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90后的中职新生,与人交流存在一定的问题,及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很难融入一个新的班集体。班主任想开展各项工作,首先必须搞好本班的班级凝聚力,因为这是班级发展的需要。考虑本班实际情况,结合其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包括共同目标以及班团干部队伍建设,主观因素包括班主任教育学生采取的方法和对自身角色的正确定位,从而才能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 班级凝聚力 共同目标 队伍建设 科学教育 角色定位
自大学毕业后,任教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部。工作的第二学期,领导安排我带了一个合并班,即是09计应1班和2班的结合体。其中1班正是我上学期带的班级,师生关系融洽,而2班,上学期只担任他们的科任教师,每周上一节课,因此接触不多。说心里话,刚刚接手这个合并班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没多大的把握,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因素上,自己本学期的课时任务比较重,周课时最多可达30节。主观因素主要是自己缺乏班级管理经验。
在开学后的一个月,发现原来班上并没有形成融洽的班级氛围,感觉只是简单的把两个班放在一起上课罢了。接下来一直在思考,该如何让自己带的班起码先像一个班集体?跟其他老师交流,也从网上搜索资料,还有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消化。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解决方法肯定存在不一样的地方,正所谓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以下是我对营造班级凝聚力,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班级必须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同样是一群人,如果他们之间不存在共同的目标,它就不能称为班级,只能是一个群体罢了。因此班集体有没有共同目标,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凝聚力。2010年,我刚开始接手的合并班,发现同学们对班级的各种事都表现出一副漠不关心的神情,整个班级纪律松散,学习氛围不浓,班级活动、评比、运动都落后。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了解和与学生谈心,我发觉涣散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即向心力。通过班会课的平台和晚修课的时间,多向他们灌输热爱班集体的思想意识,多组织一些活动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及合作。在班上做的每一件事,班主任都必须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原来1班的学生知道班主任不会偏袒于他们,同样的也要让原来2班的学生心里明白“后妈”也会好好爱他们。
二、充分发挥班团干部作用
不成熟的班干部满足于只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因此必须让每一个班干部都认识到一个优秀班集体,少不了他们之间的通力合作,形成班团干部为了建设优秀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及时指出班干部工作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扩大积极分子队伍,依靠班干部发现和培养学生中的积极分子,不断扩大班干部的后备军。对班干部中不合格者,坚决撤换,以便保证班干部在班里同学中核心地位。可实行班干部轮值制度,树立每位同学的主人翁意识,学会承担起责任。
三、科学地教育学生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闪光点,只要带着赏识学生的态度与他们接触,你会发现其实他们都很可爱。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指导和帮助学生。针对这个,我想谈谈自己遇到的案例。开学的第六周,学校安排到我班值周,总共有九个小组负责九个区域,几乎占了学校的大部分,为此班主任必须做好巡查,督促好学生的工作。在值日过程中,性格较为懒惰的学生就出现迟到、早退的行为,因此在上课期间我接到教学部主任的投诉。巡查宿舍区域时,发现其中两个学生不服从我的安排,擅自离岗,竟然躲在宿舍里面玩电脑。记得当时的自己一开始处理得过于冲动,表情严肃地批评一番之后,让他们回家反思。事发之后,也和家长通过几次电话,听着家长的请求,自己也冷静下来想了想,认为自己不该草率地处理这件事。于是,在事发当天,我又去宿舍找到那两位学生,心平气和地他们谈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他们从之前不吭声,也慢慢地向我敞开心扉说起话来。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他们都是缺乏家长关爱的人,认为家长不了解自己,在学习上会力不从心,还有在与其他同学交流上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才会表现得反叛。
还有就是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根据学生性格的差异和能力的高低,有耐心有方法地对其进行转变。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的自卑感会比普高的学生强,这里面不免有社会舆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而且他们的价值准则倾向于理想化,因此更需要我们作为班主任的科学引导。
四、班主任需要正确地定位角色
在现代教育工作中,班主任需要集教师、班级管理者、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班主任不再像以前只是单纯地担任教师和班级管理者的角色,还须是学生的心理辅导员,这就要求班主任具备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自身的心理要过硬。要求班主任不能过于追求完美,对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冷静下来分析并解决。
总之,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有共同的目标,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有一支以建设优秀班集体为共同目标的班团干部队伍,班主任具备良好的素质。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优秀班集体,作为一名班主任,自身虽存在很多不足,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多学习,多总结,多创新,争取使这个班集体有更大的进步。
