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学在培育人才素质全方面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而欣赏课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较少,但却是美术学科中的重难点。小学美术欣赏课内容深广,探究性强,是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激发想象力,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美术欣赏;欣赏教学;审美能力;教学方式
一、優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教师通常采用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图片为主导,将课本中的中外美术作品,通过课件播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教师再加以一定的介绍和讲解,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的能力。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呆板单一的,而这样枯燥的美术课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探求处一些切实可行,更加“接地气”的美艺鉴赏课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进而倡导“互动式”的学习。在教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多观察,让学生多讨论,让学生多思考,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对作品独到的见解充分展现出来,教师再适当地对作品的内涵及艺术风格进行分析,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学生可在课前收集本课相关资料,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本课内容,带着问题上好一节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在教学《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一课时,课前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讲授新课的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授课,将学生分成小组,分组展示、介绍一幅自己搜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文字,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国宝兵马俑的艺术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再结合课件进行进一步的讲解。本课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课前能主动地收集有关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课上积极的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了了解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艺术的目的,较以往的欣赏课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二、欣赏内容贴近生活,重视学生感受
美术欣赏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情趣,通常用课件展示的都是书中已有的名画名作或教师自己喜欢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名画较难理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美术知识储备量不足。教师应对展示的作品进行筛选,课前也可对学生进行调查,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作品,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美术作品更容易理解,也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
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一课中,选择展示的作品多是贴近儿童的生活的题材和内容,如《儿童游戏》《暑假》等等。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作品是怎样表现孩子的童年生活的,绘画方法又有哪些不同。由于学生们都玩过一些类似的游戏,因此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课上与同学们共同分享美好的童年生活。
三、欣赏与实践相结合,理解美术语言
鉴赏是学生初步对美形成认知的重要途径,通过长期的美艺欣赏,学生才会对美与丑形成印象,才能够逐步提升对美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审美情趣。名家名作是较为完美的艺术品,不仅是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教材,更是传播美术知识的范本,在欣赏课中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自然美、形象美,感知和理解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情趣的流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与绘画、手工的教学不有着很强关联性,是相互作用的。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建立在丰富的美术素材之上,因此,欣赏课不仅使学生开拓了眼界更,更提高了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而学生如果有了手工、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空间、色彩、肌理等艺术语音,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也会更具节奏感与感染力。
通常可采取以下策略:在欣赏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后,不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临摹,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插曲欣赏环节,欣赏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图片。如在教授《生活中的趣事》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些名作,学习画家的构图形式、色彩搭配、题材选择等等;欣赏结合实践,课堂实践促进欣赏。实践结束后,通过课堂自评互评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鉴别和审美评价的能力,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发挥出美术教学的真正作用。
四、了解作品背景,提高人文素养
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要把作品放进一定的时代背景中,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感受,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提高美术素养。如何更好的利用本身具备的美术常识、理论在更加透彻的理解作品的同时,去切身体会艺术形象的存在。要在鉴赏中尽量透彻的去感受一件作品的再创作时它的年代背景、创作者全过程的思想上的波动和历程以及艺术作品创作所能应用到的一般定律和工作方法等,只有深刻地理解、感受它,才能发掘出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赏析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时,画中淳朴的父亲形象,超写实的表现手法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教师配合讲解作者创作的环境背景,社会内涵,使学生更好的去欣赏这幅构图宏伟,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作品。通过本课的教学也让学生们了解了,正是从这幅美术作品开始,内容更多体现了关注民生的思想内涵,体现了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使中国美术走向了写实的艺术高峰。
欣赏教学的目的是对平时所学的美术知识进行理解、升华,使学生在感受优秀的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美术教学中,提高欣赏教学的地位,不断创新与尝试教学的新方法,以欣赏课为基础,更好的为绘画课与手工课提供服务。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对于美艺的认知及感受,以美艺鉴赏内容的意图为基础,创新教学思想为知道,不断的优化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上好欣赏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从而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
关键词:美术欣赏;欣赏教学;审美能力;教学方式
一、優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教师通常采用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图片为主导,将课本中的中外美术作品,通过课件播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教师再加以一定的介绍和讲解,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的能力。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呆板单一的,而这样枯燥的美术课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探求处一些切实可行,更加“接地气”的美艺鉴赏课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进而倡导“互动式”的学习。在教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多观察,让学生多讨论,让学生多思考,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对作品独到的见解充分展现出来,教师再适当地对作品的内涵及艺术风格进行分析,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学生可在课前收集本课相关资料,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本课内容,带着问题上好一节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在教学《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一课时,课前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讲授新课的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授课,将学生分成小组,分组展示、介绍一幅自己搜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文字,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国宝兵马俑的艺术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再结合课件进行进一步的讲解。本课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课前能主动地收集有关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课上积极的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了了解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艺术的目的,较以往的欣赏课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二、欣赏内容贴近生活,重视学生感受
美术欣赏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情趣,通常用课件展示的都是书中已有的名画名作或教师自己喜欢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名画较难理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美术知识储备量不足。教师应对展示的作品进行筛选,课前也可对学生进行调查,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作品,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美术作品更容易理解,也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
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一课中,选择展示的作品多是贴近儿童的生活的题材和内容,如《儿童游戏》《暑假》等等。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作品是怎样表现孩子的童年生活的,绘画方法又有哪些不同。由于学生们都玩过一些类似的游戏,因此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课上与同学们共同分享美好的童年生活。
三、欣赏与实践相结合,理解美术语言
鉴赏是学生初步对美形成认知的重要途径,通过长期的美艺欣赏,学生才会对美与丑形成印象,才能够逐步提升对美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审美情趣。名家名作是较为完美的艺术品,不仅是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教材,更是传播美术知识的范本,在欣赏课中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自然美、形象美,感知和理解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情趣的流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与绘画、手工的教学不有着很强关联性,是相互作用的。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建立在丰富的美术素材之上,因此,欣赏课不仅使学生开拓了眼界更,更提高了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而学生如果有了手工、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空间、色彩、肌理等艺术语音,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也会更具节奏感与感染力。
通常可采取以下策略:在欣赏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后,不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临摹,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插曲欣赏环节,欣赏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图片。如在教授《生活中的趣事》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些名作,学习画家的构图形式、色彩搭配、题材选择等等;欣赏结合实践,课堂实践促进欣赏。实践结束后,通过课堂自评互评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鉴别和审美评价的能力,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发挥出美术教学的真正作用。
四、了解作品背景,提高人文素养
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要把作品放进一定的时代背景中,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感受,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提高美术素养。如何更好的利用本身具备的美术常识、理论在更加透彻的理解作品的同时,去切身体会艺术形象的存在。要在鉴赏中尽量透彻的去感受一件作品的再创作时它的年代背景、创作者全过程的思想上的波动和历程以及艺术作品创作所能应用到的一般定律和工作方法等,只有深刻地理解、感受它,才能发掘出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赏析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时,画中淳朴的父亲形象,超写实的表现手法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教师配合讲解作者创作的环境背景,社会内涵,使学生更好的去欣赏这幅构图宏伟,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作品。通过本课的教学也让学生们了解了,正是从这幅美术作品开始,内容更多体现了关注民生的思想内涵,体现了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使中国美术走向了写实的艺术高峰。
欣赏教学的目的是对平时所学的美术知识进行理解、升华,使学生在感受优秀的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美术教学中,提高欣赏教学的地位,不断创新与尝试教学的新方法,以欣赏课为基础,更好的为绘画课与手工课提供服务。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对于美艺的认知及感受,以美艺鉴赏内容的意图为基础,创新教学思想为知道,不断的优化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上好欣赏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从而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