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只是学生习得语文知识的工具之一,创造性地活用教材,并融入教师自己的智慧,对教材的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多种途径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从而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习得学科性知识,获得情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要想活用教材让课堂绽放光芒,必须充分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点,达成上述的“知识性”、“教育性”、“创新性”目标,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效备课,挖掘“三性”目标。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备课是否充分。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人们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目标明确且朝着目标前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收效甚微,甚至误入歧途。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心中一个有数,必须要树立很强的目标意识,这样教学中才有的放矢,学生才能学有所得。做到教师心中要装着三个目标:一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小学语文学科的目标;二是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的阶段性目标。三是体现一节课教学目的要求的。有了这三个目标,教学时,便能“从宏观着眼,自微观入手”。
以我执教的《野草》为例,根据小学语文学科要求、年段教学要求以及课时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和概括语段的能力,理解野草的象征意义,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2.学习小草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了解生命的意义。
3.运用象征手法仿写语段。
二、活用资料,课堂举一反三。
堂课是否能高效,课前学生的资料准备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前学生需要准备些什么呢?首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相应的学习资源。除了一般的写作背景、课前学习,还应收集与教材相似或相关的内容。既是“用教材教”,那就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局限于教材内容,更要学会举一反三。
在上《野草》之前,我布置了两个预习内容。1.收集习作背景资料和与“野草”相关的内容。2.对课文中的两个体现种子力气大的例子进行概括,总结自己概括的方法。进行了这样的预习作业后,在课堂伊始我利用了几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价。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有很多:《野草》的作者资料、写作背景材料;野草的百科知识;与野草有关的故事、名言;写于“五四”后期,鲁迅先生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野草》;自己对野草的认识和看法……让我不禁感叹,放手让学生收集资料,竞会如此丰富。通过对“野草”资料的收集,学生们已经有了自己对野草的初步认识和理解,甚至有的孩子对野草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训练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而对课文中两个体现种子气力大的例子进行概括,教给孩子简短概括语段的二要素概括法(谁?干什么?),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课前的准备和课中的展示,其实孩子们已经对文章的第一部分非常熟悉了,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三、以学定教,提高课堂实效。
践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并不是让老师们随意的使用任何教材,而是要求老师在把握教材的功能价值、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去创造性的执行教材。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是否达到,依照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时调整。
通过课前的准备和课中的展示,其实孩子们已经对《野草》的第一部分非常熟悉了,此时我再抓住“种子的力量大表现在哪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感悟来体会种子顽强不屈、不可抗拒、能屈能伸的品质,学习种子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孩子们找出了“透、钻、挺、顽强不屈、不可抗、掀翻”这些词,我相机指导在写文章时,用好普通词,如:不管、如何、必定……也能让文章更生动,这样的词也是好词。既让孩子们对文章中的语句进行了感悟,也对课文中词语的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而《野草》这篇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是本课教学中的重难点,孩子们对野草的象征意义以及其他事物“瓦砾、石块、盆花”的象征意义比较难理解。在简短的背景资料介绍后,我便直接出示了连线题,把象征的意义和本体直接进行连线。在孩子们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可能也有些思考。于是我只提了一个问题:想想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而不在文章中说明呢?一个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紧接着就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资料谈了许多观点。由此,象征的写法及作者借物抒情的用意便在无形中进入了孩子们的知识体系。最后,在鞏固象征手法的同时,我对象征手法知识作了迁移: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象征着“老师”,太阳、溪水、空气、书本……又可以象征什么呢?我提供一个语段让孩子们开始仿写,其中一个孩子写到:“太阳总是那么温暖,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太阳总是那么无私,无论我承受了多大的苦难,她都不离不弃,温暖我受伤的心灵。”让我看到了深深的母子情,也让我看到孩子们对象征手法的运用和理解,更让我看到他们的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反思总结,助力掌控教材。
一堂课中,教材知识点、思维点、拓展点是否设计得当,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学生是否能习得知识、提高能力是评价教师“用教材教”的标准。深入反思和总结自己在课堂中的得失将提高教师在课堂掌控教材的能力,才能用好教材提高课堂实效。
