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桑代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学习规律有效果律、准备律及练习律,这是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主要理论依据,对矫正智障儿童的身心缺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关键词:桑代克学习理论;智障儿童;特殊教育
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的连接,该理论是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主要依据。
众所周知,大多数智障儿童是先天性的智力不足,也有少数儿童是因为后天疾病、事故等造成的智力损伤,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十分考验教师的能力、耐力与经验。智障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教师必须采用系统全面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分析智障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桑代克总结了较为适合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
一、桑代克学习理论介绍
1. 效果律
桑代克认为,如果某种刺激的反应结果受到了强化或是奖赏,那么这种结果就会得到加强;如果某种刺激的反应结果受到惩罚,那么这种结果就会受到弱化。当学习者受到刺激和做出相应的应答时,在刺激与应答之间是存在某些特定的联系的,而且这些联系是可以改变的,当所受到的刺激是主体希望的,那么应答就会加强;若受到的刺激是主体不希望的,那么应答就会减弱。桑代克认为,在反应的过程中,奖励与惩处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改变儿童的行为方面,奖励的作用比惩处的作用更大,效果更好。
2. 准备律
桑代克认为,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前的预备状态。如果学习者做好学习准备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那么学习者本身就会产生满足感;如果学习者学习前有准备但在学习时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那么他就会产生失落感;如果学习者在学习前没有准备而他人要求其学习某种事物,那么学习者就会产生一种厌恶感。桑代克认为,儿童某一种行为的出现是有特定条件的,即儿童行为的加强或减弱是由于儿童的心理建设还不完善,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来承受他们未知的事情,所以遇到无法预料的事情时,儿童会出现害怕、恐惧、厌恶的心理。
二、桑代克学习理论对智障儿童教育的影响
1. 给予智障儿童更多的尝试机会
因为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比正常的儿童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来自学习的压力而产生挫败感,进而更加封闭自己,不与外界接触,严重的会导致自闭症。当智障儿童没有做好某件事时,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受到打击,有的智障儿童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虽然智障儿童无法较好地处理某些事情,但是他们的心理状态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就是他们顺利完成任务的内在动力。所以,根据桑代克学习理论,教师要多鼓励智障儿童大胆尝试,并慢慢引导他们重复完成相同的任务,在最终成功之后,他们就会产生积极心理,不断增强自信心。
2. 采用适合智障儿童的方法
在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适合智障儿童的方法。大多数儿童期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物质奖励。需要注意的是,过多的物质奖励会导致儿童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如果在某次學习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减弱。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肢体动作、眼神等给予学生鼓励。例如,在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时,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表扬、点头默许、鼓励的眼神等方式加以表扬,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进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
三、结语
桑代克学习理论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规范他们的行为。教师作为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应将桑代克学习理论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从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桂娟.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品牌(下半月),2015(6):218-219.
[2]邢同渊.桑代克学习理论对智障儿童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3(21):55-56.
作者简介:杨玉珍(1981— ),女,汉族,山东滨州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聋校语文教学、智障儿童语言康复。
(责任编辑:魏新影 吴田田)
关键词:桑代克学习理论;智障儿童;特殊教育
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的连接,该理论是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主要依据。
众所周知,大多数智障儿童是先天性的智力不足,也有少数儿童是因为后天疾病、事故等造成的智力损伤,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十分考验教师的能力、耐力与经验。智障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教师必须采用系统全面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分析智障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桑代克总结了较为适合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
一、桑代克学习理论介绍
1. 效果律
桑代克认为,如果某种刺激的反应结果受到了强化或是奖赏,那么这种结果就会得到加强;如果某种刺激的反应结果受到惩罚,那么这种结果就会受到弱化。当学习者受到刺激和做出相应的应答时,在刺激与应答之间是存在某些特定的联系的,而且这些联系是可以改变的,当所受到的刺激是主体希望的,那么应答就会加强;若受到的刺激是主体不希望的,那么应答就会减弱。桑代克认为,在反应的过程中,奖励与惩处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改变儿童的行为方面,奖励的作用比惩处的作用更大,效果更好。
2. 准备律
桑代克认为,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前的预备状态。如果学习者做好学习准备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那么学习者本身就会产生满足感;如果学习者学习前有准备但在学习时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那么他就会产生失落感;如果学习者在学习前没有准备而他人要求其学习某种事物,那么学习者就会产生一种厌恶感。桑代克认为,儿童某一种行为的出现是有特定条件的,即儿童行为的加强或减弱是由于儿童的心理建设还不完善,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来承受他们未知的事情,所以遇到无法预料的事情时,儿童会出现害怕、恐惧、厌恶的心理。
二、桑代克学习理论对智障儿童教育的影响
1. 给予智障儿童更多的尝试机会
因为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比正常的儿童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来自学习的压力而产生挫败感,进而更加封闭自己,不与外界接触,严重的会导致自闭症。当智障儿童没有做好某件事时,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受到打击,有的智障儿童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虽然智障儿童无法较好地处理某些事情,但是他们的心理状态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就是他们顺利完成任务的内在动力。所以,根据桑代克学习理论,教师要多鼓励智障儿童大胆尝试,并慢慢引导他们重复完成相同的任务,在最终成功之后,他们就会产生积极心理,不断增强自信心。
2. 采用适合智障儿童的方法
在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适合智障儿童的方法。大多数儿童期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物质奖励。需要注意的是,过多的物质奖励会导致儿童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如果在某次學习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减弱。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肢体动作、眼神等给予学生鼓励。例如,在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时,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表扬、点头默许、鼓励的眼神等方式加以表扬,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进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
三、结语
桑代克学习理论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规范他们的行为。教师作为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应将桑代克学习理论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从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桂娟.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品牌(下半月),2015(6):218-219.
[2]邢同渊.桑代克学习理论对智障儿童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3(21):55-56.
作者简介:杨玉珍(1981— ),女,汉族,山东滨州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聋校语文教学、智障儿童语言康复。
(责任编辑:魏新影 吴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