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安交警支队退休民警王志勇不幸因病去世。送别那天,告别厅里三层外三层,自发前来送王志勇最后一程的吊唁者竟然聚集了三百多人。祭奠的花篮,大厅里摆不下,只得从厅里排列到厅外……王志勇的妻子宋德华被这意想不到的场面感动了:丈夫他不是社会名流,不是政府官员,连先进党员都不是!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交通民警,在职时,本本分分地站了三十年马路,工作之余,三十年如一日为群众排忧解难。
宋德华想起她和王志勇认母三十三年,携手照顾孤老刘秀霞妈妈的往事。如今事过境迁,王志勇坦然离去。哀乐声里,那已经渐渐远去的往事,“过电影”似的一幕幕在宋德华眼前闪回。
1970年,二十多岁的王志勇在静安区交警支队延安路成都路交通岗值勤,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时,总能看到一位视力极差的老妈妈,从路口颤巍巍地经过。为了让老人能安全过马路,每次他都主动上前搀扶。当得知这位名叫刘秀霞的老妈妈孤身一人,在成都路延安路口附近租一间街面房,以编织针织衫维持生计,强烈的同情心促使他承担起照料老人生活的责任。也就是从这时起,王志勇与刘妈妈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正在热恋中的王志勇与女友宋德华约会就选在刘秀霞老妈妈家。他们发现刘老妈妈白天外出接生意,晚上凑在灯下打毛线,天长日久,将眼睛也累坏了。宋德华忍不住劝说她:“刘妈妈,您的眼睛不好,就别做这活了。”刘妈妈轻轻叹口气,说:“我还欠着房管所十几年的房钱呢!又没有其他收入,不做活计,拿什么还?”
王志勇心头一紧,觉得这位老人怪可怜的。他从袋里掏出10元钱,塞给老妈妈。那时候,王志勇一个月的工资才36元,他没能力替老人偿还欠了十几年的房租费。房管所考虑刘妈妈没有经济来源,决定免掉她所欠房租,条件是要她搬出店铺。
这岂不断了刘妈妈的生计!王志勇很着急。他求助于店铺隔壁的皮革手套厂,请求把老妈妈安排进厂,老人的店面房子作为补偿,给厂里当门市用,没有成功。老妈妈终于搬了家。在老妈妈最困窘的时候,王志勇带着宋德华,买了一些急需的生活用品来到刘妈妈的新家。
眼前的景象令他们心酸:家徒四壁,连张床都没有,屋里还散发出一股说不出的气味。他们一边帮老妈妈清扫房间,一面安慰她:“你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助你的。”此后,王志勇经常上门去探望刘妈妈,为她购物、做家务、打扫卫生……
不久,王志勇结婚了。他经常和妻子宋德华一起上门陪伴刘妈妈。刘妈妈见到他俩总有唠不完的心里话。每到告别,又总是依依难舍。邻居们还以为他们是刘妈妈的亲属。
王志勇忘不了大冷天值通宵夜班时,刘妈妈半夜三更将热气腾腾的面条送到岗亭里来。吃着滚烫的煮面条,他的心里温暖极了。这时候,刘妈妈会给他说些旧事。刘妈妈告诉他,她年轻时曾在外国人的公司里做过事,会点英语。当年陈毅市长请她回国协助政府接管一些外国资本企业,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还发给她津贴。但她表示现在自己可以过,不要给国家添负担。刘妈妈不计个人得失,不向政府伸手的高尚品格,使王志勇对老妈妈肃然起敬。
王志勇经常帮刘妈妈擦门窗、拖地板、打蜡,每月还给刘妈妈剪一次头发,为此他专门拜师学习理发技术。刘妈妈老是喊脚痛,痛得鞋子也穿不进。王志勇发现她年轻时在国外穿尖头皮鞋,脚变形了,趾甲都嵌进了肉里。他打来热水,帮刘妈妈把脚泡胀,取出一套特地买来的扦脚工具,要帮刘妈妈剪趾甲、修脚。刘妈妈不让,他就像儿子搀娘那样,把刘妈妈扶在沙发上坐好,一边伸手浸到热水里揉搓着刘妈妈瘦骨嶙峋的脚,一边安慰她:“您别见外,您不是把我当儿子吗?”
