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底村农民行为转变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岗底村将科技扶贫项目与当地自然、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将外部支持和内源发展有效衔接,通过科技治山和发展林果产业将村集体企业壮大为龙头企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以“果品业为主,多元化发展为辅”的布局实现产业化,走出一条自我脱贫,参与式内源发展之路,创造了扶贫开发和保护生态相结合的“岗底模式”。岗底人民走上了科技扶贫道路,其行为逐渐发生转变,并将岗底村建设成了一个山绿、水清、人富、观念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文章通过对岗底村村民行为空间上的横向比较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深入发掘“岗底模式”的创新理念和运行机制,探究“岗底模式”促进农民行为转变的机理及效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由关注单一收入贫困层面上升到关注教育、文化、健康、心理和政治等能力和权利贫困层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为太行山片区扶贫开发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岗底村;岗底模式;农民行为;转变
  一、理论基础
  (一)农民行为理论
  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它是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因为受到社会文化制度、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而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而农民行为就是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在其所处的特殊环境的作用下,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研究农民行为理论的学者根据需要,按不同标准将农民行为划分为不同种类。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将农民行为分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其中个体行为主要指农民个人行为,例如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式;群体行为指小集体行为,如农民家庭行为,农民生产行为;领导行为指领导者和领导群体行为,如村领导、科技示范户的行为;组织行为指大集体行为,如村民居委会、农业企业、宏观管理的行为。而从事农业推广研究的学者,多将农民行为分为个人行为和群体行为。也有学者将农民行为分为社会行为和经济行为,其中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交往行为、采用行为、社会参与行为、生育行为,经济行为主要包括投资行为、劳动组织行为、收入分配行为、消费行为、市场行为。
  (二)农民行为改变理论
  农民行为改变是指农业推广人员运用行为理论,利用不同的手段,引导、优化农民个体和群体行为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这种改变不仅会因农民个体的年龄、地区、阶层不同有很大差异,而且会因为农民群体所处社会、历史、经济和自然条件德差异有不同形式的表现。农民发生行为改变,都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如增产增收、改善生活、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农民行为改变可以分为知识的改变、态度的改变、技能的改变以及个体行为的改变、团体行为的改变。知识的改变,就是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接纳程度。其中,知识的改变是其他改变的前提,农民只有接受了新知识,新技术,他们才会去尝试新事物,态度才会改变,他们的技能才能发生改变,并进而使个体行为发生改变,最终引起团体行为的改变。而个体行为具体包括主体的衣食住行,消费观念,行为习惯。团体行为则可简单的概括为当地政策、当地建设、当地价值观。
  二、岗底村及对比样本村基本情况
  (一)岗底村及白塔村简介
  岗底村位于太行山中南部地区,属河北省邢台市内邱县侯家庄乡管辖,南连邢台县,西临山西省昔阳县,北靠临城县。隆昔公路与邢昔公路连接线在这里交汇,白鹿角川与摩天岭川两条山川河流在这里汇集,交通方便,山地资源丰富。岗底村因位于在九龙岗山脚下而得名。岗底村现有170户,712口人,主要以种植苹果、板栗为生到。目前为止,内邱县岗底村从1984年至2010年人均纯收入由80元增长到了15300元,增长了近200倍,其中人均果品收入9000元。现在的岗底村,总资产达10553万元,年总产值6800万元,人均收入15000元,目前村集体创建的富岗集团公司拥有6家企业,资产10553万元,注册资金1458万元。植被覆盖率达到了82%,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是全国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白塔村在地理位置上紧邻岗底村,现有人口410户,2108人,村民主要以外出打工和种植农作物为生。近几年在岗底村的影响下,村民开始种植苹果、板栗。但是村里还不能达到产业化生产,没有企业和加工工厂,人均收入约5000元。
  (二)对比样本村的选取
  选取白塔村作为比较村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1.在地理位置上,白塔村与岗底村紧紧相挨。两村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村民的土地也紧紧相连。2.两村的自然资源条件相同,经济基础相同,发展的起点相同。3.因为同属于侯家庄乡政府管辖范围,其遵守的政府政策也相同。4.目前,岗底村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已经成为全省有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白塔村经济落后,并且两村村民行为有差异。
