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手术治疗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888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7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鼻内镜手术治疗,将该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70例病例作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有6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有61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7.14%,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心理健康、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86%,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2.8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鼻内镜手术治疗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中应用效果更好,可以降低并发症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有逐年上升趋势,且患者病情易反复,对其社会功能、心理、生理上均有一定影响[1]。一般而言,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后,通常通过手术治疗改善病情,鼻内镜手术治疗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中应用广泛,通过采取手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不过术后并发症率难以控制,为了降低并发症率,需对这种手术方式进行改良。本文主要分析手术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观察组+对照组)病例参与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7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鼻内镜手术治疗,将该组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在18至71岁间,平均年龄(37.29±6.56)岁。选取同期收治的70例病例作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鼻内镜手术治疗,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在18至73岁间,平均年龄(38.46±6.1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鼻窦黏膜、鼻腔存在炎症反应;患者有流涕、鼻塞等症状;嗅觉功能减弱;面颊部有肿胀、疼痛感,在上述四种症状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②经鼻内镜检查,观察到鼻息肉,源于鼻道内黏性分泌物,中鼻道堵塞或者黏膜水肿。③经CT检查,可观察到鼻窦黏膜变厚。
  排除标准:①将以往有全身各系统慢性疾病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体征的病例排除。②将仅为囊肿病例排除。③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乳头状瘤、血管瘤等肿瘤患者排除。④将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传统鼻内镜手术治疗。将鼻息肉及息肉样组织去除后,开放病变鼻窦,如果患者伴有下鼻甲肥大与鼻中隔偏曲,则需行下鼻甲成形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观察组:改良鼻内镜手术治疗。以患者术前的鼻内镜检查、CT检查、症状等为依据,明确手术范围,将鼻息肉与息肉样组织去除,尽量确保鼻腔通气,保证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结构的完整性,不将黏膜开放鼻窦广泛去除,如果患者伴有下鼻甲肥大与鼻中隔偏曲,处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根据《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2]为依据评估手术疗效,治愈:患者的流涕、鼻塞等症状彻底消失,经内镜检查,显示窦口开放良好,术后不存在脓性分泌物;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经内镜检查,显示术腔部分区域存在肥厚、水肿症状,或者形成肉芽组织,存在少量的脓性分泌物;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无改善。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3]:利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角色、社会功能等指标,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软件(SPSS19.0)分析基本信息资料,计数资料给予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其表示形式为±标准差(x±s),P<0.05表明数据对比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治疗情况
  观察组治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患者分别为48例、20例、2例,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患者分别为38例、23例、9例,总有效率为87.14%。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为理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患者治疗效果分析(表1)
  2.2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如表2所示,从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估上看,观察组的心理健康、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评估(表2)
  2.3 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有2例并发症病例,其中窦口堵塞1例、术腔粘连1例,并发症率为2.86%。对照组有9例并发症患者,其中窦口堵塞3例、呼吸道并发症4例、术腔粘连2例,并发症率为12.8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表3)
  3 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手术治疗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为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接受治疗后,可将鼻道窦口复合体病变清除,确保窦腔通气的有效性[4]。然而部分患者经传统鼻内窥镜术治疗后,并未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院对传统鼻内窥镜术进行改良,改良鼻内镜手术不仅可以取得传统手术的疗效,还能够控制并发症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将鼻腔正常的黏膜与结构最大限度保留,对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与传统鼻内镜术相比,改良术的应用效果更好[5-6]。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接受改良鼻内镜术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总体健康评分明显提升,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这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有研究表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通过实施改良鼻内镜手术治疗,其生活质量、症状均可得到一定改善,不过部分患者症状不能够完全缓解例如流涕、嗅觉功能减弱等未能够彻底根治,这表明部分患者即便接受手术治疗,也很难达到根治的目的。为此,临床医师需以患者具体病情为依据,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总之,就本次研究结果而言,我们了解到改良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娟,吴国英,阿依恒·曲库尔汗,等.鼻内镜手术治疗伴与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疗效[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09):1161-1163.
  [2]沈敏,万俐佳,姜义道.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2):2929-2931.
  [3]李琪,韩泽利,张学渊,等.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与不伴鼻息肉的疗效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2):1312-1315.
  [4]张田,陈剑秋,朱春生,等.变应性因素及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相关性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7):1278-1281.
  [5]王磊,谢景华,吉晓斌,等.鼻腔冲洗液剂量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4-7.
  [6]王英力,赵群,吴彦桥.上鼻道开放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嗅觉改善中的作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15(02):105-107.
其他文献
走进蝴蝶谷  美丽的蝴蝶是大自然的精灵,是花丛中的舞蹈家小朋友,你喜欢蝴蝶吗?你知道蝴蝶怎样长大,有哪些本领吗?百闻不如一见,快跟外福来一起蝴蝶谷旅游吧!  外福来刚到蝴蝶谷,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鲜花簇拥的舞台上,成千上万的蝴蝶正翩翩起舞。  他急忙跳下车,向匆忙从他身边飞过的红蝴蝶问道:“这是有什么盛会吗?为什么这么热闹?”  “世界蝴蝶选美大赛就要开始啦!我得赶紧去报名……”  “世界蝴蝶
期刊
形式各异的桥粱  橋梁是个古老而又庞大的家族,根据结构形式,可以划分为梁桥、拱桥和吊桥(包括悬索桥和斜拉桥)。  梁赫  梁桥是人类桥梁史上最简洁、最经典的造型。它结构简单,通常由一条又长又直的木头、石头或者是金属来做主梁,在桥的每一端都有支柱支撑。  拱桥  有一种桥梁由半圆形或弧形的拱来支撑桥体,这种桥叫作拱桥。古罗马人是拱桥建造的先驱。  吊桥  吊桥在两岸或桥两端各有一座索塔,悬索固定在两
期刊
摘 要: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门窗施工是主要的施工工序之一,由于在门窗施工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占据较大的面积,所以这一施工工序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建设施工。门窗施工的过程中多少会存在一些质量上的问题,造成人们的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这一问题的出现,笔者具体在本文中探讨了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且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