就这样,他和刘妈妈越来越亲密。刘妈妈执意要去王志勇家里看看,同他父母亲见见面。她来到王家,王志勇的父亲是离休干部,这位当年无私奉献投身革命的老前辈,见儿子和刘妈妈这么投缘,爽朗地说:“我有五个儿子,志勇就给你做儿子吧!你有什么事,找他就是了。”刘妈妈高兴地说:“我要,我要的!”
其实,不讲报酬、以诚待人,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两代人共同的做人理念呢?
若干年后,王志勇已不再上马路值勤了,但他和刘妈妈的来往从未中断,感情越来越深。王志勇的儿子长大当兵去了,他家的经济状况大为改善,考虑到刘妈妈没有经济来源,王志勇和妻子商量,每月除孝敬自己父母外,也给她送几百元生活费去。为让刘妈妈能享受天伦之乐,他们还常陪她到附近的公园去散心。
有一年元月28日,气温骤降至零下5度。得知刘妈妈在家里摔了一跤,卧床不起,王志勇与妻子急忙赶去。只见刘妈妈躺在床上,左脚不能动弹。被褥尿湿了,晒在阳台上。想到刘妈妈垫着塑料布,冻得直发抖,已经这样挨了四天,王志勇夫妇难过得直掉泪。刘妈妈考虑医疗费,说什么也不肯去医院,王志勇苦口婆心地劝说97岁的刘媽妈:“无论需要花多少医疗费,我们都是有能力支付的,再不能延误就医的时间了!”刘妈妈终于同意去住院。病房里,宋德华找来剪刀剪开了刘妈妈身上被尿脏了的衣裤,又拿多只热水袋焐热她的被褥。当晚,她陪刘妈妈在医院观察室里过了一夜。第二天,医生劝告说,病人高龄体弱,臀部、腰椎、左腿多处骨折,长不好了,还是回家去吧。王志勇一听急了,追到医生办公室恳求:“她是孤老太,我们照料她,是尽我们的社会公德;你们医院也来尽一份公德吧,把她送监护病房,她的医疗费用全部由我们承担!”并当即垫付了4000余元医疗费。医师、护士被感动了,破例将生命垂危的刘妈妈收进了监护病房。
要给刘妈妈拍X光片子了,但老人一动就痛得不行。经医院同意,王志勇将X光机器从7楼X光透视室移到2楼病房来,和护士一起,各拉着床垫的一角,将刘妈妈抬上X光机。
刘妈妈的病情不断恶化,医院让王志勇准备后事,王志勇心里颇为沉重。他与刘妈妈所居住的街道民政部门联系,商量刘妈妈的后事,然后对宋德华说:“让我们尽最后这份亲情吧!”他把刘妈妈家的电话机拉到邻居家中,以便及时通知病情。
大年初一上午,邻居接到一个从美国打来的电话,这时王志勇才知道,刘妈妈有子女在美国,还有一个侄女在上海。
当刘妈妈的侄女来到医院时,刘妈妈已经不能说话,很快就陷入深度昏迷。侄女带来了刘妈妈大洋彼岸子女的消息:他们将专程回国来当面致谢,偿还母亲四千多元医疗住院费用。王志勇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只知道三十多年来与我们相处的是一位无儿无女的孤老太太,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尽了该尽的义务。
伴着大年初一的爆竹声,97岁的刘秀霞老妈妈安详地合上双眼去世了。陪伴她走完最后一程的王志勇收到了老人的儿子、女儿从美国寄来的信。信中说:“你们给了母亲精神上、生活上、经济上的一切”,因此“她才活得幸福,才如此长寿,这使我们(做子女的)感到非常欣慰”,“你们做到了有些连亲儿女都做不到的事。”
整理刘妈妈遗物时,人们从她的大橱里翻出了她年轻时的照片,其中有她与廖仲恺在日本的合影,有她与宋庆龄的合影,还有一轴何香凝画的牡丹图……
直到这时,王志勇才真的相信刘妈妈曾告诉他的,她是民主革命元老廖仲恺的亲戚。联想起80年代后期刘妈妈白内障手术后,曾接到广东省人民政府来函,邀请她去广州参加廖仲恺和何香凝纪念碑落成仪式,当时去广州的火车卧铺票相当紧张,王志勇托华侨饭店的朋友,好不容易买到一张。送她上火车后,又托列车长一路照顾。廖梦醒来上海,刘妈妈也会去锦江饭店探望。记得那一年,廖承志过生日,刘妈妈专程去广东中山,回来告诉王志勇,廖承志身体不大好,脚都肿了……可对这一切,王志勇并没有往心里去,在他看来,刘妈妈就是刘妈妈呀!