  (三)数据来源
  通过对岗底村和白塔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两村的公共基础建设情况;对两村村主任进行重点访谈,了解两村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并对两村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其中岗底村80份,白塔村80份。从岗底村回收问卷78份,有效问卷达98%,白塔村回收问卷75份,有效问卷达93%。其中涉及到两村人口的年龄结构,从事果树种植的人员数量,教育文化水平,参加果树培训的人员数量及次数,交通工具情况,选举情况等内容。
  三、数据处理
  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可知农民行为中教育行为、收入行为、新技术采用行为以及消费行为的权重值较高。因此通过对四种行为进一步具体分析,有利于理清岗底村和白塔村村民行为的差异,看到岗底村农民行为转变的效果。
  (一)教育行为的比较


  通过调查问卷相关内容以及对两村村民进行实地调查,可以了解两村村民教育行为情况。将农民的学历分为小学及以下学历,初中学历,高中学历,大学及以上学历四个层次,统计两村村民在各个层次中的所占百分比并将其绘制成饼状图,其结果如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到,岗底村村民中取得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村民有 55人,约占全部人口的8%,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2名;取得高中学历的村民有136 人,约占本村人口的19%,主要包括已毕业高中生和现就读高中生,其中已毕业高中生57 人,约占8%,现就读高中生79人,约占11%;取得初中学历者234 人,约占全部人口的33%,其中已毕业初中生142 人,约占20%,现就读初中生 92人,约占13%;取得小学及以下学历者有284 人,约占40%,其中包括学龄前儿童 25人。从图2中可以看到,白塔村村民中取得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仅为2%,取得高中学历的人数比例为10%,取得初中学历的人数比例为30%,取得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数比例为58%。
  对比两村的人口学历构成图,主要有以下两点不同:1. 岗底村取得大学及以上学历村民比例明显高于白塔村比例。说明岗底村民在科技专家的带领及影响下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2. 岗底村取得高中学历者和初中学历者比例高于白塔村。说明岗底村民不仅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通过调查发现,岗底村有90%的人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很重要,并且鼓励孩子去接受高等教育。儿女的教育支出费用在他们的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
  而造成白塔村高学历人数比例小的原因是:1. 村民思想观念落后,不重视教育问题。调查人数中有70%家长不赞同儿女去接受高等教育,认为上大学没有用,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2. 经济条件落后,对于教育费用支出少,他们希望儿女或者自己能够早些出门打工或者在家种植作物,早些挣钱。3. 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村民不能切身体验到教育带来的实际利益。而教育问题也是导致两村现在经济有差异的根本原因,岗底村通过科技扶贫的道路后,在科技专家及推广专家的影响下,对于及教育的认识发生转变,并重视自身教育以及儿女的教育问题。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岗底村的受教育情况明显优于白塔村,并且岗底村的教育水平明显提高,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数和比例显著提高。对岗底村村民近几年的学历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从图3中可以看到,岗底村自走上科技扶贫道路后,其整体文化素质发生转变有了很大提高。其中取得高中生学历村民由最初的20人达到136人,取得大学学历人数由3人达到50人,取得硕士学历者由0人达到3人,取得博士学历者由0人达到2人。而具有技术特长的人数更是增加到了近百人。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岗底村民教育行为发生转变,村民逐步重视教育问题,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总之,“岗底模式”促使岗底村民认识到了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亲身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好处,促使其教育行为发生了转变。
  (二)收入水平状况比较
  农民的年收入水平与其消费行为以及经济行为的息息相关,因此,要研究农民的经济行为要从其收入水平开始研究。通过访问两村村主任和典型农民对岗底村和白塔村近几年年收入水平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图4,可以直观看到两村的收入水平变化趋势以及两村的收入差距。岗底村的年人均收入变化很大,基本成直线变化,每年的收入都有所提高,从1996年的1000元上升到2012年的15000元。其中在2009年达到最大值15480元。2009年达到最大值,是因为新培育种植的树苗在2009年皆能产果,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10年收入有所下降,是因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给岗底村的苹果产业和加工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造成了年收入的减少。而白塔村的年人均收入变化较小,从1996年的1050元增长到了2012年的5000元。其中在2004年收入有明显变化,是因为白塔村在岗底村的带领下逐渐种植苹果,板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其收入明显不如岗底村,是因为产业起步晚,没有形成规模。


