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适应新课改需要,转变角色,有效地开展政治教学,把政治课上得更生动一些、更鲜活一些,是摆在每一位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
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适应新课改需要,转变角色,有效地开展政治教学,把政治课上得更生动一些、更鲜活一些,是摆在每一位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笔者从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提出如下课堂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全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才能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最佳教学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一道去寻求真理,共同分享他们的情感和想法;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导演”和“主演”,而应把学生尊为“主人”。教师只有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学生的本位思想,转变教师的主演角色是搞好教学的第一步。
二、激发学习主体积极主动探索的内驱力
学习主体由于社会责任、成就渴望、兴趣爱好、表现动机及惧怕挫折等心理因素产生的探索新知的内驱力,对其学习活动具有激活、指向和增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贵在善于引导和启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应该少教一些,多给学生研究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走荆棘丛生的科研之路,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上升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高度。如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感到困惑时,可“等一等”再疏导;当对某一问题的讨论出现意见分歧时,可“议一议”再统一;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可“导一导”再纠正;能够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立钻研、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近年来,在中、高考题型中出现了一些探索性问题、开放性讨论题,这是对学生探究能力高层次的要求,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上有意识的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外,还引导学生从改编课本中习题入手,从多角度设问,增加探索过程,并让学生自编题目,自定研究课题,使其主动的、自由活泼的发展。
三、课堂教學注重策略
当前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是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任务。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巧思妙想,结合身边的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创设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让其学之有味。
2.强调自学,培养能力。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鼓励学生自学,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配合学生的学,这一环节要立足课本,把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理解的内容,浓缩在知识体系中,通过学生的看、做、思考,熟悉课文,为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实施打好根基。
3.质疑解难,师生互动。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多发问,把心中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同学之间讨论,教师帮助引导,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来解决问题。
4.课堂总结,当堂消化。“好的开头也应该有一个成功的结尾”,一节课下来,让学生理清本课所学知识的脉络,并及时训练,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实践证明,经过知识的再次梳理、巩固,大部分学生收到了明显的学习效果。这种学法区别于“死记硬背”,是建立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的,牢固而持久。
5.延伸拓展,链接生活。课堂教学和现实密不可分,学以致用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新课结束后,应让学生把知识真正与现实链接起来,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四、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评价。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评价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评价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评价的策略就是写课后小结,就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理性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体会,力求独到而实用;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要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切忌笼统评价,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这一自我反馈的形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适应新课改需要,转变角色,有效地开展政治教学,把政治课上得更生动一些、更鲜活一些,是摆在每一位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笔者从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提出如下课堂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全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才能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最佳教学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一道去寻求真理,共同分享他们的情感和想法;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导演”和“主演”,而应把学生尊为“主人”。教师只有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学生的本位思想,转变教师的主演角色是搞好教学的第一步。
二、激发学习主体积极主动探索的内驱力
学习主体由于社会责任、成就渴望、兴趣爱好、表现动机及惧怕挫折等心理因素产生的探索新知的内驱力,对其学习活动具有激活、指向和增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贵在善于引导和启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应该少教一些,多给学生研究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走荆棘丛生的科研之路,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上升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高度。如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感到困惑时,可“等一等”再疏导;当对某一问题的讨论出现意见分歧时,可“议一议”再统一;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可“导一导”再纠正;能够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立钻研、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近年来,在中、高考题型中出现了一些探索性问题、开放性讨论题,这是对学生探究能力高层次的要求,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上有意识的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外,还引导学生从改编课本中习题入手,从多角度设问,增加探索过程,并让学生自编题目,自定研究课题,使其主动的、自由活泼的发展。
三、课堂教學注重策略
当前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是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任务。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巧思妙想,结合身边的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创设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让其学之有味。
2.强调自学,培养能力。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鼓励学生自学,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配合学生的学,这一环节要立足课本,把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理解的内容,浓缩在知识体系中,通过学生的看、做、思考,熟悉课文,为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实施打好根基。
3.质疑解难,师生互动。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多发问,把心中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同学之间讨论,教师帮助引导,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来解决问题。
4.课堂总结,当堂消化。“好的开头也应该有一个成功的结尾”,一节课下来,让学生理清本课所学知识的脉络,并及时训练,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实践证明,经过知识的再次梳理、巩固,大部分学生收到了明显的学习效果。这种学法区别于“死记硬背”,是建立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的,牢固而持久。
5.延伸拓展,链接生活。课堂教学和现实密不可分,学以致用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新课结束后,应让学生把知识真正与现实链接起来,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四、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评价。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评价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评价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评价的策略就是写课后小结,就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理性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体会,力求独到而实用;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要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切忌笼统评价,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这一自我反馈的形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