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组织,对系统内和单位内所实施的审计。该种审计组织独立于财会部门之外,直接接受本部门本单位最高负责人的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主要目的是查错防弊,改善经营,提高管理素质、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内向性、广泛性、及时性、针对性和经常性的特点。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内部审计正逐步由纠错防弊的检察职能向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服务性职能发展。
二、审计问题的形成原因
被审单位出现审计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受外部因素影响
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审计问题来自社会及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审计中发现有的单位出现应交未交的税款在往来账挂账,原因是税务局系统问题,不能上交。该问题看起来企业责任较小,事实上企业承受着违反税款足额缴纳的风险。同时,企业有遭到处罚的风险。
再如:某单位被征税税务局在完成了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代征任务后,与企业协商填写了《社会保险费缓缴申请审批表》,让企业申请缓缴理由是,由于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建议延缓至次年缴纳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本来是税务局缓缴建议,却变成了企业的申请。由此企业承受着违反《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缴费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规定及遭受处罚的风险。
(二)企业管理的主观原因
出现审计问题的部分原因是客观存在、不易掌控的,但更多的还是被审单位的主观原因,现总结如下:
1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或执行不严格
明确地讲,一个企业的健康营运完全依赖于一个健康完善的内部控制,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单位内部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现象。例如,在对某单位的审计中,发现有一些会计凭证附件不全,如白条下账、缺少发票等,这些现象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规定,对费用发生的真实性无法确认,也给管理者的管理带来不便,会计部门监督审核环节不能发挥作用,为虚报成本费用提供便利,造成经营成果不真实,容易出现违规行为。
2 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
目前,仍然存在着一部分会计人员责任心差、职业道德或者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在多次审计中发现,被审单位提供的已经装订的会计报表几处数据钩稽不上,经查找问题的根源,是总账会计把报表装订错了,把已作废的报表装订存档。问题提出后,会计并未认为这是多大的问题,强调重新装订报表就可以了。试想,如果没有经过审计,没人去发现,几年以后,拿出这套错误的档案,会是怎么样呢?我们之所以编制报表,不仅是为管理当局用于当前管理,也同时作为历史的真实数据为以后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如果以后用了错误的报表做决策,将给企业带来无法预测的后果。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会计人员是有意行为,例如,招待费指标低于实际发生数时,将报表数调成预算数,造成账表不符等。
3 个别领导缺乏全局意识
除了以上两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个别领导缺乏全局观念。在考核指标有限的情况下瞒收瞒亏,形成潜盈潜亏。如在审计中,发现所属单位费用及其他支出挂账,形成几十万的潜亏。企业订立指标考核的初衷,是想促进企业节能增效、创新发展,而并不是瞒产瞒收,虚报、少报支出导致账实不符。而这样做以后会造成上级管理者错误决策,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会计人员本人也将承担违反规定的风险。
三、如何规避出现审计问题
根据笔者的审计经验,发现许多审计问题是可以避免的,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
完善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是避免出现审计问题的核心。在此,只强调几个主要环节。
1 不相容职务牵制原则
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如某位银行出纳员正是利用了银行调节表不用核对人员、财务科长签字这个环节的漏洞,把应该收到而没有收到的销售收入作为收入的未达账项列示在银行调节表中,形成不能收回的坏账,构成了犯罪,给企业造成了损失。如果我们执行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核对人员、出纳人员、财务科长三方签字后存档的规定,此类问题就得到了避免。
2 业务授权与审批
各单位应该健全各项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责分工,把某份职责赋予你了,就是授权,但在执行的时候又必须经其他同事或领导批准才能最终实施完成,即是审批。例如,有些单位的企管或采购部门具有签订对外合同的职能,但是签订合同这个行为必须经过法人代表授权才可以实施。审计中,发现很多签订合同的人员并没有相关授权,或者没有需要授权的管理制度,这就给某些试图徇私舞弊的人创造了条件。
3 业务的监督与检查
各单位应该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机制,强化日常业务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差错,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确保资金使用合法、会计核算规范,及时为上级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坚持事前、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并举。比如对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要做到前期管理、执行过程、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监督,重点预防立项设计、概算审查、招标投标、变更管理、材料价格调整、竣工验收等环节的违纪违规行为,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原因要深刻剖析,制定预警措施,使监督的关口前移、重点突出,增强监督的针对性,以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建制的立脚点。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缺陷,针对薄弱环节“亡羊补牢”,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用制度确保监督检查到位,强化监督检查的制约力。
(二)完善内部审计体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审部门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审查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当局报告。内部审计工作越仔细,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能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三)单位领导提高认识
事实上,会计数据并非完全可以由会计人员控制,会计人员一般也很少主动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大多数情况下,是单位领导在指使会计人员作假。财务制度、法规能否得到应有的执行效果,领导是关键。单位负责人应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自己在会计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以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为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奖惩并用
首先,要完善财务管理体制,确定岗位负责制、财务系统的操作规则。采取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定期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思想认识进行培训并考核,遵守会计人员轮岗原则,以便会计人员能够对不同的岗位有所适应,提高业务素质,也能够有效避免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其次,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要采取奖惩分明的政策。对于遵守纪律的会计人员,可以依情况给予奖励,为其晋升职位、实施表彰等措施;若会计人员违反了法规和制度,要由财务审计监督部门进行处理,并要追究责任,情节严重者。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企业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及素质培训。财务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外,还要注重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才能满足新形势社会的需要。所以企业必须组织财务人员积级参加学习,补充专业知识,加强知识结构的优化配置,具备熟练的业务水平和工作判断能力,将全新的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审计部
