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释疑应考虑学生认知能力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60750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遇到疑问喜欢请教教师。教师释疑时应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的素质。
  “释疑”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也是学生情感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 “释疑”对于学生来说其实也是一个探索活动。如何才能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从事“释疑”的学习与思考呢?笔者在“释疑”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想方设法在“释疑”过程中创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帮助他们分析出现障碍的原因,矫正他们原有认识的偏差,充实、完善他们对问题分析、发现、创造的过程,引导他们解决问题,以此提高他们思维的品质,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与发展。经过长期的深入研究,反复实践,证明了笔者的三克服、忌灌输、三加强的做法效果甚佳。
  1. 克服“投射效应”的影响。心理学告诉我们,由于心理定势的影响,人们很容易以自身的情感体验,思维习惯来判断他人的心理活动,产生一种把自己的想法投射给他人的“投射效应”。受之影响,在解答学生问题时,教师往往认为学生与自己有同样的思路,只要解决了这一思维程序中的有关疑难,就能达到“释疑” 的目的。但是,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与教师常常不相同,甚至相差甚远,其遇到的问题与教师的判断并不一定吻合。
  2. 克服“反馈”概念在教学中的作用上存在的认识上的偏差。心理学控制论理告诉我们,反馈的控制过程是利用给定信息与真实信息的差异来解决矛盾的。由此不难得出“提供和矫正信息越及时就越有利于学生认识系统的自行调节、自我完善,从而自觉地缩小标差”这样一种观点。故在解决问题时,总是希望学生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定位在“正确”、“合理”等格局上,而忽视了学生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之不多再到知之较多,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忽视了辩证思想的指导作用。
  3. 克服自身心理品质方面的缺陷。没有锐敏精细的观察力,发现不了学生思维障碍的关键所在,就找不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的有效措施;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思维能力,沟通学生障碍与正确解法的联系,就不能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顺其思路将问题的解决纳入正轨;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就不会深入地去发现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维活动的过程,从而简单作答,完成任务了事等等。这些都会影响“释疑”的质量,也降低了 “释疑” 的功效。
  忌灌输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释疑”时,不要只局限于告诉学生怎么做,不假思索地把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盘托出。否则,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完美”地解答了学生的问题,但却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无形中简单地否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把 “释疑”变成了一种“灌输”,背离了学生自身内在的认识,抑制了学生自身思维的发展,同时还会给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造成较深的负面影响。
  通过上面的分析,明确了不应该怎样,但又应该怎样做呢?
  1. 加强理论学习,端正教育思想,切实强化内功,提高心理品质。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树立起充电的理念,加强教育心理学和数学教育学等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对 “释疑”的作用、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同时注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观察力、记忆力、感知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并在实践中,自觉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站在较高层次上为 “释疑”制定和把握各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充分把学法指导与学生的认知基础紧密结合起来,增强“释疑” 的针对性。
  2. 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和思维活动的研究,对症下药。经常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分析问题,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困难,了解其请教教师的所在期望,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这样才能使“释疑”抓住关键。
  3. 加强学法指导,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释疑”时,要注意分析学生原有思路,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抓住疑难的本质、关键,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契机,将 “释疑” 的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探索、发现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如何来解决疑问,而不是自己代替学生来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邹韵文
其他文献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 “枯燥”、“一堂死水”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课内不想听,课后不想学,扼杀许多创新的火花。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一、运用典故和历史故事  历史是一门思想性和故事性都很强的学科,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具有先天的优越性。中国古代史教材中的成语典故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运用并作适当补充,对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民族感很有实效。例如讲“淝水之战”一课时,
近年来中考英语阅读类的分值占60分,包括语法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等题型,几乎占总分的50%。不少学生在阅读类题型中失分较多,英语不合格的考生近60%都是因为阅读部分不过关。针对此情况,我们开展了“初中英语阅读讲评课的有效性”课题研究,从课堂上提高阅读题讲评的有效性入手,争取大面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理论依据  有效讲评阅读理解是指通过讲评,促使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语言及背景知识,培
教师这个职业,面对的学生永远是一群个性不一的整体,或聪慧、或愚钝、或乖巧、或顽劣,无法改变,别无选择。无论你是烦躁不安,还是怨声载道,只要你走上三尺讲台,最终还得直面相对。  案例一 你会成功的  “不管今后学习的路上遇到多少坎坷,我将上下而求索,勇敢地迎接挑战……”这是晓明同学在六年级表彰会上发言的结束语,听到同学们热情的掌声,看到教师们赞赏的眼光,我又怎能忘记他在六年学习路上走过的一个个故事。
12月4日,东城区小学"学院日"课程正式启动,15所学校率先试点。"学院日"课程依托"1个青少年学院+4个专业学院+8个学区分院+x个学院课程中心和实践基地"的学习体系。此次,东城区推出547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等方面的不同,使他们在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孩子一踏进校门,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和各种各样约束自己的学校纪律、规章制度。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校园生活,如何使他们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在人生道路上迈出、迈好第一步,需要老师做出努力。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整理出如下的做法,希望对一年级的老师有所帮助。  
秋风迎面,给人清爽的感觉。我迈着轻快的步子进校园,“郭老师,早上好!”一声清脆而带有四川口音的问候,让我不由得驻足,回以微笑。原来是我班的学生森,想起发生在我们俩之间的故事,我的笑容更深了。  森与我的第一次短兵相接是在这学期开学不久。那时,我刚刚接这个重新组合的班集体,对这个班的孩子还不是十分熟悉,能叫出名字的也只是我的科代表和几个平时接触较多的班干部。这个孩子似乎特别想亲近人,有事没事总爱在我
自“研学后教”在我区开展以来,我区的教育工作初见成效,特别是教育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区尤其明显。但对于教育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课改成效却没有想象中的理想。寻求有利于在农村小学更好地实施研学后教的策略,是推进我区践行“上品教化”的关键,是现今广大农村教师解决课堂效率不高的难题的法宝。  一、农村小学实施“研学后教”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学生自学能力不高  首先,农村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影响学生接
社会的多元决定了生活的多元,多样性并存使得社会、生活充满斑斓的色彩。提倡、鼓励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观点是经过自己的理智思考而自由选择来的,有了选择的自主,就迈出了心灵自由的第一步。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法  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
甘肃省小陇山林区橡树种类较多,分布广,资源丰富,是本林区的主要建群树种。橡仁富含淀粉,橡碗富含单宁,可多层次深度开发,其废弃物还可综合利用。通过对小陇山壳斗科栎属植物资源详
采用参与式林业的方法,调查了小陇山林区社区参与天保工程的现状,分析研究了目前在国有林业企业内部、外部及天保工程项目设计、决策等方面影响社区参与天然林保护的制约因素,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