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现实中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是很令人满意。下面,笔者将从问题的提出、课题的界定、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成效等方面出发,就怎样扩大学生课外阅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扩大;课外阅读;策略;过程约方法;成效
为了贯彻和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展开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课题的研究。不仅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发挥了学校的综合功能,提高了办学效益,还为学生搭建了阅读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得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日益增强,语文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学生的阅读水平日益提高。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一种学习能力,更是一种生存能力。通过阅读,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培养审美情趣,塑造偉大人格。特别是中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是获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中学生应该广泛阅读。
但是在现实调查中,我们得知广大中学生既不喜欢课外阅读,也没有时间来课外阅读,再加之学生家长的功利化教育,不支持课外阅读,更让学生失去了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针对于此,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我们特选择本课题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
“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扩大学生语文学科的课外阅读,立足学科立场,注重语文味;“研究”指课题实践与研究并重,以实践为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准备好复述他背熟了的东西。一个人每走一步都会遇到生活安排的考试。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教师的责任在于教给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方法。”教师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必须扩展学生的课外学习,否则,学生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开展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视野极为重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了能更好地贯彻这一新课标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我校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广泛地开展问卷调查,对本校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调查,准确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现状。2.个案研究法。3.对比分析法。
(二)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解读课标,确定专题研究方案,开展课题行动研究,构建读书型校园。3.结题阶段。完成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结题,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课题实验的效果,申请验收,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推广积累经验。
(三)课题实施情况
1.问卷调查,了解学情。2.分析成因,因势定策。3.讲究方法,分类施教。4.制定激励方式。
为了扩大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我们特制定读后感作文竞赛,以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阅读。定期进行一次阶段性读后感作文竞赛,并颁奖鼓励。在具体操作中,课题着力于对学生多个方面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2.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四、研究成效
通过一学期的研究与实践,效果显著,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成绩的提高,以及思维的深化都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同时,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日益增强,语文学习氛围日益浓厚。
1.语文学习氛围空前浓厚,课外阅读的兴趣得到极大调动。2.明显提高了学科成绩。3.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一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都获得了优良的成绩。经过实验,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爱好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4.营造了教育科研的氛围。5.带动了教师读书热情的日益高涨,读书兴趣日渐浓厚。
通过对该课题一学期的研究,我们感觉到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困难,也不容易做到位,但是它仍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樊劲松.中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4):123-124.
[2]马静.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应对策略[J].课外语文,2017(2):108-108.
关键词:扩大;课外阅读;策略;过程约方法;成效
为了贯彻和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展开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课题的研究。不仅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发挥了学校的综合功能,提高了办学效益,还为学生搭建了阅读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得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日益增强,语文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学生的阅读水平日益提高。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一种学习能力,更是一种生存能力。通过阅读,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培养审美情趣,塑造偉大人格。特别是中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是获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中学生应该广泛阅读。
但是在现实调查中,我们得知广大中学生既不喜欢课外阅读,也没有时间来课外阅读,再加之学生家长的功利化教育,不支持课外阅读,更让学生失去了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针对于此,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我们特选择本课题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
“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扩大学生语文学科的课外阅读,立足学科立场,注重语文味;“研究”指课题实践与研究并重,以实践为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准备好复述他背熟了的东西。一个人每走一步都会遇到生活安排的考试。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教师的责任在于教给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方法。”教师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必须扩展学生的课外学习,否则,学生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开展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视野极为重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了能更好地贯彻这一新课标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我校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广泛地开展问卷调查,对本校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调查,准确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现状。2.个案研究法。3.对比分析法。
(二)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解读课标,确定专题研究方案,开展课题行动研究,构建读书型校园。3.结题阶段。完成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结题,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课题实验的效果,申请验收,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推广积累经验。
(三)课题实施情况
1.问卷调查,了解学情。2.分析成因,因势定策。3.讲究方法,分类施教。4.制定激励方式。
为了扩大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我们特制定读后感作文竞赛,以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阅读。定期进行一次阶段性读后感作文竞赛,并颁奖鼓励。在具体操作中,课题着力于对学生多个方面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2.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四、研究成效
通过一学期的研究与实践,效果显著,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成绩的提高,以及思维的深化都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同时,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日益增强,语文学习氛围日益浓厚。
1.语文学习氛围空前浓厚,课外阅读的兴趣得到极大调动。2.明显提高了学科成绩。3.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一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都获得了优良的成绩。经过实验,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爱好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4.营造了教育科研的氛围。5.带动了教师读书热情的日益高涨,读书兴趣日渐浓厚。
通过对该课题一学期的研究,我们感觉到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困难,也不容易做到位,但是它仍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樊劲松.中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4):123-124.
[2]马静.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应对策略[J].课外语文,2017(2):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