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临安市是一座山川秀美的城市,是一座朝气蓬勃的城市。走进临安,无论是峰峦竞秀、古树参天的天目山,还是石林叠浪、雾锁龙塘的清凉峰;无论是山水交融、风韵楚楚的青山湖,还是错落有致、幽雅宁静的钱王陵……你会在不经意间置身于一幅幅风景画中。开放文明、富有活力的临安,正向人们展示其多姿多彩的美丽与和谐。在发展现代林业、推进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建设的进程中,临安更是一步一个脚印,用智慧和汗水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正因为如此,在美丽的天目山脚下,本刊记者耿国彪与临安市委书记邵毅、市长王宏就临安的现在和未来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
耿国彪: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都要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现代化生态市,我想临安一定要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县级市,临安在生态上无疑是应走在全国前列的。
邵毅: 你说得很对,我们临安主要拥有五大比较优势:
一是人文优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公元前109年设立县治,1996年撤县设市。临安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人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民间和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国民间书画艺术之乡。
二是生态优势。临安被誉为长三角的绿色明珠,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竹子之乡”和“中国山核桃之乡”。境内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县级市,同时也是世界示范林网络成员单位。
三是区位优势。新开通的杭徽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杭州市中心仅30分钟路程,与杭州已形成半小时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和文化圈,至宁波港、上海港等国际大港仅2个多小时,能充分接受来自上海、杭州等大都市的辐射。公路通车里程达1553公里,位居浙江省县(市)首位。
四是产业优势。临安是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2002年被浙江省确定为首批享有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的17个经济强县(市)之一。2006年,全市工业销售产值达428.8亿元,形成了电子电缆、精细化工、轻纺服装、医药和农特产品加工等五大行业,有万马、锦江等一批知名企业。
五是后发优势。临安山清水秀、生态优越、民风纯朴、人才荟萃,是生活居住、休闲度假、发展创业的理想城市,是投资者青睐的风水宝地。人才资源丰富,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基础教育先进市。投资空间广阔,有一个省级开发区和十一个特色工业功能区。临安不仅是生态旅游度假的胜地,更是海内外客商投资创业的天堂。特别是去年年底召开的市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融入大都市、创新大发展、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战略目标,并以融入大都市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环境立市、人才兴市和民生安市五大战略,重点推进工业平台建设、百村建设示范、中心城镇建设、旅游产业提升、交通网络建设、教育优先发展和社会保障基础等七大工程,这些都必将推进临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加快发展。
王宏:从自然概貌来看,临安大致可分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市林业用地403万亩,森林覆盖率76.55%,活立木蓄积量858.9万立方米。林业的发展不仅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生态屏障,而且为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还为城乡绿化美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凡是林业较为现代的地方,生态环境就比较优越,自然灾害就相对较少;凡是林业较为现代的地方,群众收入来源就有保障,群众生活就比较富裕;凡是林业较为现代的地方,公益事业发展就比较快,干群关系就比较融洽。通过发展林业,既营造了山青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更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群众致富。到2006年底,全市已拥有林业特色基地140多万亩,一定规模的林产品加工企业776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8家,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2.33亿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一半以上来自林业产业。去年3月,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来我市调研指导,对我市兴林富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我市再新再厉,创造出新的路子和新的经验。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鞭策,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既是一项十分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更是加快我市林业发展,实现林兴民富目标的重要机遇。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这一战略目标,注重林业生产和保护,加强生态建设,走出一条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科学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兴林富民。
耿国彪:我想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临安市林业发展思路的转变。据我了解,上世纪80年代前,临安林业长期实行以“三材”为主的政策,走的是种树卖木材的传统林业路子。进入90年代,随着林业深入综合开发,临安市又及时提出了“前促生产、后活流通、主攻加工”的“新三线”战略,以“主攻加工”来重点发展各种农产品加工。在临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你们提出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强调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我认为这是对临安以往经济发展理念和思路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临安发展理念在新世纪获得的一次质的飞跃。
王宏:没错,观念的改变促进了临安的发展。如今,观光林业、森林旅游、休闲度假、农家乐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以及园林绿化村、绿化示范村建设,开辟了我们临安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天地。现在临安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2006年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林业是一项综合性事业,必须通过体制和科技的创新,才能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体制创新上,我们把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临安有41.7万农民,占全市人口的79%,农民人均拥有的林地面积是耕地面积的14倍,林木林地资源已是林区群众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特别是对我市林区来说,希望更是在林业。只有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才能充分调动林农育林护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200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延长山林承包期、核发《林权证》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2006年底,全市共发放《林权证》74046本,涉及470个村、62579农户,占应发农户的93.5%。这一举措,不仅加快了林业结构的调整,使竹笋、山核桃两大主导产业的优势日益明显,而且吸引了大量工商企业和社会资金投资山林开发,如万向集团投资1500多万元组建了人长久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山核桃基地20000多亩。截止目前,全市累计流转山林面积达40多万亩,占山林总面积的10%以上。
