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之父”的浪漫爱情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她病情加重的那段时间,徐光宪几乎片刻不离地守在她的身边。但无论他如何不舍,她还是永远地离开了。“老头子,跟你过了一辈子,我很满足,以后我不在了,你要好好活着。”这是她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
  舒婷曾在《致橡树》中描述爱情的样子:“不是谁攀缘了谁,不是谁歌颂了谁,不是谁滋养了谁,而是两个高大独立的个体,有着相同的信仰和姿态,像木棉和橡树一样,彼此独立,相互致敬。”这句话用来形容徐光宪和高小霞的爱情,再合适不过。
   徐光宪和高小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只是两个陌生的名字,但提到稀土,人们或多或少听说过。
   稀土是17种特殊元素的统称,也被称为“工业黄金”,小到智能手机,大到火箭、导弹等高新科技领域,稀土都是无可取代的存在。因为稀土的提取和分离技术要求极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虽然是稀土资源大国,却因为萃取技术不过关,不得不低价出口稀土精矿,再以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价格购买稀土产品。
   将中国从这种劣势中拉出来,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稀土格局的人,便是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的徐光宪。而他一生的挚爱,便是高小霞。
   1940年,徐光宪和高小霞相识在交通大学,两人是化学系的同班同学。廖一梅说:“这辈子,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了解。”他们的相识恰恰应了那句:精神上的门当户对。他们拥有相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时无须多言,一个眼神就懂了彼此的想法。
   1946年,他们在上海举办了婚礼,将余生珍重地许诺给了彼此和国家。对于两个在战火中长大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有着相同的理想——科学救国。于是,第二年,他们都通过了赴美留学考试,只是因为经济拮据,高小霞默默放弃了这次机会,直到两年后才在朋友的帮助下赴美国学习。
   其间,徐光宪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此后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并且被选为美国西格玛克塞荣誉科学会会员。与此同时,半工半读的高小霞也在学业上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认可。当时不止一人提出要他们留在美国,毕竟这里的生活和前景会更好,而他们的选择并不意外: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1951年,正值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宣布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但徐光宪毅然选择放弃美国优渥的工作而回国,高小霞也坚定地站在丈夫身边,即使再过一年她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两人以华侨探亲的名义获得签证,辗转回到中国,回到了那个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回国后,两人同时在北京大学任教。虽然生活条件和往日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不曾有一丝后悔,身边是爱人,身后是国家,其他的都不足挂齿。
   此后,徐光宪曾在科研上三次转向,在四个方向上开展研究:从量子化学到配位化学,再到核燃料化学,直到最后的稀土化学,可以说,祖国需要什么,他就做什么。
   1954年,他与唐敖庆、卢嘉锡等人在北京主办质结构讲习班,为全国高校培养了一批理论化学方面的教师,他编写的全国第一本物质结构教材,影响了几代化学工作者;1957年,由于国防和学科建设的双重需要,他开始从事核燃料萃取化学研究;1972年,又转向稀土分离和萃取方面的研究。
   针对当时中国在稀土市场上极不平等的地位,徐光宪倾尽了全部心血,带领学生翻阅国外最新书籍,最终大胆决定放弃国际上流行的离子交换法和分级结晶法,改用萃取法来完成分离。这种在当时被很多人不认可的方法,却使得稀土纯度达到了创世界纪录的99.99%。这一创新之举直接推动中国稀土分离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实现了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向高纯稀土生产大国的飞跃。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曾经说过:能让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帮人在拼命。徐光宪当之无愧是其中一位,而高小霞也身在其中。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她一直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改革开放后,她就选择了稀土极谱分析作为研究方向。徐光宪将稀土包含的17种元素分离出来,她则将剩下的部分制成“稀土微肥”,两人一次次的合作,在科研上不断迎来新的突破。
  明明自己被称为“中国稀土之父”,然而在徐光宪心里,妻子才是稀土研究方面真正的大家。原本严肃的科学,因为他们的爱情,似乎也染上了一丝浪漫的色彩。
   成就接踵而来。1980年,两人同时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次年,又同时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两人同时当选中科院院士……一路走来,他们不仅是伴侣,更是朋友、亲人,是彼此最不可取代的存在。她不止一次地說:“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跟他成为夫妻,并且一起生活这么多年。”而他对他的爱也是如此。
