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水平。在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健康宣教的内容,不单仅仅是局限在对于患者的生活宣教,更重要的是对于家属进行急救方面的宣教。
据研究报道,在1小时内猝死的80%一90%为心源性猝死,其中85%为冠心病所致【1】,而很多情况下,患者家属是第一目击者,如果现场了解其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需求情况,能进行及时、正确的救治,可以使一部分生命得到挽救。因此,在健康宣教时应加强对家属的急救措施宣教。
1 对家属进行急救措施宣教的必要性及现状。
由于我国社区医疗还不够完善,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家庭是患者疾病康复的主要场所,家属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也是健康宣教的主要执行者和监督者【2】,因此,在进行健康宣教的时候,患者家属就成为重要主体。
文献报道在美国每年死于冠心病60万人,60%一65%死于医院外【3】。40%死于发病后l5分钟内,30%死于发病后l5分钟至2小时【4】。在心脏骤停l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术长期存活率可在40%~60%【5】,另有研究表明,在心跳停止4min内开始复苏者约50%被救活,4-6min内开始复苏者约为10%被救活,lO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极少存活【6】。发生地点87.80%为家庭【7】,很多情况下,家属是第一目击者,因此家属掌握必要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而据调查表明,掌握冠心病急性发作的现场急救措施的人为12.50%,掌握冠心病安全意识的人为9.82%【8】。由此可见,冠心病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普遍差,而冠心病患者在日常常生活中突然发病或遇到意外的可能性始终存在,掌握一定的现场紧急自救和互救知识十分重要,它可为抢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赢得宝贵的时间。
我国现在的宣教模式,大多是停留在病区内的医护人员当面教育,或者是家属通过媒体媒介获得相关知识,研究表明,家属对于急救只是的获取方式依次为:医护人员告知(38.40%),电视广播(27.32%),网络(11.68%),社区宣传(9.20%),报刊杂志书籍(8.10%)【8】。由于我国在社区医疗这一块的不完善,导致我们失去了社区宣传这一块很好的媒介。病人在出院后无法通过离自己最近、最便捷的医疗机构获得相关知识及帮助。
2 国外对家属急救宣教的普及度。
虽然我国公众急救技术掌握情况很不乐观,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率相当低下,但在一些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8】。在瑞士有3O%~45%的成人受过心肺复苏训练【15】。而在美国,1966年美国心脏协会就已经开始提倡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初步救生术【11、12】。迄今为止,美国已经有5000多万人接受过此项培训,既每4人中有1人接受过心肺复苏初步救生术【13】。这5000多万人次遍布了学生、老人、各种职业的人们,其实是缺少目的性的。
Richman等【14】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心肺复苏能力的评估,调查小组选择了51名年龄大于54岁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8%的老年人都接受过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培训,但只有29%的老年人能进行有效心脏按压。尽管大多数老年人都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但他们常常不能进行有效的操作。而且往往忘记关键步骤。这可能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下降、思想观念保守等有关。
所以,虽然国外有十分全面的体系及组织,使得大多数民众接受了心肺复苏初步救生术的培训,但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效果的,在紧急情况下并不能很好的完成急救目的。
3 小结
心脏骤停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急症之一。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心脏骤停的病人,生命都处于最危急状态,都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但由于我国经济处于发展阶段,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還待进一步完善。另外,我国人口众多,社区建设起步晚,医务人员地区分布不均衡,导致了我国无法很好的开展急救健康宣教这一类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宣教方式。而作为病人家属有很强的学习欲望。他们认为接受急救技术培训既可以学习知识,又能够救助最亲的人【18】。因此,如何具有目的性的去进行有效的急救宣教,毕竟家属是个广泛的群体,遍布于任何一个职业,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背景。如何运用现有的资源和人力去进行有效的急救宣教,是仍需要继续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之,利用有效的环境和人力资源,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复苏训练,在家属掌握急救措施及知识的同时,增强社会对救护技术与心肺复苏技术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还要探索更高效率的培训方式,加大全民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广度,是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崔惠春,徐绍春.874例院外猝死临床分析与急救干预【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15.
[2] 李凤. 冠心病疗养员家属的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04年1O月第13卷第5期
[3] 宁宗,邹春燕,胡绮萍,等.就诊者及陪诊者的急救常识和服务状况调查【J】.广西医学,2005,3(27):336~339.
