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专业小众乐器教学纵横谈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hututu1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往往涉及多门乐器的教学课程,作为大提琴这种乐器来说,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属于冷门乐器,也可称为小众乐器,专业教师和课程选修的学生数量都很少,是一门不为人起眼的器乐课程。但是作为大提琴及其演奏的本身来说,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虽然不长远,但是有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具有中国意义的当代实践。如何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发挥好大提琴这件乐器的文化传播和传承作用,是需要当下音乐专业教学工作者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学 大提琴教学 文化传播 当下实践 传承作用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1-0121-03
  一
  早在16世纪的欧洲,大提琴已经悄然出现,其音色低沉、浑厚、自然,它可以表现深夜里突然乌云密布,也可以表现情绪低落的人的心理。欧洲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都给予大提琴无比的青睐,创作了大量的大提琴作品。大提琴对于中国的传统乐器来说,它是一件舶来的乐器。1930年,肖友梅的一首大提琴独奏曲《秋思》成为我国大提琴音乐创作的开端,之后,大提琴音乐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其作品的呈现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与国外交流的增多使得大提琴音乐作品风格逐渐多样,创作手法不断革新。但是,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无论大提琴音乐作品创作如何改进,作品风格如何多样,其结合中国民族音乐风格这条主线没有变化。时至21世纪,大提琴音乐创作走民族化创作路线的趋势更为明显,叶小纲、陈铭志、朱践耳、郭文景等当代作曲家都在自己创作的大提琴音乐作品中融入中国特色。比如,《中国之诗》(叶小纲作曲)、《夜曲》(陈铭志作曲)、《索》(许舒亚作曲)等,都表现出中西结合的创作特点。这相比较,大提琴在刚刚传入我们的时候都是欧洲音乐风格的作品呈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都是清一色的样板戏音乐、口号式的音乐,当下大提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与表演实践则更接中国的地气,它把中国传统的五千年文化通过大提琴这一西方的乐器传播开来,成为中国文化传播和传承的一个媒介物。我们说,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界作为突出的事情是传统文化的饱和、传承和传播,那么,作为音乐这一无国界的交流手段,它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重同样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虽然,大提琴相比钢琴、小提琴、长笛等西洋乐器来说,平时不为多见,但我们仍然需要重视和审视大提琴的发展历史、传播历史和当下国内发展史中体现出来的我国大提琴音乐艺术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涵。
  二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文化保护运动悄然掀起,在文艺界、文学界、学术界、教育界围绕该主题做了许多许多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理论研究视角多样,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的美德起到了媒介的作用,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在传播传承领域同样需要后继有人。再来联系当下高校音乐教学现状,专业院校更注重于专业的细化,也更体现专业发展的西化。综合性高校的音乐专业五花八门,发展路子不一。作为教师教学专业主力军的高等师范音乐学科教育教学专业一直延续培养人民教师发展目标为主导,要求学生会多门音乐技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钢琴、古筝是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选修的主打乐器,如大提琴等乐器在高师音乐专业属于小众乐器。何为小众?相对于大众而言,范围窄,人数少。小众乐器也自然是选修的学生较少,许多高师院校因没有专业的大提琴教师根本不会开设此项课程,即使是开设大提琴选修课程的高师院校,大提琴教学不够完善,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展开,总体教学程度很浅。从学校角度来看,如大提琴教学这类小众乐器的存在性比较随意,相比钢琴、古筝等这类大众乐器重视多不够。