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著名作家,他的童话作品享誉世界,传入中国已有100年了。由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和安徒生故乡的丹麦欧登塞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魅力永恒的童话力量——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纪念展”3月8日在西湖美术馆落下帷幕。从1月19日开展以来,吸引许许多多市民、游客和安徒生研究者、童话作者前来观看,温州、丽水甚至江西上饶的爸爸、妈妈们拉着孩子的手走进了这座西子湖畔的展览馆。
打开中丹文化交流一扇窗
安徒生童话自传入中国以来,风行百年,成为中国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安徒生童话独特又充满幻想,富有精神营养,在滋养少年儿童的心灵、培育品行情趣等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也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在纪念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之际,回顾安徒生的创作成就,追忆几代翻译家为安徒生童话在中国传播作出的贡献,深感这个展览为中丹文化交流发挥了桥梁作用,彰显安徒生童话魅力永恒的力量。
1913年,周作人发表《丹麦诗人安徒生传》,第一次向中国读者详细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与创作。1914年,刘半农翻译了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此后,孙毓修、赵景深、郑振铎和顾均正等人也热心推介安徒生及其童话。这一时期,安徒生童话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叶君健、林桦和任溶溶等先后翻译了《安徒生童话全集》,使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翻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们对安徒生著作的翻译超越了儿童读物的范围,并使安徒生童话在中国广泛传播,影响了几代人。特别是中国著名文学翻译家、作家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获得国内外学者、专家的极高评价,被丹麦媒体称誉为“在近百种语言的译本中,水平最高”。1988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授予叶君健“丹麦国旗勋章”。第一个直接从丹麦文本翻译并推出完整的《安徒生童话全集》的,就是叶君健。他致力于安徒生童话的译介、研究历时几十个春秋,曾多次到丹麦参观考察,熟悉丹麦语言的格调风味,这使他在译著中得以原汁原味地传达安徒生童话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展览中,人们看到了叶君健半个多世纪以来所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原版本和再版本。
百年来,安徒生童话在中国已有近200种优秀选本、10多种全集。中国还是唯一翻译了安徒生全集和安徒生文集的国家。《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经典名篇入选小学课本;《皇帝的新装》《野天鹅》《夜莺》等被改编成儿童剧、戏剧甚至杂技;邮票、地铁票、电话磁卡都曾发行过以安徒生为主题的纪念票。安徒生在中国家喻户晓,影响广泛且深入。
2005年4月2日是安徒生诞辰两百周年,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2005基金会在世界范围内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庆典活动在丹麦、中国、美国等35个国家以文化节日的形式举行,其中中国被指定为全球活动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区的庆典活动内容丰富,其中最重要的项目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丹麦官方授权的新版《安徒生童话全集》。除此之外还举办了现代视觉艺术展、儿童绘画比赛和童话音乐剧等30余项活动。
同时,中国翻译家林桦、体育明星姚明、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美猴王”六小龄童、歌唱家宋祖英、盲人钢琴家孙岩以及艺术评论家王文章等人应邀担任“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形象大使”,他们也是中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见证这些百年足迹的文稿、手迹、图照、雕塑、出版物都在西湖美术馆展出。
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丹麦欧登塞市之所以驰名世界,因为它是世界“童话大王”安徒生的故乡。整座城市都以安徒生为中心,可以说是安徒生激活了这座城市。
一间位于小街转角的黄色小屋,就是安徒生出生的地方。安徒生父亲是鞋匠,母亲是洗衣妇,他的童年生活十分清贫。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喜爱文学。安徒生在欧登塞度过了生命中最初的14个年头。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他在14岁那年告别祖母,孤身去了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安徒生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展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
