材的状况。当我们花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积蓄买回新相机时,常会急不可待地希望了解它的功能是否正常;在我们背好行囊准备去拍摄重要题材前,常会感到忧心忡忡:我的相机功能可靠吗?如果,您最近拍的照片总有不对头的地方,您也会急于发现问题的所在。消除以上疑虑的最佳方法,就是自己动手测试相机,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它的工作状态。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测试方法,不要走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