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的探索 知与求的渴望

来源 :漫迷·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语文教学一致停留在过去的旧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一味地灌,使得语文教学乏味无情趣。像这种“满堂灌”的方式,早已不再适应现在了。想想,教师这么辛苦,嘴皮都磨破了。可一点效果也没有,而学生也很难从中寻得乐趣,更谈不上有兴趣了。学生面对教师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随着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而难于提高。
  作为年轻的我是从07年9月分担任起语文这一门课的。以前是语文、数学我一致都担任着,觉的语文、数学相互搭配还算可以吧!可我只担任语文课时,面对这种枯燥无味造成师生都辛劳而效果不佳的现象。从而又加重了师生的负担,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组织了听、说、做、评的课后,给我的启示很大,向老师们学了很多知识。作为自己的一个弥补,在教学中我有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兴趣
  所谓情景,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课堂上的情境包括课堂的场景和学习的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谓创设情境,就是表现课文所反映的儿童生活与生活的场景以及与之相应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诱发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与情感状态同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方法。课程改革要求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即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更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机会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上《麻雀》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老麻雀为拯救自己的幼儿而准备搏斗的那两段课文:“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我让学生反复领会“紧张、绝望、发抖、嘶哑”等词所表达的含义,体会此时此刻老麻雀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感情。于是学生发问了:“老麻雀这么害怕,为什么还要冒险来救小麻雀呢?”“是一种什么力量驱使它这样做的呢?”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感悟到了“爱~伟大的爱。是它冒险的真正动力。”接着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麻雀的这种力量,人有没有?在什么条件下,弱小可以战胜强大?在问题情景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经历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形成了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并使他们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爱心。
  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有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汲取营养,用于再教学时启迪学生的思维。课文最后一句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怎么理解?说真的,这句话含义很深刻,我认为对四年级的小学生未免太难了。因为文章语言表面比较易明,但内涵隐晦,作为老师,有时都一下子都转不过弯来,何况是四年级的的小学生?我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后有同学来回答:“这句话安排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是不是要用来点明中心呢?而课文的中心就是要赞扬乡亲们,那赞美搭石就是赞美了乡亲们。”另一位同学接着回答:“这句话表面是写搭石静静地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实际上就是写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同学在学习时,碰到问题能去动脑筋查找资料,这是一种探究精神的体现;经过讨论解决问题,这是合作精神的体现。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我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懂得: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会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通过用新课程崭新的理念上课,我觉得新理念已经在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去了,这是值得欣慰的。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二、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如教《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利用课件教学,搜集了许多课外资料让学生阅读,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长城的图片去真正的体会一下,我主要抓了三个方面。
  1、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首先请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长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在读文后,体会到长城很长。
  2、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对于这一段的处理,我采取默读的方法,要求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对照小图,在图上把长城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标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在读课文时,图文对照,边读边看,让学生理解课文有了一个依托,在这个依托上又加深了学生对长城的理解。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体会最深的词语和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
  三、上好课、备好课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让课堂40分钟落到实处。上好课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探索:课型创新,组织形式创新、找切入点,过程设计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板书设计创新,教学语言风格创新等。要有所创新,课堂教学教师要上得轻松,教师必须备好课,备好课是上课的关键。我们参观学习了不少优质课,如果我们反思一下,这些教师为什么能上好,原因何在?就是教师认真备了课。以我个人的体验,我认为备好课主要备以下内容:备教材,掌握教材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来设计教法。备教学法,为了达到目标,采用什么方法来教学,学生如何学。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些什么要求和问题教师都要有所准备。备自己,想想自己对教材、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还有没有自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做到了这几点,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生动,教师上课一定轻松自如。
  教学中,提炼文章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段落入手,可以从文章的关键词入手,还可以从学生的质疑入手……总之,教师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提炼“要点”,准确地把握教学方法,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好紧张,明天就要英语考试了!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会说“您”  你在心上成了您,一声“您”字暖人心。敬年长,爱年幼,年长年幼一样亲。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笑一笑  今天去医院,护士给我清洗伤口,包扎的时候,我对护士说:“看您这熟练的操作,我总觉得我跟您是同行。”护士说:“你也是做护士的?”我说:“不是啊,我是补胎的。”  老婆炫耀说:“儿子说我是最美丽的女人,长大后娶老婆也要找我这样的。”我看着她200多斤的身体,忍不住说:“唉!你毁了孩子的审美观你知道不?”  甲:“脸咋这样了?”乙:“唉,不说了,以后不能跟老婆开玩笑……”甲:“为啥啊?打这么厉
期刊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宋·苏轼《苏东坡集》  笑一笑  每当长辈对我说“你这种人永远不会有出息”的时候,都有点忍不住想对他们大吼:“拜托!我又不是小孩子!还需要你们
期刊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