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苏区中央局驻龙冈的来龙去脉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在江西两年的中共苏区中央局曾驻扎水丰县龙冈近3个月,党史研究者对这段历史关注不多,笔者多方收集资料,对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的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和第三次反“围剿”的准备,扩充了许多翔实资料,完善了这段珍贵的历史。决议打破敌人“围剿”
  1930年7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电告中共中央,传达斯大林“请在苏区成立有权威的中央局”的重要指示。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于8月26日、10月3日、10月17日连续3次召开会议,最终商讨议决,在江西中央苏区尽快成立党的中央局,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全权负责,组成人员因几次调整,最后确定:书记周恩来(因上海工作很忙,推迟一年赴赣),代理书记项英,常委毛泽东、任弼时、王稼祥,委员朱德、顾作霖、邓发(暂末到职)。
  为筹建中共苏区中央局,周恩来要项英尽快先行赴赣。1930年11月,项英离沪,由地下交通护送,乘船经汕头等地,于12月底进入江西苏区,1931年1月初抵达江西宁都县小布,与红一方面军领导人朱德、毛泽东会合。1月15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小布正式成立全国苏维埃区域党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苏维埃区域中央局,简称中共苏区中央局。
  1月上旬,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1931年2月6日和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两次开会讨论,决定增派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中央三人代表团”到中共苏区中央局工作。“三人网”于3月7日离开上海,沿着中央特科开辟的秘密交通线,经香港转赴江西苏区,4月中旬在宁都县青塘加入中共苏区中央局的领导行列,宣布此行肩负的四项使命:一是传达中共四中全会精神;二是充实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三是全权处理“富Ⅲ事变”;四是筹备召开“一苏大”,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
  蒋介石不甘心第一次“围剿”的惨重失败,重新调兵遣将,对中央红军进行第二次“围剿”。何应钦2月4日抵赣,改组南昌行营,按照蒋介石“厚集兵力,严密包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进剿”方针,调集18个师又3个旅,约20万兵力,于3月下旬全部集结在中央苏区周围。具体为王金钰第五路军4个师,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2个师,朱绍良第六路军4个师,蒋光鼐第十九路军2个师,刘和鼎第五十六师,其余作为后卫,形成西自赣江、东至建宁的链形阵势,步步向中央苏区根据地推进。
  为了打破敌人新的“围剿”,中共苏区中央局于4月19日在青塘召开扩大会议,讨论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会上出现严重分歧,代理书记项英鉴于敌强我弱的局势,主张不打,转移到四川去建立新的根据地。不少高级将领也主张“分兵退敌”,将红军主力四面散开,向粤北、湖南、闽西等地出击,以保卫中央苏区。毛泽东坚决不同意,极力主张用“诱敌深入”方针,“在根据地打,集中兵力打”。最后大多数军长、政委、参谋长积极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于是会议确定在中央苏区打破敌人“围剿”的正确原则。在打哪一路敌人的问题上,又出现了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先打兴国的困民党第十九路军强敌,毛泽东主张先打东同的第五路军弱敌。经过细致的讨论,最后与会者基本同意毛泽东的没想,决定全军先开赴水丰龙冈地区休整。
  进驻龙冈大后方
  1930年12月底,红军在龙冈打了一个漂亮仗,活捉国民党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全歼敌十八师。敌人对于龙冈谈虎色变,不敢贸然再来进犯,因此是较安全之地。龙冈距离东同前线较近,是前线的后方,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高、守纪律、严保密。毛泽东曾四进龙冈,对该地山水民俗了如指掌,印象最深的是“龙冈有优良阵地,且人民条件好”。龙冈周围有赤卫军1000多人,连儿童、老人都自发组织起来站岗放哨,无路条坚决不放行。这是一方净土,十分可靠,是中共苏区中央局理想的临时驻地,其直属机关和附属单位也陆续迁往此地,前后共88天。
  根据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发布的《战前部队集中的命令》,4月23日,红军指挥员2152人、战斗员30682人、工作人员1268人,分驻在龙冈至上同一线的各村庄,宿营3天。战士们第二次来到龙冈,感觉格外熟悉亲切。中共苏区中央局、红军总部进驻北郊张家车村。项英、毛泽东、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等分别住在村内两个祠堂罩。部队安顿好之后,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人在龙冈展开部署:对部队深入进行反“围剿”动员,组织部队做好战备训练、封锁消息、侦察敌情,成立野战医院。