安徒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创作。1829年,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同年还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这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安徒生热爱旅行,遍访欧洲诸国,还访问了非洲的摩洛哥和小亚细亚半岛的土耳其。他著有《瑞典纪行》《西班牙风光》《访问葡萄牙》等游记。西湖美术馆的展览厅里放着他叠满床垫的木床,还有伴随他旅行的旧旅行皮箱,行李箱的皮带像大象的耳朵,所以安徒生称它为大象。
安徒生在诗剧和长篇小说的文学创作上获得了成功,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文本。而1835年,30岁的安徒生却决定给孩子们写童话,他先是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然后是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童话书给孩子们。
如果你问一位丹麦人,丹麦最著名的景点是什么?答复只有一个,那就是坐落在哥本哈根海滨长堤的那座“小美人鱼”雕像。世界各国到哥本哈根旅游的游客,都会争先恐后地到她的身旁,仔细端详她的神态和形象,愉快地与她合影。今天,她不只是安徒生及其童话的象征,而且已成为哥本哈根、丹麦国家与人民的象征。此则童话中文版译名《海的女儿》,但安徒生著作的丹麦文本原稿名称为《小美人鱼》。
《海的女儿》是怎样的升华和超越啊!怀着爱,怀着善,怀着不息的追求,灵魂永远飞翔。《卖火柴的小女孩》用她那细细的火柴为黑暗而寒冷的世界点燃了温暖与光明。这其实也是安徒生自己心灵状态的写照。
《海的女儿》《夜莺》《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豌豆公主》等等,一部接一部佳作喷涌而出。19世纪安徒生迎来了创作高峰期。我国先后出版的安徒生童话的优秀选本都陈列在“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纪念展”上,开本装帧不一,各呈其美。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情感澎湃、想象丰富、情节生动。由于佳作不断,安徒生的大名在欧洲几乎家喻户晓,他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安徒生中后期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变化,大多转向了现实主义。其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柳树下的梦》等充满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切,情感忧郁,故事悲切。他走过千山万水,写过百卷书稿,把浪漫和忧伤都融入他的作品中。在展现真善美、歌颂人性的同时,不忘批判和揭露现实中的丑陋,读来耐人寻味。
安徒生童话以其深邃的思想、博大的爱心、独特的个性、高超的艺术,赢得了全世界儿童和成人的尊敬,成为人类阅读史上的一个奇迹。
“学习剪纸是创作的开始”
安徒生是中国儿童最喜爱最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家,几代人都是看着安徒生的童话长大的,但至今鲜为人知的是,安徒生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剪纸艺术家,而且是他那个时代北欧最优秀的剪纸艺术家之一。“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纪念展”的展厅里展出许多安徒生剪纸作品,天鹅、女舞者、丘比特……还有安徒生剪纸用的剪刀、钢笔等文具。
安徒生那个时代的北欧传统剪纸主要是纪念性的人像式剪影,那是欧洲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中普遍使用的方式。这种古朴直接的人物剪影的民间艺术一直流传到今天。看看今天丹麦、挪威、芬兰的现代剪纸作品,我们也可以想见一百多年前安徒生喜爱并实践这一手工艺术的情景。他很有剪纸的天分,事先从不画出样子,而是先把纸折起来,然后开始剪,最后就能剪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而且每次剪的都不一样。安徒生一生剪了一千多幅剪纸作品,极大地拓展了北欧的剪纸传统技艺。
研究安徒生更重要的发现是,他创作童话的方式往往是边剪纸边讲故事,口传故事和剪纸图形互动共生,许多童话的故事情节在剪纸过程中完成构思。1867年,安徒生在他的书信中写道:“学习剪纸是创作的开始。”
安徒生的剪纸是他心灵的窗花。据安徒生的学生、艺术评论家瑞格莫·史坦佩回忆:“安徒生剪纸剪得快而轻松,不注重细节,但表现的形象却自信而特点鲜明。剪纸背后蕴含的童话故事的精神引人入胜,让人难以忘怀。”史坦佩还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19世纪五十年代初,安徒生创作了11件最有趣的剪纸作品。在圣诞节前夜,他把这些剪纸送给我们挂在圣诞树上。这些剪纸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剪成,套在一起,形成了有花纹、折痕和花边的长裙、胄甲和制服。”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一直热衷于安徒生文学作品。她在安徒生童话的基础上创作了戏剧、动画片和插图。2009年,女王亲手为由安徒生童话《野天鹅》改编的动画电影设计了服装和剪纸。丹麦女王的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其艺术表现形式也与安徒生在剪纸中表现出来的相共鸣。
走进西湖美术馆的“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纪念展”,安徒生的手稿、老物件和剪纸艺术品,—起来到我们身边。最令人意外的展品是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两幅版画,画面上是安徒生的两张剪纸作品。这是安迪·沃霍尔生前最后一次艺术创作,一周后他便与世长辞。