回顾往事,宋德华感叹:既是廖家的至亲,刘妈妈身处如此窘境,她为何从不向他们开口要求照顾呢?更令宋德华颇为感动的是,处在这样拮据的生活条件下,刘妈妈仍是省下钱来,补缴了当年所欠房管所的房租。这又是怎样的境界!联想到王志勇当年从崇明农场抽调回沪,站马路,当交警,工作苦累不说,在马路上吸尘,吸汽车废气,他身为离休干部的父亲,难道就不能设法为他调动一下工作吗?这一切的一切,在当时连想都没人敢想,更别说向人提及了!多么淳朴的民风,多么清正的社会风气!
她难忘那个细雨蒙蒙的清明节,刘妈妈的儿子从美国飞来上海,为已故母亲做墓。在树碑人名单中,不但刻有刘秀霞子女的姓名,还有王志勇的名字。刘妈妈的儿子,一位老华侨感慨地说,世事沧桑,一言难尽,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我们的母亲,想不到母亲竟这么快就离我们而去……我们欠你们的太多太多,金钱好还情难还,让我们的情谊沿着母亲走过的路继续下去好吗?
王志勇三十三年認母的感人故事传遍了浦江两岸。2000年,他获得上海市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的精神文明十佳好事荣誉证书。之后,王志勇还是那个忙忙碌碌不知劳累地为民服务的人民警察,活在人们心里的,永远是他那至纯至善的心灵。宋德华至今记得当年市交警总队政治处领导对王志勇“三十三年认母”的评价:“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这是多么浓烈的爱民之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爱民颂歌。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人民公安的根,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才能永葆其青春的真谛。”
编辑:郑宾 [email protected]
宋德华想起她和王志勇认母三十三年,携手照顾孤老刘秀霞妈妈的往事。如今事过境迁,王志勇坦然离去。哀乐声里,那已经渐渐远去的往事,“过电影”似的一幕幕在宋德华眼前闪回。
相识,从搀扶过马路那一刻开始
1970年,二十多岁的王志勇在静安区交警支队延安路成都路交通岗值勤,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时,总能看到一位视力极差的老妈妈,从路口颤巍巍地经过。为了让老人能安全过马路,每次他都主动上前搀扶。当得知这位名叫刘秀霞的老妈妈孤身一人,在成都路延安路口附近租一间街面房,以编织针织衫维持生计,强烈的同情心促使他承担起照料老人生活的责任。也就是从这时起,王志勇与刘妈妈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正在热恋中的王志勇与女友宋德华约会就选在刘秀霞老妈妈家。他们发现刘老妈妈白天外出接生意,晚上凑在灯下打毛线,天长日久,将眼睛也累坏了。宋德华忍不住劝说她:“刘妈妈,您的眼睛不好,就别做这活了。”刘妈妈轻轻叹口气,说:“我还欠着房管所十几年的房钱呢!又没有其他收入,不做活计,拿什么还?”