  战事日益临近,中共苏区中央局又在龙冈召开军事会议,就反“围剿”战术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决定选择歼灭由富田向东同前进的这路敌军,但是进到何地,须进行实地观察调查。毛泽东在会上强渊,全军务必认真做到绝对保密,不能让敌人发现,若走漏消息,则前功尽弃。随后,会议下达红军再西移40里,到东同地区隐蔽集结,待机破敌的命令。4月30日,在东固再次召开中央局军事会议,毛泽东提出,红军必须“将部队大行李、笨重物资和非战斗人员统统转移到龙冈大后方去,要吃粮食去龍冈领”。5月3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一项《通令》,规定“红军前后方及医院要吃的米食,都需要政治部和院长、政委打条子到龙冈战委粮食处购买,不得自由买卖”。
  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成员项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白5月16日至22日,在前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取得了富Ⅲ战斗、白沙战斗、中村战斗的大胜。正在这时,中共中央5月发来《关于苏维埃区域党组织的决议案》,强渊中央局是代表党中央去直接指挥和帮助地方党部,而不是代替当地党部工作;中央局的成员只能由党中央指定,而不是由当地选举产生,两者绝不能混淆。为此,中共苏区中央局经过郑重研究,于5月24日在南团作出决定:中央局成员不再随军行动,返回龙冈中心区大后方同定下来,做好自身工作;同时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毛泽东为书记,朱德等6人为委员。
  选驻龙冈张家车村
  龙冈,位于永丰县南端,面积140平方公里,200多个自然村。中共苏区中央局及其机关驻扎地,经过调查对比,选择定在距龙冈圩只有1.5公里的张家车村。此村有1050年历史,村中90多户村民生活在孤江河畔。这里条件很好,人丁兴旺,物产丰富,采买便利;该村树林茂密,利于防空,尤其是革命群众组织活跃,村民阶级觉悟高。   毛泽东的公务员陈吕奉1969年9月16日来到龙冈考察时回忆说:“张家车那里是中央局住的,项英他们在那里,驻有电台、银行、印刷厂等机关。”项英公务员刘恋在1990年12月接受采访时说:“1931年4月,我从前线调到龙冈,给苏区中央局的项英同志当公务员。中央局机关驻扎在张家车村的一个大祠堂里,还有100条枪的短枪队。”1972年11月9日,萧克将军在北京也对采访者说:“当年各地许多交通员经常来龙冈取送文件和传达信息。我在张家车接受过任务,第一次见到任弼时同志。”曾有记者到张家车村寻访当年的老赤卫队员,村中老人回忆说:“我们张家车在头次革命时,驻扎过中央政府!”因当年部队在龙冈驻扎需要保密,群众一直猜想驻扎的是苏维埃中央政府,实际是中共苏区中央局。
  为了挖掘和厘清驻张家车村的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的史料,2009年10月16日,永丰县党史办、党史协会、旅游局派员赴龙冈,会同龙冈乡政府,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组进村后积极寻访当年的见证人,并结合长期研究的文献史料得知,张家车村里有8个大祠堂,加上王家城祠堂,面积约有600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苍崖祠堂有2000平方米,适合中央局总部办公和住宿。两部无线电台与红军医院,分别安排在两个祠堂内,银行与手枪队共用一个祠堂,印刷厂一个祠堂,粮食仓库一个祠堂。甘节堂与花厅下祠堂供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下榻和开会、学习之用。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在望,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展步伐加快,在张家车村逐步设立许多领导机构和后勤部门,如中革军委、少共中央局、政治保卫局、政治部、组织部、宣传部、秘书处、军需处、军医处、战委粮食处、无线电台等。红一方面军总部在张家车村住了3天,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住了约10天。5月19日,在白沙战斗大胜中,红军缴获敌人仓库的大量面粉,全部运往张家车粮食仓库保存,各地打土豪没收的粮食也都运往张家车村,然后分发给红军各部队。
  在龙冈领导反“围剿”
  敌人到处寻找红军,战争一触即发。中共苏区中央局6位领导成员都上前线,朱德、毛泽东在东同前沿秘密待敌20多天,项英、任弼时、土稼祥、顾作霖先后暂别龙冈,前往东同共同指挥,此后开展了一系列战斗——
  富田战斗。5月16日,红军向富田方向的敌军打响第一枪。经过反复激战,红军歼敌第二十八师大部和第四十匕师一旅,俘敌4100多人,缴获各种枪支5000多支,迫击炮20多门、山炮2门,缴获100瓦大功率无线电台1部,取得首战胜利。红军牺牲268人,伤876人。
  白沙战斗。5月l9日,红军在吉水白沙追歼敌第四十三师,俘敌1790多人,缴获枪4000多支、山炮2门,还缴获大量面粉,取得了此战的胜利。红军牺牲22人,伤94人。
  中村战斗。5月21日至22日,在永丰高虎脑和夫坑,红军与敌孙连仲第二十七师打了一场恶仗,敌损失近5000人,长短枪3000多支。连战告捷后,敌人军心动摇,开始全线后撤,这标志着国民党第二次“围剿”被红军基本打破。红军牺牲491人,伤217人。
  此时,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人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从5月24日起,撤离前线,回到龙冈张家车村领导苏区人民战争,筹备“一苏大”的召开。前方战事则由恢复的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全权指挥。之后进行的两场战斗,红军主动进行反攻,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广昌战斗。5月27日,红军攻占广昌城,敌守军不戰而退,弃城狂逃。红军仅歼敌第五师一个网,敌师长胡祖玉被打伤,死在南昌。红军牺牲69人,伤202人。