内部审计是指由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组织,对系统内和单位内所实施的审计。该种审计组织独立于财会部门之外,直接接受本部门本单位最高负责人的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主要目的是查错防弊,改善经营,提高管理素质、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内向性、广泛性、及时性、针对性和经常性的特点。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内部审计正逐步由纠错防弊的检察职能向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服务性职能发展。
二、审计问题的形成原因
被审单位出现审计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受外部因素影响
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审计问题来自社会及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审计中发现有的单位出现应交未交的税款在往来账挂账,原因是税务局系统问题,不能上交。该问题看起来企业责任较小,事实上企业承受着违反税款足额缴纳的风险。同时,企业有遭到处罚的风险。
再如:某单位被征税税务局在完成了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代征任务后,与企业协商填写了《社会保险费缓缴申请审批表》,让企业申请缓缴理由是,由于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建议延缓至次年缴纳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本来是税务局缓缴建议,却变成了企业的申请。由此企业承受着违反《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缴费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规定及遭受处罚的风险。
(二)企业管理的主观原因
出现审计问题的部分原因是客观存在、不易掌控的,但更多的还是被审单位的主观原因,现总结如下:
1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或执行不严格
明确地讲,一个企业的健康营运完全依赖于一个健康完善的内部控制,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单位内部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现象。例如,在对某单位的审计中,发现有一些会计凭证附件不全,如白条下账、缺少发票等,这些现象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规定,对费用发生的真实性无法确认,也给管理者的管理带来不便,会计部门监督审核环节不能发挥作用,为虚报成本费用提供便利,造成经营成果不真实,容易出现违规行为。
2 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
目前,仍然存在着一部分会计人员责任心差、职业道德或者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在多次审计中发现,被审单位提供的已经装订的会计报表几处数据钩稽不上,经查找问题的根源,是总账会计把报表装订错了,把已作废的报表装订存档。问题提出后,会计并未认为这是多大的问题,强调重新装订报表就可以了。试想,如果没有经过审计,没人去发现,几年以后,拿出这套错误的档案,会是怎么样呢?我们之所以编制报表,不仅是为管理当局用于当前管理,也同时作为历史的真实数据为以后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如果以后用了错误的报表做决策,将给企业带来无法预测的后果。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会计人员是有意行为,例如,招待费指标低于实际发生数时,将报表数调成预算数,造成账表不符等。
3 个别领导缺乏全局意识
除了以上两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个别领导缺乏全局观念。在考核指标有限的情况下瞒收瞒亏,形成潜盈潜亏。如在审计中,发现所属单位费用及其他支出挂账,形成几十万的潜亏。企业订立指标考核的初衷,是想促进企业节能增效、创新发展,而并不是瞒产瞒收,虚报、少报支出导致账实不符。而这样做以后会造成上级管理者错误决策,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会计人员本人也将承担违反规定的风险。
三、如何规避出现审计问题
根据笔者的审计经验,发现许多审计问题是可以避免的,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
完善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是避免出现审计问题的核心。在此,只强调几个主要环节。
1 不相容职务牵制原则
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如某位银行出纳员正是利用了银行调节表不用核对人员、财务科长签字这个环节的漏洞,把应该收到而没有收到的销售收入作为收入的未达账项列示在银行调节表中,形成不能收回的坏账,构成了犯罪,给企业造成了损失。如果我们执行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核对人员、出纳人员、财务科长三方签字后存档的规定,此类问题就得到了避免。
2 业务授权与审批
各单位应该健全各项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责分工,把某份职责赋予你了,就是授权,但在执行的时候又必须经其他同事或领导批准才能最终实施完成,即是审批。例如,有些单位的企管或采购部门具有签订对外合同的职能,但是签订合同这个行为必须经过法人代表授权才可以实施。审计中,发现很多签订合同的人员并没有相关授权,或者没有需要授权的管理制度,这就给某些试图徇私舞弊的人创造了条件。
3 业务的监督与检查
各单位应该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机制,强化日常业务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差错,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确保资金使用合法、会计核算规范,及时为上级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坚持事前、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并举。比如对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要做到前期管理、执行过程、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监督,重点预防立项设计、概算审查、招标投标、变更管理、材料价格调整、竣工验收等环节的违纪违规行为,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原因要深刻剖析,制定预警措施,使监督的关口前移、重点突出,增强监督的针对性,以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建制的立脚点。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缺陷,针对薄弱环节“亡羊补牢”,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用制度确保监督检查到位,强化监督检查的制约力。
(二)完善内部审计体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审部门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审查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当局报告。内部审计工作越仔细,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能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三)单位领导提高认识
事实上,会计数据并非完全可以由会计人员控制,会计人员一般也很少主动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大多数情况下,是单位领导在指使会计人员作假。财务制度、法规能否得到应有的执行效果,领导是关键。单位负责人应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自己在会计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以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为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奖惩并用
首先,要完善财务管理体制,确定岗位负责制、财务系统的操作规则。采取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定期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思想认识进行培训并考核,遵守会计人员轮岗原则,以便会计人员能够对不同的岗位有所适应,提高业务素质,也能够有效避免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其次,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要采取奖惩分明的政策。对于遵守纪律的会计人员,可以依情况给予奖励,为其晋升职位、实施表彰等措施;若会计人员违反了法规和制度,要由财务审计监督部门进行处理,并要追究责任,情节严重者。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企业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及素质培训。财务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外,还要注重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才能满足新形势社会的需要。所以企业必须组织财务人员积级参加学习,补充专业知识,加强知识结构的优化配置,具备熟练的业务水平和工作判断能力,将全新的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审计部