王志勇心头一紧,觉得这位老人怪可怜的。他从袋里掏出10元钱,塞给老妈妈。那时候,王志勇一个月的工资才36元,他没能力替老人偿还欠了十几年的房租费。房管所考虑刘妈妈没有经济来源,决定免掉她所欠房租,条件是要她搬出店铺。
这岂不断了刘妈妈的生计!王志勇很着急。他求助于店铺隔壁的皮革手套厂,请求把老妈妈安排进厂,老人的店面房子作为补偿,给厂里当门市用,没有成功。老妈妈终于搬了家。在老妈妈最困窘的时候,王志勇带着宋德华,买了一些急需的生活用品来到刘妈妈的新家。
眼前的景象令他们心酸:家徒四壁,连张床都没有,屋里还散发出一股说不出的气味。他们一边帮老妈妈清扫房间,一面安慰她:“你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助你的。”此后,王志勇经常上门去探望刘妈妈,为她购物、做家务、打扫卫生……
不久,王志勇结婚了。他经常和妻子宋德华一起上门陪伴刘妈妈。刘妈妈见到他俩总有唠不完的心里话。每到告别,又总是依依难舍。邻居们还以为他们是刘妈妈的亲属。
“志勇就给你做儿子”
王志勇忘不了大冷天值通宵夜班时,刘妈妈半夜三更将热气腾腾的面条送到岗亭里来。吃着滚烫的煮面条,他的心里温暖极了。这时候,刘妈妈会给他说些旧事。刘妈妈告诉他,她年轻时曾在外国人的公司里做过事,会点英语。当年陈毅市长请她回国协助政府接管一些外国资本企业,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还发给她津贴。但她表示现在自己可以过,不要给国家添负担。刘妈妈不计个人得失,不向政府伸手的高尚品格,使王志勇对老妈妈肃然起敬。
王志勇经常帮刘妈妈擦门窗、拖地板、打蜡,每月还给刘妈妈剪一次头发,为此他专门拜师学习理发技术。刘妈妈老是喊脚痛,痛得鞋子也穿不进。王志勇发现她年轻时在国外穿尖头皮鞋,脚变形了,趾甲都嵌进了肉里。他打来热水,帮刘妈妈把脚泡胀,取出一套特地买来的扦脚工具,要帮刘妈妈剪趾甲、修脚。刘妈妈不让,他就像儿子搀娘那样,把刘妈妈扶在沙发上坐好,一边伸手浸到热水里揉搓着刘妈妈瘦骨嶙峋的脚,一边安慰她:“您别见外,您不是把我当儿子吗?”
就这样,他和刘妈妈越来越亲密。刘妈妈执意要去王志勇家里看看,同他父母亲见见面。她来到王家,王志勇的父亲是离休干部,这位当年无私奉献投身革命的老前辈,见儿子和刘妈妈这么投缘,爽朗地说:“我有五个儿子,志勇就给你做儿子吧!你有什么事,找他就是了。”刘妈妈高兴地说:“我要,我要的!”
其实,不讲报酬、以诚待人,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两代人共同的做人理念呢?
“让我们尽最后这份亲情”
若干年后,王志勇已不再上马路值勤了,但他和刘妈妈的来往从未中断,感情越来越深。王志勇的儿子长大当兵去了,他家的经济状况大为改善,考虑到刘妈妈没有经济来源,王志勇和妻子商量,每月除孝敬自己父母外,也给她送几百元生活费去。为让刘妈妈能享受天伦之乐,他们还常陪她到附近的公园去散心。
有一年元月28日,气温骤降至零下5度。得知刘妈妈在家里摔了一跤,卧床不起,王志勇与妻子急忙赶去。只见刘妈妈躺在床上,左脚不能动弹。被褥尿湿了,晒在阳台上。想到刘妈妈垫着塑料布,冻得直发抖,已经这样挨了四天,王志勇夫妇难过得直掉泪。刘妈妈考虑医疗费,说什么也不肯去医院,王志勇苦口婆心地劝说97岁的刘媽妈:“无论需要花多少医疗费,我们都是有能力支付的,再不能延误就医的时间了!”刘妈妈终于同意去住院。病房里,宋德华找来剪刀剪开了刘妈妈身上被尿脏了的衣裤,又拿多只热水袋焐热她的被褥。当晚,她陪刘妈妈在医院观察室里过了一夜。第二天,医生劝告说,病人高龄体弱,臀部、腰椎、左腿多处骨折,长不好了,还是回家去吧。王志勇一听急了,追到医生办公室恳求:“她是孤老太,我们照料她,是尽我们的社会公德;你们医院也来尽一份公德吧,把她送监护病房,她的医疗费用全部由我们承担!”并当即垫付了4000余元医疗费。医师、护士被感动了,破例将生命垂危的刘妈妈收进了监护病房。
要给刘妈妈拍X光片子了,但老人一动就痛得不行。经医院同意,王志勇将X光机器从7楼X光透视室移到2楼病房来,和护士一起,各拉着床垫的一角,将刘妈妈抬上X光机。