(作者单位:河源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傅建明.班主任工作手册[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2]李伟胜.班级管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马作宽.组织凝聚力[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关键词 班级凝聚力 共同目标 队伍建设 科学教育 角色定位
自大学毕业后,任教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部。工作的第二学期,领导安排我带了一个合并班,即是09计应1班和2班的结合体。其中1班正是我上学期带的班级,师生关系融洽,而2班,上学期只担任他们的科任教师,每周上一节课,因此接触不多。说心里话,刚刚接手这个合并班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没多大的把握,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因素上,自己本学期的课时任务比较重,周课时最多可达30节。主观因素主要是自己缺乏班级管理经验。
在开学后的一个月,发现原来班上并没有形成融洽的班级氛围,感觉只是简单的把两个班放在一起上课罢了。接下来一直在思考,该如何让自己带的班起码先像一个班集体?跟其他老师交流,也从网上搜索资料,还有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消化。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解决方法肯定存在不一样的地方,正所谓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以下是我对营造班级凝聚力,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班级必须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同样是一群人,如果他们之间不存在共同的目标,它就不能称为班级,只能是一个群体罢了。因此班集体有没有共同目标,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凝聚力。2010年,我刚开始接手的合并班,发现同学们对班级的各种事都表现出一副漠不关心的神情,整个班级纪律松散,学习氛围不浓,班级活动、评比、运动都落后。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了解和与学生谈心,我发觉涣散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即向心力。通过班会课的平台和晚修课的时间,多向他们灌输热爱班集体的思想意识,多组织一些活动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及合作。在班上做的每一件事,班主任都必须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原来1班的学生知道班主任不会偏袒于他们,同样的也要让原来2班的学生心里明白“后妈”也会好好爱他们。
二、充分发挥班团干部作用
不成熟的班干部满足于只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因此必须让每一个班干部都认识到一个优秀班集体,少不了他们之间的通力合作,形成班团干部为了建设优秀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及时指出班干部工作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扩大积极分子队伍,依靠班干部发现和培养学生中的积极分子,不断扩大班干部的后备军。对班干部中不合格者,坚决撤换,以便保证班干部在班里同学中核心地位。可实行班干部轮值制度,树立每位同学的主人翁意识,学会承担起责任。
三、科学地教育学生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闪光点,只要带着赏识学生的态度与他们接触,你会发现其实他们都很可爱。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指导和帮助学生。针对这个,我想谈谈自己遇到的案例。开学的第六周,学校安排到我班值周,总共有九个小组负责九个区域,几乎占了学校的大部分,为此班主任必须做好巡查,督促好学生的工作。在值日过程中,性格较为懒惰的学生就出现迟到、早退的行为,因此在上课期间我接到教学部主任的投诉。巡查宿舍区域时,发现其中两个学生不服从我的安排,擅自离岗,竟然躲在宿舍里面玩电脑。记得当时的自己一开始处理得过于冲动,表情严肃地批评一番之后,让他们回家反思。事发之后,也和家长通过几次电话,听着家长的请求,自己也冷静下来想了想,认为自己不该草率地处理这件事。于是,在事发当天,我又去宿舍找到那两位学生,心平气和地他们谈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他们从之前不吭声,也慢慢地向我敞开心扉说起话来。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他们都是缺乏家长关爱的人,认为家长不了解自己,在学习上会力不从心,还有在与其他同学交流上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才会表现得反叛。
还有就是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根据学生性格的差异和能力的高低,有耐心有方法地对其进行转变。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的自卑感会比普高的学生强,这里面不免有社会舆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而且他们的价值准则倾向于理想化,因此更需要我们作为班主任的科学引导。
四、班主任需要正确地定位角色
在现代教育工作中,班主任需要集教师、班级管理者、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班主任不再像以前只是单纯地担任教师和班级管理者的角色,还须是学生的心理辅导员,这就要求班主任具备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自身的心理要过硬。要求班主任不能过于追求完美,对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冷静下来分析并解决。
总之,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有共同的目标,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有一支以建设优秀班集体为共同目标的班团干部队伍,班主任具备良好的素质。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优秀班集体,作为一名班主任,自身虽存在很多不足,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多学习,多总结,多创新,争取使这个班集体有更大的进步。
(作者单位:河源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傅建明.班主任工作手册[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2]李伟胜.班级管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马作宽.组织凝聚力[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