   他常常为一个问题连续研究好几天,但只要看到她工作到晚上11点还不休息,便一定要提出“黄牌警告”。而且不管走到哪里,两人总是习惯地牵着手——牵了手就是一辈子,一不小心就白了头。
   高小霞晚年因为骨折坐上了轮椅,徐光宪便每天推着她绕着北大的未名湖慢慢走,说着只有彼此听得懂的笑话,竟是比年轻时候更加亲密。
   1994年,徐光宪和高小霞荣获了首届“中华蓝宝石婚佳侣奖”,并在《综艺大观》上度过了他们的蓝宝石婚。在节目上,已是古稀之年的高小霞脸上却带着几分羞怯,回首往事,她笑着说:“能够跟他在一块儿,我很幸福。”1998年,在接受采访时,徐光宪说:“希望我们可以过一个金刚石婚。”只是这个心愿最终没有实现,那个时候高小霞已经被诊断出癌症。
   在她病情加重的那段时间,徐光宪几乎片刻不离地守在她的身边。但无论他如何不舍,她还是永远地离开了。“老头子,跟你过了一辈子,我很满足,以后我不在了,你要好好活着。”这是她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
   “我一生中,最满意的是和小霞相濡以沫度过的52年;我最遗憾的是没有照顾好她,使她先我而去。”在高小霞的追悼会上,这个经历过无数风雨的男人坐在妻子的遗像边,忍不住泪流满面。
   妻子去世后不久,徐光宪的头发就全白了。思念如马,自别,未停蹄。此后,每年清明节,他都会到墓园里,和长眠在此地的妻子聊家常,告诉她自己的研究成果,絮絮叨叨大大小小的事情:“小霞,你走了15年了,我们家里现在还好,我身体也还好,还有,你盼望成立的分析化学所也成立了。”
   2005年,徐光宪获得“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他将全部奖金都用来设立“霞光奖学金”,用来资助和奖励贫困学生。“霞光”,是徐光宪的私心,取自两个人的名字,为国,也为她。他知道那一定也是她的期望。
   有人问什么是最好的爱情,徐光宪和高小霞给出了一个动人的答案——不可忘国忧,不可负卿卿,一心一意一事,一生一世一人。
   余沈阳摘自《百家讲坛·红版》
其他文献
在企业日常运营的过程中,党建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既能推动企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又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党建工作开展得越
每个人都有一根受伤的手指,它是每个人最隐秘的内心世界。无论我们多么善解人意,也无法理解别人最隐秘的痛苦。无论我们多么强大,也无法解决别人最难捱的悲伤。  母亲的学生小郭,从高中毕业起每年过年都会来拜年,十年间从未间断。母亲做了一辈子的高中老师,亲手送进大学的学生无数,这样的学生只有一个。对此,我颇为好奇,多次问母亲,母亲都笑而不答。去年过年,我缠了小郭许久才知道原因。   小郭的父母是跑长途运输
期刊
当前国企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基层团青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质量和效果更应当不断提升,从而为加快国企改革和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本文首先分析国
受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全面展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很多公立医院虽然初步实现了转型发展,但在党建工作方面,却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而这也使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和改革,公立医院的集成党建文化品牌建设工作也有着许多的改变和挑战,如何完善新时代党建文化品牌建设工作,促进医院稳定发展是目前公立医院着重考虑
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特殊性,如何将党建工作与科
音准的概念和每个音符的准确度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多数音乐旋律的根本所在,但是实际在控制双簧管演奏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难度的.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探讨双簧管
44年前,她出于善意好心收养了一名弃婴,用勤劳的双手托举起一个孩子的希冀;40年来,她倾尽心血、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永远长不大”的智障养子,哪怕自己年过七旬仍然坚持不渝,无怨无悔地用柔弱的肩膀扛起这名弃儿的人生。她就是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家住江西省丰城市洛市镇东安村的村民吴果英。  义无反顾收养智障弃婴  近日,笔者来到群山环抱的洛市镇东安村,看到年已73岁的吴果英正带着养子范伯孙在地里
期刊
在新时期建筑业的发展背景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基层党建工作为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与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本文通过对基层党建工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党建工作责任
每个家庭都有不成文约章,可严可松,有些家长不准子女吃饭时讲话,另一些夫妇,财政完全独立,还有讲明小家庭,长辈不可借宿等,条款千奇百怪。   我家也有一個规矩,一早讲得一清二楚,先礼后兵,不知省却多少龃龉,关系得以维持数十载,靠的可能就是这个规则。   那就是,家中天地万物,像家具、电器、电子用品、书籍、工具、衣物、一切纪念品、首饰……不见了,就是不见,丢失,便是丢失。  永——远——不——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