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50多年的创业实践中,吉化“严细实快”的工作作风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持续绽放出它特有的魅力和光辉。
“严”
“严”是整个吉化作风的核心内容。石油化工行业是高危行业,吉化人将“严”字贯彻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实践中,吉化领导干部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作风。各级干部上岗坚持做好十件事:查执行制度情况,查安全节能情况,查操作记录情况,查劳动纪律情况,查文明卫生情况,查板报宣传情况,查治安防范情况,了解员工思想情况,了解班中好人好事,了解员工意见要求。
“贾贪黑”、“郭起早”是当年吉化人送给公司两位老领导的绰号。“贾贪黑”是原公司经理贾庆礼,他每天都在各单位现场转个不停,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大到产供销运,小到清洁卫生、食堂管理,发现问题就严格处理,点水不漏。“郭起早”是原党委书记郭崇隆,他根本就没有什么上班下班的概念,早晨一起来就立即到现场去查看和了解情况。这二位领导一个贪黑、一个起早,工人打趣地说:“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
“严”字当头,还要严爱结合。比如,安全生产,在严抓队伍执行力的同时,还提出了“安全是员工的最根本利益”的理念。几年来,吉林石化发动全员剖析事故事件647起,完成了1095个治理项目,大幅度削减了安全环保风险,装置运行平稳率达到98%以上,成功实施了“三年一大修”,连续四年实现了安全检修无事故,四个年度被评为中国石油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细”
“细”主要体现在基础工作的管理上,比如,思想教育细在以小见大,勤俭节约细在一点一滴,基础资料细在一笔一划,关心员工生活细在无微不至。吉林石化在管理中形成了操作记录“五化”:记录规格化,字体仿宋化,检查经常化,展览制度化,管理标准化。文明生产是“一平、二净、三见、四无”:地面平整,门窗玻璃净、墙壁地面净,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无垃圾、无杂草、无废料、无闲散设备。
1980年,化肥厂压缩车间青年包机岗位首创操作记录仿宋化,迅速在全厂和公司推广。一张记录纸,仿宋化一坚持就是30年,形成了吉林石化特有的基础管理工作标准。
1985年,污水处理厂青年司机王凤山抢救了3名落水儿童。当时公司的党委副书记李奇生没有把这件事表扬一下就了事,而是从细节看问题,抓住员工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在全公司范围内展开了一场“认识王凤山”大讨论,由此引发了持续开展6年的“塑造吉化人形象”主旋律教育。
无论是公司制定长远发展大计,还是日常管理中细微小事,人人都注重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把每一件事都做精、做细、做优。“细节决定成败”、“没有计量就没有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细节是质量的基石”,已经成为指导各项工作的准则。吉林石化将目标锁定在“精细管理”,全面实施“三低一高”战略:采购价格低、消耗定额低、费用开销低、销售价格高。全方位开展对标管理,组织实施了节能降耗、生产优化、质量攻关、降采增效、降本压费等5个方面、24项对标攻关项目,增效4.6亿元。强化装置达标考核,强化经济活动分析,“十一五”期间有517项技术经济指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
“实”
吉化人求“实”,要求工作中要尽职尽责、求真务实,要说实话、做实事、讲实绩、求实效。比如,作调度的,要做到“项项有纪录,件件有交待,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小事不过班,大事不过天”。当领导干部的,要做到“十放心”,就是“对所管辖的设备放心,对生产状况放心,对安全环保情况放心,对责任落实放心,对隐患处理放心,对工作质量放心,对现场整洁放心,对纪律执行放心,对人员安排放心,对员工情况稳定放心”;还要做到“六不走”,就是“生产不正常不走,事故隐患未采取措施不走,安全措施未落实不走,人员未安排好不走,任务未交待清楚不走,发生事故未处理好不走”。
1960年,吉化面临煤炭、原料、电力供应不足,生产陷入困境。吉化人以客观求实的态度,顶住种种压力,没有不顾企业实际盲目地跃进,而是合理安排,使企业闯过了难关。80年代,染料厂值班班长辛吉吉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次,他发现机器上的4个销子不见了。他立即带领三名同事,用了两天时间,把已包装好的180袋H-酸干粉统统打开,逐一筛选,直到将4个销子全部挑出为止。现在,吉林石化把“实”体现在依法办企业,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上,体现在做实企业的“三基”工作上。
“快”
