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40年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40年的对外开放伟大实践启示我们,只有坚持主动融入、全面开放、内外联动、互利共赢、试点先行,才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进入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关键词] 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 历史地位; 开放型经济
[中图分类号] D616;F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08-0029-03
2018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来华出席“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特别圆桌峰会的跨国企业负责人时指出,“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实行改革开放已有40年历史”,“眺望新征程,我们对改革开放更加有信心,更加相信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上,我们将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积极的姿态向全球扩大市场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发展开放型经济,从加快自身开放向推动全球共同开放转变。
对外开放40年的基本主线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历史反复表明:发达国家都是开放国家,强国盛世必走开放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13个经济体实现25年以上的高速增长,无一例外采取了开放政策。回顾40年来我们走过的开放历程,反思鸦片战争170多年来的历史教训,参照当今世界强国的发展历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对外开放必将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始终,民族复兴之路必然是开放之路,中国梦实现之路必然是开放之路。
4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沿着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主线展开,在进程上经历了稳步推进、全面融入、主动引领三个阶段。第一,稳步推进阶段(1978年-2000年)。主要特征是由自我封闭转向主动单向开放,在区域范围上实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内陆开放,逐渐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这一阶段,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加工贸易,承接境外产业转移。第二,全面融入阶段(2001年-2011年)。主要特征是由主动单向开放转向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双向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一阶段,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对接国际经贸规则,以大开放促进大改革。第三,主动引领阶段(2012年至今)。主要特征是由顺应式参与式开放转向主动性引领性开放,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一阶段,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对内,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建立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外,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内与国际跨区域联动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对外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
为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注入稳定动力。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约9.5%。2017年我国GDP占世界经济的15%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年度全球贸易报告显示,中国商品贸易出口额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份额的12.8%;中国商品贸易进口额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商务部2017年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961.5亿美元,蝉联全球第二,占比首次超过10%。此外,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从而获得国际主要货币的地位。
为世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模范样本。2013-2016年,我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基本占据世界第一,中国市场日益成为全球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指出,中国的经济结构改革将对全球贸易增长产生积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更贴近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从而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为全球经济治理变革贡献中国方案。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对外开放中不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不论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国际金融危机均作出重大贡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方面,我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自由贸易区建设与谈判,推动全球双边与多边贸易、投资的发展;另一方面,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供不应求的情况,我国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議中也对“一带一路”建设内容给予充分认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特点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发展机制的重要补充。
对外开放40年的重要经验
4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伟大实践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源泉。
必须坚持主动融入,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把发展置于广阔的国际空间谋划。通过扩大市场开放、深化分工合作、发挥比较优势来推动经济发展,使得我国既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 必须坚持全面开放,有效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布局开放举措、开放内容、开放空间,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统筹推进要素、产业、市场开放,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逐步形成沿海内陆沿边分工协作、互动发展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必须坚持内外联动,着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把国内的市场、成本、产业配套等优势和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相结合,以开放促创新促改革促发展,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实现以开放发展联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
必须坚持互利共赢,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积极对接、融入、引领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整合,联手打造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必须坚持试点先行,坚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始终坚持试点先行,趋利避害,防范和化解对外开放风险。进入新时代后,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平台,把深化改革开放和强化风险压力测试有机结合,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尤其是中美贸易争端,坚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
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开放环境、开放方式、开放重点、开放角色都发生巨大变化。
一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进展。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拓展金融合作空间,同相关国家商谈优惠贸易安排和投资保护协定,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运输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以创新为支撑,提高合作质量和水平。加强同全球发展的战略对接和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二是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新变革。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加强全球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统筹金融创新和监管,維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以世贸组织为基础,建设基于规则、自由开放、透明、非歧视、包容的多边贸易体系。
三是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抓紧制定重点领域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用好主权财富基金,搭建跨境投资平台,建立产融结合的生态系统。
四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围绕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行体制突破,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形成同新时代对外开放战略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将高标准的“21世纪新议题”纳入自贸试验区,在竞争中立、政府采购、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高标准规则方面开展压力测试。
五是筑牢我国开放安全的新防线。确定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底线,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节奏、顺序、重点,确保对外开放自主可控。统筹对外开放和风险防范,把对外开放举措和风险防范预案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评估,增强风险控制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张建平,沈博.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J].当代世界,2018(5).