[4] 王一镗.心肺脑复苏 【M】.实用急诊医学,1993.56.
[5] 将健.复苏研究若 生展【J】.中国急救医学,1999,19(1):4.
[6] 罗宝权.心肺复苏失败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1):60
[7] 郭树彬.普及急诊急救技能以加强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3(2):580.
[8] 李丽君,吴敏,钟小蓉. 冠心病患者家属急救知识调查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8年第2期. [9] Kereiakes DJ,Weaver WD,Anderson JL,et a1.Time delay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myseardial infaretien :a tale of eight cities.Report from the prehospital study group and the cincinnati heart project[J].Am Heart J,1990。120 :773—780.
[10] Stratten DT,Niemann JT.Outcome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caused by nonventricular arrhythmia:Contribution of successful resuseitation to overall survivorship supports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initiating to out— of—hospital ACLS[J].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Oct,1998,32,448—453.
[11] 桂莉,周彬,霍正祿,等.美英日德国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综观[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l3(6):325—326.
[12] 王咏春,尹丽荣,孙唯民.我国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展望[J].急诊医学,1998,7(4):268—270.
[13] Clements R,Mackenzie R.Competence in prehospital care:Evolving concepts[J].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2005,22(7):516—519.
[14] Richman PB,Bobrow BJ,Clark I ,et a1.Ability of citizens in a senior living community to perform lifesaving cardiac skills and appropriately utilize AEDs [J].Journal of Emergency Mexlicine.2007,33(4):395—399.
[15] Axelsson AB,Herlitz J.Holmberg S.el a1.A nationwide survey of CPR training in Sweden:foreign and unemployed are notreached by training programmes[J].Resuscitation,2006,70(1):90—97.
[16] 陈靖.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调查及其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19(I3):72—73
[17] 王玉,李学惠,刘玉珍,等.公众对徒手心肺复苏认知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1):69—70.
[18] 陈秀荣,杨凯平,李红,等.在急诊大厅开展家庭急救知识培训的可行性探讨【J】.护理研究,2007,21(6C):1646—1647.
[19] 付雪连,王惠珍.公众心肺复苏培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4):851-853
据研究报道,在1小时内猝死的80%一90%为心源性猝死,其中85%为冠心病所致【1】,而很多情况下,患者家属是第一目击者,如果现场了解其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需求情况,能进行及时、正确的救治,可以使一部分生命得到挽救。因此,在健康宣教时应加强对家属的急救措施宣教。
1 对家属进行急救措施宣教的必要性及现状。
由于我国社区医疗还不够完善,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家庭是患者疾病康复的主要场所,家属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也是健康宣教的主要执行者和监督者【2】,因此,在进行健康宣教的时候,患者家属就成为重要主体。
文献报道在美国每年死于冠心病60万人,60%一65%死于医院外【3】。40%死于发病后l5分钟内,30%死于发病后l5分钟至2小时【4】。在心脏骤停l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术长期存活率可在40%~60%【5】,另有研究表明,在心跳停止4min内开始复苏者约50%被救活,4-6min内开始复苏者约为10%被救活,lO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极少存活【6】。发生地点87.80%为家庭【7】,很多情况下,家属是第一目击者,因此家属掌握必要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而据调查表明,掌握冠心病急性发作的现场急救措施的人为12.50%,掌握冠心病安全意识的人为9.82%【8】。由此可见,冠心病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普遍差,而冠心病患者在日常常生活中突然发病或遇到意外的可能性始终存在,掌握一定的现场紧急自救和互救知识十分重要,它可为抢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赢得宝贵的时间。
我国现在的宣教模式,大多是停留在病区内的医护人员当面教育,或者是家属通过媒体媒介获得相关知识,研究表明,家属对于急救只是的获取方式依次为:医护人员告知(38.40%),电视广播(27.32%),网络(11.68%),社区宣传(9.20%),报刊杂志书籍(8.10%)【8】。由于我国在社区医疗这一块的不完善,导致我们失去了社区宣传这一块很好的媒介。病人在出院后无法通过离自己最近、最便捷的医疗机构获得相关知识及帮助。
2 国外对家属急救宣教的普及度。
虽然我国公众急救技术掌握情况很不乐观,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率相当低下,但在一些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8】。在瑞士有3O%~45%的成人受过心肺复苏训练【15】。而在美国,1966年美国心脏协会就已经开始提倡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初步救生术【11、12】。迄今为止,美国已经有5000多万人接受过此项培训,既每4人中有1人接受过心肺复苏初步救生术【13】。这5000多万人次遍布了学生、老人、各种职业的人们,其实是缺少目的性的。
