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我国历史遗留铬渣堆场多数采用湿法解毒工艺进行处理,但大量化学药剂的添加不仅增加了成本,引入了污染物,而且随时间的延长铬渣中的Cr(Ⅵ)源源不断的返溶,场地出现返黄现象,形成二次污染.为了持久稳定的修复铬渣,研究人员提出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处理湿法解毒后铬渣中Cr(Ⅵ)的返溶.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修复铬渣污染场地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述了铬渣的危害、处理现状及传统的铬污染修复技术,并以湿法解毒铬污染为例,重点揭示了处理后铬渣中Cr(Ⅵ)的返溶机理,由此可知湿法解毒后的二次污染不可避免.随后详述了微生物修复C
【机 构】
:
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8;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1400;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8;有研资源环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历史遗留铬渣堆场多数采用湿法解毒工艺进行处理,但大量化学药剂的添加不仅增加了成本,引入了污染物,而且随时间的延长铬渣中的Cr(Ⅵ)源源不断的返溶,场地出现返黄现象,形成二次污染.为了持久稳定的修复铬渣,研究人员提出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处理湿法解毒后铬渣中Cr(Ⅵ)的返溶.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修复铬渣污染场地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述了铬渣的危害、处理现状及传统的铬污染修复技术,并以湿法解毒铬污染为例,重点揭示了处理后铬渣中Cr(Ⅵ)的返溶机理,由此可知湿法解毒后的二次污染不可避免.随后详述了微生物修复Cr(Ⅵ)过程中生物还原、生物吸附和生物矿化三大作用机理,并阐述了铬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物种的响应及群落结构的演替,最后,总结了微生物修复铬渣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多环芳烃是一种常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具有致癌、致突变等毒性而被广泛关注.其微生物降解过程通常由羟化起始,随后脱氢、开环、一步步去除支链,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Rieske非血红素铁环羟化酶(Rieske-type non-heme iron aromatic ring-hydroxylating oxygenases,RHOs,又称 aromatic ring-hydroxylating dioxygenases)或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负责将羟基加成到多环芳烃环上,将疏水性的多环芳烃转化为亲水性的衍生
伴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处理“白色污染”成为人们面临的一个棘手难题,而各种合成塑料因为应用广泛且很难降解成为其“主要元凶”.利用 自然界存在的或者是进化产生的微生物可降解合成塑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策略.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和交流(中欧组织间合作研究NSFC-EU)项目“合成塑料降解转化微生物菌群”为基础,总结近年来筛选到的能够降解合成塑料,如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氯乙烯(Polyvi
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SAs)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畜禽养殖的抗菌药物,但其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可降解性较差,会通过人及畜禽粪便和尿液的排放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目前,污水处理厂中的好氧活性污泥(Aerobic activated sludge,AAS)被证实能够有效转化SAs.文中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总结了好氧活性污泥体系中SAs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对生物降解机理、主要的生物降解途径和影响降解效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梳理与回顾,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展望,以期为优化污水处理厂中SAs的生
产电微生物的胞外电子转移在能源、环境等诸多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作为模式产电微生物,其电催化系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黄素作为S.oneidensis重要的电子载体,其介导的胞外电子转移是电子传递过程中的一个限速步骤.然而自然环境中野生型S.oneidensis的黄素分泌量极低,对其工程改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严重阻碍了胞外电子的传递过程,这已成为限制其电子转移的主要瓶颈.基于S.oneidensis黄素介导的电子转移机制,系统地从黄素的合成路径
国际科技合作是促进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环境保护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良好运行的目标下,最容易达成共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2018年和2019年分别发布了在环境生物技术领域合作的项目指南,共同支持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和塑料降解微生物菌群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本专刊邀请了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合作框架内项目的设计思想、主要内容以及获得的进展,并收录了在环境生物修复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的论文23篇.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检测9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type 9,AAV9)载体制品感染性滴度的方法.方法:利用含AAV2 rep和cap基因的1型单纯疮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HSV1)做为辅助病毒与梯度稀释的AAV9载体制品共同感染HEK-293细胞,培养48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
脱氮是大部分污水处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由于具有经济高效、工艺简单和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势,生物脱氮工艺在最近数十年中备受关注.根据脱氮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脱氮机制不同,文中分类综述了近年来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比分析了硝化菌、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以及以这些菌为基础的不同生物脱氮工艺的优缺点,为复杂污水环境的脱氮工艺选择提供参考.基于微生物脱氮机制,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高效脱氮菌株,结合不同工艺优点并应用 自动化模拟最佳条件,从而建立经济高效的脱氮工艺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将生物育种提到了战略高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生物育种列为未来需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前沿领域.2021年10月16~17日,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在山西省晋中市举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农业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承办了专题分会场“植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以加强生物育种同行的沟通与交流,推动我国生物农业相关领域的发展.来自清华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
1 会议背景及简介rn2021年10月16~17日,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第三届生物经济助力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大会、2021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在山西晋中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为期两天的大会邀请了院士、著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吸引了全国四百余名代表参会,涵盖农业、医学、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生物工程相关领域.17日的会议包括9个分会场学术交流,91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生命科学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生物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
生物修复作为经济有效、绿色可持续的修复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通过文献计量可视化应用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分析了 1990-2020年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生物修复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呈增长趋势,发文总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和中国,但是2012年后中国年发文量快速增加,并位居第一.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发表在 Chemosphere、Environmen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