最后,我想,科学、创造地活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目的是在于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在获得学科性知识的同时,在教育性、创造性方面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于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构建学科知识,学得轻松。这样,课堂就能更加高效,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要想活用教材让课堂绽放光芒,必须充分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点,达成上述的“知识性”、“教育性”、“创新性”目标,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效备课,挖掘“三性”目标。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备课是否充分。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人们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目标明确且朝着目标前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收效甚微,甚至误入歧途。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心中一个有数,必须要树立很强的目标意识,这样教学中才有的放矢,学生才能学有所得。做到教师心中要装着三个目标:一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小学语文学科的目标;二是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的阶段性目标。三是体现一节课教学目的要求的。有了这三个目标,教学时,便能“从宏观着眼,自微观入手”。
以我执教的《野草》为例,根据小学语文学科要求、年段教学要求以及课时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和概括语段的能力,理解野草的象征意义,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2.学习小草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了解生命的意义。
3.运用象征手法仿写语段。
二、活用资料,课堂举一反三。
堂课是否能高效,课前学生的资料准备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前学生需要准备些什么呢?首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相应的学习资源。除了一般的写作背景、课前学习,还应收集与教材相似或相关的内容。既是“用教材教”,那就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局限于教材内容,更要学会举一反三。
在上《野草》之前,我布置了两个预习内容。1.收集习作背景资料和与“野草”相关的内容。2.对课文中的两个体现种子力气大的例子进行概括,总结自己概括的方法。进行了这样的预习作业后,在课堂伊始我利用了几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价。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有很多:《野草》的作者资料、写作背景材料;野草的百科知识;与野草有关的故事、名言;写于“五四”后期,鲁迅先生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野草》;自己对野草的认识和看法……让我不禁感叹,放手让学生收集资料,竞会如此丰富。通过对“野草”资料的收集,学生们已经有了自己对野草的初步认识和理解,甚至有的孩子对野草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训练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而对课文中两个体现种子气力大的例子进行概括,教给孩子简短概括语段的二要素概括法(谁?干什么?),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课前的准备和课中的展示,其实孩子们已经对文章的第一部分非常熟悉了,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三、以学定教,提高课堂实效。
践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并不是让老师们随意的使用任何教材,而是要求老师在把握教材的功能价值、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去创造性的执行教材。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是否达到,依照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时调整。
通过课前的准备和课中的展示,其实孩子们已经对《野草》的第一部分非常熟悉了,此时我再抓住“种子的力量大表现在哪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感悟来体会种子顽强不屈、不可抗拒、能屈能伸的品质,学习种子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孩子们找出了“透、钻、挺、顽强不屈、不可抗、掀翻”这些词,我相机指导在写文章时,用好普通词,如:不管、如何、必定……也能让文章更生动,这样的词也是好词。既让孩子们对文章中的语句进行了感悟,也对课文中词语的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而《野草》这篇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是本课教学中的重难点,孩子们对野草的象征意义以及其他事物“瓦砾、石块、盆花”的象征意义比较难理解。在简短的背景资料介绍后,我便直接出示了连线题,把象征的意义和本体直接进行连线。在孩子们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可能也有些思考。于是我只提了一个问题:想想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而不在文章中说明呢?一个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紧接着就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资料谈了许多观点。由此,象征的写法及作者借物抒情的用意便在无形中进入了孩子们的知识体系。最后,在鞏固象征手法的同时,我对象征手法知识作了迁移: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象征着“老师”,太阳、溪水、空气、书本……又可以象征什么呢?我提供一个语段让孩子们开始仿写,其中一个孩子写到:“太阳总是那么温暖,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太阳总是那么无私,无论我承受了多大的苦难,她都不离不弃,温暖我受伤的心灵。”让我看到了深深的母子情,也让我看到孩子们对象征手法的运用和理解,更让我看到他们的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反思总结,助力掌控教材。
一堂课中,教材知识点、思维点、拓展点是否设计得当,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学生是否能习得知识、提高能力是评价教师“用教材教”的标准。深入反思和总结自己在课堂中的得失将提高教师在课堂掌控教材的能力,才能用好教材提高课堂实效。
最后,我想,科学、创造地活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目的是在于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在获得学科性知识的同时,在教育性、创造性方面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于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构建学科知识,学得轻松。这样,课堂就能更加高效,绽放出美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