安徒生的童话是开放的、世界的,但安徒生本人有一颗明亮的爱国心,他的创作始终扎根在民族文化的土地上。1875年,安徒生去世时,他的童话在全世界已被翻译成15种文字。生前他写下一首诗:
“《安徒生童话》拿着文明拐杖,
在国外找到了知己。
他们穿上了新衣—衣锦还乡时,
虽然穿着别国的衣裳—
但心仍是丹麦心。”
打开中丹文化交流一扇窗
安徒生童话自传入中国以来,风行百年,成为中国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安徒生童话独特又充满幻想,富有精神营养,在滋养少年儿童的心灵、培育品行情趣等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也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在纪念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之际,回顾安徒生的创作成就,追忆几代翻译家为安徒生童话在中国传播作出的贡献,深感这个展览为中丹文化交流发挥了桥梁作用,彰显安徒生童话魅力永恒的力量。
1913年,周作人发表《丹麦诗人安徒生传》,第一次向中国读者详细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与创作。1914年,刘半农翻译了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此后,孙毓修、赵景深、郑振铎和顾均正等人也热心推介安徒生及其童话。这一时期,安徒生童话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叶君健、林桦和任溶溶等先后翻译了《安徒生童话全集》,使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翻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们对安徒生著作的翻译超越了儿童读物的范围,并使安徒生童话在中国广泛传播,影响了几代人。特别是中国著名文学翻译家、作家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获得国内外学者、专家的极高评价,被丹麦媒体称誉为“在近百种语言的译本中,水平最高”。1988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授予叶君健“丹麦国旗勋章”。第一个直接从丹麦文本翻译并推出完整的《安徒生童话全集》的,就是叶君健。他致力于安徒生童话的译介、研究历时几十个春秋,曾多次到丹麦参观考察,熟悉丹麦语言的格调风味,这使他在译著中得以原汁原味地传达安徒生童话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展览中,人们看到了叶君健半个多世纪以来所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原版本和再版本。
百年来,安徒生童话在中国已有近200种优秀选本、10多种全集。中国还是唯一翻译了安徒生全集和安徒生文集的国家。《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经典名篇入选小学课本;《皇帝的新装》《野天鹅》《夜莺》等被改编成儿童剧、戏剧甚至杂技;邮票、地铁票、电话磁卡都曾发行过以安徒生为主题的纪念票。安徒生在中国家喻户晓,影响广泛且深入。
2005年4月2日是安徒生诞辰两百周年,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2005基金会在世界范围内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庆典活动在丹麦、中国、美国等35个国家以文化节日的形式举行,其中中国被指定为全球活动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区的庆典活动内容丰富,其中最重要的项目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丹麦官方授权的新版《安徒生童话全集》。除此之外还举办了现代视觉艺术展、儿童绘画比赛和童话音乐剧等30余项活动。
同时,中国翻译家林桦、体育明星姚明、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美猴王”六小龄童、歌唱家宋祖英、盲人钢琴家孙岩以及艺术评论家王文章等人应邀担任“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形象大使”,他们也是中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见证这些百年足迹的文稿、手迹、图照、雕塑、出版物都在西湖美术馆展出。
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丹麦欧登塞市之所以驰名世界,因为它是世界“童话大王”安徒生的故乡。整座城市都以安徒生为中心,可以说是安徒生激活了这座城市。
一间位于小街转角的黄色小屋,就是安徒生出生的地方。安徒生父亲是鞋匠,母亲是洗衣妇,他的童年生活十分清贫。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喜爱文学。安徒生在欧登塞度过了生命中最初的14个年头。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他在14岁那年告别祖母,孤身去了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安徒生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展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
安徒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创作。1829年,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同年还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这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安徒生热爱旅行,遍访欧洲诸国,还访问了非洲的摩洛哥和小亚细亚半岛的土耳其。他著有《瑞典纪行》《西班牙风光》《访问葡萄牙》等游记。西湖美术馆的展览厅里放着他叠满床垫的木床,还有伴随他旅行的旧旅行皮箱,行李箱的皮带像大象的耳朵,所以安徒生称它为大象。