在科技创新上,把林业科技研究、成果推广和林业科技平台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促进了林业产业化经营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一方面,主攻关键技术。先后完成了雷竹早出覆盖技术研究、山核桃高产稳产技术等科研项目14项,其中获部、省级奖6项。仅雷竹早出覆盖这一项技术,就使竹笋经济效益提高了近10倍,为临安农民增收2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推进“市校合作”。充分利用浙江林学院在临安的独特优势,把林学院的“智力优势”转化为我市林业产业的“发展优势”,建立了山核桃省级科创中心、竹笋产业科创中心等林业科技平台,山核桃嫁接技术、竹笋丰产技术等多项科研成果在全市得到有效应用和推广。
邵毅: 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就是要使临安成为一个以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幸福、引以自豪和令人向往的“品质临安”。如何把临安打造成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呢?就是要充分发掘临安的生态资源优势,亮出三张“生态牌”。
第一要做强“生态经济”牌。要立足于杭州市区西部近郊的定位,主动接受杭州城区的产业转移、功能延伸、要素溢出和文明辐射。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突出培育环保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科技、资金的投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工业冲千亿、财政翻一番的目标。同时,要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形成了一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经营和管理的一种生态产业经济的发展体系。
第二要营造“生态人居”牌。临安山水资源丰富,空气清新。要让百姓们感受到,住在临安是享受一种真正的品质生活,就必须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建设农村新社区,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生态良性循环,城乡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使临安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第三要推动“生态文化”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期人文精神,着力强化市民的生态文明、生态价值观及生态伦理观等意识。注重生态资源的科学利用,合理开发生态景观,弘扬吴越文化精华,挖掘天目山文化、浙西民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浙江林学院的人文、科技资源,加强资源开发与利用、城乡建设与居住环境等课题的合作,着力打造“绿色硅谷”,使生态文化既为丰富文化建设充实内涵,也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强大的社会人文支撑,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
坚持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环境立市、人才兴市、民生安市,临安市正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树立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和品质临安的新形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临安的山会越来越绿,临安的水会越来越清,临安的天会越来越蓝,临安的城市会越来越美,临安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耿国彪: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都要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现代化生态市,我想临安一定要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县级市,临安在生态上无疑是应走在全国前列的。
邵毅: 你说得很对,我们临安主要拥有五大比较优势:
一是人文优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公元前109年设立县治,1996年撤县设市。临安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人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民间和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国民间书画艺术之乡。
二是生态优势。临安被誉为长三角的绿色明珠,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竹子之乡”和“中国山核桃之乡”。境内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县级市,同时也是世界示范林网络成员单位。
三是区位优势。新开通的杭徽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杭州市中心仅30分钟路程,与杭州已形成半小时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和文化圈,至宁波港、上海港等国际大港仅2个多小时,能充分接受来自上海、杭州等大都市的辐射。公路通车里程达1553公里,位居浙江省县(市)首位。
四是产业优势。临安是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2002年被浙江省确定为首批享有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的17个经济强县(市)之一。2006年,全市工业销售产值达428.8亿元,形成了电子电缆、精细化工、轻纺服装、医药和农特产品加工等五大行业,有万马、锦江等一批知名企业。
五是后发优势。临安山清水秀、生态优越、民风纯朴、人才荟萃,是生活居住、休闲度假、发展创业的理想城市,是投资者青睐的风水宝地。人才资源丰富,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基础教育先进市。投资空间广阔,有一个省级开发区和十一个特色工业功能区。临安不仅是生态旅游度假的胜地,更是海内外客商投资创业的天堂。特别是去年年底召开的市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融入大都市、创新大发展、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战略目标,并以融入大都市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环境立市、人才兴市和民生安市五大战略,重点推进工业平台建设、百村建设示范、中心城镇建设、旅游产业提升、交通网络建设、教育优先发展和社会保障基础等七大工程,这些都必将推进临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加快发展。