(作者:张明珠,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马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 易 艳
[关键词] 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 历史地位; 开放型经济
[中图分类号] D616;F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08-0029-03
2018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来华出席“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特别圆桌峰会的跨国企业负责人时指出,“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实行改革开放已有40年历史”,“眺望新征程,我们对改革开放更加有信心,更加相信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上,我们将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积极的姿态向全球扩大市场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发展开放型经济,从加快自身开放向推动全球共同开放转变。
对外开放40年的基本主线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历史反复表明:发达国家都是开放国家,强国盛世必走开放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13个经济体实现25年以上的高速增长,无一例外采取了开放政策。回顾40年来我们走过的开放历程,反思鸦片战争170多年来的历史教训,参照当今世界强国的发展历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对外开放必将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始终,民族复兴之路必然是开放之路,中国梦实现之路必然是开放之路。
4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沿着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主线展开,在进程上经历了稳步推进、全面融入、主动引领三个阶段。第一,稳步推进阶段(1978年-2000年)。主要特征是由自我封闭转向主动单向开放,在区域范围上实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内陆开放,逐渐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这一阶段,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加工贸易,承接境外产业转移。第二,全面融入阶段(2001年-2011年)。主要特征是由主动单向开放转向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双向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一阶段,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对接国际经贸规则,以大开放促进大改革。第三,主动引领阶段(2012年至今)。主要特征是由顺应式参与式开放转向主动性引领性开放,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一阶段,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对内,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建立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外,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内与国际跨区域联动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对外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
为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注入稳定动力。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约9.5%。2017年我国GDP占世界经济的15%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年度全球贸易报告显示,中国商品贸易出口额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份额的12.8%;中国商品贸易进口额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商务部2017年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961.5亿美元,蝉联全球第二,占比首次超过10%。此外,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从而获得国际主要货币的地位。
为世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模范样本。2013-2016年,我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基本占据世界第一,中国市场日益成为全球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指出,中国的经济结构改革将对全球贸易增长产生积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更贴近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从而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为全球经济治理变革贡献中国方案。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对外开放中不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不论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国际金融危机均作出重大贡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方面,我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自由贸易区建设与谈判,推动全球双边与多边贸易、投资的发展;另一方面,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供不应求的情况,我国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議中也对“一带一路”建设内容给予充分认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特点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发展机制的重要补充。
对外开放40年的重要经验
4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伟大实践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源泉。
必须坚持主动融入,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把发展置于广阔的国际空间谋划。通过扩大市场开放、深化分工合作、发挥比较优势来推动经济发展,使得我国既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 必须坚持全面开放,有效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布局开放举措、开放内容、开放空间,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统筹推进要素、产业、市场开放,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逐步形成沿海内陆沿边分工协作、互动发展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必须坚持内外联动,着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把国内的市场、成本、产业配套等优势和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相结合,以开放促创新促改革促发展,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实现以开放发展联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
必须坚持互利共赢,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积极对接、融入、引领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整合,联手打造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必须坚持试点先行,坚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始终坚持试点先行,趋利避害,防范和化解对外开放风险。进入新时代后,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平台,把深化改革开放和强化风险压力测试有机结合,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尤其是中美贸易争端,坚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
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开放环境、开放方式、开放重点、开放角色都发生巨大变化。
一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进展。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拓展金融合作空间,同相关国家商谈优惠贸易安排和投资保护协定,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运输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以创新为支撑,提高合作质量和水平。加强同全球发展的战略对接和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二是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新变革。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加强全球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统筹金融创新和监管,維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以世贸组织为基础,建设基于规则、自由开放、透明、非歧视、包容的多边贸易体系。
三是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抓紧制定重点领域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用好主权财富基金,搭建跨境投资平台,建立产融结合的生态系统。
四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围绕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行体制突破,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形成同新时代对外开放战略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将高标准的“21世纪新议题”纳入自贸试验区,在竞争中立、政府采购、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高标准规则方面开展压力测试。
五是筑牢我国开放安全的新防线。确定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底线,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节奏、顺序、重点,确保对外开放自主可控。统筹对外开放和风险防范,把对外开放举措和风险防范预案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评估,增强风险控制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张建平,沈博.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J].当代世界,2018(5).
(作者:张明珠,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马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 易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