刘妈妈的病情不断恶化,医院让王志勇准备后事,王志勇心里颇为沉重。他与刘妈妈所居住的街道民政部门联系,商量刘妈妈的后事,然后对宋德华说:“让我们尽最后这份亲情吧!”他把刘妈妈家的电话机拉到邻居家中,以便及时通知病情。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大年初一上午,邻居接到一个从美国打来的电话,这时王志勇才知道,刘妈妈有子女在美国,还有一个侄女在上海。
当刘妈妈的侄女来到医院时,刘妈妈已经不能说话,很快就陷入深度昏迷。侄女带来了刘妈妈大洋彼岸子女的消息:他们将专程回国来当面致谢,偿还母亲四千多元医疗住院费用。王志勇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只知道三十多年来与我们相处的是一位无儿无女的孤老太太,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尽了该尽的义务。
伴着大年初一的爆竹声,97岁的刘秀霞老妈妈安详地合上双眼去世了。陪伴她走完最后一程的王志勇收到了老人的儿子、女儿从美国寄来的信。信中说:“你们给了母亲精神上、生活上、经济上的一切”,因此“她才活得幸福,才如此长寿,这使我们(做子女的)感到非常欣慰”,“你们做到了有些连亲儿女都做不到的事。”
整理刘妈妈遗物时,人们从她的大橱里翻出了她年轻时的照片,其中有她与廖仲恺在日本的合影,有她与宋庆龄的合影,还有一轴何香凝画的牡丹图……
直到这时,王志勇才真的相信刘妈妈曾告诉他的,她是民主革命元老廖仲恺的亲戚。联想起80年代后期刘妈妈白内障手术后,曾接到广东省人民政府来函,邀请她去广州参加廖仲恺和何香凝纪念碑落成仪式,当时去广州的火车卧铺票相当紧张,王志勇托华侨饭店的朋友,好不容易买到一张。送她上火车后,又托列车长一路照顾。廖梦醒来上海,刘妈妈也会去锦江饭店探望。记得那一年,廖承志过生日,刘妈妈专程去广东中山,回来告诉王志勇,廖承志身体不大好,脚都肿了……可对这一切,王志勇并没有往心里去,在他看来,刘妈妈就是刘妈妈呀!
回顾往事,宋德华感叹:既是廖家的至亲,刘妈妈身处如此窘境,她为何从不向他们开口要求照顾呢?更令宋德华颇为感动的是,处在这样拮据的生活条件下,刘妈妈仍是省下钱来,补缴了当年所欠房管所的房租。这又是怎样的境界!联想到王志勇当年从崇明农场抽调回沪,站马路,当交警,工作苦累不说,在马路上吸尘,吸汽车废气,他身为离休干部的父亲,难道就不能设法为他调动一下工作吗?这一切的一切,在当时连想都没人敢想,更别说向人提及了!多么淳朴的民风,多么清正的社会风气!
她难忘那个细雨蒙蒙的清明节,刘妈妈的儿子从美国飞来上海,为已故母亲做墓。在树碑人名单中,不但刻有刘秀霞子女的姓名,还有王志勇的名字。刘妈妈的儿子,一位老华侨感慨地说,世事沧桑,一言难尽,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我们的母亲,想不到母亲竟这么快就离我们而去……我们欠你们的太多太多,金钱好还情难还,让我们的情谊沿着母亲走过的路继续下去好吗?
王志勇三十三年認母的感人故事传遍了浦江两岸。2000年,他获得上海市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的精神文明十佳好事荣誉证书。之后,王志勇还是那个忙忙碌碌不知劳累地为民服务的人民警察,活在人们心里的,永远是他那至纯至善的心灵。宋德华至今记得当年市交警总队政治处领导对王志勇“三十三年认母”的评价:“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这是多么浓烈的爱民之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爱民颂歌。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人民公安的根,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才能永葆其青春的真谛。”
编辑:郑宾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