  建宁战斗。5月31日,红军历经半个月,袭占福建西部富县建宁城,俘敌刘和鼎第五十六师3000多人,缴枪2500多支,缴获大量药品和大批军用物资,供红军战斗所需。
  6月2日,中共苏区中央局电台人员,用缴获的100瓦电台,在龙冈第一次与远在闽西前方的电台通话,热烈庆祝全军第二次反“围剿”取得连打5次胜仗的伟大胜利。
  第二次反“围剿”得到地方苏维埃政府极大支持。3月17日,为配合和支持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战斗,江西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下达《赤色戒严令之二》,宣布龙冈、东同、兴国为临时戒严区;4月8日部署筹集担架队,以保障向龙冈医院及时运送伤兵;5月以来,确保了前线3万多名红军和1.5万名俘虏兵的粮食与蔬菜供给。鉴于第二次反“围剿”大胜,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欧阳钦在龙冈进行总结报告,准备择机亲赴上海,向中共中央详细汇报苏区的一切工作。
  蒋介石再次“围剿”红军失败后,恼羞成怒,于7月1日纠集嫡系23个师又3个旅,共30万兵力,自任总司令,并聘请德、日、英军事顾问为指导,采取“长驱直入”的战略,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三次大规模“围剿”。此时红军主力远在闽西休整补充,毛泽东、朱德接到战报便率军绕道千里,昼夜兼行,于7月下旬回到兴国集中,准备应对敌人第三次“围剿”。为此,中共苏区中央局于7月4H发文《动员准备三次战争问题》,中旬又再发《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而准备工作》,部署7项紧急任务。至7月中旬,第_三次反“围剿”的各项应敌工作,都在中共苏区中央局直接领导下,有条不紊地积极施行。
  驻村主要
  革命活动
  中共苏区中央局在龙冈张家车村期间所做的工作,除前面列述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之外,还开展如下活动。
  一是毛泽东帮助初来乍到的王稼祥进一步熟知苏区情况。4月中旬,毛泽东在甘节堂同王稼祥彻夜长谈,详细叙述红军斗争历史及当时争论的问题,并提供便于了解红一方面军历史的许多文件,王稼祥表示理解和支持毛泽东的主张。
  二是给中共中央发出《苏区中央局向党中央的报告》。汇报了第二次反“围剿”连胜五仗的辉煌战绩;汇报中央局机关情况:已在龙冈张家车村固定下来,建立了一些制度,组织部、宣传部正在开展工作,还先后增设少共中央局、政治保卫局,成立军需处、军医处等。中共苏区中央局新增委员邓发已来龙冈,负责政治保卫工作。
  三是开展中国共产党建党10周年纪念活动。首先是创办“龙冈党训班”,它是中央苏区党校的前身,也是后来中共中央党校的最初前身。其次是创办共青网机关报《青年实话》,该报在苏区影响很大,成为后来仅次于《红色中华》的第二大报纸。再次是创办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战斗》报,巾王稼祥主编,朱德等领导人在该报发表多篇文章。
  四是进行机构调整和重建。中共苏区中央局在龙冈撤销赣西南特区委,改为赣东、赣南、永吉泰3个特委;并传达中共中央决定:组建湘赣临时省委,王首道为书记。
  五是积极筹备召开“一苏大”。为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围临时中央政府起草各种文件和法规,要求各地尽快完成代表选举,如“以龙冈为中心,包括吉安、永丰、兴国为第一区,动员党内外群众做好代表选举工作”。由于“一苏大”的召开四易日期,至6月20日才正式决定:各地代表必须在10月15日前选举完毕。
  六是艰苦奋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如下达《关于节省经费、持久斗争的训令》规定各部队节省半个月的经费;要求各机关干部和非战斗人员及家属,帮助周边村庄的群众莳田插秧。
  7月20日,获悉国民党韩德勤师已进占沙溪,正在向龙冈推进。中共苏区中央局立即决定,全部迁出龙冈张家车村,向兴国县南移(欧阳钦化装前往上海,因所坐英国轮船意外沉海,因故到9月3日才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7月22日,中共苏区中央局行程百余里,在于都桥圩与闽西千里回师的红军主力会合,然后经高兴圩、长龙、白石、白鹭等地,于9月28日到达瑞金,再次与凯旋的红一方面军总部会合。11月中旬,改由毛泽东代理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
  之后,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又遭到失败,蒋介石寝食不安,便命令围民党第三师开赴东同,其中一五七旅窜来龙冈,于9月13日对将龙冈街、张家车等村进行报复,火烧八大祠堂。20世纪40年代,张家车村民重修了甘节堂与花厅下祠堂,至今保存尚好。
其他文献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要把景物写出特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期刊
你從哪里来  你要到哪里去  我愿用我的一生读懂你  你在列强蹂躏和封建压迫中诞生  从此你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树起了鲜红的旗帜  面对敌人的屠杀  你昂首挺胸  在所不惜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你爬雪山过草地  走过万水千山  艰苦卓绝  长征万里  面对侵略者  你视死如归  抗战到底  面对敌人的大举进攻  你以摧枯拉朽的决战  你以向死而生的决心和意志  历经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  你终于