王宏:从自然概貌来看,临安大致可分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市林业用地403万亩,森林覆盖率76.55%,活立木蓄积量858.9万立方米。林业的发展不仅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生态屏障,而且为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还为城乡绿化美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凡是林业较为现代的地方,生态环境就比较优越,自然灾害就相对较少;凡是林业较为现代的地方,群众收入来源就有保障,群众生活就比较富裕;凡是林业较为现代的地方,公益事业发展就比较快,干群关系就比较融洽。通过发展林业,既营造了山青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更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群众致富。到2006年底,全市已拥有林业特色基地140多万亩,一定规模的林产品加工企业776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8家,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2.33亿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一半以上来自林业产业。去年3月,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来我市调研指导,对我市兴林富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我市再新再厉,创造出新的路子和新的经验。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鞭策,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既是一项十分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更是加快我市林业发展,实现林兴民富目标的重要机遇。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这一战略目标,注重林业生产和保护,加强生态建设,走出一条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科学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兴林富民。
耿国彪:我想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临安市林业发展思路的转变。据我了解,上世纪80年代前,临安林业长期实行以“三材”为主的政策,走的是种树卖木材的传统林业路子。进入90年代,随着林业深入综合开发,临安市又及时提出了“前促生产、后活流通、主攻加工”的“新三线”战略,以“主攻加工”来重点发展各种农产品加工。在临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你们提出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强调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我认为这是对临安以往经济发展理念和思路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临安发展理念在新世纪获得的一次质的飞跃。
王宏:没错,观念的改变促进了临安的发展。如今,观光林业、森林旅游、休闲度假、农家乐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以及园林绿化村、绿化示范村建设,开辟了我们临安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天地。现在临安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2006年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林业是一项综合性事业,必须通过体制和科技的创新,才能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体制创新上,我们把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临安有41.7万农民,占全市人口的79%,农民人均拥有的林地面积是耕地面积的14倍,林木林地资源已是林区群众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特别是对我市林区来说,希望更是在林业。只有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才能充分调动林农育林护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200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延长山林承包期、核发《林权证》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2006年底,全市共发放《林权证》74046本,涉及470个村、62579农户,占应发农户的93.5%。这一举措,不仅加快了林业结构的调整,使竹笋、山核桃两大主导产业的优势日益明显,而且吸引了大量工商企业和社会资金投资山林开发,如万向集团投资1500多万元组建了人长久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山核桃基地20000多亩。截止目前,全市累计流转山林面积达40多万亩,占山林总面积的10%以上。
在科技创新上,把林业科技研究、成果推广和林业科技平台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促进了林业产业化经营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一方面,主攻关键技术。先后完成了雷竹早出覆盖技术研究、山核桃高产稳产技术等科研项目14项,其中获部、省级奖6项。仅雷竹早出覆盖这一项技术,就使竹笋经济效益提高了近10倍,为临安农民增收2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推进“市校合作”。充分利用浙江林学院在临安的独特优势,把林学院的“智力优势”转化为我市林业产业的“发展优势”,建立了山核桃省级科创中心、竹笋产业科创中心等林业科技平台,山核桃嫁接技术、竹笋丰产技术等多项科研成果在全市得到有效应用和推广。
邵毅: 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就是要使临安成为一个以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幸福、引以自豪和令人向往的“品质临安”。如何把临安打造成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呢?就是要充分发掘临安的生态资源优势,亮出三张“生态牌”。
第一要做强“生态经济”牌。要立足于杭州市区西部近郊的定位,主动接受杭州城区的产业转移、功能延伸、要素溢出和文明辐射。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突出培育环保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科技、资金的投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工业冲千亿、财政翻一番的目标。同时,要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形成了一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经营和管理的一种生态产业经济的发展体系。
第二要营造“生态人居”牌。临安山水资源丰富,空气清新。要让百姓们感受到,住在临安是享受一种真正的品质生活,就必须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建设农村新社区,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生态良性循环,城乡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使临安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第三要推动“生态文化”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期人文精神,着力强化市民的生态文明、生态价值观及生态伦理观等意识。注重生态资源的科学利用,合理开发生态景观,弘扬吴越文化精华,挖掘天目山文化、浙西民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浙江林学院的人文、科技资源,加强资源开发与利用、城乡建设与居住环境等课题的合作,着力打造“绿色硅谷”,使生态文化既为丰富文化建设充实内涵,也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强大的社会人文支撑,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
坚持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环境立市、人才兴市、民生安市,临安市正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树立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和品质临安的新形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临安的山会越来越绿,临安的水会越来越清,临安的天会越来越蓝,临安的城市会越来越美,临安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