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鸡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z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困难时期,俺村家家吃不饱肚子,别说喂猪了,连鸡都喂不起。前院老甲叔夫妻俩见天忙忙碌碌的,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收秋以后,他老婆从几十里外的女儿家弄了一只小鸡回来养,我就缠着娘也弄只小鸡养,过年好杀了吃。娘被我缠急了,把她头上的银簪子拿到集上卖了,买回了一只小鸡。鸡也是一张嘴啊,那时候人都没有吃的,哪里来的粮食给鸡吃呀!说是喂鸡,实际是鸡自已找食吃。白天小鸡独自在院子角角落落寻虫子吃,连土鳖虫也不放过,晚上跑回家钻进床底下,一只破棉鞋就是它的窝。我放学了就四处捉虫子喂小鸡,天天盼它快长大。过了一个月光景,小鸡的绒毛由黄变白,个头也长高了,渐渐地,它屁股尖上长出了一撮尾巴毛。我又惊又喜,心想过年杀鸡吃了肉,还可以用它的尾巴毛做成漂亮的毽子(做毽子的活儿我最拿手),和小伙伴玩踢毽子那才叫带劲儿。
  又过去一个月,小鸡的腿明显长长了,整天满院子追逐飞蛾子,有时饿急竟跳上院子里的草堆用爪子扒拉草籽填它的肚子。有一天我放学回家,院子里不见了小鸡。我急忙出门去找,竟在老甲叔家的屋后面发现了它,它正在和老甲家的小鸡结伴找虫子吃,看样子吃得很开心呢。回家我跟娘说起小鸡逃跑的事,娘却不以为然。从娘的嘴里,我才知道我家的小鸡是公的,而老甲叔家的小鸡是母的。我有些失望:养只母鸡多好啊,说不定它长大了一天下一个蛋哩。转念一想,管它公鸡母鸡,過年一样杀了吃肉,人没肉吃实在馋得慌。
  小鸡越长越大,它压根不想在我家院子里呆了。一有空就溜出门。也难怪,外面的世界天高地阔,何况它还有个伴儿。一来二去,两只小鸡越混越熟,好像小两口似的形影不离。眼看天都快黑了,它们还在那里叽叽咕咕,边找虫子边“谈心”,有时把小虫子啄在地上,你啄一口它啄一口,好像谁也舍不得吃独食。我远远地看着,也不忍心去拆散它们。天黑透了,娘在门口大声地唤鸡,“咯咯咯——”,我家的小鸡才慢慢跑回来,一声不吭地钻进屋子,看样子它虽回家了,心还留在外面呢。
  眼看我家的小鸡长成大公鸡了,一撮花白相问的尾巴毛翘成一溜弧形,越发好看。它高兴起来便喔喔地叫。老甲叔家的母鸡也长大了,但个头比我家的公鸡要小,咕咕的叫声也很好听。一天,老甲叔告诉我娘,东头戴家唯一的一只鸡发瘟死了,他担心自家的鸡保不住了。我和娘听了也都很紧张。听说鸡瘟跟着风传播,鸡若碰到了病鸡的毛都能生病,死起来很快。老甲叔说他要“站鸡”,不让他家的母鸡出门了。在我们那地方,只有快过年了才“站鸡”的。年关将近,家家把散养的鸡关进狭小的笼子,给鸡备足食水,让它除了吃喝哪里也不能去。个把月“站”下来,瘦鸡就变成了肥鸡,剖开站鸡的肚子和脖子全是黄澄澄的鸡油,这雞油比猪油还要香。往年杀了站鸡,就把鸡油扒下来装进罐子,用盐腌起来,细水长流慢慢吃。
