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当前需要做的就是立即加强阅读改革的力度,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及发展上,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新课程理念已经提出并深入实施,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许多问题仍旧存在。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几点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阅读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新课改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创新教学的方法,改变教学的目标,制定出全新的教学模式,体现出阅读对学生素质以及能力发展起到的作用。而达成这一目标的首要一步就是解决现存于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语文这门学科不同于内容和思维严谨的数学等科目,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尤其是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不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角度不同,最终的解读也会存在很大差异,一些个性化的观点应该被尊重,体现教学的民主、自由和开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总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理解,不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将一切求异观点视作错误答案,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阅读兴趣都被扼杀。追根究底,这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跟随新课改理念一同更新,仍旧受到应试教育的深重影响。
(二)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混乱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开展形式上的最大不同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地位的互换。如今,学生在课堂中应获得更多的自主权,教师需要成为学生们的“帮手”,尊重他们在能力上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方法。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师生都无法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教师也不能对学生起到有效引导作用[1]。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也导致新课改理念不能深入实施。
(三)忽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但在如今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这样的阅读教学,可以说是教法呆板,教得反味,难以发挥教学作用;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学得厌烦,学了也不会用。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这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推陈出新,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教与学的关系有了新的定义。新理念下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准确定位课堂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寻找知识、感受知识带来的乐趣,并积极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在阅读文章时,可以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讨论文章的主体思想。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度,因为学生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很多事的认识都不是很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平衡教学环节中的个体关系[2]。
(二)注重素质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离不开审美对象,教师要善于去传情达意,善于利用作品中的形象美引起学生感官的愉快,引起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细致观察,用优美而带有韵味的语言,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从而表达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达到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
在教学描写漓江水的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收集到的有关漓江的图片及插图,这些图片有远景,有近景,甚至有对水的特写镜头,在欣赏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描绘出自己对漓江水的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漓江水的美。接着,让学生看着挂图,教师用恰当的语气范读课文,重点突出水的“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并让学生概括出来,让学生初步感受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接着,我又用引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出漓江水静得怎样,清得怎样,绿得怎样,并找出三个句子的句型规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感受,变换句式、造句等,理解漓江水的美。
(三)丰富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不能再停留在口头授课、黑板板书的原地,需要向前发展,将时代发展带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起来,使阅读教学焕发活力,学生也能在这样形式新颖的授课模式中产生学习的激情与欲望。教学过程中,待学生了解了文中大意后,就应让学生驰情于优美的描写中,使课文中的情感输入学生的大脑中,与学生心灵交融,产生强烈共鸣[3]。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诱导,让学生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于作品展示的情感空间中去感受美,从而产生“启迪效应”,进行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在教学《月光曲》第九节时,我使用了感情朗读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月光曲》的内容和意境。这一节,作者通过写皮鞋匠听到《月光曲》而产生的联想,巧妙地写出了《月光曲》的内容和意境。
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月光曲》,理解作者巧妙的用笔,以《月光曲》作为背景音乐,我开始范读课文,并随着课文内容的变化,及时贴出三幅海上月夜图,为学生学生提供一个鲜明的驰骋想象的空间。接着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去理解每一个画面的特点。
如第一个画面,学生提供“微波粼粼”一词,明确这时的大海是平静的,夜是静谧的。从月亮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而知大海又是明朗的,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既然皮鞋匠听着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一景象,那么,这时的音乐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反复读想,驰骋想象,他们纷纷得出:这时的音乐应该是十分优美、舒缓,而又轻微低沉的。我又鼓励他们:你们能不能在读课文时朗读出这种感觉来呢?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在不断读和评议,学生朗读越来越与音乐相一致。接下来的两个画面,我放手让他们自学,自己去体会、感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4]。
三、结语
阅读能力会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降低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所以,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阅读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阅读一些优秀书籍,从而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兴军.新课程理念下小學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6,02(35):202-203.
[2]钱克章.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06(20):55-57.
[3]吴燕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4,07(10):179.