针对大提琴等小众乐器的专业教师来说,意识到校方对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及钢琴、古筝等大众乐器,学生选修的数量有很少,所以,这类教师首先会在心理上会有落差,渐渐会影响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最终也会影响到自身专业的提升和延续性。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学习背景的原因,大家都青睐于选修钢琴、古筝等大众乐器,这也和当前就业热点专业方向有一定的联系。即使是选修了大提琴等小众乐器的学生,依据上述原因,学习的积極性不会高涨,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不会令人满意,也会时常出现中途要求换专业等现象发生。因此,在当下的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借教育来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如大提琴这种小众乐器,它虽是西方的舶来品,但是经过近百年在中国的演奏,也结合了中国人的固有的审美旨趣,革新了自身的演奏手段,表现出了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音乐风格。上述提到的早年的音乐家肖友梅、当代的陈铭志、郭文景、叶小纲、许舒亚等音乐家的创作,都已经集中表现了大提琴音乐中西合璧的综合风格,并且,这种创作风格需要不断传承和提升。但就目前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大提琴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应该仍然停留在练习曲习得阶段,且这一阶段或许一直保持下去,很难走到教师向学生传授大提琴演奏的文化内涵这一层面,就更不用说如何把大提琴演奏的文化内涵传承下去。
  三
  自大提琴传入我国以来,围绕大提琴音乐创作和演奏的西方音乐文化一直与以中国传统的器乐创作和演奏为代表的中国音乐文化不断接触。这两种音乐文化互相交融,直到现在展示在众人面前的大提琴音乐作品和演奏风格足以体验了中西音乐文化的涵化。大提琴音乐文化不论是西方的还是中国传统的文化都没有单方面存在,而是各取所长,形成了一种“中西并蓄”的大提琴音乐文化。因而,在这一文化背景之下,我们来审视高师音乐专业的大提琴选修课程教学,这既是一个教育学的问题,也是一个教育文化学的问题。钢琴、古筝等大众乐器的选修学生数量较多,我们说,这些乐器课程的教学同样也需要在技术过硬的基础上来展示本乐器演奏的文化意蕴,如大提琴一样的小众乐器更是要在教学中多谈文化。当然,大提琴教师讲授演奏技艺是第一位,但是技艺的存在也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在特定的文化圈内有着不同的演奏手法,可以展现不同的演奏技艺。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大提琴是一门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学的教授课程,专业管理者和教师应该视之于钢琴、古筝等其它大众乐器同等对待的地位,鼓励学生积极选修。大提琴专业教师要摆正心态,不以学生数量来衡量课程的优劣得失,重点关注课程教学,首先,依照大提琴教学的一般规律来指导学生在演奏技艺上的学习和提升,这一步重在细心和耐心。或许部分学生高考以大提琴为考试的主项,这部分学生是有一定的演奏基础,大部分学生只是凭借对大提琴这一西洋乐器的好奇,而萌发选修的念头。这部分学生是零基础的,但是他们有一份渴望学习之心,所以这两部分学生都需要教师在演奏技艺给予悉心的教授。其次,从全国范围来看,大提琴专业教学几乎都集中在音乐院校或者艺术院校,所以大提琴专业师资的在该领域有着较强的造诣,当然这里所指的造诣包括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对大提琴作品的阐释和演绎的能力。而高等师范学院音乐专业的师资大多来自音乐或艺术院校,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大提琴专业教师有能力执教好这门课程,也能把该课程讲授得生动和充满文化气息。再次,大提琴作为低音乐器,时常与其它乐器组合进行相关作品的演奏,所以,大提琴教师应该重视舞台表演之一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到一定程度后从琴房转移到舞台,感受舞台演奏的熏陶来促进学习,毕竟,作为乐器的演奏,舞台是最好磨炼的地方。最后,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大提琴专业教师,要在讲课的过程中注重将大提琴演奏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以及大提琴自身文化发展相关联,并在讲授演奏技艺和作品分析中渗入进去,使得学生能够在一个意境中掌握大提琴的演奏技巧、演奏风格和理解大提琴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创作意图,以至于在演出中能更好地演绎和阐释作品。
  大提琴演奏课程作为高师音乐专业小众乐器教学的代表之一,一直存在于专业整体发展需要与学生选课不够热情而成为一门受零落的专业选修课程两者之间的矛盾体中。究其原因,仍是学生对大提琴演奏艺术缺乏认识,和专业教师教学手段是否吸引学生等问题。从梳理大提琴艺术发展脉络来看,大提琴演奏艺术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部大提琴文化的发展史。所以,我们在讲授大提琴演奏课程中,不能孤立的讲解,而需要将演奏技巧置于文化中来解读,使学生能更深刻的了解大提琴艺术,更有信心和耐心来学习大提琴的演奏,教师也能将大提琴课程讲授得更加生动和深刻。
  参考文献:
  [1]韩小鹰.大提琴与中国文化[J].中国音乐,2012,(03).
