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疾病于健康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疗模式也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康复医学也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共同构成了现代医学体系。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步相对较晚,十一五以来,康复医学有了长足进步,涌现了一批发展明确,技术手段先进,医疗服务优良的专业人员。康复学科的总体构想是进一步探索康复医学新理伦新技术,使其向现代康复与理疗医学方向发展。
关键词:康复医学;发展;回顾;展望
康复医学的工作对象是伤病残者,工作重点是伤病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工作方式是多学科、多专业的团队合作模式,工作目标是实现最佳功能性、自主性和提高生活质量。康复医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勇于发展,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在医学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康复医学的国内外新进展
康复医学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正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向临床医学各学科延伸。美国康复医学在现代康复医学中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技术研究都比较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体系。北美、日本和澳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紧随美国之后,而欧洲的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2006年9月欧洲地区的29位专家共同撰写了长达332页的欧洲物理与康复医学白皮书,作为跨越国界的欧洲各国物理与康复医学专业的共同规范指导性文件,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对当今康复医学与物理医学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最全面、最系统的总结,对世界各国的物理与康复医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著名医学家、世界卫生组织顾问方心让教授指出:没有康复的医疗是不完整的医疗。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康复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康复医学涉及的领域已从最初的神经康复和骨关节康复逐步延伸到心血管康复、肺功能康复、老年康复、残疾人职业康复等众多领域。
二、我国康复医学的新理念和新亮点
1.生物-心理-社会康复模式:从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到生物医学模式,再到生物-心理-社会康复模式,现代康复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及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影响,认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和心理学方法。现代康复医学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与环境和谐适应为基础,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防病、治病。灾难发生后,患者往往身心俱损。康复工作者可采纳多种形式,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设身处地、换位思考,鼓励患者重新拥有生活的勇气与信心,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社会生活环境,帮助患者融入社会。
2.绿色康复:在康复临床工作中,有一部分是运用环境中的天然因子以及人文、艺术等手段重塑人体功能,以最低的投入、收益比,来刺激人体机能,消除障碍和痛苦,以重新获得和谐的身心功能,提高机体生命质量,满足回归自然的需求,被称为绿色的康复医学通过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以实现生活的适应性。
三、人才培养、加强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送出去,请进来”的发展道路。为改变当前康复医学的现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优先挑选一批有潜力、有干劲,热爱康复医学的人才送到国外,同时聘請一些有资质的外籍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青年教师的培训,优先培养一批品质优良的康复种子。
2.增加办学规模、扩大招生数量的同时,逐步建立统一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全国康复从业人员的专科培养和毕业后的再教育,加快康复高级人才的培养,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提升康复医学的内涵。
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发展道路
1.建立分层次、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要想“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必须依靠社区康复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农村及基层医疗机构,此外,大医院对社区及基层康复也应有指导、帮助、培训、提高的责任和义务, 须逐步实现患者在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
2.亟待突破的技术及其远期效应。今后康复技术的进步,应加大基础方面的投入,首先强调以功能为导向的研究,围绕恢复和改善功能,开展康复治疗的机能、方法、器械三方面的研究;其次脑神经康复仍将是今后康复的重点专门的器材、器械、工具辅助手段对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将起很大的作用。此类辅助技术的研究在将来也占优先地位。
3.向先进国家及地区学习,但不照搬其模式,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发展之路。我国已越来越重视康复医学的发展,这推动了康复医学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应借鉴其他国家康复医学的发展之路,吸取经验,使国内的康复医学从一开始就在正确的的轨道上前进与发展,从而避免走更多的弯路。但必须要注意的是,由于存在地区、人文、信仰等诸多影响因素,我们不能照搬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模式,需结合我们的传统康复医学,探索符合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康复医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敏.西部地区康复医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2);1199-1200
[2]李建军.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
[3]乔志恒,郭明.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
关键词:康复医学;发展;回顾;展望
康复医学的工作对象是伤病残者,工作重点是伤病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工作方式是多学科、多专业的团队合作模式,工作目标是实现最佳功能性、自主性和提高生活质量。康复医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勇于发展,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在医学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康复医学的国内外新进展
康复医学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正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向临床医学各学科延伸。美国康复医学在现代康复医学中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技术研究都比较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体系。北美、日本和澳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紧随美国之后,而欧洲的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2006年9月欧洲地区的29位专家共同撰写了长达332页的欧洲物理与康复医学白皮书,作为跨越国界的欧洲各国物理与康复医学专业的共同规范指导性文件,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对当今康复医学与物理医学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最全面、最系统的总结,对世界各国的物理与康复医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著名医学家、世界卫生组织顾问方心让教授指出:没有康复的医疗是不完整的医疗。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康复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康复医学涉及的领域已从最初的神经康复和骨关节康复逐步延伸到心血管康复、肺功能康复、老年康复、残疾人职业康复等众多领域。
二、我国康复医学的新理念和新亮点
1.生物-心理-社会康复模式:从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到生物医学模式,再到生物-心理-社会康复模式,现代康复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及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影响,认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和心理学方法。现代康复医学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与环境和谐适应为基础,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防病、治病。灾难发生后,患者往往身心俱损。康复工作者可采纳多种形式,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设身处地、换位思考,鼓励患者重新拥有生活的勇气与信心,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社会生活环境,帮助患者融入社会。
2.绿色康复:在康复临床工作中,有一部分是运用环境中的天然因子以及人文、艺术等手段重塑人体功能,以最低的投入、收益比,来刺激人体机能,消除障碍和痛苦,以重新获得和谐的身心功能,提高机体生命质量,满足回归自然的需求,被称为绿色的康复医学通过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以实现生活的适应性。
三、人才培养、加强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送出去,请进来”的发展道路。为改变当前康复医学的现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优先挑选一批有潜力、有干劲,热爱康复医学的人才送到国外,同时聘請一些有资质的外籍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青年教师的培训,优先培养一批品质优良的康复种子。
2.增加办学规模、扩大招生数量的同时,逐步建立统一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全国康复从业人员的专科培养和毕业后的再教育,加快康复高级人才的培养,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提升康复医学的内涵。
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发展道路
1.建立分层次、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要想“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必须依靠社区康复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农村及基层医疗机构,此外,大医院对社区及基层康复也应有指导、帮助、培训、提高的责任和义务, 须逐步实现患者在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
2.亟待突破的技术及其远期效应。今后康复技术的进步,应加大基础方面的投入,首先强调以功能为导向的研究,围绕恢复和改善功能,开展康复治疗的机能、方法、器械三方面的研究;其次脑神经康复仍将是今后康复的重点专门的器材、器械、工具辅助手段对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将起很大的作用。此类辅助技术的研究在将来也占优先地位。
3.向先进国家及地区学习,但不照搬其模式,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发展之路。我国已越来越重视康复医学的发展,这推动了康复医学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应借鉴其他国家康复医学的发展之路,吸取经验,使国内的康复医学从一开始就在正确的的轨道上前进与发展,从而避免走更多的弯路。但必须要注意的是,由于存在地区、人文、信仰等诸多影响因素,我们不能照搬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模式,需结合我们的传统康复医学,探索符合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康复医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敏.西部地区康复医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2);1199-1200
[2]李建军.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
[3]乔志恒,郭明.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