[4]吴玲.阅读教学“慢生活”――例谈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慢”的契机[J].时代教育.2017(04).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阅读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新课改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创新教学的方法,改变教学的目标,制定出全新的教学模式,体现出阅读对学生素质以及能力发展起到的作用。而达成这一目标的首要一步就是解决现存于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语文这门学科不同于内容和思维严谨的数学等科目,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尤其是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不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角度不同,最终的解读也会存在很大差异,一些个性化的观点应该被尊重,体现教学的民主、自由和开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总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理解,不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将一切求异观点视作错误答案,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阅读兴趣都被扼杀。追根究底,这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跟随新课改理念一同更新,仍旧受到应试教育的深重影响。
(二)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混乱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开展形式上的最大不同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地位的互换。如今,学生在课堂中应获得更多的自主权,教师需要成为学生们的“帮手”,尊重他们在能力上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方法。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师生都无法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教师也不能对学生起到有效引导作用[1]。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也导致新课改理念不能深入实施。
(三)忽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但在如今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这样的阅读教学,可以说是教法呆板,教得反味,难以发挥教学作用;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学得厌烦,学了也不会用。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这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推陈出新,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教与学的关系有了新的定义。新理念下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准确定位课堂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寻找知识、感受知识带来的乐趣,并积极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在阅读文章时,可以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讨论文章的主体思想。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度,因为学生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很多事的认识都不是很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平衡教学环节中的个体关系[2]。
(二)注重素质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离不开审美对象,教师要善于去传情达意,善于利用作品中的形象美引起学生感官的愉快,引起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细致观察,用优美而带有韵味的语言,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从而表达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达到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
在教学描写漓江水的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收集到的有关漓江的图片及插图,这些图片有远景,有近景,甚至有对水的特写镜头,在欣赏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描绘出自己对漓江水的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漓江水的美。接着,让学生看着挂图,教师用恰当的语气范读课文,重点突出水的“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并让学生概括出来,让学生初步感受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接着,我又用引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出漓江水静得怎样,清得怎样,绿得怎样,并找出三个句子的句型规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感受,变换句式、造句等,理解漓江水的美。
(三)丰富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不能再停留在口头授课、黑板板书的原地,需要向前发展,将时代发展带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起来,使阅读教学焕发活力,学生也能在这样形式新颖的授课模式中产生学习的激情与欲望。教学过程中,待学生了解了文中大意后,就应让学生驰情于优美的描写中,使课文中的情感输入学生的大脑中,与学生心灵交融,产生强烈共鸣[3]。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诱导,让学生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于作品展示的情感空间中去感受美,从而产生“启迪效应”,进行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在教学《月光曲》第九节时,我使用了感情朗读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月光曲》的内容和意境。这一节,作者通过写皮鞋匠听到《月光曲》而产生的联想,巧妙地写出了《月光曲》的内容和意境。
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月光曲》,理解作者巧妙的用笔,以《月光曲》作为背景音乐,我开始范读课文,并随着课文内容的变化,及时贴出三幅海上月夜图,为学生学生提供一个鲜明的驰骋想象的空间。接着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去理解每一个画面的特点。
如第一个画面,学生提供“微波粼粼”一词,明确这时的大海是平静的,夜是静谧的。从月亮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而知大海又是明朗的,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既然皮鞋匠听着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一景象,那么,这时的音乐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反复读想,驰骋想象,他们纷纷得出:这时的音乐应该是十分优美、舒缓,而又轻微低沉的。我又鼓励他们:你们能不能在读课文时朗读出这种感觉来呢?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在不断读和评议,学生朗读越来越与音乐相一致。接下来的两个画面,我放手让他们自学,自己去体会、感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4]。
三、结语
阅读能力会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降低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所以,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阅读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阅读一些优秀书籍,从而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兴军.新课程理念下小學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6,02(35):202-203.
[2]钱克章.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06(20):55-57.
[3]吴燕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4,07(10):179.
[4]吴玲.阅读教学“慢生活”――例谈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慢”的契机[J].时代教育.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