安徒生在诗剧和长篇小说的文学创作上获得了成功,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文本。而1835年,30岁的安徒生却决定给孩子们写童话,他先是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然后是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童话书给孩子们。
如果你问一位丹麦人,丹麦最著名的景点是什么?答复只有一个,那就是坐落在哥本哈根海滨长堤的那座“小美人鱼”雕像。世界各国到哥本哈根旅游的游客,都会争先恐后地到她的身旁,仔细端详她的神态和形象,愉快地与她合影。今天,她不只是安徒生及其童话的象征,而且已成为哥本哈根、丹麦国家与人民的象征。此则童话中文版译名《海的女儿》,但安徒生著作的丹麦文本原稿名称为《小美人鱼》。
《海的女儿》是怎样的升华和超越啊!怀着爱,怀着善,怀着不息的追求,灵魂永远飞翔。《卖火柴的小女孩》用她那细细的火柴为黑暗而寒冷的世界点燃了温暖与光明。这其实也是安徒生自己心灵状态的写照。
《海的女儿》《夜莺》《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豌豆公主》等等,一部接一部佳作喷涌而出。19世纪安徒生迎来了创作高峰期。我国先后出版的安徒生童话的优秀选本都陈列在“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纪念展”上,开本装帧不一,各呈其美。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情感澎湃、想象丰富、情节生动。由于佳作不断,安徒生的大名在欧洲几乎家喻户晓,他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安徒生中后期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变化,大多转向了现实主义。其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柳树下的梦》等充满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切,情感忧郁,故事悲切。他走过千山万水,写过百卷书稿,把浪漫和忧伤都融入他的作品中。在展现真善美、歌颂人性的同时,不忘批判和揭露现实中的丑陋,读来耐人寻味。
安徒生童话以其深邃的思想、博大的爱心、独特的个性、高超的艺术,赢得了全世界儿童和成人的尊敬,成为人类阅读史上的一个奇迹。
“学习剪纸是创作的开始”
安徒生是中国儿童最喜爱最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家,几代人都是看着安徒生的童话长大的,但至今鲜为人知的是,安徒生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剪纸艺术家,而且是他那个时代北欧最优秀的剪纸艺术家之一。“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纪念展”的展厅里展出许多安徒生剪纸作品,天鹅、女舞者、丘比特……还有安徒生剪纸用的剪刀、钢笔等文具。
安徒生那个时代的北欧传统剪纸主要是纪念性的人像式剪影,那是欧洲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中普遍使用的方式。这种古朴直接的人物剪影的民间艺术一直流传到今天。看看今天丹麦、挪威、芬兰的现代剪纸作品,我们也可以想见一百多年前安徒生喜爱并实践这一手工艺术的情景。他很有剪纸的天分,事先从不画出样子,而是先把纸折起来,然后开始剪,最后就能剪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而且每次剪的都不一样。安徒生一生剪了一千多幅剪纸作品,极大地拓展了北欧的剪纸传统技艺。
研究安徒生更重要的发现是,他创作童话的方式往往是边剪纸边讲故事,口传故事和剪纸图形互动共生,许多童话的故事情节在剪纸过程中完成构思。1867年,安徒生在他的书信中写道:“学习剪纸是创作的开始。”
安徒生的剪纸是他心灵的窗花。据安徒生的学生、艺术评论家瑞格莫·史坦佩回忆:“安徒生剪纸剪得快而轻松,不注重细节,但表现的形象却自信而特点鲜明。剪纸背后蕴含的童话故事的精神引人入胜,让人难以忘怀。”史坦佩还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19世纪五十年代初,安徒生创作了11件最有趣的剪纸作品。在圣诞节前夜,他把这些剪纸送给我们挂在圣诞树上。这些剪纸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剪成,套在一起,形成了有花纹、折痕和花边的长裙、胄甲和制服。”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一直热衷于安徒生文学作品。她在安徒生童话的基础上创作了戏剧、动画片和插图。2009年,女王亲手为由安徒生童话《野天鹅》改编的动画电影设计了服装和剪纸。丹麦女王的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其艺术表现形式也与安徒生在剪纸中表现出来的相共鸣。
走进西湖美术馆的“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纪念展”,安徒生的手稿、老物件和剪纸艺术品,—起来到我们身边。最令人意外的展品是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两幅版画,画面上是安徒生的两张剪纸作品。这是安迪·沃霍尔生前最后一次艺术创作,一周后他便与世长辞。
安徒生的童话是开放的、世界的,但安徒生本人有一颗明亮的爱国心,他的创作始终扎根在民族文化的土地上。1875年,安徒生去世时,他的童话在全世界已被翻译成15种文字。生前他写下一首诗:
“《安徒生童话》拿着文明拐杖,
在国外找到了知己。
他们穿上了新衣—衣锦还乡时,
虽然穿着别国的衣裳—
但心仍是丹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