  老甲叔说到做到,第二天就把他家的黄母鸡“站”起来了。一大早,娘照旧把我家的公鸡放出门,公鸡跑到老甲叔屋后面,伸长脖子咯咯直叫,见不着母鸡它连虫子也不吃。它哪里知道它的玩伴儿已经失去自由了呢!公鸡一直叫呀叫的,那叫声我听起来都想哭。临上学时我回头看了公鸡一眼,草丛中的它孤孤单单,时不时伸长脖子张望着,看起来是那样的失望和无助。放学后我早早地把它撵回了家。我娘也张罗着要站鸡了。
  隔天放学,我看到娘站在老槐树下等我。还未等我说话,娘抢先说,俺家的公鸡不见了!如同晴天霹雳,我把书包扔给娘,便发疯般地到处找鸡。从村前找到村后,村左找到村右,见到茅厕我都用棍子捅一捅,连根鸡毛都没见到。晚上我像泄了气的皮球,饭也不吃就上床了。我恨老甲叔:就因你家站鸡,害得我家的鸡失了同伴,居然失踪了。我忽然想,老甲叔要“站鸡”莫不是假的,做一块儿偷吃了我家的鸡才是真的。我就想去他家找鸡,可娘坚决不让我去。说老亲老邻的,算了吧。娘说,就算是他家吃了鸡,你也找不见一根鸡毛呀。但要是老甲叔没偷吃我家的鸡,不是生生冤枉人家了吗?娘又安慰我说,等过了年去一趟山里姥爷家要一只小鸡回来,他家有一只会生蛋的老母鸡呢。说完娘长长地叹了口气,娘这口气叹得我的心也软了,唉!今年的年夜饭鸡肉是没得吃了。我跟娘说,等放了寒假,我去小河沟摸鱼,兴许能摸到几条野鱼。两眼睁睁,都是荤腥,照样能过个好年的。娘苦笑笑。其实那年月,小河沟里别说是鱼,就是泥中的螺蛳都被人摸干净了。娘晓得我是宽宽她的心而已。
  除夕夜,娘做了一顿玉米碴子饭,半锅干灰灰菜螺蛳汤。娘儿俩正吃着,忽然听见有人敲门,娘开门一看,是老甲叔!他手中端着一只海碗,盛满冒着热气的鸡汤。老甲叔站在门口说,我把母鸡煮了,汤汤水水的送一碗给你家过个年吧,说完转身就走。娘接过碗,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眼泪就先流了下来。我急忙追到门口,朝着他走远的背影可着劲儿喊:老甲叔,我给你辞岁!
  冬去春来,为了供我念书,我娘把屋后那棵老槐树连根卖了。众人刨起槐树根时,一只黄鼠狼窜出来风一样地跑了。树根底下的土洞中,几根我熟悉的花鸡毛露了出来。
其他文献
忙到夜里九点时,我路过这家理发店,踌躇了一下,就进去了。  杨弘正埋在沙發里玩手机,听到响动,微微翻一下眼皮,随手放下手机,对我淡淡笑了一下。我也没说什么,坐在理发转椅上,他就走过来,拿起一条毛巾,先压领子,再扎大褂。我们都是不善言谈的人。  “杨海呢?该上初中了吧?”  “上高中了!”他的话里带着笑意。  “哦,这么快!几中?”  “一中。”他尽量淡淡的,但已经掩饰不住骄傲。  “这么厉害!?他
期刊
我家里开着杂头锅,生意好时,一天能卖出百几十套猪杂碎。卖卤肉的自然少不了肉吃,所以我的父母和我的两位姐姐都不瘦。尤其是父亲,就像一尊巨灵神。我生来运薄多病,又是家里的老幺,父母对我疼爱有加,总是拿刚出锅的精华肉给我吃。然而,我的胃吸收功能不好,长到九岁时,仍瘦小得跟四五岁的小孩一样。  父母对我的疼爱,还体现在我后脑勺上那条细小的辫子上。父母中年得子。以本地习俗,他们给我留尾巴再合理不过了。还有,
期刊
一小筐山药鱼儿,一盆蘑菇汤,一碟酸白菜,一瓶二锅头。那些日子,哥俩盘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说着掏心窝子的话。  弟弟说:“要返城了,以后再也吃不到這么好吃的山药鱼儿了。”  哥哥说:“兄弟,你啥时候想吃捎个信儿来,哥进城给你送。”  后来,弟弟吃上大米白面,依然捎信儿来要山药鱼儿。  再后来,弟弟升迁了,有了鸡鸭鱼肉吃,依然捎信儿来向哥要山药鱼儿;有了鲍鱼龙虾吃,依然捎信儿来向哥要山药魚儿。  一小