“快”是吉化人在生产实践中养成的一种雷厉风行、闻风而动的作风,彰显了吉化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改变面貌的紧迫感,提高效益的荣誉感,办好企业的使命感。
吉化创业初期,建设条件十分艰苦。众多建设者,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争时间、抢速度,忘我工作,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在一片荒原上建设起我国第一个大型化工基地。
1986年6月,电石厂从西德伍德公司引进了一套设备,按照外方专家的设想安装工期至少90天。但生产紧迫,预留的安装时间只有40天。在图纸大量改动、原设计存在明显错误等不利条件下,安装小组顽强拼搏,日夜奋战,按期完成了任务,外方专家连连惊叹是“奇迹”。
吉林石化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赋予“快”字“又好又快”的内涵,努力实现企业的持续有效健康发展。“十一五”以来,吉化深化产学研联合,建立了“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油“碳纤维重点实验室”、“合成橡胶中试基地”、“燃料乙醇研发中心”,提高了研发工作水平。碳纤维“四十年磨一剑”,实现了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建成了百吨级成套生产装置,成为中国石油创新发展的新亮点。扎实推进“1031”工程,取得科研成果67项,16项实现了产业化,实现新增效益9亿元。加快信息化建设,建成了东北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完成了ERP和MES系统建设,促进了管理模式转变。
2010年11月10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建设东北油气战略通道,调整吉林地区炼油产业布局的重点工程——千万吨炼油扩建改造工程实现了一次开车成功。经过了15个月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克服了工程量大、工期紧张、设备订货周期长、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无法施工等困难,圆满完成建设任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中交、高水平开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严细实快”作风助推着吉林石化快速向前发展。站在新起点上,“严细实快”作风定将与吉林石化的各项事业一道绽放辉煌!
“严”
“严”是整个吉化作风的核心内容。石油化工行业是高危行业,吉化人将“严”字贯彻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实践中,吉化领导干部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作风。各级干部上岗坚持做好十件事:查执行制度情况,查安全节能情况,查操作记录情况,查劳动纪律情况,查文明卫生情况,查板报宣传情况,查治安防范情况,了解员工思想情况,了解班中好人好事,了解员工意见要求。
“贾贪黑”、“郭起早”是当年吉化人送给公司两位老领导的绰号。“贾贪黑”是原公司经理贾庆礼,他每天都在各单位现场转个不停,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大到产供销运,小到清洁卫生、食堂管理,发现问题就严格处理,点水不漏。“郭起早”是原党委书记郭崇隆,他根本就没有什么上班下班的概念,早晨一起来就立即到现场去查看和了解情况。这二位领导一个贪黑、一个起早,工人打趣地说:“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
“严”字当头,还要严爱结合。比如,安全生产,在严抓队伍执行力的同时,还提出了“安全是员工的最根本利益”的理念。几年来,吉林石化发动全员剖析事故事件647起,完成了1095个治理项目,大幅度削减了安全环保风险,装置运行平稳率达到98%以上,成功实施了“三年一大修”,连续四年实现了安全检修无事故,四个年度被评为中国石油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细”
“细”主要体现在基础工作的管理上,比如,思想教育细在以小见大,勤俭节约细在一点一滴,基础资料细在一笔一划,关心员工生活细在无微不至。吉林石化在管理中形成了操作记录“五化”:记录规格化,字体仿宋化,检查经常化,展览制度化,管理标准化。文明生产是“一平、二净、三见、四无”:地面平整,门窗玻璃净、墙壁地面净,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无垃圾、无杂草、无废料、无闲散设备。
1980年,化肥厂压缩车间青年包机岗位首创操作记录仿宋化,迅速在全厂和公司推广。一张记录纸,仿宋化一坚持就是30年,形成了吉林石化特有的基础管理工作标准。
1985年,污水处理厂青年司机王凤山抢救了3名落水儿童。当时公司的党委副书记李奇生没有把这件事表扬一下就了事,而是从细节看问题,抓住员工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在全公司范围内展开了一场“认识王凤山”大讨论,由此引发了持续开展6年的“塑造吉化人形象”主旋律教育。