  [2]赵佳楠.大提琴艺术中国化的当代实践[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03).
  [3]李钢.大提琴艺术民族性的构建与深化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03).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从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对改革内容进行了阐述,重点讨论了在教改过程中形成并完善的“以学为主、以研为先、以演为辅”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教、研、演并重,培养音乐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以学为主 以研为先 以演为辅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102-
期刊
摘要: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是全日制五年制大专,生源主要来源于汕尾市周边地区,大部分学生进校前是没有钢琴基础的。如何利用五年的时间,把钢琴基础合理学完,并运用到将来实际教学工作中,钢琴教材的选择并合理安排学习的顺序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条件保证。我校使用的钢琴教材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初级、中级和高级。笔者毕业于音乐师范院校钢琴专业,从事钢琴教学十余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现将多年来的经验总结
期刊
摘要:针对艺术高考中的声乐专业学生起点低、时间少、任务重的特点,对比过去一贯使用的传统声乐教学方法,笔者介绍了一种自己在实践中运用较多的错误示范教学法,进而使得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的自我认同与知识点实践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较为明显,从而为声乐初学者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探索思路。  关键词:艺考 初学者 声乐教学 错误示范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期刊
摘要:谢维耕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军旅词作家,他长期扎根于红土地、热爱绿军装。他大多数作品都是以云南红土地的百姓生活和军旅生活为题材,蕴含着对红土地火热的情怀,充满着子弟兵青春的色彩,透着一个十足的“美”字。本文通过对谢维耕先生的部分作品进行赏析,旨在希望诸多的音乐同行和音乐爱好者能更深地了解这位植根红土地的词作家和他的作品,更希望能够为广大的歌词创作爱好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谢维耕 歌词
期刊
摘要:今敏(1963-2010)是一位日本动画电影导演、动画师、编剧,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电影《未麻的部屋》(1997),《千年女优》(2001),《东京教父》(2003),《红辣椒》(2006)和电视剧《妄想代理人》(2004)。通过这些作品,今敏试图以一种哲学的方式创作关于梦的电影,他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剪辑风格而闻名,是动画行业中最有才华的电影制作人之一。今敏不仅使用成熟的叙事技巧来构建故事,还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乐种学研究的不断涌现,在非遗文化研究中获得了众多学者的认可。本文旨在对民间乐种——宜春非遗文化三星鼓的研究,从其构成的各个部分,包括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音乐表现的具体形式、具体内容等,立足于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考察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历史传承 地域环境 社会维持  中图分类号:J63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1-0036-02 
期刊
摘要:自2011年的新课标准改革后,各类学科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学生能力全面发展上,小学音乐课程也是如此。自音乐课程标准颁布后人们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也为小学的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气象。  关键词:每个孩子 音乐教育 音乐教研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134-03  面对课改的新形势、新任务,西乡塘区音乐教研室在
期刊
摘要:2015年8月刘再生的第三本个人音乐文集《嘤鸣集》出版。本文通过对文集收录文章的分析,更基于个人阅读感受,从叙述方式、批评观念、自省意识等几个方面透视了刘再生极具“人文情怀”的音乐批评写作,并基于文集“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立意,对作者的学界“友声”作了拓展思考。  关键词:刘再生 《嘤鸣集》 人文情怀 音乐批评观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
期刊
摘要:《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47是肖斯塔科维奇晚期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世界中提琴文献中的瑰寶之一。笔者运用所掌握的文献资料,结合自身演奏实践与体会,对作品创作背景、演奏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和把握肖斯塔科维奇《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47的风格特征与音乐内涵,在技艺上更准确的演绎作品,对于凸显和挖掘中提琴独特演奏风格具有现实意义,在中提琴教学与演奏实践创新方面有一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入殓师》中的象征,试图论证《电影学原理》一书中“真实影像系统中象征作为一种局部修辞手段”这一论点的正确性,并且运用书中提出的真实影像系统中象征作为局部修辞手段得以完成的三个基本条件,来具体分析《入殓师》中担负着象征使命的具象物是如何完成它们象征任务的。  关键词:真实影像系统 象征 局部修辞 《入殓师》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