  通过问卷带调查进一步了解两村收入差异的原因。可以发现两村的收入来源基本相同,但是各种来源所占比例有所差异。根据两村领导班子提供的收入来源数据,绘制两村的收入构成图。


  从两村的收入构成图中,可以看到岗底村的收入主要靠果品,它占全部收入的70%;其次,是农产品加工收入,占了全部收入的20%;而其劳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各占5%。白塔村的收入构成则与岗底村有很大区别,其劳务收入占60%,比例最大。原因是白塔村没有支柱产业,成年人大多出去打工,并以此为主要经济来源;果品收入占30%,次之,主要是白塔村近几年在岗底村带领下,发展苹果产业,并逐步使之成为了其收入的一大来源。
  (三)参加培训情况比较
  鉴于农民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的情况,能够反映其新技术采用行为的状况,因此,本文通过调查岗底村和白塔村举办培训的次数以及参加培训的人数,来说明其培训情况,进而说明村民采用新技术行为的转变情况。将调查问卷中关于培训的数据绘制成表1。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知道岗底村村委会根据村民要求每年约组织10~12次果树培训。主持培训的人员主要有农业院校的果树专家,政府农技站专家,涉及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如何有效防止病虫害,如何高效率的打理果树以及先进的果树种植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其中,岗底村村民积极参加培训,平均每次有180~200人参加,能达到每户出一人参加。组织培训的费用由村委会或者富岗集团支出。岗底村民都认为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能够使其学到先进的新技术从而增加果树产量和质量。培训期间能够做到与专家不懂就问,互相沟通。村领导班子和集团领导班子的积极组织培训,使专家和村民能够及时沟通,互相影响,使村民能够接受新技术的几率增加,使其接受新技术的行为发生了变化。   白塔村村委会每年会因为乡政府要求组织1~2次专业培训,每次参加培训的村民只有50~60人。并且村民认为培训只是做做样子,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与专家不配合,不能有效的沟通。而村委会领导班子则对技术培训不重视,认为资金支持才是根本,不能带领村民主动去接受新技术。
  综上可知,岗底村民在探索科技扶贫道路中,亲身感受到新技术的带来的好处,认识到新技术的重要性,并逐渐转变了其新技术采用行为。
  (四)交通工具状况比较
  了解农民的消费行为,可以从农民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四方面考虑。由于岗底村和白塔村在地理位置上紧紧相连,其传统习惯相对一致,所穿衣服以及吃喝所花费不易做定量分析,因此选取交通工具这一指标来了解其消费行为。统计两村村民所拥有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以及自行车数量情况,绘制成柱状图。
  从图7,可以得知两村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其中岗底村的汽车使用数量为186辆,高于白塔村的110辆,而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的使用数量则低于白塔村。考虑到白塔村人口数量是岗底村人口数量的3倍的基本情况,对比两村平均每户拥有的交通工具。岗底村平均每户拥有一辆轿车两辆摩托车,两辆电动车,四辆自行车。而白塔村则平均每户拥有0.3辆轿车,0.6辆摩托车,0.8辆电动车,一辆自行车。
  通过调查还发现,岗底村平均每户拥有电脑一台,而白塔村平均每户拥有电脑0.4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不仅是岗底村近几年收入逐步提高,有能力去购买高级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而且是因为岗底村民消费理念发生改变,懂得如何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
  四、结论
  岗底村农民行为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农民逐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重视教育,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人数由1996年的2%提高到2012年的9%;其次,经济行为的转变差异显著,年人均收入由1996年的1000元提高到2012年的15000元。收入的增加导致消费意识,消费期望有所提高,村民拥有的轿车数量由1996年的15辆提高到如今的180辆。总之,由于专家的影响以及村领导的榜样作用,岗底村民的教育行为发生转变,其逐步重视教育,并加大了对自身以及儿女教育费用的投入,为其采用新技术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后村民收入明显增加,满足了其对物质条件的需求,其经济行为发生转变。农民能够及时采纳专家及领导的建议,认识到专业知识和培训的重要性,其技术采用行为发生转变。随着其物质生活的提高,其消费意识发生变化,消费行为也逐步发生转变,具体的表现为对汽车等先进交通工具以及电脑的使用情况。村民脱贫触角已由关注单一收入贫困层面上升到关注教育、文化、健康、心理和政治等能力和权利贫困层面。
  五、借鉴建议
  要改变太行山区的落后面貌,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素质的提高,转变其行为,重视科技,开展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扶贫的新途径。为此,笔者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提出四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新时期太行山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1. “岗底模式”为太行山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借鉴。但是在具体的科技扶贫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注意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应结合本地区的资源特点找到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有效的、有特色的、可持续模式。