无论是公司制定长远发展大计,还是日常管理中细微小事,人人都注重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把每一件事都做精、做细、做优。“细节决定成败”、“没有计量就没有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细节是质量的基石”,已经成为指导各项工作的准则。吉林石化将目标锁定在“精细管理”,全面实施“三低一高”战略:采购价格低、消耗定额低、费用开销低、销售价格高。全方位开展对标管理,组织实施了节能降耗、生产优化、质量攻关、降采增效、降本压费等5个方面、24项对标攻关项目,增效4.6亿元。强化装置达标考核,强化经济活动分析,“十一五”期间有517项技术经济指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
“实”
吉化人求“实”,要求工作中要尽职尽责、求真务实,要说实话、做实事、讲实绩、求实效。比如,作调度的,要做到“项项有纪录,件件有交待,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小事不过班,大事不过天”。当领导干部的,要做到“十放心”,就是“对所管辖的设备放心,对生产状况放心,对安全环保情况放心,对责任落实放心,对隐患处理放心,对工作质量放心,对现场整洁放心,对纪律执行放心,对人员安排放心,对员工情况稳定放心”;还要做到“六不走”,就是“生产不正常不走,事故隐患未采取措施不走,安全措施未落实不走,人员未安排好不走,任务未交待清楚不走,发生事故未处理好不走”。
1960年,吉化面临煤炭、原料、电力供应不足,生产陷入困境。吉化人以客观求实的态度,顶住种种压力,没有不顾企业实际盲目地跃进,而是合理安排,使企业闯过了难关。80年代,染料厂值班班长辛吉吉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次,他发现机器上的4个销子不见了。他立即带领三名同事,用了两天时间,把已包装好的180袋H-酸干粉统统打开,逐一筛选,直到将4个销子全部挑出为止。现在,吉林石化把“实”体现在依法办企业,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上,体现在做实企业的“三基”工作上。
“快”
“快”是吉化人在生产实践中养成的一种雷厉风行、闻风而动的作风,彰显了吉化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改变面貌的紧迫感,提高效益的荣誉感,办好企业的使命感。
吉化创业初期,建设条件十分艰苦。众多建设者,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争时间、抢速度,忘我工作,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在一片荒原上建设起我国第一个大型化工基地。
1986年6月,电石厂从西德伍德公司引进了一套设备,按照外方专家的设想安装工期至少90天。但生产紧迫,预留的安装时间只有40天。在图纸大量改动、原设计存在明显错误等不利条件下,安装小组顽强拼搏,日夜奋战,按期完成了任务,外方专家连连惊叹是“奇迹”。
吉林石化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赋予“快”字“又好又快”的内涵,努力实现企业的持续有效健康发展。“十一五”以来,吉化深化产学研联合,建立了“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油“碳纤维重点实验室”、“合成橡胶中试基地”、“燃料乙醇研发中心”,提高了研发工作水平。碳纤维“四十年磨一剑”,实现了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建成了百吨级成套生产装置,成为中国石油创新发展的新亮点。扎实推进“1031”工程,取得科研成果67项,16项实现了产业化,实现新增效益9亿元。加快信息化建设,建成了东北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完成了ERP和MES系统建设,促进了管理模式转变。
2010年11月10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建设东北油气战略通道,调整吉林地区炼油产业布局的重点工程——千万吨炼油扩建改造工程实现了一次开车成功。经过了15个月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克服了工程量大、工期紧张、设备订货周期长、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无法施工等困难,圆满完成建设任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中交、高水平开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严细实快”作风助推着吉林石化快速向前发展。站在新起点上,“严细实快”作风定将与吉林石化的各项事业一道绽放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