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痰、瘀论治中风后遗症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病人发病半年或1年之后所遗留的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以及神志等方面的异常 [1]。笔者从虚、从痰、从瘀论治本病,疗效明显,现浅述如下。
  关键词:虚 痰 瘀 论治 中风后遗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64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34-01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病人发病半年或1年之后所遗留的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以及神志等方面的异常 [1]。据统计,中风后约有70%~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中风后遗症病机复杂,病程漫长,治疗难度很大,因而一直困扰着广大医务工作者。中风后遗症期机体正气被耗,病情有实转虚,风火之象渐减,而痰瘀之象渐显,故虚、痰、瘀应成为后遗症期突出病理特点 [3]。笔者从虚、从痰、从瘀论治本病,疗效明显,现浅述如下。
  1 中风后遗症的病机探讨
  1.1 虚证的形成机制。中风患者素为阴虚阳亢之体,常有肝肾精血不足。后遗症期因久病耗伤,失于调理,加之患者年老体弱脏腑功能失调,故肝肾不足、阴血亏虚之象更为明显。患者长期服药,阻碍脾胃运化,气血化源不足,因而气血虚弱。或因病过分限制饮食,纳食减少,营养匮乏,造成气血亏虚。气血虚弱而致经脉失养,久则萎废不用。故《诸病源候论》曰:“风偏枯者,气血偏虚,久不瘥,邪气独留而成偏枯。”又有《景岳全书非风》篇说,“气血不至,不知痛痒”。
  患者长期服用理气活血、祛风化痰等温燥药物,伤及阴血。使用脱水利尿等药物太过,造成机体水分津液丧失。病后身心烦恼,情志焦虑抑郁,睡眠不足,思虑太过,阴液暗耗。“阴主濡之”,阴血不足,津液亏虚,致经脉失养,则患者肢体拘挛瘦削。故《景岳全书.痉证篇》说:“阴虚血少不能养营筋脉,以致搐挛僵仆。”
  中风后遗症期,久病损伤脾肾之阳,致阳气虚弱。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中阳不运,阳气不能达四末则肢痿不用。久居湿冷阴暗之室,日晒减少,而致阳弱阴盛。在治疗过程中,中药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加重阳气的损伤 [4]。“阳主温运”,阳虚则不能温运血脉,易致脉络痹阻,则肢体偏废不用。故《内经》曰:“阳者阴之根,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
  1.2 痰阻的形成机制。中风病后遗症期,久病脾虚,生痰较甚。病后情志抑郁,气郁化火,火热内盛灼津为痰。长期应用温燥药物伤及阴液,致虚火内生,炼液为痰。痰浊隧风窜犯经络,留驻日久,病愈久,则痰愈深。顽痰根深蒂固,难以根除,是造成肢体瘫痪麻木的原因。因此,痰既是中风病发病的始动因子,也是中风后遗症久治不愈的原因。故《丹溪心法》中说:“半身不遂,大率多痰。”据现代医学研究,痰症与现代医学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甚为吻合。患者脂质沉积于血管壁,造成血管壁硬化,管腔狭窄不通,大脑供血不足,脑功能减退,实为痰证的病理基础 [5]。
  1.3 血瘀的形成机制。中风病后遗症期,机体元气损伤,阳衰气弱。气弱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致瘀;阳衰则机体失于温煦,寒凝血瘀。肢体久废不用,脉络失和,血行不畅,血运缓慢易于发生淤滞。患者痰浊久留脉络,致脉管狭窄,造成脉络滞涩不通加重瘀血。瘀阻脑络,导致脑神经功能受损久不能复,加重瘫痪症状 [6]。故《素问玄机原病式》曰:“人卒中则气血不通而偏枯”。《素问调经论》说“气血不和,百病变化而生。”
  2 中风后遗症的辩治
  2.1 治病求本、温阳益气养阴。中风病后遗症患者属气血不足阴阳亏虚之体,应扶正固本。若伴有倦卧少动、畏寒肢冷、腰酸腿软、心悸气短、乏力自汗、面浮肢肿、舌淡而胖、苔白而润、脉沉迟或虚无力,治疗宜温阳益气,可选用黄芪、桂枝、肉桂、干姜、人参、菟丝子等。《素问》说:“但扶真阳,则内外邪皆能治。”若伴有眩晕、头痛、耳鸣、口干、低热、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治疗宜益气养阴,药用党参、黄芪、太子参、枸杞、麦冬、石斛、黄柏、五味子、知母、龟板等。故《临证指南医案》中说,“正气不足,风邪久留,气血痹阻。治后遗症,宜益气血、通经络。”
  2.2 辩证求因、搜风化痰通络。中风病后遗症患者肝风夹痰,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痹阻脉络。若伴有头脑昏沉、头重如裹,肢体麻木、胸闷呕恶、脘痞纳呆、舌苔滑腻、脉弦滑等,治疗宜祛痰通络,可选用天麻、半夏、南星、瓜蒌、远志、菖蒲、全蝎、蜈蚣等。故《临证指南医案》中风篇中指出,中风恢复期治疗,益气血,清痰火,通经络。
  2.3 抓住要领、活血化瘀除痹。中风病后遗症患者气虚血瘀、脉络痹阻,是发病的关键。若伴有头部阵发性刺痛,面色黧黑或紫绀,全身或局部青紫发红,肢体肿胀,麻木刺痛,唇甲青紫,舌暗紫,或见紫斑、紫点,脉象细涩等,治疗宜活血化瘀,可选用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牛膝、赤芍、地龙、水蛭等。故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现代临床上用活血化瘀药治疗脑血管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风后遗症是涉及多个脏腑和经络病症,易产生兼症与变症,不同体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但临床应重视扶正、祛痰、化瘀三大治疗法则的综合运用。临症治疗应特别注意患者体质和临床征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适时作出调整,必要时应加用安神定志、清热熄风、平肝疏肝等治疗方法,还要配合西医清除氧自由基、营养神经、促进脑细胞修复的药物治疗。同时兼顾患者脾胃运化功能,防止损伤胃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应重视针灸、理疗、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
  3 结语
  中风后遗症属中风病程的中后期阶段,已出现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等不可逆损害和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病情恢复极慢,治疗需长期坚持。纵观中风后遗症的发展,虚、痰、瘀是最主要的病机,正虚是本,痰阻血瘀是标,三者贯穿整个病程的始终。只要抓住这个本质,任何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也是有据可循。根据病情,从“虚”“痰”“瘀”这三点立法辨证施治,灵活应用,多措并举,可执繁为简,事半功倍,缩短疗程,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中风病诊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1996,19(1):53-56
  [2] 王茂斌,励建安,李建军,等,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93-394