期刊
全面抗战时期,河南省武安县(今武安市)阳邑镇和林县(今林州市)任村镇是太行山根据地的两大进出口地,分别被誉为太行山的“小上海”和“小天津”。作为根据地第二大进出口地的任村镇,既是当时的商业重镇,也是八路军重要的秘密交通中枢、各类情报汇集点,在对敌经济斗争、交通战和反“扫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任村  任村位于河南林县西北端,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西邻山西平顺,东临华北平原,北面隔
期刊
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2021年,中国开新局迈进新时代。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灿烂多姿,中国故事丰富多彩。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国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需要我们准确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文史春秋》作为一份面向国内外发行的文史精粹刊物、优秀社科期刊,讲好中国故事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过去的一年,《文史春秋》讲述的历史故事推陈出新,异彩纷呈。  讲述抗疫故事,弘扬中国
期刊
历经非常事态,更念家国情怀。2020年春节期间,我们举国同心、众志成城阻击突如其来的异常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场伟大空前的人民战争,从高屋建瓴的国家领袖到战斗在死亡线上的医务人员,从勇赴疫区的人民军队到群防群控的广大群众,从严防死守的城市社区到严密防控的乡村寨屯,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有高尚的道德修養,有使命的担当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有对
期刊
刘梅村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在沙场上骁勇无惧,从山东打到东北,从松花江打到海南岛,在数百次血战中多次负伤。累累伤痕,记录了他一生的英雄事迹,记载着他为党、为人民立下赫赫战功而不居功自傲的人生。刘梅村先后获得“战斗模范”“模范指导员”称号,荣获“毛泽东奖章”、一级英雄奖章、二级英雄模范奖章、战斗勇敢者奖章、三级解放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被评为全国著名“战斗英雄”,少将军衔。  从小学教员成为著名战
期刊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抵达陕北苏区吴起镇,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西北。  吴起镇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心脏地带,是一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小镇,傍洛水,属保安县境。据说,它的得名是为纪念战国时魏国名将吴起的緣故。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诫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张学良联合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华
期刊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明确指出:“在党的许多杰出领袖中,毛泽东同志居于首要地位……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为什么说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因为毛泽东在一些重要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第七次
期刊
在桂林一个繁华的街角,一栋颇具桂北民居风格的两层小楼,坐东向西,白墙黑门,静静地伫立在中山北路14号。左侧门额上悬着“万祥醩坊”的横匾,右侧挂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的竖牌,一个用来掩护它曾经的“秘密”,一个用来标明它现今的“身份”。推门进去,一楼的后院仿佛仍能看到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革命家运筹帷幄、指导秘密战线斗争的匆忙身影,秘密电台室里似乎还能听到直通延安的红色电波在“嘀嘀嗒嗒”作响,
期刊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经走过100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和人民100年的奋斗、求索、开拓、创新,换来今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的确来之不易。  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最初认识,是从两首雄壮的歌曲和中国邮政发行的几张纪念邮票开始的。孩童时代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20世纪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