Richman等【14】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心肺复苏能力的评估,调查小组选择了51名年龄大于54岁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8%的老年人都接受过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培训,但只有29%的老年人能进行有效心脏按压。尽管大多数老年人都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但他们常常不能进行有效的操作。而且往往忘记关键步骤。这可能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下降、思想观念保守等有关。
所以,虽然国外有十分全面的体系及组织,使得大多数民众接受了心肺复苏初步救生术的培训,但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效果的,在紧急情况下并不能很好的完成急救目的。
3 小结
心脏骤停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急症之一。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心脏骤停的病人,生命都处于最危急状态,都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但由于我国经济处于发展阶段,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還待进一步完善。另外,我国人口众多,社区建设起步晚,医务人员地区分布不均衡,导致了我国无法很好的开展急救健康宣教这一类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宣教方式。而作为病人家属有很强的学习欲望。他们认为接受急救技术培训既可以学习知识,又能够救助最亲的人【18】。因此,如何具有目的性的去进行有效的急救宣教,毕竟家属是个广泛的群体,遍布于任何一个职业,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背景。如何运用现有的资源和人力去进行有效的急救宣教,是仍需要继续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之,利用有效的环境和人力资源,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复苏训练,在家属掌握急救措施及知识的同时,增强社会对救护技术与心肺复苏技术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还要探索更高效率的培训方式,加大全民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广度,是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崔惠春,徐绍春.874例院外猝死临床分析与急救干预【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15.
[2] 李凤. 冠心病疗养员家属的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04年1O月第13卷第5期
[3] 宁宗,邹春燕,胡绮萍,等.就诊者及陪诊者的急救常识和服务状况调查【J】.广西医学,2005,3(27):336~339.
[4] 王一镗.心肺脑复苏 【M】.实用急诊医学,1993.56.
[5] 将健.复苏研究若 生展【J】.中国急救医学,1999,19(1):4.
[6] 罗宝权.心肺复苏失败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1):60
[7] 郭树彬.普及急诊急救技能以加强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3(2):580.
[8] 李丽君,吴敏,钟小蓉. 冠心病患者家属急救知识调查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8年第2期. [9] Kereiakes DJ,Weaver WD,Anderson JL,et a1.Time delay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myseardial infaretien :a tale of eight cities.Report from the prehospital study group and the cincinnati heart project[J].Am Heart J,1990。120 :773—780.
[10] Stratten DT,Niemann JT.Outcome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caused by nonventricular arrhythmia:Contribution of successful resuseitation to overall survivorship supports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initiating to out— of—hospital ACLS[J].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Oct,1998,32,448—453.
[11] 桂莉,周彬,霍正祿,等.美英日德国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综观[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l3(6):325—326.
[12] 王咏春,尹丽荣,孙唯民.我国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展望[J].急诊医学,1998,7(4):268—270.
[13] Clements R,Mackenzie R.Competence in prehospital care:Evolving concepts[J].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2005,22(7):516—519.
[14] Richman PB,Bobrow BJ,Clark I ,et a1.Ability of citizens in a senior living community to perform lifesaving cardiac skills and appropriately utilize AEDs [J].Journal of Emergency Mexlicine.2007,33(4):395—399.
[15] Axelsson AB,Herlitz J.Holmberg S.el a1.A nationwide survey of CPR training in Sweden:foreign and unemployed are notreached by training programmes[J].Resuscitation,2006,70(1):90—97.
[16] 陈靖.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调查及其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19(I3):72—73
[17] 王玉,李学惠,刘玉珍,等.公众对徒手心肺复苏认知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1):69—70.
[18] 陈秀荣,杨凯平,李红,等.在急诊大厅开展家庭急救知识培训的可行性探讨【J】.护理研究,2007,21(6C):1646—1647.
[19] 付雪连,王惠珍.公众心肺复苏培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4):85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