  [3] 孙西庆,温阳熄风化痰法治疗中风痉挛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23(2):199-206
其他文献
摘要: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在临床上可分为:①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a.一般情况良好;b.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5~7天达到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c.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mg/dl;c.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d.黄疸退而复现;e.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具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石斛清胃饮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80例患儿采取石斛清胃饮治疗,20例患儿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患儿治疗效果。  结果:100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治疗后体重明显增加,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石斛清胃饮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儿厌食症状,药性温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使用。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中医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并对其的影响及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8例行不同中医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外科手术包括痔瘘切除术、脾切除术术、脓肿引流术、肌腱缝合术、截肢术及肉芽组织修剪术。对不同手术后患者治愈率进行比较。  结果:同手术后疾病治愈率较高,均达到85%以上(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症状,治疗安全性较高。  结论:应用中医外科手术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妇科千金胶囊对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合并卵巢囊肿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千金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金鸡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通过两组用药2疗程后检查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 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通过妇科检查为:子宫体大小正常,但阴道分泌物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针对病例资料、药物种类与给药途径等进行总结与分析,探讨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  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在60岁以上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发生率为29.23%,其次为消化系统与神经系
期刊
摘要:推拿疗效的评判,主要取决于两个标准:一看是否有效,二看是否舒适、安全、无痛苦。推拿疗效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手法操作,而手法操作的关键,在于其能否达到技术动作要领的要求 [1]。为此,推拿医生必须具备健康的体质,充沛的体能、精力,灵活的关节和敏锐的手感以及精湛的内功修为。故谨在此真诚地向大家隆重介绍一种能显著提高推拿手法疗效的“站桩拉气功”,供同道们参考借鉴。  关键词:提高 推拿手法疗效 “站
期刊
摘要:目的:和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临床效果,并选出最优治疗方案。  方法:收集某医院由于休克入院的患者80例,按照其年龄、症状等因素平均分成2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和参附注射治疗组,每组40人。再用两组治疗方法治疗休克病症后,检测其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结果:参附注射治疗组对于患者血压的升高作用要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其总显效率为85%,而常规治疗方法的总显效率仅为58%,参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其中治疗组再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再发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单次平均感染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再发上呼吸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足三里合用开塞露纳肛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  方法:将120例产后尿潴留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新斯的明0.5mg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穴加开塞露2支(40ml)纳肛;对照组单纯使用新斯的明0.5mg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人工流产女青年的精神心理压力及对性知识的了解情况,为降低这一人群的人工流产发生率提供建议与参考。  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自愿进行人工流产术的164例25岁以下女青年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0名女青年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在焦虑抑郁心理方面的差异。  结果: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女青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44.16±6.04)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