期刊
雪下了一夜。  毛蛋香香地睡了一夜。屋里炉火烧得热,老婆丰满的怀抱更温暖。  天亮了,毛蛋拉开房门,刺骨的寒气扑来,他打了个寒战。但见满院皆白,雪厚盈尺。毛蛋咯吱咯吱踩着雪,去盛杂物的西屋取扫帚。嘴里兀自喃喃着:奶奶的,昨夜下了这么大的雪。蓦的,他愣住了:但见从西屋到南屋之间有杂乱的深深的雪脚印。他慌忙扭身向娘住的南屋奔去。  推开房门,毛蛋呆了。但见娘眯着眼坐在炕前的小马扎上,两脚冰冷,冻得瑟瑟
期刊
早晨4点多,天还黑黝黝的,于殿奎老两口就起来了。鸡公们已开始司晨,你叫它叫此起彼落,狗也跟着吠,仿佛证明,它不仅逮耗子,也兼营报晓。家家户户飘起了炊烟,整个村庄在熹微中醒来了。  老伴已经在堂屋的灶上点了火,风箱也咕达咕达拉起来了。随着一抽一进的响声,火苗一闪一闪的,把霓虹一样的斑斓色彩映照在对面墻上。  灶上安着一口八印的铁锅,篦子上熥着饽饽、玉米面发糕和红薯,还有昨晚招待帮工剩下的两个菜,一个
期刊
窗外,风吹着树梢,不时传来阵阵嘶叫。  蒋仁义坐在自家堂屋里,低着头,愁得唉声叹气。  一个小时前,蒋仁义骑着电瓶车去赶集,返回时见本村张老太挎着一个菜篮子往回走,便停下车:“嫂子,我带着你吧!”  张老太走得正累,見有车坐,她当然高兴。行至闸河桥上,电瓶车突然掉电,张老太一个倒栽葱从车上摔了下来,当场死亡。  蒋仁义吓得不知所措。张老太有两个儿子,长得人高马大。张老太还有四个侄子和四个外甥,弄不
期刊
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西边。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的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
期刊
为加快种子繁殖速度和育种进程,每年10月初,北方各育种和种子部门开始到海南岛进行南繁。海南岛的生态条件与大陆特别是北方差异较大,土壤瘠薄,冬季干旱少雨,病虫鸟害较严重
“你赶紧回来吧,一个老头始终坐在咱们门前,疯疯癫癫语无伦次,都没人敢进屋买东西了,别再出啥事!”老婆声音有些颤抖地在電话里说道。  “没事儿,有事就报警!”放下电话我和领导请了假急急地赶回自家新开的超市。  老远我就看到门前的老头,老婆已经害怕地关了超市。我上前和老头搭话,老头只说要找儿子,问他儿子地址,老头说不清,问他家在哪里?老头也说不清,我只好拨打了110。  警车停在超市门前,警察下车看到
期刊
余老太早年守寡,膝下无儿女。男人走了,留下一座老屋。  有一年,一娘家亲戚来看余老太,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娃,说娃没了父母,带给余老太作伴。  余老太要了娃,随男人的姓,唤平儿。平儿管余老太叫娘,余老太送平儿上学,吃了不少苦。  平儿大学毕业,留在省城工作,买了房,娶了城里的媳妇。平儿回家接余老太进城,村里人都羡慕余老太。余老太跟平儿进了两次城,两次都不足半月,又倒回村里。余老太说住不惯,挂念着村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