  2. 在农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农民科学素养,转变其行为,从根本上转变农民对科技的态度,改变其传统陋习。
  3. 在进行片区扶贫过程中,必须科学选取支柱产业,实现产业化,完成从输血扶贫模式到造血扶贫模式的转变。
  4. 在进行扶贫过程中,政府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依靠高校、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农业推广力量,实行多元化扶贫模式。
  参考文献:
  [1]纪朋涛.“岗底模式”促进农民行为转变的效果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3.
  [2]王慧军,汤锦如,陶佩君,等.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陶佩君.农村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唐永金.认知、态度理论及其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C].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2001.
  [5]朱明芬,陈文华,李南田.农户科技行为与调控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1(04).
  [6]赵国杰,张月辰,陶佩君,等. “岗底模式”科技扶贫机制创新的分析[J].业界观察,2007(01).
  [7]王成敏,陈建.健康:生态 绿色 有机——富岗“为顾客创造健康”的理念、战略和行动[N].河北日报,2006-04-04.
  [8]赵慧峰,李 彤,高峰.科技扶贫的“岗底模式”研究[C].中国科技论坛,2012.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三化同步视角下科技特派员创业扶贫模式与机制研究——以河北省为例”(SQ121013)。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SARS治疗诱发结核病的情况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SARS治疗后并发结核病的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情况。结果:5例患者的淋巴细胞特别是T淋
1932年4月29日,中韩两国爱国者共同策划发动了上海“虹口公园爆炸案”,这一事件不仅震惊世界,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而且成为中韩两大民族联合御侮、团结抗日的新起点,对中
当今,新军事变革如火如荼,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装备科研工作要先行.装备科研的灵魂是创新,要创新就要进行创造性劳动.因此明晰装备科研中的创造性劳动的内涵、特
本文通过对以下三方面的论述:从"音乐的本原"所引发的对音乐分析方法的思考、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对音乐分析方法的启示、音乐分析方法与音乐能力发展的关系,得出笔者的观点:科
我国传统的法学讲授式教学,过分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对法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缺乏全面把握,难以承担正确适用和操作法律的重任,因此,我们要加强实践性法学教学方法和模式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抓,国家民委所属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立项,与大业传媒集团等单位共同出品,反映新疆民族团结发展进步并作为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献礼剧
随着我国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电子商务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深度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武汉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化的发展现状,运用AHP模型,进一步剖析电子商务绩效评价系统中的
界定了绿色建筑概念,分析了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建筑在我国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提出了抓住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的机遇及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化解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点之一是建立创新型的北京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互动关系。分析发现:由于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等原因,促进北京的能效提升,但是能源消费总量及环
通过1720份浙江省新生代产业工人的样本分析,发现新生代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为不及格,但是取代过去对劳动强度大,薪酬低的不满,发展前景渺茫与缺失人文关怀成为了他们不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